这位兄弟要看清楚啦!请仔细读一下我回答的内容啊,那不就是宿松县的吗?只是我没有标明罢了啊.我搞了好半天,你应该仔细读一下啦!这就是宿松县的独特的婚姻和丧礼啊!难道是普遍的吗?普遍的是这样吗?兄弟你可要看清楚了,别搞的朋友我伤心啊
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
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
至门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
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合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
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
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
民国期间,城镇大户人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
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
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
<br>
<br> 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
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
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
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
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
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
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
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
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
二月十五为花朝节。
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
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
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谁知道宿松县的婚丧习俗?越详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