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人死后,灵魂将何去何从,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但是对尸体的埋葬问题却是一个具体实际的问题。
历朝历代,帝王对于陵墓的选址建造都极为重视和讲究,他们认为,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皇家陵墓选墓的风水讲究。
在风水理论中,一块墓穴的风水宝地,是由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大的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龙:龙要曲折
龙指的是“龙脉”,风水中认为,山为龙,水为龙之血脉,依山傍水之处是故人安身立命的宝地。而对“龙”的选择,以山势连绵曲折,有水相伴为最佳,山势连绵曲折寓意子孙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有水相伴寓意祖先的福气润泽后代。
唐朝时期,国力兴盛,文化繁荣,对帝王陵墓的风水更为讲究。唐陵 “依山为陵”,开“山陵”之先河。其中较为出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昭陵的“龙”选址在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九峻山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从风水上看,这条“龙”长而有劲,盘而有神,行而有止,势而有威。极为符合风水学中的“龙要曲折”的要求。
昭陵前有渭水萦带,后有泾水环绕,山水具佳,气势磅礴,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唐朝几百年盛世屹立不倒,或许也和这陵墓的福荫庇佑有关。
穴:穴要藏风聚气
风水中常说“寻龙点穴”,龙指的是陵墓所在的山,而穴指的就是陵墓的墓穴,即洞穴所在。
在“点穴”中,最注重的是“气”。古人认为,人死之后,肉身虽灭但气脉仍在,保留住”气“,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能使皇室”龙气“一直延绵。简单来说,所选的”穴“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因为风水中认为气依赖于土而生;需要有足够丰茂的草木,用来聚气敝风;需要有所依靠,可以藏风聚气,不容易造成风吹气散,脉尽气绝。
在旧制中有提到皇家陵寝的要求:“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这实际上是已经以礼制的形式把对于陵墓的草木土壤要求固定了下来。无论是明孝陵还是十三陵,大凡古代帝王所葬之地基本上都是树木繁茂、水草丰美的地方。
砂:砂要环抱
“砂”指的是穴位四周的山。选墓地时,除了要求”龙“(即墓所在之山),山势连绵曲折之外,还要求四周有山环抱。
在风水理论中,按照相对穴的方位分别给这些”砂“命名,穴前的山叫朱雀、穴后的山叫玄武、穴左的山叫青龙,穴右的叫白虎。这些四周环绕的山的主要作用是护龙护穴,使龙穴不受风吹,精血不外泄,使穴场形成气势团聚,藏风聚气。
比如清朝的帝王陵墓清东陵,就有上乘的龙虎砂、朝案砂。完全满足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形成了风水宝地必备的“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
水:水要凝聚或环抱
在选墓地时,水指的是穴地附近的溪涧,河流甚至海洋,穴地前面如果有曲水流过,或者是有水聚的地方,就可以使土地所凝聚的生气不会外散。
譬如北宋的都城设在开封,但皇陵却在巩县,就是因为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巩县的皇陵南面有嵩岳少室,北边有天险黄河, “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而关于水的方位,这其中,又以水环绕墓穴为最佳。
譬如东陵的少祖山是九龙山,九条山龙九条沟,九条沟内有九条水,九条沟水全部环抱。同时,它的左主水从东北丑字来,右主水从西北亥字来,是符合阴向收阴水、净阴净阳、来吉去凶“的要求。
向:向要合阴阳
”向“指的是墓地的坐向,风水师选好墓地之后,还要确定选择最合适的方向,让墓地能够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这也叫做立向,立向是风水中的一大关键。
“穴以向为尊“,意思是好的龙脉和砂水必须要配上好的坐向才能称之为好坟地。大多数帝王陵墓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山背为阴水面为阳,这种朝向符合风水中的阴阳之说,比如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等。
在风水学中,常以五行、八卦、干支或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四种方法表示方位。无论是哪种方法,最终都是希望通过选择合适的方位达到让死者安息、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目的。
皇家陵墓恢弘壮观,地位至高无上,这当中蕴含的风水学,不仅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千百年的实践得出的认识,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古代没有照片,官府是如何验证考生身份的?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国家大事,它使草野寒畯,登进有路,不假凭藉,可致公卿。从隋朝到清朝,作弊也伴随着科举考试,历朝历代对于作弊等扰乱科举秩序者都治之以重典。
传统戏曲《秦香莲》中,陈世美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中了状元以后与公主结合。这样的情节,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身份认证环节就规避掉了,根本不可能发生。陈世美考秀才的时候就要申明婚姻状况、上三代履历等,他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己能中状元而预先隐瞒真实情况。根据现代的考证,陈世美的故事是清朝人编写的,子虚乌有。
我来简单聊聊身份认证的问题。
身份认证从参加初级考试的时候就开始了。
初级的考试叫县试,在清代的行政区划序列中,有些府下属有州、厅,也举行县试。
县令提前一个月公布考试日期。在这一个月准备期内,参加考试的童生向本县主管教育的部门——礼房报名。需要填写的项目有:姓名、籍贯、年龄和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的存殁、已仕、未仕等履历。如果考生是出继,还要填写本生的上三代履历。考生填写的以上内容,要有同一批的另外五名考生互结,也就是互相担保。
到此,大家可以看出,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互结这项规定大大降低了考生身份信息作假的可能性。如果有作假,担保人要追究责任的,为作假的人担保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有权让考生免予互结。免予互结的,需要主管部门的“保结”。政府部门为考生保结,多是本县县学的廪生,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叫“认保”。保考生的身份信息真实,不存在籍贯冒认、匿丧、顶替、捏造姓名等情况,而且身家清白、非倡优皂隶的子孙。
上图状元试卷
我谈一下“匿丧”这个项目。在当代的教育管理制度中,是没有这项的,这是古代宗法社会特有的概念。考生在考试日期,如果丧期未满,是不准参加考试的。考生的父母去世,要服三年之丧,实际二十七个月,谓之丁忧。如果是考生的的爷爷奶奶去世时,而父亲已经去世,考生也要代替父亲服三年之丧。丧期未满而应试,就叫“匿丧”。
考生的信息会上报给省一级的学政、布政司存档,以备将来参加乡试时复查。
古代的皇后和皇贵妃有何区别?
皇贵妃位同副后,尊贵无比。在历史上皇帝后宫妃嫔的各种封号名目繁多,而“皇贵妃”之号只出现在明清两朝。皇贵妃虽然尊贵,但并不常设,因为皇贵妃是严重威胁皇后地位的存在。
皇贵妃一般只有皇后失宠、病重,六宫之权暂时无人统摄的时候才会设立;或者宠妃病重、故去,册封皇贵妃以表示荣宠。
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宠妃孙氏,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宣宗的胡皇后多年没有生育皇子没有宠爱,宣宗宠爱孙氏想要废胡氏册立孙氏,但被群臣反对,所以在孙氏贵妃之衔前加一“皇”字,以示尊贵与盛宠。
原本明朝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同时拥有金册金宝的只有皇后,然而因为宣宗对孙贵妃的宠爱,所以给予孙皇贵妃跟皇后同样的金册金宝。以后,皇贵妃拥有金册金宝就逐渐成为了惯例。
清朝在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位四人,嫔位六人,贵人与以下的低等妃嫔没有人数限制。整个清朝,皇贵妃普遍都用于嫔妃病重冲喜或者嫔妃死后追封,皇后正位中宫的时候几乎不会设立皇贵妃。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顺治帝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无宠,董鄂氏被册封为皇贵妃宠冠六宫;同治帝载淳虽然宠爱皇后阿鲁特氏,但慈禧太后宠爱慧妃富察氏,将其册立为皇贵妃与皇后分庭抗礼。
其他,比如雍正帝贵妃年氏病重的时候被册封皇贵妃,不久之后就死了;乾隆帝富察皇后升遐,后宫无人主事,娴妃那拉氏升格皇贵妃,统摄六宫之权。
有没有古代二次元照片和歌曲和风景?
没有古风啊
有没有古代情侣的照片?
谢谢邀请,但我只有这一对,还不知道算不算
为什么古代的皇后并不漂亮?
因为我们见到的那些皇后们一般都是他们的画像,只有清末我们才能看到一些皇后格格们的照片。其实那些画像不好看的原因只要是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像今天相机这样能把人完美的复制下来的。各个时代的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可能在那个时代大家觉得这种画风是很美的。再说那个时候政治需求多一些。也不能要求每个重臣家的女儿都貌若天仙。皇后主要是要有德行能够统领后宫,管理后宫,重要的是能力,可能皇帝的妃子们都长得比较漂亮,因为妃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侍寝,陪皇帝开心。古时就有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的说法。但是那也只是画像而已,也有可能是画师的水平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超。所以皇后也并非都不漂亮。毕竟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的清末照片而已。皇后母仪天下,德才兼备。这才是皇后的气质。我个人觉得这张画像就挺好看的。看到了和蔼,雍容华贵大度。
古代有哪些妖艳皇后?
古代妖艳的皇后甚多,吕后,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名雉。春秋的夏姬,被称为第一艳后,甄氏,魏武帝皇后,甄宓,魏武帝曹丕的正室,但终是红颜薄命,失宠后,被曹丕赐死,后其子继位,追封为文昭皇后。李祖娥,北齐宣帝皇后,即贺敦皇后。张嫣,明熹宗皇后,张嫣也是红颜薄命,因李自成攻陷北京,殉国明节,上吊自缢。而最让人瞧不起的,要算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正室,武成皇后,由皇后变为妓女。而最有权威话使的,则要算武则天和慈禧。还有赵飞燕,也是妖艳之后。而隋炀帝的萧氐萧皇后,聪明贤惠好学,才艺双全,才貌过人,有才华,懂医术,会占卦。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宠,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桃花劫的沧桑。萧皇后,体貌美丽,魅力非凡,但终究逃不过年老色衰的宿命。千般沧桑,万般风情,终是难逃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