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墨子 鲁班 毛遂 孟尝君 今有李继耐 李景 王学仲 刘大印
孟尝君是薛国(今官桥、张汪镇一带)国君田婴之子,田婴死后他继承封爵,称薛公,号孟尝君,以养士而闻名天下。
孟尝君可说是"生不逢时"。
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遗弃,母亲暗中喂养,他才免遭不幸。
长大成人后,田婴见他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胸怀大志,才转忧为喜立他为太子。
孟尝君即位后,广招天下贤士,不问是官吏还是逃犯,是名人还是庸人,他都热情接待。
平时与门客闲谈,他都让随从躲在屏风后面记录,记下门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况。
门客知道后深为感激,发誓报效知遇之恩。
各地人士慕名而来,门下食客竟达3000余众。
孟尝君食客三千,其中鱼龙混杂,人品各异,亦有成大器谋大事者如苏代、冯 等,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匡扶国家,以丰功伟绩名载史册。
李景上将有一个令人骄傲的经历——曾经在海陆空三军任过职。
李上将1946年16岁时参军,当时当然是陆军战士,1950年被选拔入空军当飞行员、射击主任,1955年被授予空军校官军衔,1956年转海军航空兵任团长、师长,文革中出任海军副参谋长,文革后出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1988年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2年转副总参谋长,其军衔也由海军中将改为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
这样,李上将起于陆军,发迹于空军,建功于海军,最终归于陆军,完成了海陆空三栖的经历。
1995年,李上将年满65岁退役,大批人为他鸣不平,认为王瑞林(1929)比他老却不退役,而李却退役不公平。
虽然争议因为当年王晋升中央军委委员而平息,但李上将得民心可见一斑。
解放军上将--李继耐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2年7月生,汉族,山东滕州人,1965年5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
1961.09-196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学生
1966.09-1967.12 留校待分配
1967.12-1969.04 工程兵建筑第二五三团二营八连当兵锻炼
1969.04-1970.03 第二炮兵第八、七团副排长、组织股干事
1970.03-1970.11 第二炮兵五十二基地政治部宣传处干事
1970.11-1977.10 第二炮兵第八一一团宣传股副股长、副政委
1977.10-1983.06 第二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副部长兼青年科科长、副部长兼组织科科长
1983.06-1985.02 第二炮兵五十四基地副政委 (其间:1983.12--1985.02在全军整党办公室工作)
1985.02-1990.04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1990.04-1992.11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按副大军区职待遇)
1992.11-1995.07 国防科工委副政委
1995.07-1998.04 国防科工委政委
1998.04-2002.11 解放军总装备部政委、党委副书记
2002.11-2003. 0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2003.03-2004. 09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2004.09-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
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
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
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了汉代就衰落不显了。
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
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
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滕州杰出人物--刘子衡
提起刘子衡,人们自然会联想起这位传奇人物的许多轶事。
1945年,他被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接到南京中央饭店,成为轰动一时的神秘人客人。
刘子衡原名刘位均,1903年出生在滕县杏花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他自幼聪明放达,9岁便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24年春,刘子衡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二师),与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王泽新、刘德荣、张化恪、张育东等交往甚密。
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救国之事,并参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运动。
1928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后,国民党省党部派员进驻曲阜二师,中共党员王泽新等人由于活动频繁,引人注意而被捕。
刘子衡作为学生代表挺身而出,到兖州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说理,国民党反动派怕全体师生把事态扩大,只好答应把被捕的学生全部释放。
由于刘子衡善于斗争,主持公道,受到同学信赖。
改组学生会时,他被一致推举为学术部长,后来改任学生会主席,此时的学生会实际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学生组织。
1927年,刘子衡参与主持公演了话剧《子见南子》。
该剧主要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会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故事。
没想到触怒了孔氏家庭,认为剧中孔子拜倒于南子石榴裙下,是对孔子的侮辱。
孔氏家庭上告中央教育部门,加上个别外国新闻记者鉴于孔子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推波助澜,于是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子见南子》案。
事件发生以后,国民党当局要停演这出戏。
但在共产党领导下,师生奋起反抗,获得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声援,还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
此次斗争,被后人称为"五四"青年学生运动的继续。
虽然这场斗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但最后以校长被撤职,刘子衡等人被开除,大批进步学生被迫离校而告结束。
刘子衡在这场斗争中初试锋芒、崭露头角,显示了他超群的胆略与才华,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子见南子>>案平息后,刘子衡到了济南,考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他因学业优异,见解独到,深受该校筹委会主任蔡元培的赏识。
1932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结果被迫休学,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家乡,在滕县师范任国文教员。
他教授的是国文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救国思想。
授课之余,潜心研究学问,他博览强记,勤于经史,旁及佛道,尤长于经学和诸子研究,有"三玄专家"之美称,就连国民党党政军要员也邀请他讲学。
起初先生不愿去,但他又看到讲学是一次揭露反动嘴脸的机会,于是,为救民族危亡,到南京给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讲学。
在讲学过程中,他时而讲历史,进而讲国情;时而讲政治,时而又讲时局,总把抗日救国道理贯穿于讲学内容之中。
他对蒋介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进行了大力批驳。
为了宣传抗日,刘子衡先后到达南京、西安、上海、成都、上饶、衡阳等地,利用各种关系,广交社会名流,与蔡元培、闻一多、老舍等知名人士经常往来。
他讲的学在当时国民政府中产生了震动,在全国人民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被人们称为"兴圣大师",慕名者更是崇拜。
国民党高将领李玉堂、胡宗南都向他磕头认了师傅,"大师"之名从此名扬四海。
抗战胜利后,他以徐州、济南为活动中心,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积极营救我党被捕的同志。
他还到处作反内战的演讲,并写下了题为《"打不得"九论》的文章,在《山东公报》上发表后,影响很大,蒋介石曾下令严处。
但他得知是刘女衡所为时,碍于刘的声望影响,没有深究,只撤了编辑便草草收场。
董必武为此事曾写信给他,赞誉说:"先生高瞻远瞩,发为宏文,真乃一片仁者之心,抱民胞与之怀。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刘子衡在北平怀仁堂受到了主席的亲切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刘子衡出于多方考虑,向党中央提出回山东老家生活。
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央领导出面挽留,但由于刘子衡本人不肯留北京,就同意他回山东,并作了相应的安排。
从此,大师定居济南,先后担任省土改委委员,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省政协二、三、四届常委,省司法厅副厅长,省五届人大常委等职。
1981年7月20日,刘子衡先生与世长辞,长眠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大师刘子衡一生以布衣自居,不慕荣利,"外无私产,内无私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立德立言,诲人不倦,因而人们皆尊称为"布衣大师"。
著有《周易正义稿》、《孔子编年》、以及关于老、庄研究的文稿等。
他热爱祖国,热爱民主,热爱和平,善于团结各界爱国人士,为祖国统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毛遂,战国薛国人(今官桥、张汪一带)。
年轻时游于赵国,在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做了个迎来送往,办点府中琐事的食客。
3年之中,整日无大事可做,因此出没有什么名声,几乎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困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企图吞并赵国。
赵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为使臣到楚国去求援,要求与楚国订"合纵"盟约联合抗秦,以救赵国之危。
当时"诸候皆畏秦"。
楚国能不能发兵来救赵,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
于是平原君决心在自己的门客中选20名文武双全者同去楚国搬救兵。
他们打算先用好言说楚王,若此计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发兵救赵。
可是平原君在门客中挑来挑去只选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适人选了。
正当平原君为差一人发愁时,毛遂站起来说:"现在仅差一人不能成行,就请算我一个,带我去吧。
"平原君认为毛遂无出众之处,不想让他跟随前往。
毛遂再三请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说:"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余。
"平原君又问:"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锥子装进口袋里一样,锋利的锥尖立刻会露出来。
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有余,都没有人提起过你,我也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大本领,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说:"我便是大王所说的尖利之锥,今天就请您把我装进布袋里,方能脱颖而出,展露锋芒。
"平原君勉强答应了。
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并不介意,跟着平原君前往楚国。
平原君见到楚王,说明了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
楚王害怕秦国,不肯出兵。
谈判进行了大半天,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握宝剑,走到楚王面前说:"合纵结盟两句话就可以决定的事,如今你们谈了大半天,还不能拿定主意,是什么道理?"楚王见上来说话的人这样没有礼貌,问平原君:"他上什么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门客"。
楚王对毛遂厉声说到:"我与你主人说话,哪里容得你上来放肆!还不赶快退下。
"毛遂不仅没有退下,反而又持剑走近几步说到:"大王,你之所以这样呵斥我,无非是凭借楚国强大的军队。
但在这几步之内,你的性命却掌握在我的手中。
我的主公在这里你这样无礼,是何道理?而且我听说商汤王开始也只有七八十里的地盘,后来得到了天下。
周文王也不过有百里之壤,却能使众诸侯向他称臣,难道他们靠的是兵多地广吗。
主要是根据时局而发挥自己应有的威力罢了。
如今楚国方圆五千余里,精兵良将上百万,这都是你成就霸业的资本。
这样强大的楚国,天下又有谁能阻挡得了呢?然而,秦将白起不过是个无能小辈,率兵不足十万,与楚国交战,一战就占领了楚国国都,再战就火烧了楚王的祖坟,三战就能灭亡楚国,杀了君王的先人。
这百世之仇赵国都感到羞辱,难道大王你不觉得可悲吗?合纵抗秦是为了你们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
"毛遂的话击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剑相威胁,大义之下,楚王考虑到本国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终于同意与赵国合纵抗秦,订立了盟约。
平原君一行返回赵国,楚王派兵救赵,这时魏国的援军也已到达,三国军队内外夹攻,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去,解除了赵国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对毛遂说:"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数百,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
以前不了解先生的才能,差点埋没了人才。
这次去楚国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而使赵国重于九鼎,达成合纵抗秦救赵之约,真是奇才。
对当刮目相看。
"于是将毛遂视为上宾。
从此以后,毛遂的名声大振,他的聪明才智被大家称赞。
这种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才能的情况下,敢于推荐自己,承担重任的行为演化成"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个成语,毛遂勇于自荐的精神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鲁班
--------------------------------------------------------------------------------
鲁班,姓公输,名般。
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
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
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
《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
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山东滕州人,现在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 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在航天业,他发明的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军事科学,鲁班发明的云梯(重武器)、钩钜(人们现在还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