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阳----赫赫秦都
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泾、渭二水交汇处附近。
咸阳得名有两种说法,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南水北称阳,咸阳位于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另有人根抿《史记》和在秦都咸阳出土的陶文,认为商鞅在此曾置"咸亭"、"阳里",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取名咸阳。
历史上,咸阳还称过渭城、赤县等。
秦人原活动于甘肃东部,因帮助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于秦。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势大增,日益向东扩展。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至秦二世,咸阳作为都城共一百四十四年。
秦都咸阳以咸阳城为中心,包括渭水两岸一带广阔的地域。
故城在今咸阳以东约30里的窑店镇一带,大部被渭水淹没。
咸阳城规模宏大,至秦始皇时,已是宫室遍布。
以咸阳为中心,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自余,八自里秦川宫殿相联。
秦末项羽攻入咸阳,将秦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西汉王朝建都长安,离咸阳很近,咸阳一带为西汉皇室的陵区,地位仍很重要。
西汉十一个皇帝中有九个葬在咸阳北原,这些陵墓周围还有许多权贵功臣的陪葬墓。
当时还从全国各地迁徒富豪大家,在皇陵周围设置邑县,其繁华不让秦代。
咸阳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首站,古人西出长安,大都在此作短暂的停留。
这里是人们辞行、饯别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渭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是咸阳饯别的形象写照。
咸阳地区历史文物非常丰富,文化遗址和古墓葬众多,尤以秦汉及唐代遗物居多。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将会有更多惊世文物重见天日。
茂 陵----汉陵最尊处
西汉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西安灞陵、宣帝葬于长安杜陵外,其余皆葬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北原,诸陵自西向东为武帝刘彻茂陵、昭帝刘弗陵平陵、成帝刘骜延陵、平帝刘衔康陵、元帝刘爽渭陵、哀 "帝刘欣义陵、惠帝刘盈安陵、高祖刘邦长陵和景帝刘启阳陵。
陵冢绵延so公里,大略呈一直线。
金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
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
霍去病墓及石刻
茂陵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的坟墓大大小小二十多个。
李夫人即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兄弟的妹妹。
李延年有一次借给皇帝表演的机会,歌唱一位绝世美女:"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后当即问:"世上真有这样的美人吗?"后来平阳公主告诉武帝,李延年所唱的美人,就是他妹妹。
武帝把李延年的妹妹召入宫中,果然貌美无双,而且能歌善舞,武帝对她宠爱非常。
李夫人年纪轻轻就死去了,武帝用皇后之礼厚葬,她的墓冢被尊为英陵,俗名又叫习仙台"。
卫青为牧羊童出身的勇武军人,七次击退来犯的匈奴人,战功赫赫。
他死后与平阳公主合葬在一起。
其墓冢形如漠北卢山,据说是仿他大胜匈奴的一处地形建造的。
在诸多陪葬墓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去病墓。
霍去病(前140一前117)是西汉杰出的青年军事家。
他十八岁就开始统帅军队,和他的舅父卫青一样,在抵御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曾先后六次出兵塞外。
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战功,赠给他豪华住宅,他谢绝说:"匈奴末灭,何以家为!"为人们千古传诵。
可惜二十四岁就病死了。
汉武帝痛惜不已,特赏赐陪葬在他的陵园之旁。
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以纪念他在祁连山六战六胜的战绩。
1978年在这里建立了茂陵博物馆。
杨贵妃墓----盛世美女的凄凉归宿
杨贵妃墓在兴平县马嵬镇西门外公路北侧的马嵬坡上。
马嵬坡因相传晋人马嵬筑城于此而得名。
墓的规模原来较大,据清乾隆年间的碑石记载,共占地十七亩,有门楼一座,正厅三间,东西厦屋三楹,回廊若干间,墙上刻满历代文人学士题咏诗词。
由于年代久远,墓地遭破坏,特别是 "十年动乱"中毁坏殆尽,成了一片颓垣残壁。
1981年重新修复,基本恢复了原貌。
现在墓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墓冢高约3米,封土周围砌以青砖。
马嵬坡贵妃陨命之谜
杨贵妃 (719一756),名玉环,号大真,弘农华阴人,后迁到蒲城永乐县 (今山西芮城),晓音律,善歌舞,有倾城倾国之貌,被称为我国古代一大美人。
杨玉环本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
寿王李瑁之妃。
开元二十四年(736),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有个大臣告诉玄宗,杨玉环姿色佳丽,玄宗见后龙颜大悦,欲纳为妃。
按唐代风俗,己经出嫁了的妇女,改嫁前须出家当一段时间尼姑或道姑。
因此,杨玉环先出家当了道姑,然后从道姑院被召入皇宫。
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唐玄宗自从得到杨玉环后,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不理朝政,以致形成了杨国忠、李林甫之流奸臣当政的局面。
昭 陵----依山为陵唐为先
在渭北北山山系,西起乾县唐高宗乾陵,东至蒲城县唐玄宗泰陵,葬有唐代二十个皇帝中的十八个,称为"唐十八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陕西礼泉县城东北22公里的九峻山上,当地人称"唐王陵",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比北京的明十三陵大四五倍。
九峻山山势呈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东西两侧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更显得主峰突兀孤耸。
犹闻六骏马蹄声
昭陵北面咸阳之旅祭坛的东西两库原置有六匹石刻骏马,即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贞观十年十一月葬文德皇后后,沼令雕刻而陈列在昭陵的。
这六匹骏马名为什伐赤、青骓、特勒骠、飒露紫、拳毛鸹、白蹄乌,是李世民南证北战时所骑。
李世民怀念"六骏"的功劳,命画家阎立本把六匹马的像画下来,让技艺高超的艺人分别雕在六块约5尺高、6尺宽的石屏上。
抿《金石录》载,六骏马雕成后,李世民一一亲撰马赞,并由欧阳询书写,《太宗实录》亦有记载。
经风化磨损现存原石,马赞文字已无。
这六匹骏马,有的穿行于箭雨中,有的跨越沟河,姿态各异,个性鲜明,再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场面。
艺术技巧纯熟,形象饱满圆润,堪称稀世珍品。
"六骏"石雕当时都外施有颜色,"飒露紫"施紫色,"拳毛鸹"施黑色,"特勒骠"通体银白,“白蹄乌”一如其名蹄白身乌,"青骓"施青色,"什伐赤"施赤色。
为"飒露紫"拔箭的内侍丘行恭的衣服也施以彩绘。
只是天长日久,色彩剥落殆尽。
乾 陵----独占唐陵 "五最”
乾陵位于乾县梁山的主峰上。
乾县唐时本名奉天县,乾陵营建后改名乾县。
关中西部的梁山,自古被认为是风水宝地。
秦始皇曾经巡幸这里,修建了梁山宫。
在梁山的东南侧,秦代在这里设置好峙县,峙,即神灵所止之意,欲借助梁山的好风水求取兴盛。
梁山位于京城长安的西北方,按伏羲八卦图,西北方为乾,乾为天,加上这里自古盛传是"龙经"所在地,自然就成为营建陵寝的理想之地。
"无字碑"前说女皇
在乾陵朱雀门外东西两侧有两座大石碑。
西为"述圣记碑",东为武则天"无字碑"。
"述圣记碑"为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颂扬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凡八干余字,碑文全部用金粉填饰,今有些字还依稀可见金光闪耀。
碑由七节石块拼成,取 "七曜 (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数",意为高宗业绩如七耀光照天下,故又名 "七节碑"。
鳞次栉比陪葬墓
在乾陵东南一带,分布着十七座皇室太子、公主和王公大臣的陪葬墓。
已陆续发掘了五座,其中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已对外开放,这三座墓中,尤以大量生动逼真的壁画受人称道。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武则天的亲孙女,嫁给武则天侄儿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为妻,死于大足元年 (701),年仅十七岁。
关于她的死,墓志铭上说死于生育难产,据发掘后验证,不足为信。
另有说因她说了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情夫)"何得恣入宫中"的话,被武则天"杖杀",或说赐白绫缢死。
李显即位后,于神龙二年 (706年)将李仙蕙和武延基合葬于乾陵。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为唐高宗次子、武则天所生。
他曾召集学者注解《后汉书》先后被封为潞王、雍王,并曾被立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被害死于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年三十一岁。
中宗李显复位后,迁葬于乾陵陪葬。
景云二年 (711),睿宗李旦追封他为"章怀太子"。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因对武则天不满,于大足元年(701)被处死,年仅十九岁。
李显复位后,被追封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由洛阳迁葬乾陵,并 "号墓为陵",隆重厚葬。
此墓于1971一1972年发掘,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墓内有壁画数十幅。
郑国渠----郑国之功
郑国渠开挖于秦王政十年(前237),由韩国人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
《史记·河渠书》载,邻近秦国的韩国以"疲秦"之计,派郑国去秦,"令凿泾水”,以消耗秦国的力量,阻止秦国东伐。
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了秦都咸阳北部的广大地区,结果秦用十余年建成的郑国渠,为秦 "建万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