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绝非弑父,也非图谋篡位,但他是在一种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即位的。
但是历史上共有三种说法:
1、修改遗诏说
在单田芳的《童林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继位写成由国舅隆科多将正大光明匾后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
但这都是子虚乌有的。
首先,繁体中“于”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绝对的难度。
而且这里可以将纪连海推翻纪晓岚讽刺和珅家“个个草包”的故事作为佐证。
有故事说,和珅建一亭子,请纪晓岚题字,纪题曰“竹苞”。
于是便有了赞美纪晓岚聪明绝顶,骂和珅家个个草包(将竹苞拆开)的传说。
但是繁体个作个,竹字拆开不是字,可见两个故事一样,只是今人的主观臆断。
其次,根据道光帝立储诏书“皇四子奕宁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诏书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称呼不对,而应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称呼皇十四子,遗诏便无从改起,更重要的是,满文的十和于没法互该。
再次,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匾额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诏,宣诏即位”。
这是最早秘密立储的记载——将立储遗诏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始于雍正,至于是否这种做法更早始于康熙末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至此,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修改诏书说,纯属子虚乌有。
2、弑父说
有种传言说康熙病重,召见雍正,雍正站在康熙床边见康熙已奄奄一息,但还是没有传位于他的打算,于是痛下杀心,命隆科多端来一碗毒汤,强逼康熙喝下。
康熙一眼就看出雍正,但已无力喊出,遂把手上的佛珠丢向雍正,即死。
雍正接住了佛珠出来向众皇子宣布即位,并且拿出那串佛珠(康熙的遗物)为证明。
首先,康熙病重,身边都有张廷玉和马齐两位大臣侍侯,还有大内侍卫,雍正是很难接近的,而且药物是有大内负责,就算皇子也不能过问的,不更不存在下药之说。
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允禩等人的家臣在发配途中散布的,而雍正却也欲盖弥彰,在《大义觉迷录》中本想澄清,不想越描越黑,惹得后世猜想。
3、年羹尧遗子说
一种说法是,雍正之母德妃入宫八月即产下雍正,因而有人怀疑年羹尧曾与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后人胡编乱造的一段风流韵事。
首先,当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就曾在信中大骂年羹尧是个恶少。
试想,儿子怎会骂父亲恶少呢?更加有力的证据是在雍正《起居注》一书中曾有言“朕长于年羹尧…..”因此断言,从雍正是私生子说到年羹尧助其继位说纯属后人主观臆断。
扩展资料
功绩: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
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主要有:
1、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
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开放洋禁。
9、勤于政事。
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
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
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
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雍正是否真的弑父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