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省,各种过年民俗多姿多彩,丰富诱人。
民间有个说法,过了腊八就是年。
进入腊月,年味渐渐的浓起来。
因地域区别等原因,表现于民俗上,山东也是各具特色。
胶东半岛因为靠海,风俗与海有很大关系;南部多山,又历史文化深厚,较为传统;鲁西鲁北沿黄河,风俗受黄河文化影响较深。
中国的北方过年都吃饺子,山东也一样,只是吃法不同。
胶东过年吃四顿饺子,小年吃第一顿,三十晚上第二顿,第三顿是正月初二,第四顿是正月十五。
在胶东,过年时家家都要蒸面鱼,蒸大馒头,胶东人叫饽饽。
大饽饽做成各种造型,上面插有花,贴上红纸,福字。
济南人过年习惯炸耦合、炸丸子、吃年糕等。
济南地区小年吃饺子。
在大年夜,水饺要吃素馅的。
一般是提前包好,快到零点时开始煮,零点一到水饺端上桌,大人们会招呼孩子去放鞭炮。
素馅饺子是祈求一年肃肃静静。
初一早晨就可以吃肉馅饺子了。
初五也叫破五,这天要吃水饺。
这一风俗来源于汉朝,东方朔《占书》中记载;“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山东地区以初五为马。
这天过后,商家就要开门营业了。
在山东,过年时还有贴年画、贴“福”字的风俗。
其中,潍坊杨家埠、平度、高密、滨州、聊城东昌、鄄城都有带有自己地方特点的年画。
而贴“福”字时,人们一般习惯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
在过去,大多人家大门上贴的是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
传说中最早的门神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兄弟。
唐代以后,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二人。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每晚总惊吓睡不着觉,只有秦琼、尉迟敬德守在门口才能睡着,于是请画师把他们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
门神像左右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山东过年时的娱乐活动也很多,有放鞭炮,踩高跷、芯子和闻名全国的大秧歌等。
在济南,初七八后就有踩高跷的了,正月十五达到高潮。
这天,人们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
山东的秧歌种类很多,特点鲜明。
济南商河的秧歌以男性为主,粗犷奔放,穿插有跑旱船等;胶东的秧歌以女性为主,扭秧歌的人原地不动,手拿扇子,靠腰和扇子扭动,有九曲十八弯的美誉。
芯子流行于博山、周村、章丘一带,几个人抬着几个大杠子,杠子上竖一个支柱,人站在上面表演,表演者大多为小孩,他们或站或坐或悬空于这些支柱上,彩服则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表演起来既精彩又惊险。
扩展资料: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
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
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参考资料:人民网——过大年话山东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