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Hung-tse Lake )亦作Hung-tse Hu或Hongze Hu。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
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湖泊风景照片(20张)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
现洪泽湖湖泊风景照片2(11张)正常水位12.5米,面积2,069平方公里,最深5.5米。
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
近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
湖水主要经由三河泄入高邮湖,再经邵伯湖入里运河,到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
旧时排水不畅,大堤失修,水患严重。
1949年以后新建规模宏大的三河闸,整修入江水道,加固洪泽湖大堤。
1952年在高良涧以东修建苏北灌溉总渠,长168公里,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洪之用。
湖水还可出二河闸经杨庄水利枢纽由中山河(或称新淮河)入海。
1958—1960年又增辟淮沭河,由杨庄水利枢纽引洪泽湖水北上,到沭阳入新沂河。
2003年开通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目前洪泽湖水共有这5条出路,已兼具泄洪、灌溉、航运、养殖之利。
湖区沿岸每年都出现结冰现象,岸冰厚0.03~0.05米。
1969年1月31日强寒潮侵袭时全湖封冻,12天后才解冻,为几十年来所未见。
生态特征
洪泽湖属中—富营养型,洪泽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氨、酚、总汞;年均水温16.3℃,最高水温在9月,为28℃,最低水温在1月,为3℃。
洪泽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洪泽湖区位图
只有当北方强冷空气过境时,湖面才出现封冻,全湖性封冻一般发生在寒冷的1—2月;湖内的鱼类从种类组成以鲤科为主,约占全湖种类的50%以上。
若以生态类型区分三类:A湖泊定居型鱼类如鲤、鲫、鳊、鲂、鲌、刀鲚、银鱼、乌鳢、鳜、黄颡鱼等,它们终生定居于洪泽湖,其种群多、数量大,成为渔业产量中的主要鱼类,B索饵洄游型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鳙、鳡鱼等。
形态描述
洪泽湖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拱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质为碎屑沉积物;汇入洪泽湖的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等。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现在湖面分属淮安、宿迁两市六个区县, 洪泽湖大闸蟹
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
在我国秦汉隋唐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
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
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
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
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为一“悬湖”,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
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泽湖地区。
因而洪泽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史,并因此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
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25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
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
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
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
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
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
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 洪泽湖
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
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
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
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
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
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
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
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洪泽湖国家级湿地
2006年4月5日,泗洪县洪泽湖湿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11月,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
“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
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 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
“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编辑本段洪泽胜景
历史悠久的洪泽湖,给人们留下很多宝贵景点,可供当今的旅游者一饱眼福,现存的主要景点有:
万顷碧波
洪泽湖风光
万顷碧波。
甘泉般的湖水,养育着千百万人民。
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
辽阔的湖面,时而波涛滚滚,大浪排天;时而风平浪静,湖水如镜。
极目远眺,白帆点点,机声隆隆,南来北往的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鱼肥仓满,争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百里长堤
百里长堤。
有着1800年历史的防洪屏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青翠的绿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移游欲飞的巨型青龙。
那茂密的林荫,新鲜的空气,清脆的鸟鸣,和煦的湖风,人行其中,尤如步入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港坞帆墙
港坞帆墙。
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
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
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现在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
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
船泊其中,在船头仰视,俨如数十仞之城墙;港坞外,浪花飞雪腾湖面,百里狂涛撼大千。
出航时,千篙拨得烟霞乱,万里航行捷足先。
仔细观看,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景象。
奠淮犀牛
奠淮犀牛。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
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
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
对景生情,令人感慨。
泄洪大闸
泄洪大闸。
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承担洪泽湖泄洪重任。
闸身雄伟壮观,作用非凡无比。
蓄水时,固得天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泄洪时,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
老君遗踪
老君遗踪。
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李耳)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
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
游人登山时,知其古老,仍能体会到“石上青牛留足迹,炉中红火照仙颜,洞存石镂去崖处,凤起山岗霄汉间”的依稀情景。
龟山晚眺
龟山晚眺。
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
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
清末仍有寺庙12座,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
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
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孤峰峙立,砥柱中流。
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
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明陵石刻
明陵石刻。
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沉没。
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来栩栩如生面貌。
临淮观日
临淮镇洪泽湖风光
临淮观日。
临淮头,地处泗洪县城东南,为洪泽湖北岸之半岛,三面临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现为水产养殖基地。
四面圩堤环抱,像一颗璀璨明珠飘浮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
每当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闪耀金波,捧出即将出浴的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泰山观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墓园春晓
墓园春晓。
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
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 彭雪枫墓园纪念塔
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
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
洪湖之滨,半城之阳,地居高岗,迎湖遏浪,墓隐丹枫,塔耸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当“清明”祭扫,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洪泽湖镇水铁牛
洪泽湖镇水铁牛 清康熙年间,洪泽湖大堤建成时,曾铸九牛二虎一只鸡用以镇水。
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
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可惜仅存五条(一说仅剩两条)。
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两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
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
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一说重4000公斤)。
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
从铭文得知,铁牛是用来镇水的。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洪泽湖大堤多次溃决,仅从公元1575年--1855年280年间,就决口140余次。
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洪害。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遂宁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
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在洪泽公园内。
编辑本段洪泽形成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
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
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
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
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洪泽湖被称为人工湖。
编辑本段主要河道
上游进入洪泽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怀洪新河、池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老汴河、团结河、张福河等。
下游出湖的主要河道有: 淮河流域
一、淮河入江水道,全长156公里,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高邮湖、邵伯湖至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6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0700立方米每秒。
二、苏北灌溉总渠,全长168公里,西起洪泽湖高良涧进水闸,流经淮安(今楚州)城南与里运河平交,至射阳县六垛扁担港入黄海,设计行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1975年7月19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020立方米每秒。
三、淮沭新河,全长196公里,南起洪泽湖二河闸,经淮阴、沭阳进入新沂河入黄海,设计行洪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2003年7月11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320立方米每秒。
四、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全长163.5公里,西起洪泽湖二河闸,经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至扁担港入黄海。
近期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远期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
2003年7月5日投入使用,7月14日实际最高排洪流量1820立方米每秒。
编辑本段洪泽传说
九牛二虎一只鸡
人们常用“九牛二虎”来喻力大,清朝政府在加固洪泽湖大堤时,便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放在大堤水势要冲,以祈镇水。
据说铁牛当初铸造之时,肚内本是金心银胆,夜间还常常跑到田里偷吃老百姓的庄稼,当人们出来打时,一棍打了它的双角。
此后又不知道哪个贪财之徒,偷摘了铁牛的金心银胆,遂使铁牛不能行动,就失去了镇水的作用。
现存的铁牛大小如真牛,均作昂首屈膝状,似哞哞欲叫,憨态可掬,横卧在厚约10厘米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500公斤。
铁牛肩胛上刻有楷书阳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
康熙辛已午日铸。” 沧海桑田,“九牛二虎一只鸡”也已鸡飞虎跑,只剩下五头铁牛零落在堤上沐风淋雨了。
今天,这铁牛则成了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刘基造堤
刘基帮助朱元璋消灭元朝,建立了大明朝,国泰民安,但水灾很重,洪水时常淹没庄稼,朱皇帝下旨要刘基兴修水利。
刘基接旨后,就到洪泽湖一带,从老子山到清江,一路勘察地形。
经他察看所知,这一带地形高洼不平,所建堆堰没有按水平去修建,所以上水头一来水,下水头就决口。
刘基找到决口的原因,他向老百姓收买了很多米糠,运到上游,在老子山处放下水。
他把米粮慢慢地撒在水面上,让米粮在河两边所贴在位置,找到了水平线,再根据米粮的位置向上建堆埝,这就是现在的弯弯曲曲的洪泽湖大堤。
刘基用这种方法建堆堰以后,就再没有倒口子,直到现在堆堰还是好好的,人们都把这条坚实牢固、水冲不垮的大堤叫“钢堆”。
彩船带姑娘 “嫁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大年初一刚过,洪泽湖区渔民便会把船装扮得花枝招展的,把姑娘带回家中,共话家常,盛情款待。
本世纪初, 淮河流域飘来无数渔人, 散居在洪泽湖沿岸。
那年二月二,一位渔人驾着花船开进洪泽湖上的小龟滩,将自家的闺女接到船上,一路欢笑朝淮河上游开去,带回娘家,十分风光。
当地渔人感到好奇,那女人说:“这是俺家习俗呗。”说罢,女人津津有味道上一段歌谣:娘家彩船带姑娘,婆家送去贤惠娘;迎来送往话心肠,双亲双家夸红娘。
从此彩船带姑娘的习俗,就像一出别具风情的小戏,在洪泽湖地区,一年又一年演了下来。
乾隆皇帝找父亲
乾隆母亲进宫后,其父到今洪泽县龟山做和尚。
乾隆下江南经过龟山,赐每个和尚一件袈裟,个个跪下谢恩,唯有一个不下跪,自称“八×和尚”不拜主,乾隆回京听太后解释后,方知“八×”即“父”字,父不拜儿。
乾隆二次到龟山时,其父已走了。
无法,后来下旨在龟山大修庙宇,并将庙的正门叫“午朝门”,因为皇帝来过这里。
老子与老子山
传说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生于淮水之滨。
他的母亲因吃了水中漂来的一只李子而怀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发苍苍,故取名李老子。
还因耳上有三个漏,又名老聃,道号犹龙。
周王朝为了开发西域,宣扬周礼,派老子西方游说,漫游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炼成仙。
一天他骑着青牛从天廷飘落到海中一块礁石上,后海水退了,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
他在这里修道炼丹为渔民治病,人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并把这座山叫老子山。
老子山,位于洪泽湖南岸,为淮河入湖口岸,三面环水,一山分南北中连接贯通,以秀丽的湖光山色而闻名遐迩。
老子山自古商业兴盛,文化发达,南北商贾常云集于此。
此山名胜古迹甚多,有老子炼丹台、青牛迹(老子坐骑青牛蹄印)、凤凰墩、钓鱼台、法花寺、犹龙书院等十景,可惜都毁于战乱,现仅存 仙人洞、凤凰墩遗迹。
老子山境内有大小滩头数十处,连同水面30余万亩,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湖中盛产多种淡水鱼、虾、蟹、鳖、河蚌以及菱、藕、莲子、欠实、芦苇、菱草等。
镇西南湖面有近万亩的连片荷花塘,荷花塘盛开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实为湖上绝景佳处,有《老子山记》为证。
洪泽湖里的鱼为什么鲜美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
李老君无法,只得避开孙悟空,架起云头直往西去,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炼丹。
老君站在云头看到下面有一座青山,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
老君降落到地上一看,正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山,正好又有一个山洞。
李老君就在这老山采药草炼丹丸,孙悟空急得到处找李老君要仙丹,就是找不到。
后来他架起云头直往西下,一看到洪泽湖南岸有一座大山,他就降落下来,在山南坡看到一个仙人洞,就进去了。
到里面一看李老君正在忙着炼神丹。
李老君看到孙悟空,连忙把神丸装到葫芦里,架起云头就往天上跑去。
孙悟空紧紧追上,伸手就来抢葫芦。
眼看仙丹就要被孙悟空夺走,李老君一气之下举起大铁棒打破葫芦。
孙悟空连抓带抢得到几粒神丹,其余的仙丹都落到洪泽湖里去了。
鱼、虾、蟹都争着来吃仙丹。
从那以后,洪泽湖里的鱼类,肉鲜味美,可口好吃,直到现在仍然远近闻名。
渔民刷锅不下水
从前,洪泽湖有家渔民老夫妇,很穷,只有一条破划子和一只破锅。
一天,老两口过洪泽湖,想到集市上买点口粮,再买口小锅。
小船靠岸到集市上买东西时,但见店里和杂货摊的人都不答话。
老头很生气,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粮行里抓了一把小谷米,又在杂货店里拿了一口小锅,转身就往船上走,卖东西的人并不追赶向他要钱,渔夫很是奇怪。
上船以后,只见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
老两口这才明白这是泗州城。
第二天早晨,渔夫发现带回来的小谷米变成了鲜鱼。
老两口喜出望外随即将鱼抬到市上卖了,又买回此米,高高兴兴回到船上准备烧饭后,揭开锅盖一看,锅里饭菜都有,老两口靠这口锅生活好长时间。
一天,老渔妇将锅放到水里想刷个干净,可是,锅一入水就不见了。
因此,洪泽湖的渔民刷锅不再把锅放到湖里刷了。
这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交通信息
宁淮高速,宁连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宁徐高速,盐淮徐宿高速。
距离淮安市区40分钟车程,距离南京1.5小时车程,距离上海4小时车程。
宿迁长途客运站每日有多次班车开往泗洪,5:30-18:00,每隔20分钟一班,发往南京、义乌、杭州等地的车也路过泗洪,交通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