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国运在当是指什么
历史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总的说,当时的中国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重大山的压迫,这就是当时的艰难国运。
不说迷信不迷信,但我感觉国运这个东西好像真的存在
国运,是指国家命运,或曰国运维艰(国家前途晦暗,发展困难衰退),或曰国运兴隆(国家前途光明,发展顺利壮大)。
中国古代的周易预测学家们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会产生一个“从无到有”而后再“从有到无”的“阴阳交替” 的周而复始变化过程,现代人把事物“阴阳交替”所产生的周而复始变化过程叫做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的易学家们则把事物“阴阳交替”所产生的周而复始变化过程叫做事物的命运。当然,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所产生的“阴阳交替”周而复始变化过程,就称作国运。
中国古代四柱预测学研究者认为八卦九宫预测学研究者对国运所总结出的20年一个“宫运期”规则过于笼统,于是又从四柱预测学的角度对每一个流年的国运也做了论述,其中论述流年国运的书籍有《玉匣记》等。 祥文 《玉匣记》杂占篇中《占上旬丙子日》一篇对流年国运的论述是:“甲子丰年丙子旱,戊子蝗震庚子乱,惟有壬子水滔天,俱在正月上旬看。”
这篇论文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要想知道流年国运,看看这个流年的正月上旬十日的“子”日所搭配的天干是什么就行了;如果是甲子日,就说明流年国运是欢庆吉祥的“丰收年”;如果是丙子日,就说明流年国运是雨水稀少的“旱灾年”;如果是壬子日,就说明流年国运是雨水充沛的“涝灾年”;如果是戊子日或没有出现子日,就说明流年国运是蝗虫或地震容易发生的“蝗震灾年”;如果是庚子日,就说明流年国运是战争易发的“动乱年”。 例如:1、农历1912年正月“上旬”的初一日和农历1949年正月“上旬”的初六日都是“甲子”,预示着流年国运是欢庆吉祥的“丰收年”;结果,前者,孙中山于1912年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废除满清政府的宣统纪年,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者,于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们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旧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2、农历1976年正月“上旬”的初六日是“戊子”,农历2008年正月“上旬”没有“子日”,预示着流年国运是蝗虫或地震容易发生的“蝗震灾年”;结果,前者1976年发生唐山地震,后者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
为什么创新是国运兴衰的关键所在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志,是强盛之基、进步之魂。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始终与创新息息相关。统计显示,从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曾占到世界的半数以上。
四大发明普惠人类,织造、冶炼、天文、算学、中医、农学等科技也都领先世界。 以此为重要基础,中国经济、文化等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方阵,即使在19世纪初,我国GDP仍占全球的30%以上。
近代以来,随着蒸汽机、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世界科技革命进入快车道,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先后成就了英、德、美、日等国的强国地位。但同时期的中国,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最终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方位创新的回归,我们逐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持续缩短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差距,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改革幵放本身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创新活动。
正是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短短30多年,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强则国运兴,创新弱则国运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