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坟墓的等级的称谓
1、墓:是最基本的,从古意上讲,挖个坑将尸体(棺材)放入后,盖土,与地面平,不植树者称墓。
秦汉以后就和现在含义差不多了。 2、坟:要比墓稍晚,是起土堆成的。
现在坟墓的含义是差不多的。这两个称谓都为普通老百姓用词。
3、冢:要比坟更高,冢,高坟也。——《说文》,是贵族、有身份的人的死后居所。
4、陵:更高的土山,是皇家专用的名称,秦始皇陵、十三陵等。 5、林:面积大,是圣人的墓地所在,如孔子的墓称为“孔林”,关羽的墓被称为“关林”等。
扩展资料: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
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坛。
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墓葬。
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坟墓称为“陵”呢
这种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也都称“墓”。
大约从战国中期以后,帝王的坟墓逐渐开始称 为“陵”。《史记·赵世家》记载: “赵肃侯 十五年经营寿陵。”
《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 寿陵。” “陵”的本意是大土山。
帝王为了显示 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便将坟墓建得像一座山 陵,故皇帝的坟墓得名陵墓。唐代皇陵更是 “因山为陵”,气势恢弘。
有诗句描写乾陵 “千山头角口,万木爪牙深”。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 筑,合称为陵寝,不仅占地广阔,而且还有相 当的高度。
帝王以“九五”为尊,所以,规定 将墓建成九丈高,可实际上,多数皇陵都超过 了这个高度。
家族坟墓还有什么叫法
家族坟墓也叫祖坟
古代,坟、墓、冢是区别得很清楚的:没有坟堆的叫墓,有坟堆的为坟,高大的坟墓是为冢。后来,坟与墓成了连在一起的词语,埋葬死人的建筑统称为坟墓。
“墓”是指平葬,与地齐平。《礼记》上说:“古也墓而不坟。”郑玄注:“墓冢茔之地,……土之高者曰坟”。可见坟是在墓上封土成丘。封土如山者,称为冢,而茔则指墓地。
“墓”又与“慕”相通。《释名》:“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意思是说“墓”就是“慕”,谓亲人葬后犹思慕其处。思慕的过程,主要以祭祀为主。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同为埋葬人尸体的“墓“,却因死者身份不同而逐步演变为各不相同的称谓。
通常是:平民百姓的墓称“坟”或“坟墓”;王侯的墓称“冢”;圣人的墓称“林”;帝王的墓称“陵”。如今,除皇帝的葬地仍沿用“陵”外,“坟、冢、丘、林”的界限已不是很严格,一般通称坟墓,也就是划定区域,不分等级、身份、地位皆可入住,皆称之为“公墓”或“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