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老北京城的风水是怎样格局
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
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
紫禁城又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无论从天文还是地理上,紫禁城都是天下的中心。帝王的宫殿设置在中央,象征着驾驭四方四隅的权威。
老北京城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按照先天八卦之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的方位来布局的。《周易》中乾卦代表天,象征圆形,坤卦代表地,象征方形。
封建帝王为与天相应,与地相通,以求得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同时,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
因此,日坛与天坛一样建成圆形,月坛与地坛一样建成方形。
明代北京城有怎样的风水布局?明代北京城有怎样的风水布局? 爱问知
明代北京城是一座充满了阴阳八卦思想的都城。
明代北京城是由外城和内城组成的。外城位于南面,是乾位,象征“天”,为阳;内城位于北面,是坤位,象征“地”,为阴。
为配合天圆地方、乾坤照应、阴阳合德,北京城的外城略宽,呈扁圆形;内城略窄,呈方形。外城的东南为兑位,象征“泽”,所以有个凸起的角;内城的西北为艮位,象征“山”,所以向内呈凹陷状。
作为人居住的场所,应该阳气充足,但内城却属阴。九在八卦中是老阳之数,所以内城就布置了九道城门来转阴为阳。
外城原本属阳,就用少阳之数只布置了七道城门。北京从永定门经正阳门、紫禁城到达钟鼓二楼,是一条长达十五里的笔直的中轴线。
北京城就是以此为轴线,按九宫来设置的:南面设九宫,中间设五宫,北面设一宫。 帝王的宫殿设置在中央,象征着驾驭四方四隅的权威。
另外,天、地、日、月、社稷五坛也是按照九宫八卦设置的。其中天坛在南方,呈圆形,在外城之内;地坛在西方,在内城之外;社稷坛在中坛在北方,呈方形,在内城之外;日央,在内城之中。
明代北京城的布局和风水有什么关系
阴阳八卦思想在明代的北京城随处可见。
当时,北京城是由外城和内城组成的。位 于南面的外城处于乾位,为阳,象征“天”; 位于北面的内城处于坤位,为阴,象征 “地”。
为了配合天圆地方、乾坤照应、阴阳 合德,外城呈扁圆形,稍宽;内城呈方形,稍 窄。外城东南为兑位,象征“泽”,有个凸起 的角;内城西北为艮位,象征“山”,向内呈 凹陷状。
内城作为人居住的场所,本来应该阳气充 足,却属阴。由于九在八卦中是老阳之数,所 以内城设置了九道城门,转阴为阳。
外城原本属阳,因此只用少阳之数设置了七道城门。从永定门经正阳门、紫禁城到达钟鼓二 楼,北京城有一条长达十五里的笔直中轴线。
以此为轴线,北京城按九宫来设置:南面设九 宫,中间设五宫,北面设一宫。 而天子的宫殿 就设置在中央,象征九五至尊,驾驭四方四隅。
除此以外,按照九宫八卦还设置了天、 地、日、月、社稷五坛。其中天坛在南,在外 城之内,呈圆形;地坛在北,在内城之外,呈 方形;日坛在东,在内城之外,呈圆形;月坛 在西,在内城之外;社稷坛居于中央,在内城 之中。
请问北京城都有哪些城门
明清北京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
其西部的西山,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会合形成向东南巽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
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一、元朝时期的北京城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的。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舆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
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
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 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
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
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 这样,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北京风水格局的内局,更为细致。她严格按照星宿布局,成为“星辰之都”。
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
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
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
以上是“前廷”,属阳。 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后寝”部分属阴,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数。
而乾清门至丹阶之间,两侧盘龙六个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宫之间的阁道六星。 午门在前,上置五城楼又称“五凤楼”,为“阳中之阴”。
内庭的乾清宫为皇帝寝宫,与皇后坤宁宫相对,在寝区中的乾阳,为“阴中之阳”。太和殿与乾清宫,虽同属阳,但地理有别。
太和殿以三层汉白玉高台托起,前广场内明堂壮阔。而乾清宫的前庭院,台基别致,前半为白石勾栏须弥座,后半为青砖台基,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德”的和合。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
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内城南墙属乾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
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 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
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
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鼓楼、钟楼。
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 在色彩应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
宫墙,殿柱用红色,红属火,属光明正大。屋顶用黄色,黄属土、属中央,皇帝必居中。
皇宫东部屋顶用绿色,属东方木绿,属春,用于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门,墙色用黑,北方属水,为黑。
所有单体建筑,也因性质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颜色,藏书的文渊阁,用黑瓦、黑墙,黑为水,可克火,利于藏书。二层的文渊阁室内,上层为通间一大间,下层分隔为六间,体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经》思想。
天安门至端门不栽树,意为南方属火。 建筑风水布局,还表现在名称上合于《易经》之理。
南端的丽正门,合于离卦的卦辞“日月丽乎天”。顺承门、安贞门在北部后宫,合于坤卦“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安贞之地,应地无疆”。
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合于乾、坤之义。不宜加木,木生火,在此不利于森林结构的防灾。
此外,在数理上,也合于易理。 易卦阳为九,又以第五爻为“飞龙在天”称得位。
皇帝称为“九五之尊”(而尚未即位的称为“潜龙”)。在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阔九间,深五间,含九五之数。
九龙壁、九龙椅、八十一个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五条脊、檐角兽饰九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九梁十八柱。
为此,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又明文规定军民不许九五间数。“九五”为皇帝专用,成为一种规定。
故宫内总共房间数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甚至在建筑。
北京故宫有怎样的风水布局
在元代大内的旧址上,明代建造了紫禁城,将其整体向南移动了一些。
为了压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宫延春阁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园)。该山是全 城的制高点,正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立于南北两大城墙的正中。
此外,在旧址的基础上, 紫禁城修建了护城河,形成了金水环绕的格局。人为地为紫禁城制造出了背山环水的风水 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北斗星是天上的中心,北京自 然也就是天下的中心,因而紫禁城按照中轴线严格地规划宫殿。
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处 于正中,比其他宫殿高,是天子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而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 (今保和殿)及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处于轴线上。紫禁城内的其他宫殿则左 右东西地对称排列:外为朝廷之所,文华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后是安寝之宫,端本宫(即太子 宫寝)居东,后宫居西。
紫禁城是如何进行风水布局的?紫禁城是如何进行风水布局的? 爱问知
北京紫禁城是明代统治者在元代大内的旧址上建立的,在 整体上向南移动了些,为了压制元朝,明代紫禁城在元代宫廷 上建立起煤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公园,该山是全城的制高点, 恰好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立于南北城墙的正中,同时紫禁 城在旧址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护城河,这样就人为地建立起了依 山傍水的风水格局。
从星象上看,北斗星位于东北方,是天上的中心,北京也 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的投影,所以也是地上的中心,因此紫 禁城按照中轴线严格规划皇宫,处于正中的是太和殿,即皇帝 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寝三宫都处 于轴线上。紫禁城的其他宫殿则左右东西对称地排列,外边是 朝廷办公的地方,左边是文华殿,右边是武英殿里边是寝宫, 东边是瑞本宫(太子宫),西边是后宫。
北京城的格局及职能是什么
一、北京城周边的风水格局 北京的风水被历代堪舆家所称颂。
分析北京风水形势的文字始于唐代著名风水师杨益,他说:“燕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平之正结,其龙发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以入中国为燕云,复东行数百里起天寿山,乃落平洋,方广千余里。辽东辽西两枝,黄河前绕,鸭绿后缠,而阴山、恒山、太行山诸山与海中诸岛相应,近则滦河、潮河、桑干河、易水并无名小水,夹身数源,界限分明。
以地理之法论之,其龙势之长,垣局之美,于龙大尽,山水大会,带黄河、天寿,鸭绿缠其后,碣石钥其门,最合风水法度。以形胜论,燕蓟内跨中原,外挟朔漠,真天下都会。
形胜甲天下,依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宋代朱熹也说过:“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
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华山耸立为虎。
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
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调比也。” 《金史·梁襄传》对北京形势分析是:“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
《读史方舆纪要》说北京是“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群臣对北京的形势又作了一番论证。
有曰: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城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有曰: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见《太宗实录》)。
清人吴长元分析北京城附近的风水形势曰:“北京青龙水为白河,出密云,南流至通州城。白虎水为玉河,出玉泉山经大内,出都城,注通惠河,与白河合。
朱雀水为卢沟河,出大同桑干,入宛平界。玄武水为湿余,高粱、黄花、镇川、榆河,俱统京师之北,而东与白河合。”
北京位于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由太行山、军都山形成半圆形屏障。北京南面有大河,来自黄土高原的桑干河与来自蒙古高原的洋河会合成永定河。
永定河汹涌澎湃,穿行于深山老林之间,至京西陡然冲出山谷,在京南小平原伸展流淌,造就了北京小平原形同蛛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山川襟带之间,北京城温润丰饶,土肥人美,遂成天府。
这样的地形,用风水术语来说,是“藏风聚气之地”。 二、北京城内的风水格局 整座北京城,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千百年来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信仰、道德、习俗、法律、观念等。
明清两朝代,当权者按照风水理论,对北京城进行了整体风水调整,使其更加雄伟美丽,与自然合谐统一。 1、外城与内城的布局 从近代测绘的“北京城区地图”可明显地看到原都城为四面用墙围起来,呈一个品字形的清晰轮廓。
由于《易》及八卦图在方向安排上,上为南,下为北,与现代地图的方位标志上下相反。因此原规划设计是一个倒过来的品字形。
外城在上,为南;内城在下,为北。外城呈扁圆形,略宽;内城呈正方形,略窄。
符合九宫八卦之说:上南为乾,为天,为阳;下北为坤,为地,为阴,乾天包坤地,外城是内城的屏障。这正是天圆地方,乾坤照应,阴阳合德的象征。
内城原是“地”位,为坤,为阴。但都城是“人”生息居住的地方,纯属阳宅。
故在格局上为使其转阴为阳,设置了九个城门(按《易》,九乃老阳之数)。南有三门,正阳门居中(即俗称之前门,它建造时的高度为九丈九尺,九为老阳之数),左崇文右宣武(又寓意为文东、武西),东二门南朝阳北东直,西二门南阜成北西直,北二门东安定西德胜。
内城南设三门为奇,为阳;北设二门为偶,为阴。天子居“九五”之尊,所以内主外从,内城用九门,外城用七门。
另外,自永定门经正阳门、皇宫达鼓钟二楼是一条笔直的十五里的中轴线,是按九宫而设。九宫矩阵的南端为九宫,中央为五宫,北端为一宫,三数之和为十五,中轴线之总长正为十五里。
帝王之宫禁处于中央,显示了帝王的“九五之尊”,象征着统驭四面八方之权威。 外城东南角呈曲折突起状;内城西北角呈凹陷状。
东南为兑卦的方位,兑为泽;西北为艮卦的方位,艮为山,这正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的象征。 中国古都城门的设计,其文化象征意义也往往出自《周易》。
元大都的城门有十一个,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种种说法。美国有的华人学者说这是刘秉忠太保设计时取义于哪吒神,哪吒有三头、六臂、两足。
我倾向于设计者是取象于《周易》“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天数一、三、五、七、九,地数二、四、六、八、十,取“天地之中和”即将天数的中位数“五”和地数的中位数“六”合而为“十一”。
引寓为天地和合,自然万物变化之道尽在其中。 2、北京城各建筑所体现的阴阳平衡与向心取正观念 古北京城是《周易》象数与古都形制相结合的代表作。
《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易道深刻而又广泛,玄妙而又精湛,揭示了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规律,形成了一套重要的哲学理论。
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对中国古都的选址、布。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
其西部的西山,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会合形成向东南巽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
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一、元朝时期的北京城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的。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舆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
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
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
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
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这样,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北京风水格局的内局,更为细致。她严格按照星宿布局,成为“星辰之都”。
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
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
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
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后寝”部分属阴,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数。
而乾清门至丹阶之间,两侧盘龙六个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宫之间的阁道六星。午门在前,上置五城楼又称“五凤楼”,为“阳中之阴”。
内庭的乾清宫为皇帝寝宫,与皇后坤宁宫相对,在寝区中的乾阳,为“阴中之阳”。太和殿与乾清宫,虽同属阳,但地理有别。
太和殿以三层汉白玉高台托起,前广场内明堂壮阔。而乾清宫的前庭院,台基别致,前半为白石勾栏须弥座,后半为青砖台基,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德”的和合。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
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内城南墙属乾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
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
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
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鼓楼、钟楼。
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 在色彩应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
宫墙,殿柱用红色,红属火,属光明正大。屋顶用黄色,黄属土、属中央,皇帝必居中。
皇宫东部屋顶用绿色,属东方木绿,属春,用于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门,墙色用黑,北方属水,为黑。
所有单体建筑,也因性质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颜色,藏书的文渊阁,用黑瓦、黑墙,黑为水,可克火,利于藏书。二层的文渊阁室内,上层为通间一大间,下层分隔为六间,体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经》思想。
天安门至端门不栽树,意为南方属火。 建筑风水布局,还表现在名称上合于《易经》之理。
南端的丽正门,合于离卦的卦辞“日月丽乎天”。顺承门、安贞门在北部后宫,合于坤卦“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安贞之地,应地无疆”。
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合于乾、坤之义。不宜加木,木生火,在此不利于森林结构的防灾。
此外,在数理上,也合于易理。易卦阳为九,又以第五爻为“飞龙在天”称得位。
皇帝称为“九五之尊”(而尚未即位的称为“潜龙”)。在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阔九间,深五间,含九五之数。
九龙壁、九龙椅、八十一个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五条脊、檐角兽饰九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九梁十八柱。
为此,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又明文规定军民不许九五间数。“九五”为皇帝专用,成为一种规定。
故宫内总共房间数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北京城是按照哪种风水建造的
北京城位于燕山山脉脚下,南面是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西面是巍巍太行山脉,东面是浩瀚的大海。
从《诗经》中记载公刘建都“阴阳山川”事实册北京城“宇宙中心”的布局。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建立国都,是刘秉忠按照风水形势来规划设计建造的。
(清·于敏中:《钦定曰下旧闻考》卷五、第76页。永乐皇帝北京时,为寻找北京城的龙脉,走遍了京畿之山川,最后由江西风水师廖均卿选定天寿山以作为北京城的龙脉。
(后升官职三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第2卷、第6429页。 我们的祖先凡事讲究个“中”字,北京成中轴的设置,使紫禁城与天的中心紫微坦遥相呼应,因此紫禁城是紫微坦的镜像。
首先,北京城之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按照先天八卦、之乾南、坤北、离东、钦西的方位来布局的。天坛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位置在北京城南端,体现了南为天、为乾、为阳的思想。
地坛是天资祭祀的地方,位置在北方,体现了北方为地、为坤、为阳的思想。日坛在东方,月坛在西方,日为阳、为火、月为阳,为水。
正是水火列于正东正西而与四隅向迎的体现。在南北中轴线上,皇城的南门为承天门(天安门),北门为地安门(又称厚载门)也是按照先八卦即乾南北坤来规划的。
门的尺寸严格按照“风水尺”度数精心量制。于城中开挖河道,按先天八卦,何谓山泽通气,内外、金水河,以实现北京城与天地相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