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墓为什么没人敢盗
有人说,袁世凯一辈子就干了一件错事——称帝,“一丑遮百俊”,干再多正确的事儿都没用。因为这事儿,不仅57岁气急而死,死后还被戴上一顶帽子——“窃国大盗”,至今都取不下来。既然他是“窃国大盗”是坏人,那么盗他的墓就政治正确,慈禧老妖婆的墓不就被孙殿英给扒了么。奇怪的是,却没人扒袁世凯的墓,这是为何?
袁世凯死后,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
“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2年多的时间,耗资70余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一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官后,即“隐居”这里,垂钓洹水,实则遥控掌握天下动态,直到武昌起义爆发后,再次出山。因此袁世凯觉得,洹上村是一块吉祥宝地,遂有“葬吾洹上”的遗愿。
袁世凯墓园被称为袁林,德国工程师主持设计,“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青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袁林的总体设计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民初的时代特点。
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作为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明确反对:“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袁克定觉得有理,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
“保皇派”头子康有为的墓都被扒了,按说“称帝”的袁世凯的墓也不会有好下场。连他河南老家的领导也建议平坟,但却没人去扒,为什么?一个大人物说了一句话,把袁世凯的墓保了下来。参观袁林时,专门指示:“不要平嘛,还要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
在袁林时还提出一个问题:“袁世凯祖上在项城, 他为什么要选择洹上作茔呢?”当地领导回答说:“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
皇帝去世后,一般都要离开祖坟,另建造大皇陵的。袁世凯虽然只做过83
天的皇帝,但也算是做过皇帝的人,然而他既是姨娘所生,又系庶出,未免觉得回项城入祖坟,有失其尊。洹上这片土地,它的西边与殷都遗址相连。从盘庚迁殷后,殷朝在此发祥,
有了很大发展。殷东就是邺城。邺城是曹操起势之地,洹水、漳水又是曹操练兵、打过胜仗的战场。洹南面向一望无际的黄河以北大平原,而且洹上又位于洹水、漳水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又秀丽,从封建主义有神论看,
信奉坟山贯气, 洹上村是一块风水宝地, 集龙虎之威。袁世凯生前所以要选择洹上作茔, 很可能是他看上了这里风水好。”
袁世凯墓与一般名人墓有什么不同
袁世凯墓是按照明、清皇帝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建造的,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格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
前半部正如著名科学家郭沫若先生所形容的“仿明陵而略小”;后半部则依照美国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其地南临洹水,巍然葱郁,西北和东北,泰安山和韩陵山遥相对峙。 墓台前沿迎面耸立有三座门,中间大,两边小,呈山字形。
门以混铁铸成,穿固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正中两扇铁门的上端各装有仿西洋勋章图形的八角墓徽,而墓徽的中央却是中国古代的十二章纹,这是古代帝王的标志,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在左右两侧门的烘托中,显得刚健挺拔,雍容庄重。 门后墓前有石供桌和石香炉,由此过去拾级而上,即可到达高8米、周长约60米的袁世凯墓冢。
墓冢为圆形,依次用三层虎皮石台基拥起。壁端坡面分嵌12只石狮,代表12个方位,充分显示了王者的风范。
整个宝顶远远望去,兀兀恢弘,派头十足,俨然西洋风格。 墓冢台基和前面的牌楼门构架一样,都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琢成,这在当时水泥建材舶来中国之后,用于墓地建设尚属先例。
怎样才是好的坟墓风水
1、上风上水的原则 墓地也讲究“上风上水”,例如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所以明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区。
西北是根据北京的中轴线确定的,这条中轴线北起鼓楼,经过故宫博物院、前门,南至永定门,中心点就是故宫,也称紫禁城。 2、依山傍水的原则 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风水学说里的就是“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可以令财源滚滚。
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所以风水有言: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
由此可见,“山主人丁水主财”是考察墓地风水最简要亦是最精辟的总结。一些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古人认为水面越大,聚气越厚,财富也就越厚。
3、回归自然的原则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岂不更人性化?包裹在高楼大厦中间岂不更现代?在这里,阴宅的风水与阳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张人车合一、人机(计算机)合一、工作第一、效率第一,墓地则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
4、明堂开阔的原则 古代有人出了名、当了官或者发了财,人们往往会议论这个人祖坟的风水,称之为:地灵人杰。风水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材,发展事业,因此既要“登山看水口”,还要“入穴看明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要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明堂开阔,生机勃勃,才能前途无量。
反之,墓地不宜设在窄小局限的山谷。 5、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们在墓地听到比较多的话,这是风水对墓地的周边地形的总结,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
这个地形在前面说到的“葬”字上也有体现,就是葬字下面的“廾”(发音拱),意思是双手捧着,双手并在一起捧着,形成了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所以说葬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殡葬观。 6、屈曲蜿蜒的原则 过去的四合院,寺庙,对着大门都有影壁,现代人装修的时候也比较重视玄关的设计,影壁和玄关都是应风水而产生的,而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漂亮。
它们的作用就是避免直通,阻挡正面冲撞而来的煞气。墓地如何挡住煞气呢,风水原理主张“直则冲”、“曲则顺”,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弯弯曲曲。
袁世凯的墓地 为什么在安阳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此处原为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面积约13?3公顷。袁购买后扩充改建,共建9个宅院,姬妾9人,人各一院。
正厅"养寿堂"为袁的居室。宅中置有花园,题名"养寿园",并开天平渠引漳河水入园,小溪长流,山林峻石,亭台水榭。
宅四周筑高大围墙,建有炮台,由当局派两营马队护卫,俨然像一座城堡。袁世凯择居洹上,尽管他每天草笠木履,从舟垂钓,自称洹上渔翁、容庵老人,好像谢绝尘世的样子,但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他重登政治舞台的野心。
洹上村筑有铁路专线,时与朝野要人来往,并设有电报房。袁虽身居乡野,其触角却伸向四面八方,每天都要用一两个小时处理电信"公务"。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使他终于得到东山再起的时机。他先迫使清廷起用他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独揽了军政大权,后又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
1915年复辟帝制,自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这个称帝仅83天的窃国大盗,在全国人民一片声讨声中被迫下台。
同年6月毙命。北京政府依照袁"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在安阳洹上村东北的太平庄北侧,建造了一座帝陵式的大型陵墓,葬袁于此,人称"袁林"。
河南袁世凯墓-袁世凯最宠爱的五姨太后果怎么样?大盗袁世凯的坟墓
年龄虽小却权力最大 丈夫一死忙抢家财——— 北京植物园门前的停车场面积不大,逢节假日游客多时,就需到靠近五环路香泉桥的一处乡间停车场去停车。
那个停车场明显的标志是一座白色石头牌坊,曾是袁世凯五姨太的墓地。 袁世凯最宠爱五姨太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时,收了17岁的五姨太杨氏。
杨氏原籍天津杨柳青,从小在江苏宜兴长大,虽不很美,但能说会道,善于逢迎,有管家才能。其他的姨太太及正室于氏都怕她。
袁世凯模仿皇帝的派头,从不去姨太太的居所过夜,而是叫她们每人一个星期地轮流来自己住处陪伴。但是五姨太却可以每天都在袁世凯居住的中南海居仁堂出入,安排袁世凯的生活。
袁世凯咽气五姨太搬走保险柜 1916年6月6日晨6时,袁世凯死在居仁堂楼上。在全家忙于办理丧事时,五姨太趁乱让仆人将袁世凯房中的保险柜搬到自己居所,连墙上的大挂钟也不放过。
袁的财产,按儿子们的人头份瓜分,五姨太有4个儿子,自然不吃亏。 此外她还独揽了袁世凯的大部分贵重器物。
五姨太墓址自明代就是皇家墓地 五姨太于1937年58岁时死去。她的墓地建在今北京植物园斜对面的香山路南侧。
这一带在明代就是皇家墓地,是埋葬皇家未成年的子女和妃嫔宫女的地方。附近的丰户营,是明代看守墓地的“坟户营”,周边地名娘娘府、四王府、西小府所说的“府”,也指坟墓,所以过去西山有句老话说,“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
五姨太的坟墓也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 五姨太的墓地当年十分宏大,三开间的大门前立着石柱华表和石狮,大门后边是四柱三间的白色石雕牌坊,墓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雕龙墓碑上刻着“袁母杨太夫人”的碑文,这些石雕构件都是从前清贵族的墓地上买来的。
“破四旧”时棺材被打开墓穴曾作为养鱼池 1966年文革期间“破四旧”,生产队派人挖掘了五姨太的坟墓。现在停车场上的工作人员就是附近的农民,他们说,听村里老人讲,棺材打开后,里边的衣服、被褥色泽鲜艳,尚未腐烂,有个老太太捡了一篮子衣物,提着刚走出几步,就变色破碎了。
挖开的墓穴,曾作为养鱼池,三间门房,也曾作为生产队的仓库。 现在,袁世凯五姨太的墓地已经辟为停车场,可以停放数百辆汽车。
昔日的华表、石狮和牌坊,仍旧立在原来坟院的入口处,被推倒的石碑和石马、石羊,则堆放在停车场内的松树下。 。
袁世凯的墓为什么没人敢盗
有人说,袁世凯一辈子就干了一件错事——称帝,“一丑遮百俊”,干再多正确的事儿都没用。
因为这事儿,不仅57岁气急而死,死后还被戴上一顶帽子——“窃国大盗”,至今都取不下来。既然他是“窃国大盗”是坏人,那么盗他的墓就政治正确,慈禧老妖婆的墓不就被孙殿英给扒了么。
奇怪的是,却没人扒袁世凯的墓,这是为何?袁世凯死后,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 “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2年多的时间,耗资70余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一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官后,即“隐居”这里,垂钓洹水,实则遥控掌握天下动态,直到武昌起义爆发后,再次出山。
因此袁世凯觉得,洹上村是一块吉祥宝地,遂有“葬吾洹上”的遗愿。袁世凯墓园被称为袁林,德国工程师主持设计,“仿明陵而略小”。
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青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袁林的总体设计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民初的时代特点。
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作为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明确反对:“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
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袁克定觉得有理,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保皇派”头子康有为的墓都被扒了,按说“称帝”的袁世凯的墓也不会有好下场。
连他河南老家的领导也建议平坟,但却没人去扒,为什么?一个大人物说了一句话,把袁世凯的墓保了下来。参观袁林时,专门指示:“不要平嘛,还要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
在袁林时还提出一个问题:“袁世凯祖上在项城, 他为什么要选择洹上作茔呢?”当地领导回答说:“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 皇帝去世后,一般都要离开祖坟,另建造大皇陵的。袁世凯虽然只做过83 天的皇帝,但也算是做过皇帝的人,然而他既是姨娘所生,又系庶出,未免觉得回项城入祖坟,有失其尊。
洹上这片土地,它的西边与殷都遗址相连。从盘庚迁殷后,殷朝在此发祥, 有了很大发展。
殷东就是邺城。邺城是曹操起势之地,洹水、漳水又是曹操练兵、打过胜仗的战场。
洹南面向一望无际的黄河以北大平原,而且洹上又位于洹水、漳水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又秀丽,从封建主义有神论看, 信奉坟山贯气, 洹上村是一块风水宝地, 集龙虎之威。袁世凯生前所以要选择洹上作茔, 很可能是他看上了这里风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