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穴位有怎样的风水争论
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最有名: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 厚熄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
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掩埋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瑞、 孝敬两位皇后。1966年8月24日定陵三百余年后遭掘,据说当年择地建陵之初, 就发现了不吉之兆,预示以后要出大祸。
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21岁的朱翊钧借去天寿山春祭之机,动起了择选万年吉壤的念头。当时钦天监经过四处遍阅实地比拟之后,以为形龙山、小峪山、石门沟山三处“最吉”,朱翊钧在当年九月九日借秋祭之名,亲身去看了形龙山和小峪山两地,现场初定小峪山。
第二年九月奉两宫皇太后之命,朱翊钧再借秋祭之机,正式定下了小峪山,即如今的定陵陵址,并易小略山为现名大峪山。固然大峪山被明神宗以为是“万年吉壤”,但在开工过程中却呈现了不祥的预兆。
定陵自1584年10月6日开工,每天直接进人现场施工的军民夫役和瓦木石匠达两三万人。 经过一年的慌张施工,陵园工程已有相当规模。
但此时,风水师定下的未来置放棺椁的中央地带却挖出一块大石头,宝床下无土,这严重犯了风水大忌。有大臣提出重新择定陵寝的地址,但让人不解的是,当时一心事佛、非常迷信的朱翊钧一如既往,称祖宗山陵既然位于天寿山,后代子孙皆当归葬于此山。
并下诏,劝大臣不要再争论了,寿宫吉地就是大峪山。虽说如此,朱翊钧曾带人悄然看过几处中央,仍不是很理想,于是彻底死了易地建寿宫的念头。
但在六年的建陵过程中,官场和民间关于定陵风水不吉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十三陵神路里面的风水讲解师怎么样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r\n十三陵位于北京,是从北迁的永乐皇帝开始之后的明代十三个皇帝的坟墓。
而之前的两个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当时的都城南京,为现在的明孝陵,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在明成祖攻占南京的靖难之役中失踪。 \r\n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r\n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明孝陵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明皇室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
因屡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寝地宫外,现仅存神道、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等。 \r\n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孝陵殿、大石桥等。 \r\n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礼葬孝陵。
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大字。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近年来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采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的保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缝合\”裂缝,整平\“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修补和防水防渗漏\“手术\”。
为方便游客一睹\“龙脉\”真容,还修建了一条青石板游览步道,让游客能登上宝顶看到明孝陵全貌。 \r\n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刘叙杰说:\“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
\”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十三陵的风水
这是一个相当广泛的题目。
十三陵的风水包含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相传这片皇家陵园是明代地师,江西风水先生廖均卿所点的风水地,个人对此并不以为然。当然对於先贤我无贬诋之意,但各位稍稍有研究风水的朋友也可以轻易在其中找出风水择地的几种基本缺陷。
至於北京最好的风水宝穴是哪一处?个人觉得最为上选的是北京西南方的房山区。当然我并非北京的朋友所以我只能说出个大概沿著S326公路往西南走进去。我个人觉得这是要比十三陵好的风水地,燕山是北京算的上一等一的风水佳地。大概位置从燕化设计院前的圆环往内推两公里,此范围内堪称吋吋皆玉。抱歉我没去过京城所以我只能说个概略的位置,所以才会有两公里这样大的范围。一般现场择地通常会更为精准的。没去过的地方只能大形大势的鉴别,请各位见谅。
至於十三陵实在不足取。我明白皇家择地必然不会草率,但是细细品味便能发掘出,诸多不合风水条件的地方。
现在就以这十三个皇家陵寝来说,我个人觉得只有庆陵勉强符合风水择地的诸多条件。还有一个尚称合理的位置便是思陵。长陵只是看起来气势宏伟的风水位置罢了。
细细品味便可明白我所说的部分。当然我个人还是驳斥十三陵是风水宝地的说法,当然这种立论也容易与先入为主的主流舆论甚至众多风水师的意见相左。但是各位如果细细端详泰半可以找出这个皇家风水地的缺陷的。如果各位把玩风水的朋友依然采人云亦云的方式来判断,那我是决不会与之争辩的。
明十三陵解说词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区域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明朝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在此,故称十三陵。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十三陵中,从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的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的思陵,时间跨度长达二百余年。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此间共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
陵区内还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监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石牌坊、大宫门 、碑楼、神道等附属建筑。
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整个陵园由三道大院和两组建筑组成,主要建筑有陵门、神厨、神库、棱恩门、棱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地宫等。棱恩殿最为壮观,占地 1956 平方米,全殿由 60 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承,黄瓦红墙,垂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明楼匾额上写有“长陵”二字,碑上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字样。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
献陵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建于公元1426年。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不足九个月。献陵分为前后两组建筑,前部分建陵门,棱恩殿自成一院落,后一院落则由三座门起始,由二柱门、石供案、明楼、宝城等组成。
昭陵,明昭陵建于1538年(嘉靖十七年),是嘉靖帝为其父选的陵址,因朝中大臣维护封建机制,极力反对,即中断工程弃而不用。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突然崩逝未来得及营造陵墓,遣官选址天寿山陵区,经反复审视,决定依旧址建陵。
明昭陵建筑规制有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严谨,施工精细,依山势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清乾隆年间封地面积有过拆大改小的修缮,距今已有200余年,原有建筑业已残破不整。1985年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依明代遗存基地,按照明代建筑风格进行了全面复原性修建。于1990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陵殿内陈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后的生平介绍,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为五门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石筑成,宽28.86米,高14米,6根石柱是整块石料制成,坐落在雕有云龙花纹的石基上,石柱顶端各雕一小卧兽,顶部额枋上有11座带檐的小石楼。整个牌坊匀称大方,雕工精细,是明代石坊中的佳作,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古石坊。
大宫门是十三陵的正门,左右各有龙、虎二山把门。门右侧立有“下马碑”,从前不论帝后、大臣等,到此必须下马步行进入陵区,以体现皇祖们的崇高与尊严。
碑楼, 进大宫门不远处,即可见一双重檐、四面开门的碑亭,内有一块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高3丈,碑名为明仁宗赞美其父成祖朱棣一生功迹的颂文。背面刻有清乾隆帝的巡陵诗。
神道位于长陵前,长达七公里,原是通向长陵的一条大道,后为各陵所共有,也称陵道。石牌坊是神道的起点,往北依次是大宫门、碑楼、龙凤门,这组建筑的两侧是以巨石雕琢的24座石兽和12座石人(即石像生),为神道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氛。
有关旅游景点风水方面的导游词谁有给个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关于陵墓风水的讲解 大家早上好,今天咱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的北部山区,去参观十三陵、爬长城,今天也将会是咱们在北京游览行程当中最轻松的一天。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导游你是不是说错了啊?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还要爬长城,怎么会是最轻松的一天呢?因为啊,咱们今天由于路程远,所以在车上休息的时间也会比较多,大家爬完长城,上了车,眼睛一闭、一睁,就到家了。但是,咱们现在可绝对不能睡觉,因为司机师傅会带咱们走一条非常特别的公路,就是八达岭高速公路。
北京高速公路很多,但是只有走这条高速公路是不能睡觉的。过去没有飞机,也没有地铁,皇上要去十三陵只能走这条路。
而走这条路的也只有两种人,第一种呢是睁着眼睛的人,也就是去祭灵的皇上和陪同大臣,这第二种啊,就是闭着眼睛的人了,就是即将入土为安的死皇上。那咱们肯定愿意做活皇上,谁也不愿意当死皇上,对不对?所以大家千万别睡觉。
昨天咱们参观了北京城的中轴线,那我问问大家,北京城的中心是哪?友情提示,这个地方就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我小时候呢,一直以为是天安门,长大之后读了很多书,才知道原来是故宫,说具体点就是故宫的交泰殿。
大家还有印象吧,他的南面就是皇上住的乾清宫,北面是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边有日精门,西边有月华门,而交泰殿就位于这天地日月4个建筑的中心,大家谁要是有兴趣破坏故宫的风水,请您一定要把炸弹放在交泰殿啊,放在别的地方没用! 这条中轴线呢,也叫龙脉,它是明朝时人为建造的,可不是天然的啊。那咱们都知道,大家现在买东西都喜欢买天然的,甭管是吃的还是喝的,甭管是用的还是玩的,那都是天然的好,对不对?所以龙脉也一样。
那这天然的龙脉在哪呢?就在咱们今天要去的十三陵,说具体点就是十三陵的主峰天寿山。 古代既没有卫星,也没有雷达,古人仰观天象,俯查地理,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咱们今天看,皇上祭天的天坛,也是圆的,皇上祭地的地坛,也是方的。这叫上映天时,下合地理。
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还有中国。但是前面仨,都灭亡了,而咱们中国没有。
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人,特别在乎这种文化。今天有些现代人,喜欢把封建迷信和科学真理分得特别清楚,但是古人不管这些,科学真理也好,封建迷信也罢,在古人眼里它们都是中华文化。
比如说奥运场馆把,够现代了吧。鸟巢是圆的,代表天圆,水立方是方的,代表地方,它们中间有一座玲珑塔,负责新闻转播用的,和故宫的交泰殿一样,起着和谐阴阳的作用。
在比如说福娃,北、京、欢、迎、你,一共5个,同时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你能说鸟巢是封建迷信吗?你能说福娃是封建迷信吗?不能吧?这是中华文化。
在奥运场馆的西边,坐落着一座中国最豪华的酒店:盘古七星酒店。大家现在住宾馆,您再有钱也就住个超5星,对不对?盘古七星酒店,则是一个例外,它是7星,全中国仅此一家。
奥运期间,一晚上一万多。盘古大家都听说过吧?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我小时候我奶奶给我讲故事。
说宇宙最开始本来是混沌一片的,后来盘古不知道从哪抓过来了一把斧子,胡乱这么一挥,就把天地给劈开了,轻的那种气上升,变成了天,浊的那种气下沉,变成了地,后来盘古死了,他的骨骼变成了山川,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海,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这个故事记载了中国人的起源,所以奥组委把这个中国最豪华的酒店,用盘古的名字来命名了。
此外,奥运场馆选择的这个位置还特别好。它的正南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也就是刚才提到过的这条人工龙脉,而它的正北就是十三陵的主峰天寿山,也就是天然龙脉。
话说到这大家可能还是不太明白,这龙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龙脉就是特别好山脉。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皇上是生活在北京的市中心,也就是故宫。因为只有皇上居中,他才配治理四方。
咱们今天看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叫什么啊?叫党中央,对不对?中国政府叫什么啊?叫中央人民政府,对不对?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甭管是皇上,还是国家领导,他要不跟中间呆着,那他说话都会觉得自己理亏。
现在大家明白北京的中轴线为什么要称为龙脉了吧? 古人根据多年的精心考察,认定昆仑山是天下所有山脉的中心。相传这座山上,居住着神仙,而这座山下,就是非常非常著名的阴曹地府。
因此昆仑山既可以通天,也可以通地,天下最好的龙脉,也必须是发脉于昆仑山。那么昆仑山在什么地方呢?它在中国的西北方。
昆仑山一共有5条龙脉,其中有2条在国外,我们不管他,我们只说进入中国的这3条龙脉。南边这条龙脉,它位于长江以南,龙脉的终点是南京的钟山,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所在地。
中间这条龙脉,它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龙脉的终点是安徽凤阳,也就是朱元璋他祖宗的坟头所在地。由于这两条龙脉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回头就让别的导游来带大家参观吧,我只负责带大家参观黄河以北的这条龙脉,而这条龙脉的终点,就是天。
求明十三陵的导游词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明显陵的解说词
明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 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 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明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明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