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春林田风水名山
人杰地灵风水优,名山秀丽宝藏深。
关于农村和城镇风水问题?当你去到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为那里无人去过,其实那里有许多遗址,那些遗址证明有人到过那里,同时也会证明那些到过那里的人,曾经有过生与死考验。由于风水的差距,已被彻底自然淘汰。
当你去到大城市,那里为什么留下那么多人口,答案是:那里具有更广泛的风水优势,自然选择使哪里的人群得以延续并得到扩涨。农村基本是小气候地形,形成独立的塘局,这种小塘局中存在着不利于生存的空间。
农村的自然筛选,自然淘汰,极其明显。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位置选取不合理,罗盘用事即所谓风水理气再合理,也是没有意义。
没有地形的合理,罗经用事成为儿戏。所以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选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罗盘即罗经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说明一:如农村的障气地段建造房屋,出现聋、哑、残、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么是障气地,怎么样实地察看评估呢?最简单的看法就是:所谓障气地,就是大热天,上午九、十时后还不干露珠的地段。
事例说明二:某地一山区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边,大约五华里长的地段,原来所有人家全在靠东岸、即为当西晒的地段居住,现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当东晒的地段居住。原东岸人家那里去了呢?据传闻,也据调查了解统计,大约有30%的人口迁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里住不到一两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户在那里住了四代后也自然消亡。
事例说明三:还有另外一处也是山区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复上述地形所呈现的特征,东岸面临人丁减少,西岸面临将会存在人口增加的优势特征,最奇怪的是现在那里两岸数十户人家中,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户人家中,有一户人家有两小孩完成大专学业,其余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学状态走向社会。这两处为什么原来的人群要选取东岸居住,原因是东岸地形相对西岸开宽,便利于农耕及各类事项活动;为什么现在的人群又选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优于东岸,积温和温差相对明显高于东岸。
象这种东西岸因阳光照射温差存在的差别。就不能用简单一个“迷信”就能概括说明问题的,也不能归罪于罗盘用错了,更不可能是“属相”不合的原因了。
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筛选和自然淘汰。事例说明四:从调查的结论显示的是,山区小气候环境,绝大多数小塘局环境地形中,留下许多居住遗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传闻,有些无传闻。
有传闻的是,住一代至两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许多地段过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遗址印迹现在无人居住,用科学思维的眼光去考量,这就是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选择上存在的明显例证。
由此也可推定,大环境、大气候条件,也是在数万年、数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就会完全明白,什么是真风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优越条件和空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
在那里,无论如何风水布局,无论用那一派观点去调理,结论只有一个,一票否决,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特定条件否决了所有风水学派的风水理气论点。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那里会教会你什么是风水:方便、实用、安全、美观、舒服才是风水的硬道理。
那里不会告诉你:门相对,门窗对,床位放错了,灶的方位不对,或者其它诸多种种疑虑。但它会告诉你:不方便、不实用、不安全、不舒服,是真实的坏风水。
数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经说过:一个小家庭,迁居到新地方,如果没有碰上好地形、好风水,是不能开基奠定人口延续基础的。现在回想起来,这话虽然简单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与城镇相比较,农村不同: 1、农村地形相对城镇地形来说,农村是数千年自然淘汰和筛选留下的劣势地形。2、农村只能正确利用地形,没有大规模改造的调节能力。
城市风水,没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镇不同,城镇是大气候、大环境。
是数万年、数千年中人类用生命选择留下的精华:1、一般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具有生存空间优势。能形成城镇的规模的地方,大多已经经历数万、数千年的自然历史的生生死死筛选,最后定格下来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
比较典型的是在西北,不能成为大小城镇的地方,除了留下遗址,有很多地方,现在就是历史传闻都没有,什么原因?不适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彻底绝灭。2、现代化的城镇,改造力度的增强,扩展了城镇规模。
没有现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说,所有城镇只存在死角,没有活眼。城镇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担能力最多是现在的三分之一。
所以形成现在这样的城镇格局,是历史、自然筛选和现代化改造结果。是有人类以来,人类用生命的代价在选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类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
城市是人类用生命代价留下的瑰宝。不能居住人类的地方,人口已经绝灭消亡。
如果没有特别的人类改造力度,再到那里居住,也许依旧会重复往昔的故事。城镇形成的经历,首先是自然筛选,然后是政治、经济、人文的介入,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响,与自然地理的结合,是现代城镇具有较大风水优。
二、广东阳江的四座名山是那四座
珠环山因群峰相连如一串珍珠而得名。
相传山出朱砂,以竹插入土中,砂即满竹筒。 蟠龙山与阳春市分界,所出产的砂仁质量特好,价钱比别处贵3倍。
雨霖山山高林密,虽烈日而树叶露滴不止,四时多雨,因而得名。山上有潭,终年不干。
羊角石岭因山顶有二石如羊角得名。 昆山又名昆仑山,又名白空石山。
因山上有石高丈余如碧玉得名。传说该石天将阴雨时,夜发火光,远望灿若列灯。
马山上有宋南恩州教授刘少集之墓。 北甘山这“甘”不是“甘苦”的“甘”,土人称“穴”为“甘”,北甘山是指这山很多洞穴,又因山在城北,故名。
山产油甘子。屈大均有诗曰“生憎雏凤无情性,飞向南甘又北甘”。
北甘山又名凤凰山。所传凤凰即当地雉鸡之类。
马衔山在城东北50里,高200余丈。山上有3个龙潭。
绝顶巨石如砥,可容40余人。正北面一石斗立,刻“龙潭圣迹”4字,已经难以辨认。
石旁罅开,如将军勒马,故名马衔山。水从石罅流下为上潭,7丈多宽,潭水清澈,下深无际,周围巨石。
右为中潭,水流下山麓为下潭。从前还有石碣、古祠。
山后连着蛤沟山。 高岭在城北50余里。
有石洞,洞门迂曲,仅容1人进出。从前有村民避贼住进里面,贼不敢入。
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里面却宽广可容千人。
其下面有山泉,响声叮咚。传说从前里面门有古物,如瓦瓮之类,但时代久远,一拿起来便变成粉末。
进去还有一洞,上有天日,石壁峭削,不可上。乡民名为“铁城”。
石猪山山有巨石如猪,故名。宋朝阳江助教林咸墓在此。
官山又名纱帽山,在阳东县东城镇中学后面。宋尚书李乔木墓在此。
现在还有古墓碑,文字清晰可辩。 王母岗在城东3里,现在风筝场一带。
相传西王母曾驻节于此,故名。从前这里有个妙法庵,已废。
松岗山位于松园宾馆一带。上有石室,相传为汉朝刘王女儿的坟墓,当地人叫素馨坟。
相传南汉王刘隐带着爱女素馨姑娘南巡到阳江,素馨因水土不服,病死于阳江,葬在此地。山上长满了茉莉花,又名素馨花。
清阳江知县庄大中有《刘女坟》诗:“昔游素馨田,今过素馨墓。幽光伴香魂,娟娟浣风露。
花落余苍苔,云鬟自来去。” 望了岭从前山上有“鼍城保障”四字。
现在没有了。 文笔山又名岗背岭。
明朝工部主事李天培建塔其上,名叫岗背塔或针鼻塔。后县令孙庭铎毁之,康熙57年重建。
东山上有宋宝佑年间知州黄必昌建的石塔。山麓有冯盎将军墓和宋义冢。
江城之北山实乃北山与东山之统称,故有的人又叫东山。 鼍山在城内,现市第一小学范围。
因形似鼍,故名。原山左边为清阳江县衙门,右边为学宫(孔庙)。
有许多木棉树,为南宋时植。春天时,花红似火,是为古阳江八景之一,名曰“鼍山春树”或“鼍山春晓”。
明大学士解缙有诗“鼍阳二月火烧天”即言此事。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修《永乐大典》。
紫萝山又名烟萝山。传说唐时有瑞光冲天,郡守知道此事,叫人探索,在高山丛棘中发一石龛,石龛中有古经一册,题曰《大佛名经》,原来瑞光乃经书发出,现古碑存。
相传山上有蛟龙出现。 鸡冠山在新洲,元太尉沙不丁墓在此。
羊跳石在阳东县大沟镇至东平镇海边,因路崎岖难行,故名。嘉庆监生梁振廷倡捐凿石通道达东平。
现公路修通,已不走此路。 北环原阳江6澳之一,光绪末患盗始衰。
有北环埂原阳江两大埂之一,为东平镇屏障,阻隔于大沟与东平之间,现已打通公路。 丰村山顺治为萧国隆所据。
山下有打鼓石,击之咚咚作响。 镇海山在大沟镇海头庐山,古海朗城在此。
北有巨石刻“镇海山”三字。一石一字,字大五尺。
武林梁鹏亭在其上刻“拳石洞”三字。 烂头山头平、多石、且破故名。
民谚“三宝山最大,崖鹰山最尖,百足山最长,烂头山最破” 独石在北津港,出海口深不可测,嘉庆22年建塔其上。 漠阳江以西的名山 鹅凰嶂又叫饿皇嶂。
相传当年草头王李积凤被困于此故名。《阳江市地名志》和地图均作鹅皇嶂。
这都是以讹传讹后约定俗成。其实,应叫罗黄嶂。
因山下多罗、黄二姓而得名。《方舆纪要》和《舆地纪胜》有载。
望夫山在阳江、阳春、电白交界。山上有石如女翘首远望,故名。
明徐渭有诗曰:“海天万里渺无穷,秋草春花插髻红。自送夫君出门去,一生长立月明中。”
徐渭即别号青藤道人的明代大画家徐文长。曾生活在阳江。
大堂嶂在塘口镇,又名热水嶂,山下有温泉故名。 罗琴山在白沙镇,传说罗含携琴游此,故名。
茶托岗形如茶托故名。岗上有“父母”二字,大2丈,深1尺。
字周围俱长青草,独字画中没有。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广东肇庆府30里外,有山名茶托岗,绝壁上现“父母”二字,四面树木杂丛,而字画中寸草不生”。
探花山位于罗琴山东20里。元探花刑部尚书李梅国墓在此故名。
顿钵山形如覆钵故名。万历年间,工部主事李天培建塔其上。
相打岗农历五月初五乡民掷石互斗其中故名。 雁山琅堰山之北。
旱有云盖之,必雨。农家以此看天预测气候。
南津山与北津山对面。旁为银坑山,相传南恩州知州涂久大鼓铸于此。
海陵山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