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水名地
说到中国的风水宝地就不能不提这三个地方,就是湖北的 蕲春县蕲州镇、江西的临川县以及江苏的宜兴县。
可能与地形 和气候有关,这三个风水宝地都位于南方,作为北方人真有些 嫉妒了。 蕲州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大别山南曲,是个偏僻的小 镇;浩荡的长江水像玉带一样流过蕲州,呈环抱之势,又被巴 水、湍水河所兜裹,形成“水抱格”;在西北方分别有桐柏山 和大别山挡住西北风,形成“环山格”。
临川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西南,是众水交汇的地方,南面 有赣江、崇江、抚河,曲折流向临川,成为难得的“聚水格”; 西北有环形山脉,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此外,临川南方 较远的地方,又有武夷山直行,形成一个久聚不散的大气场。
宜兴地处长江下游,被长江水弯曲环抱,形成所谓的“环 抱有情”;其次,宜兴西北有长漕河、隔湖、长荡湖、南猗湖, 还有很多人工水库,形成了众星捧月般的扇形水系,这是典型 的水抱格局。
二、中原地带有风水宝地吗
中原大地背靠3列山脉,面对黄河长江两条大河,堪称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中原: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单之蔷 依山面水:中国古代的理想栖居地 我对着一张中国的地形图反复端详,越来越觉得中原大地是一处绝妙的风水宝地。只不过,她的空间尺度巨大。
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致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的范围,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的是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
风水的理想模型就是一个由山和水围合起来有出口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盆地。为什么中国人有这样的偏好呢?据研究,中国的早期文明萌发和成熟于盆地之中。
因为,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喜交换和贸易,而围合起来的盆地既有安全感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这样的:背依绵延的群山,面临开阔的平原,前面还有像屏风一样的山。
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 另一种语言:风水宝地的科学解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原大地山环水抱。
围护中原的山脉有三重,一列是主山,是中原大地背依的龙脉之山——天山—昆仑—秦岭山系。 过去人们只见秦岭不见昆仑,称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种看法很不全面,地质学者已经证明秦岭的地下岩石系统与昆仑是统一的,是同一山系。
秦岭分南北,只分了中国中部一小段,只有把昆仑与秦岭联系起来看,包括东昆仑、中昆仑、西昆仑,喀喇昆仑和天山山脉,你才会看到一条气势磅礴的把中国一分为二的中央山脉。它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而起,天山是高昂的龙首,西昆仑、中昆仑、东昆仑、巴颜喀拉山、秦岭是辗转腾挪、跌宕起伏、蜿蜒飞舞的龙身,洛阳、郑州等城市依附的伏牛山已是龙尾,龙尾低垂处,正是中原大地的起始处,华北大平原这个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就在郑州附近的桃花峪。
第二列山脉要从河北北部的燕山山脉算起,接下来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中条山;第三列山脉要从伏牛山算起,然后是桐柏山、大别山。 风水宝地需依山面水。
中原的水呢?那就是壮阔的黄河与长江。 为什么理想的城池应该依山而建呢?城市依山而建,可以有如下的益处: 一是在热量缺乏的地区,在山脚下建城可得增温之利。
从山上下来的风,是一个增温增压的下沉过程,这可以提高平均温度,据统计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有一个热量的高值区,石家庄等沿山麓城市比平原中部的城市冬季平均温度要高出1~2摄氏度。 二是山地有增加降水的功效。
气流沿山地上升,会冷凝增加降水,因此建在山麓地带的城市可得降水之利。而且山麓也是地下水丰富、泉水上涌的地带。
三是建在山脚下的城市可以建在河流从山口流出形成的冲积扇的顶部,既可以得到水利,又可避免水害。 从科学的角度看,一条山脉实际上就是两个流域的分水岭,风水宝地背靠的山脉越漫长,越高大,越跌宕起伏,意味着这条大山两侧的两条大河的集水区越广阔,河流的流程越长,水量越大。
风水宝地就处于这条大山低下来的余脉处。这里正是山两边的大河相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处。
山脉越长,越高,也就意味着这个冲积平原面积越大。中原大地背依中国的中央山脉——天山—昆仑山—秦岭,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脉,也只有这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造就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长江。
这两条大河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山环水抱”,因此可称为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战争与灾害: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 说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这种观点立刻会遭到反驳。
因为谁都知道,从历史上看,中原大地是中国战争最多、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能说是风水宝地吗?这的确是个问题。
然而即使真的如此,我仍然认为中原是中国的风水宝地。虽然战争频仍,灾害不断,但是为什么中原的核心处河南历来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呢?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用到“周期性”这个概念。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可以说是战争周期性出现的规律;而研究洪水的学者则将其分为“5年一遇,1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500年一遇,1000年一遇”的灾害级别,可见洪水也是周期性出现的。中原大地碰到的最大的灾害是黄河的决堤泛滥,但这也是周期性出现的。
有史以来,有记载的黄河大的改道有5次,小的决口和泛滥次数很多,但也是周期性的。 正是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都是周期性出现的,都有间隔,因此在不发生战争和灾害的年代里,中原就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适中,而由黄河泛滥造就的大平原,土地是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的沃土。四面八方的人会向这里聚集,人口日益稠密。
当战争或灾害来临时,这个聚集的过程就暂时停止,人们开始逃离这个地方,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散。 仅仅从个人、家庭、家族、民族等角度看,或仅仅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战争带来了创伤,灾害毁灭了家园。
从这样的角度和尺度看,中原就不是风水宝地。 但是当我们转。
三、注重风水就是迷信
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很热门的话题!风水究竟是不是科学呢?现在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我和几个同学在大学期间就做了一个这方面的科研课题,最后这个课题在一家省级刊物上获得发表.通过我们研究后得出: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风水学中虽然有很多迷惑人、属于迷信的成分,但也有很多科学合理的成分,而且许多科学合理的方面用现代的科学观点完全能诠释。风水中的很多观点与现代的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认为,风水究竟是不是科学,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继承和发扬其科学合理的方面,为我们服务!
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回答这么多,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我们有空可以一起继续探讨!我的QQ号码是:283494107
四、中国境内有多少条风水龙脉
全球龙脉均发源于昆仑之西,龙脉之祖为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大唐西域旧地。
中国的三支龙脉,从北方开始,以北干、中干、南干的形式,在中国的大地上流动,与黄河、长江等大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地理的基干龙脉对三支干龙的分法为: 北龙: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
实际上,北龙不应到朝鲜便终结,它相接于朝鲜的白头山。也就是朝鲜的龙脉发于白头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隐入了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
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 中龙: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南龙: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三大干龙中,北龙和中龙的分法古今大相一致,惟独南龙未被取得共识。唐代的大地理家杨筠松认为:江浙地区最平坦的当属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常州五府;嘉兴、松江的龙脉发自天目支脉,到杭州凤凰山分出,沿江东北曲折而行后消失,到高亭忽然耸峙,进入海宁、海盐;稍微靠中行走的有崇德、桐乡、嘉兴、秀水、嘉洋、平湖、松江,尽于西余等九峰,被太柳湖界开。
稍靠外行走的,从上海到吴淞、江口为止;沿海往西靠内行走的,有曹水,各城郡都是西目的分支。湖州的龙脉发于东目支派,成为临安、余杭;从安吉出发,经武康、归安,终正于乌程,广德、宜兴的离墨是正龙尽头。
长兴弃山是大龙的尽头,都为南龙的分支。常州是发于京口的支脉, 接连丹阳,高原岗阜隐隐隆隆的是毗陵,与晋陵相连属,支脉是夫椒、锡山;从晋陵沿太湖向东南行约六十里有洋山,方圆四十五里到天平山向东稍南断伏,过金山。
而金山出狮山。狮山又出索山,自此向东都是平原。
三十里后聚为吴都,丹阳与武进交于滨江,再分支江阴;沿江往东偏南,虞山出现,便有常熟。北边是大江,南面是昆湖,中间是平凰东南是昆山,东边是嘉定、太仓,也到吴淞、江口而止。
而明代的刘伯温考称:南龙一脉,从峨眉山沿江东行后,一开始不知结局。从通州泛海勘察后,才发觉海盐一带的山脉是南龙的尽头处。
因为天目山虽为浙右镇山,但山势并未截止,而是蜿蜒而来,右挟黔浙,左带苔水,直到海盐长墙秦驻之间才终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长江、淮河、泅水,以庆绍诸山为虎,右绕浙江曹娥之水,都朝拱着海盐州。
后边的脉气乘湖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岸,使南龙成为最大的干龙。 应当说,杨筠松和刘伯温的论断都很有道理。
但南龙并未止于上海或海盐,真正的南龙龙脉在福建继续延伸人海,到达台湾岛后仍未到尽头。 山在地上行,气在地下走。
中国地理上的三支干龙又是怎样由西向东行进的呢? ——北龙之气脉发于祁漫塔格山,行至南山口生出雅拉达泽山和锡铁山;到达甘肃生发了祁连山,一直向东生发出拉北山、合黎山;进人青海形成了达坂山。达坂山生贺兰山,贺兰山生石嘴山,石嘴山生狼山,狼山生大青山;到山西先生发出太行山主脉,太行山生出长梁山、吕梁山,长吕二山又生出五台山、恒山,五台山、恒山又生出狼牙山等各支脉;到北京的南口关沟,与燕山相接。
太行山与燕山虽不属同一龙脉,但仍为一气。在南口燕山承接太行脉气继续东行进人河北,生发出雾灵山;往南又生发平谷的京东大峡脉,大峡脉向东生发出东陵所在的昌瑞山,昌瑞山东行生青龙山,直到秦黄岛。
雾灵山往北生出承德的风山,风山生发棋盘山,棋盘山生发辽宁的虎山;虎山往北又生两支,一支为内蒙古的天山,吉林的兴隆山,二山行到内蒙合生出大兴安岭。另一支为长白山,长白山形止而气未止,朝鲜的脉气与此相接,生出了白头山和惠山;二山的脉气隐于海中,直贯日本,生发出各列岛才就此而止。
中龙之气始于阿尼马卿山,同时生发出两支:北为甘肃的西倾山,西倾山生鼠山,鼠山生武山;气冲陕西而生岐山,岐山又生秦岭,与大巴山相接。南为气人西藏先生出他念他翁山,他念他翁山生出沙离里山,沙离里山生出凉山,凉山生出大巴山,南北二气在大巴山又合为一气。
大巴山主脉承接秦岭之气分生三支:南生发出二郎山,二郎山生名山,名山生邛山和崃山,邛崃二脉又生出岷山和峨眉山。岷峨二山生出乐山。
中生湖北的武当山,武当山生河南的桐柏山,桐柏山气聚成大别山;进人安徽,大别山生出潜山、霍山,二山生出嘉山,嘉山生含山,含山生冶山。北生河南的伏牛山,伏牛山生发了崤山、熊耳山,两山又生出嵩山;气人山东生发出微山和苍山,二山之气生出泰山,泰山又生徕山、沂山和鲁山,三山扩展而生北圈山、兰陵和长岛,到此临海为止。
——南龙之气发于可可西里山,后生他念他翁山;入云南生出横断山和伯舒拉岭,二气往南生出高黎贡山,往北又发生二支:一生为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过凉山后生出盘于云贵两省的乌蒙山,乌蒙山又生湖南境。
五、中国最有名的三个风水宝地在哪儿
中国最有名的三个风水宝地:第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蕲州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曲,是一个偏僻的小镇。这里还是明代圣医 李时珍的故乡。
大别山龙脉此起彼伏,如巨 龙腾舞般一直舞到蕲州镇,生动非常;而逶迤浩荡的长江水,则如玉带般流过蕲州,然 后缓缓东流,呈环抱势,又被巴水、湍水河所 兜裹,成为“水抱格”;在蕲州镇的西北方分 别有桐柏山和大别山挡住西北风,形成“环 山格”。 所以,蕲州镇是一块真正的“山环水 抱”之风水宝地。
蕲州镇有一条狭长的街道,叫东长安街 (人们又称为博士街),全长500米,住有100 多户人家。20世纪,这条街上共出了 100多 名博士,且多半是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取 得的博士学位。
很多人家的父子、父女、兄 弟等双双是博士。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李宝 珍一家,被人们称为博士之家。
李宝珍曾取 得美国纽约某医科大学的博士,而他的三儿 子、一个女儿在美国先后均取得了不同学科 的博士学位,在美国科研单位居重要职位或 做教授。一个家庭出了 5位博士,真是世上 少见。
外地人迁人博士街居住,也一样出人 才。 例如,同济医科大学教授杨仕豪的旧 居,在20世纪60年代出了 4个大学生,后来 全家离开了蕲州博士街,将旧屋卖给了外来 户王贵才。
王贵才搬进后还来不及修缮和 翻新,他的两个儿子就先后考上了重点大 学。第二,江西省临川县。
这个县被列人《中国名人辞典》的多达 134人,历代都有“临川才子都”之称,如宋 代宰相和大文豪王安石、曾巩,明代戏曲大 师汤显祖等均出于此县。 1982年以来,该县 先后有80多名未满15岁的少年才子,先后 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技大学等高 等学府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
这与此地的风水是有着一定关系的。临川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西南,名为 “上顿渡”,是众水所汇之处,从风水学上来 讲,此地气场条件非常好。
临川南面的赣 江、崇江、抚河如扇形曲折流向临川,在临川 北汇合流人长江和鄱阳湖,成为风水学中难 得的“聚水格”;临川西北有环形的山脉挡住 了西北风,形成“山环水抱”之局;而临川的 北方又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层层包围, 使北风不能人侵;此外,临川南方较远的位 置,又有武夷山直行,使来气之口直入临川, 源源不绝,形成一个久聚不散的大气场。 因 此,尽管时代变迁,却从不曾影响临川这人 才辈出的地理环境。
第三,江苏省宜兴县。宜兴县有“教授县”的美称,目前有548 位宜兴籍高级科技人员在我国不同学术领 域任职。
如物理学家周培源、化学家唐敖 庆、艺术家徐悲鸿等均是该县人。宜兴县父 子、兄弟同是教授,甚至一门皆为教授的比 比皆是。
宜兴县城的风水格局是典型的“聚水 格”。首先,宜兴地处长江中游,被长江之水 弯曲环抱,所谓“环抱有情”;其次,宜兴又是 众水众湖汇合流人太湖的必经之地,且离太 湖很近;再次,宜兴西北形成了众星拱月般 的扇形水系:有宜兴长漕河、隔湖、长荡湖、南猜湖,还有很多人工水库。
这些湖河源于 长江,向东方汇合,流经宣兴注人太湖。由 此,使宜兴形成典型的水抱格局。
以上三地是中国最好风水地理的典型 代表。
六、什么是风水学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
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环境学。 其中“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舆”本指车箱,有负载之意。
【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后汉·舆服志】上古圣人观转蓬始为轮,轮行不可载,因物生智,复为之舆。
舆是指运送货物或尸骸的木制载具。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这是《诗经》里的一章,说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居外营建住房,和军民一起治理田地,种植庄稼。
山坡上建筑栉次邻枇,田野丰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园风光。这说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尝水等有必要及实际用途之方案。
在汉代形成了初步的临场校察地理风水的理论。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
可惜在唐宋后,不同学派的太极图出现以来,逐步发展成为数支不同生硬的术数之民间信仰行业。 风水原来是建立在环境对建筑物群的影响作为基础的。
建筑学上的风水(环境影响)源自于皇家宫廷建筑。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御用建筑师为代表,成立了一套趋于完整的风水体系(对于环境影响的成文守则)。
很可惜,现在由于中国御用建筑师采取的都是代代相传的体系,风水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故了解风水的人存世极少,风水面临失传的窘况。建筑学上的风水,是随逐自然,力求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使整体环境美化。
并且,根据自然的情况安排建筑布局,包括采光、通风、取景,使得居住者可以更为舒适,追求将人居回归自然的状态。 风水在秦汉时开始与民间方术联系起来,和五术的命、卜、相皆有所关联,还说基本构成源自《易经》的卦象,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的阴宅相法等现称玄学术数的民间信仰。
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风水一词早见于晋朝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现在的所谓风水术则不是堪舆(临场校堪)与选择环境,而是请风水师前来卜运,目的是趋吉避凶的民间信仰心理有关,而今更演变为一种流行的做法。
发展到现代社会中,风水术的运用主要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风水术如今在国外也很有市场,成为谋利的职业。
而实质上,古代的风水术早已失传,现今所谓的风水与古代风水术在内容上已有很大差别。 近代风水因为利益关系由建筑学开始而趋向于玄学术数。
然而玄学上的风水由于根据不明确,效果无可确认导致遭到现代科学的摒弃。 “民间信仰的风水术”的主要理论建基于传统的阴阳学说。
他们借用中国最早的充满哲学思想的周易这儒家经典著作,加上道(主张形神合一,以神守形,以形养神)、释(主张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巫(主张神灵对人运的影响)、占星(主张星宿对人的影响),促进了风水的发展。 天地生万物,即人和一切生命体均是天地交互作用的产物。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太极即原始状态,两仪即天地,四象即四季气象;称太阳(长日照-如夏季),太阴(短日照-如冬季)、少阳、少阴,八卦即八个方位,源自朴素的易经哲理,即宇宙万事万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节奏相应。
即宇宙统一场。这就是天地人合一。
简单来说,风水理论主要是以玄学的阴阳消长理论,配合天(宇宙、太阳等)与地(地球、地理环境)及人(人之居所、所卜葬之地)与时(天地之元运盛衰、万物之生老病死),可惜后来被方士生硬地配上五行干支术数各种所谓克应,形成了祈求达致好运的一门民间信仰。 主要分为阳宅风水及阴宅风水: 阳宅风水以生人居住所或办公厅舍为目标的风水选择,除了房舍之外,需一并留意的选择要件包括屋外街道与排水、门位、屋内动线、神位摆放、厨灶位置、办公座位等等。
阴宅风水以去世亲人埋葬地点为目标的风水选择,一般选择要件包括山脉走向(来龙)、水流向、穴位、埋棺深浅等等。
七、中国的十大风水宝地是哪里
一: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历史上,北京也一直是北方第一重镇,燕、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都定都北京。 北京城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风水宝地,而且特别适宜建都。
巍峨雄浑的太行山和莽莽苍苍的燕山从北面拱卫着北京城,而北京城的南面则有永定河蜿蜒流过,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绝佳风水格局。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北京城南连江淮,北控关外,正是理想的掌控天下的建都之所。
同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着力改善北京城的风水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它的气运。稍微有些可惜的是,永定河的水脉较小,而在堪舆学中,水主财,所以北京的经济实力虽属国内顶尖,却一直无法坐稳龙头老大的位置。
二: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在风水上却是一个解不开的迷局。南京城北有长江,西有象山、老虎山、狮子山,南有牛首山,山水环抱,虎踞龙蟠,本来是绝佳的风水宝地,然而定都南京的朝代却多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而且一般都比较短命。
传说秦始皇听信风水术士的谗言,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必将取代秦朝。 于是他便下令挖凿秦淮河,凿空方山,以泄帝王之气,殊不知秦淮河就是“秦坏河”,秦朝也因此很快灭亡。
可惜南京城的风水格局从此被破,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南京城的气运虽好,却不能长久,无论是清之洪秀全,还是民国之蒋介石,他们在此定都,最后却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三: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都曾在西安建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选择在西安安家,自然和西安顶级的风水格局离不开关系。
西安位于关中盆地,三面环山,北临渭水,风调雨顺,气候温和,是中原地区难得的宜居之地。 由于统治者的苦心经营,汉唐时期长安城附近更是形成了“八水绕长安”的格局,汉唐的国力也因此蒸蒸日上。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环绕长安的八水也逐渐干涸,虽然仍不失为一块宜居之地,其风水也已经大不如前。 四:洛阳 九朝古都洛阳,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处风水宝地。
洛阳城位于伊洛盆地内,四面环山,加之附近又有黄河、洛河等水系流过,实乃龙脉聚集之地,也因此成为了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洛阳谐音“落阳”,象征着帝王的死亡。
巧合的是,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也是帝王将相挑选陵墓时的首选,历史上共有6代24帝长眠于此,堪称中国之最,在民间也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 五: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风景秀美,还是江浙一带有数的风水宝地,难怪南宋小朝廷会在杭州定都,而不是选择离中原更近的南京。
杭州西接天目山,北连杭嘉湖平原,南临钱塘江,为通江达海的河口三角洲地段,风水格局十分优异。 然而,杭州风水中的“靠山”,即天目山脉多断层、易侵蚀,而且土层浅薄,虽为龙脉,但却时断时续,根基不深,所以虽有王气,但难长久。
其结果就是杭州只能成为一方巨镇,但不可作为京都,南宋小朝廷之所以积贫积弱,也和杭州的风水大有关系。 六:广州 广州是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也是国内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城市之一。
风水上有句名言叫“山管人丁水管财”,广州坐落于珠江的入海口,北纳珠江,南通大海,整个珠江水系的龙脉在此汇聚,广州在风水财运上自然是得天独厚。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同样是个商业繁荣的大都市,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水管财”的正确性。
七:蕲春 湖北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蕲州镇的西北方有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方有长江水浩浩荡荡的流过,“环山格”和“水抱格”俱全,是一块真正的山环水抱,富贵双全的风水宝地,堪称世间少有。 八:临川 江西临川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和曾巩,以及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故乡。
而且临川多出少年才子,仅仅最近20年,就有近百位少年大学生被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国内顶尖学府破格录取。 临川的北方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层层环抱,保障了临川的气场不散,同时在临川的南面,赣江、崇江、抚河等如同扇面一般流向临川,并最终在临川附近汇入鄱阳湖和长江。
这种格局在风水上被称为“聚水局”,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优质气场。 九:宜兴 宜兴地处长江中游弯弯曲曲的大环抱中,是众水众湖汇合流入太湖的必经之路,其西北面又有众星拱月般的扇形水系分布。
与江西临川相似,宜兴的风水格局同样是“聚水局”的实例,宜兴得到了水龙的护佑,自然是人杰地灵。 十:苏州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
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