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是怎样兴起的
13世纪前的蒙古蒙古族名称始见于唐代。
当时,分布在大兴 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蒙元室韦部,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 之蒙元即蒙古的唐代汉文译名。辽、金、宋时代,又有萌古、朦 骨、盲骨子、萌古斯、蒙古里、蒙古等异译,或与其他部落一起被泛 称为鞑靼,又称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汪古部)。
大约在唐 代末叶,蒙古一部逐渐迁到原来铁勒人的居地斡难河(。今蒙古鄂嫩 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
蒙古人传说,远古时, 蒙古部落被他部所灭,仅两男两女幸存,逃到名为额尔古浬昆的山 中,后来子孙繁衍,分为许多支,山谷狭小不能容纳,因而移居草 原。 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孛儿帖赤那(意为苍狼),妻子名叫豁 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居住。
蒙古人 的祖先传说,反映了他们的先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事实,以及蒙古 人远古的图腾观念。 蒙古原为森林狩猎部落,进人草原后,游牧畜牧业很快发展起 来。
在辽朝的统治下,他们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原先进经 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铁的输入,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原始的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日益发达。部落中的伯颜(富 者,蒙语的音译)多担任首领,社会分化成世代当首领的那颜(贵 族,蒙语的音译,意为“官人”)和依附于贵族的哈剌抽(平民,蒙 语的音译)。
贵族通过掠夺战争获得更多财富,并俘掳人口作为孛斡 勒(奴婢,蒙语的音译),世袭占有。有势力的贵族拥有从属于个人 的那可儿(军事侍从,蒙古语的音译,原意为“同伴”),大首领还 组织了护卫军^斡孛黑(氏族,蒙语的音译)组织的形式虽还存在, 但已不是原始的血缘氏族,其成员包括了贵族和来自不同氏族或部落 的侍从,属民与奴婢。
贵族的儿子继承父亲分配的一份属民和奴婢, 分别自立家业,并继续扩展,由此不断分衍出新氏族。在频繁的相互 掠夺战争中,一些氏族和部落为了保全自己,扩大势力,结成了联 盟。
约11世纪上半叶,蒙古部首领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攻灭了 斡难河南的强部——札剌亦儿部,从此“形势寝大”。 海都次子察剌 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 官)官号,其子想昆必勒格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 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金初,全蒙古各氏族和部落组成大联盟,推举海 都长子之孙葛不律(又译合不勒,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为汗(意为 君主),蒙古部首领自此始用汗号。 察剌哈宁昆的后裔号泰赤乌氏, 葛不律汗家族号乞颜氏,各自都拥有许多部众,成为蒙古部中最有势 力的贵族。
葛不律汗曾入朝金朝皇帝。金朝君臣深恐蒙古势力强大会成为边 患,企图将他杀死,蒙古于是叛金。
此后数十年,蒙古与金朝经常发 生战争。金朝利用属部塔塔儿攻打蒙古,俘杀咸补海(又译俺巴孩) 汗等蒙古首领,并派兵到蒙古剿杀掳掠蒙古也多次攻掠金朝边境地 E。
此时,蒙古高原上势力强盛的部落集团除蒙古外,还有塔塔儿 (雇地在今呼伦湖、贝尔湖之西、南)、克烈、乃蛮和蔑里乞(居地 在今色楞格河下游一带)等部。各部贵族为了掠夺人口、牧畜和扩大 统治地域,也互相争战不休。
蒙古与其邻部蔑里乞、塔塔儿是世仇, 更经常处于敌对之中。 大蒙古国的建立在诸部争战中,蒙古乞颜氏贵族铁木真的势力 逐渐壮大。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他先依靠克烈部首领王汗的支持, 打败蔑里乞部,又相继消灭了蒙古部内强大的主儿乞氏和泰赤乌氏贵 族,击溃以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为首的各部贵族联盟,乘胜灭塔塔 儿,降服弘吉剌诸部。 1203年,又出奇兵攻灭王汗,尽取克烈部众。
这时,漠南汪古部首领也遣使献降。1204年,铁木真举兵攻灭乃蛮 太阳汗部,又先后兼并了蔑里乞残部和乃蛮不欲鲁汗部,完成了蒙古 高原的统一*。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台,奉铁木真为大汗, 尊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将全蒙古游牧民统一编组为数十个千户 (《元朝秘史》记载最初编组的千户数为九十五个,但其中包括了一 些后来组成的千户),分授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 那颜,使其世袭管领,并划定其牧地范围。
千户既是军事组织单位, 又是地方行政单位。 成吉思汗又命大将木华黎为左手万户,统领东面 直到哈剌温只敦(今大兴安岭)的各千户军队博尔术为右手万户,统 领西面直到按台山的各千户军队纳牙阿为中军万户。
万户是最高统兵 官。成吉思汗将原来的护卫军扩充为一万人,包括一千宿卫,一千箭 筒士,八千散班,从各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和白身人子弟中选身体 健壮、有技能者充当。
护卫军职责是保卫大汗金帐和跟随大汗出征, 平时分四队轮番人值,因此总称四怯薛,由“四杰”博尔术、博尔 忽、木华黎、赤老温四家子弟任四怯薛之长。大汗直接掌握这一支最 强悍的军队,足以“制轻重之势”,控御在外的诸王和那颜。
又设立 了“治政刑”的札鲁忽赤(断事官)一职,掌管民户分配和审断案 件,命养弟失吉忽秃忽担任,这是蒙古国的最高行政官。 千户制、怯 薛制和断事官的设置,是蒙古国初建时最重要的三项制度。
按照传统 。
二、蒙古人怎样崛起的
在消灭了鞑靼(塔塔尔)人后,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时期逐渐强大,随后对世界最富饶的地区开始征服和掠夺.当时的富裕地区包括:A 中国北方的金国和中国南方的宋朝;B 波斯地区;C俄罗斯的基辅地区.掠夺财富是蒙古人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对刚刚摆脱了鞑靼人的压迫和女真人(金国)减丁(金国每年派军队屠杀蒙古部落的青壮年男丁)而崛起的蒙古人尤其如此.
在蒙古人的南方是夙敌女真人的金国和党项人的西夏国,再往南是汉人的宋国,往西是契丹人的西辽国(13世纪初已经被乃蛮人控制)和突厥人的中亚大国花剌子模(突厥人进入西方后逐渐信奉伊斯兰(回回)教).再西是突厥人控制的哈里发阿拔斯王朝和巴勒斯坦、叙利亚,再西是东欧的匈牙利、波兰及俄罗斯各公国,更西是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及其西面的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的时候,基督教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正与伊斯兰统治下的阿拉伯世界进行了100多年战争---十字军东征.双方为争夺圣城耶路撒冷开展了殊死的搏斗.此时蒙古人杀入中东,横扫穆斯林世界使教皇错误地认为蒙古人会和他们并肩作战而夺回耶路撒冷.直到哲别的军队打垮了俄罗斯人,蒙古人逼近了君士坦丁堡,教皇才明白"东方约翰(教皇对成吉思汗的称呼)不是来拯救基督教世界的.从而使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以双方面临蒙古人的威胁而达成妥协.但即使这样也没能够抵挡住蒙古人进入欧洲消灭了波兰人日耳曼人的联军.
蒙古人正是在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正在争斗并走向衰落;金帝国和宋帝国执政者日益昏庸;西辽和西夏帝国在苟延残喘;东亚各国穆斯林两派纷争不断(哈里发已经成了突厥人的傀儡)一盘散沙之际崛起的,历史给了成吉思汗绝好时机.
三、蒙古人征服了半个地球,但蒙古民族是从哪里来的呢
那要从全面的看蒙古人崛起和征服史了。
蒙古军之所以如此强大,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原因;1蒙古人天性好斗勇猛具有强烈的侵略扩展意识,并且蒙古人崇尚强者为尊,这使得他们的统一成为可能,只要有一个最强者就行了,统一的蒙古史所有国家的噩梦。还有蒙古人拥有当时的最先进武器“骑兵”这使得他们成了具有现代航空母舰的一些特点,快速机动性。
别说是军队就算是铁木真的皇宫都是一个移动着的战争堡垒,这点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共同点,并且蒙古的骑兵最大依仗不是战术和战略思想而是普通的马匹,蒙古马是少说最适合长途奇袭耐性极高的马种,所以它能够完成别的马种不可能完成任务,你可以想象下在当时那个条件下,距离前方阵线几百里上千里的地区,祥和的老百姓和官员军民正在饭后闲暇聊着前方战事的时候,突然间天昏地暗,仿佛蒙古军队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卷席着淋漓的杀气从天而降,你觉得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抵挡得住这样的军队?2时机的契合度,在对中国和其周边作战时的蒙古还不是最强大的时候,应该是最薄弱期,无论是军队人民的契合度还是资源的掌握度等等都无法和老牌的军事经济强国相抗衡的,但是历史给了蒙古人一个机会,当时中原区最强大的帝国大宋王朝正因为边塞的少数民族的纷纷崛起而顾此失彼的时候向蒙古人伸出了橄榄枝,给了蒙国人一个打败并征服自己老对手契丹人和金国人和一向欺辱蒙古人的边塞少数民族的机会,这无疑给了蒙古人无比的自信,在还未完全打败征服金国人的时候,蒙古人就迫不及待的向他们的盟友大宋朝发起了进攻,妄想一举拿下大宋,但是却吃了有史以来自从铁木真建国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军事失败,迫不得已只好转而继续攻击金国,直至完全击败金国打通了大宋大后方用了45年才解决了大宋朝。(另外在此更正下有些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的一些误解,很多人都认为大宋时军队的战斗力很薄弱很孬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朝代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绩能和南北宋时期相比的,南北宋时期大小战役一共发生了大小600多场战役而胜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80以上如果不算小的战役大战役的胜率也在百分之70以上。
其实宋朝军队是最能打仗的,主要原因是宋朝丧失了河套平原的养马场,造成主要以步兵为主.而古代战争的主动性,机动性全靠马匹的质量.宋朝用的川马爬山负重可以,耐力个头不行.所以宋太宗发明了以步战为主的阵型.两条腿的始终是干不过四条腿的.所以宋朝军队只能据城备战,做不到主动出击.被动就会挨打。还有就是宋朝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个联合金国对付辽国,结果是辽国灭了金国起来了,他比辽国还凶恶还贪婪,紧接着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联合蒙古对付金国,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
。真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蒙国人才有可能安然度过幼年期并且快速成长起来,如果说蒙古人在两百年前开始发迹碰到蒸蒸日上的大宋朝最鼎盛时期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充其量也就和大辽一个遭遇,如果真的那样估计大金国就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蒙古”。
3还有就是蒙古人的卓越的远见,每次蒙古人不管是屠城还是征服了一个城市都会留下一个种子,那不是他们的后裔,也不是美女,更不是金银财宝和商人,而是各种职业的能工巧匠。
四、为什么蒙古人要住在蒙古包里
公元七世纪前,蒙古人的住房是皮棚。
那时有相当读的蒙古人以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他们把猎获的野兽皮剥下来,覆盖在木头支起的架子上作为住房。到公元八世纪以后,蒙古人逐渐脱离皮棚,住进了毡包。
《蒙古秘史》中称“斡鲁格台儿”或称“失勒帖速台格儿”,意思是有天窗的房子和有编壁的房子,都是指蒙古包而言,我国汉文古籍称穹庐、毡帐,也叫帐幕。 在现代蒙古语,编壁“失勒贴速”为“哈那”一词所取代,“格尔”这个词泛指一切房屋;“斡鲁格”一词则专指 蒙古包天窗的毡帘。
有趣是,蒙古语称地穴为“斡鲁格”,由此人们不无理由地认为,蒙古包是由古代游猎民的皮棚或地窝堡发展而来的。蒙古族的住房被成为“蒙古包”是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接触频繁以后。
满语称家为“博”,故满族把蒙古人的房屋称为“蒙古博”,博和包谐音,于是用汉字表达时,取其音和形,写作“蒙古包”。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蒙古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住房。
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
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圆形的,由条木椽子,网状编壁(即哈那),圆形天窗和门的构成,外面盖上毡子,再用鬃毛绳或皮绳子加固而成。蒙古包编壁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掀开通风,冬天放下来保暖。
蒙古包的大小规格,是由每顶包所用哈那的数量多少决定的。通常分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
就是同一个类型的蒙古包也分大中小三个规格。如果是五个哈那的蒙古包,大型的就比小型的多十根椽子。
在这些蒙古包中,牧民一般都喜欢住五、六个哈那的蒙古包。 搭盖蒙古包有严格的次序。
例如:首先铺好地盘,然后依次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竖立包门,支撑哈那,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哈那毡, 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围哈那底部围毡,最后用绳索围紧加固,就是一顶浑然一体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
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
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按照传统习惯,草原牧民的作息时间,通常是根据从蒙古包天窗射进来的阳光的影子来判断确定。
据专家研究,面向东南方向搭盖的四个哈那的蒙古包(门楣上有四根椽子共有六十根椽子,两个椽子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度,恰好与现代钟表的时间刻度表完全符合。这不仅说明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了几何学原理的蒙古手工艺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说明这些能工巧匠已将天文学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蒙古包内部中央为饮食和取暖的炉灶,烟囱从天窗出去。炉灶周围铺上毛毡,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铺上地毯。
进门正面及西面为家中主要成员起居处,东面一般是晚辈的座位及寝所。包内还根据室内的面积、形状和高低等不同情况,摆设适宜的箱子、框子、桌椅和板架等家具。
这些家具上均饰以美丽的民族图案花纹,构图丰满端庄,色彩明快凝练,极富民族特色。蒙古族对花纹图案的用色也有自己的讲究。
譬如,他们喜欢红、色、蓝、白颜色,因为红色象征生活快乐和美满;黄色是金子的颜色,象征爱情、理想和希望;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永恒的安宁,真诚和善良;白色则表示纯洁、平安等等。 。
五、你知道蒙古民族有什么禁忌吗
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全世界大约有435万 蒙古族人。
尽管居住十分分散,但他们忌恨黑 色这一特性是相同的。 黑色之所以是蒙古人的大忌,是因为黑色 象征着敌人、丧子和一切反面事物。
蒙古人服 饰、器具、住所都不以黑色做装饰。在文学作 品和口语中,黑色所表现的事物性质也都具有 谬误、丑恶、卑劣、肮脏、危险等贬义。
例如“思 想肮脏”、“心肠歹毒”、“语言恶毒”、“罪孽”等 词语,都是用“黑色”来修饰的。在各种颜色 中,除去黑色这一禁忌之外,蒙古人别无忌色。
蒙古人忌黑色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六、据说蒙古国的蒙古人敌视我们中国人,请问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对待汉
蒙古国的蒙古人敌视我们中国人 -- 有喜欢的,有无所谓的,有反感的,有敌视的。
大概就像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似的: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仇日或者哈日。负面印象的原因包括历史上的斗争,内蒙古还在中国,中国在蒙古开发资源,中国产品质量,等等。
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对待汉族的态度 -- 有喜欢的,有无所谓的,有反感的,有敌视的。但是平均而言自然要比蒙古国的人对汉族的想法正面许多。
蒙古族内部一直有一些人希望内蒙古得到更多的自治甚至独立,但这种人近年来很少,尤其是和几个其他人数多的少数民族相比。在内蒙古,民族矛盾是有的,但并不严重。
七、精彩发现:为什么蒙古草原自蒙古人崛起后没有再易主
首先,蒙 古人天生勇猛好斗具有强烈的领地扩展意识,再加上骑兵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蒙 古崛起时,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在草原上还真没有民族能和蒙 古比骑兵的。
最后最关键的是铁木真使蒙 古诸部有了共同的文字,之后又有了共同的信仰,所以加强了联系,不再像过去草原部落那样聚散了。他让一个小部落蒙 古成为草原的共同体。虽然此后蒙 古进行了分 裂。这些分 裂出的各部有的取得了统治权,但是都认为自己是蒙 古人,奉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为正统。
再加上蒙 古人已经不是以血缘来定义族人,而是以文化。所以有了成吉思汗这杆大旗,蒙 古人一直统治着蒙 古草原。
八、蒙古人的生活习俗都有那些
蒙古人的习俗 献酒: 在蒙古族喜庆宴会上常常能看到饮酒者用无名指沾一点杯中酒,向上向下弹拨并往自己额头上涂抹的情景。
这是蒙古人的敬祝仪式。用无名指象征性地沾一点酒,以“苍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乐”之意,向天地,并向自己弹拨敬祝后,不慌不忙地抿一小口后将酒杯还给敬酒的人。
这一礼节是自祖先传下来的。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女真头人将斟满毒酒的玉杯献给蒙古部首领时,其随从亦达木接过酒杯,将无名指伸进酒杯再向主人敬献。
这时,随从的无名指被毒液腐蚀成一根白骨。躲过一死的首领,为纪念其随从的救命之恩,就用亦达木的名字命名了无名指。
用无名指弹拨敬祝的习俗由此形成。 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所以,蒙古人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洗脸和沐浴、洗衣服。
尤其忌讳洗女人的脏衣服。不许向河中倒入垃圾等不干净的东西。
如果非在河流中洗手洗脸不可,则一定要向河水中的神灵磕头请示。因为草原多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而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蒙古人在生活中习惯节约用水,并注意保护水环境的清洁,视水为生命之源。
忌踩门槛:老人们说,门槛是门神所在的地方,所以不能踩踏。蒙古人相互间串门,或到牧民家里做客,出入时严禁踩踏门槛。
认为踩踏门槛很不吉利。据说,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可汗宫帐的门槛,就会被处死。
这种禁忌习俗在一些地区至今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