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赣州寺庙建筑怎么布局
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二、佛教寺庙的布局是怎样的
寺庙的第一道门叫三门,一般都是三 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以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也 有写做“山门”的。
庙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早晨敲钟,傍晚 击鼓,这就是“晨钟暮鼓”,目的是为了警醒 尘世间的痴愚之人。山门后是天王殿,内供弥勒佛,殿的两厢是四大天王,民间称“四 大金刚”。
弥勒佛背面,是护法神韦驮。他面 对如来佛,手拿金刚宝杵。
过天王殿,中道 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威 德至上的意思。
殿内供迦叶佛、如来佛和弥 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有的殿中供阿弥陀佛、如来佛和药 师佛,也称“三世佛”。
阿弥陀佛为西方 “极乐世界”教主,药师佛为东方“琉璃世 界”教主,如来佛前立着两个弟子——阿难 和迦叶,左右两边是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后有七佛殿,“七佛”是如来 佛以前的六代先佛加起来的合称。
佛教供 七佛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历史源远流长。此外,还有菩萨殿,内供观音、文殊、普 贤、地藏四位菩萨。
有的寺庙中还有五百罗 汉堂。寺庙最后是存放经书的藏经阁。
有的 藏经阁中,还有“转轮藏”。转轮藏上设有存 放经书的格子,可以转动。
殿中有“法轮”,| 轮上刻有佛教的六字真言,转一圈代表念 一次经。僧人和信徒为了表示自己虔诚,经 念得多,就去转“法轮”,法轮转动象征着 “法轮常转,自动不息”的意思。
三、我想知道中国寺庙建筑位置格局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
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
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
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 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
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
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
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
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
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
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
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
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
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
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
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
四、中国佛教寺庙布局
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
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山门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天王殿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
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
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大殿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
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
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
五、古代陵墓,寺庙的布局有哪些
古代陵墓布局
1、以陵山为主体
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封土为覆斗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2、以神道贯串全局
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阙楼。借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3、建筑群组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
文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
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
寺庙布局
早期的寺院一般以塔为中心,其他殿阁分布在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方形的庭院。
寺院早期布局以塔为中心转向晚期以殿阁为中心的过渡时期则是在唐代后期。
宋代之后的寺院布局逐渐趋于成熟,塔已经不再是寺院的中心建筑,而殿阁则升至主体地位。
扩展资料
【陵墓】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
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
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
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唐陵。
南宋建都临安,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厝绍兴,称攒宫。
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陵址难寻。
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
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寺庙】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中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陵墓
搜狗百科-寺院布局
六、寺庙设计的风水和风格等要注意问题有哪些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新修的寺庙已经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对古老寺庙的修缮、保护工作。
寺庙的修缮主要需遵循以下三点原则:1、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古寺庙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等。2、保持原来的建筑结构古寺庙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建筑科学发展进程的标志。
3、保持原来的建筑材料古寺庙中的建筑材料都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的需要而选用的。 寺院设计应该注意哪些? 1、残疾人的问题 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弱者,在寺院设计的时候就必须照顾到这些人的交通问题。
2、关于设立交通环线的问题 在寺院设计时,我们必须设计交通环线,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和紧急疏散道理。 3、交通路线与建筑单体布置的协调问题。
七、风水学对佛寺的空间布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风水同样在佛寺的空间布局上产生了 影响。
《虞山藏海寺志》对寺院的布局有过 较为详细的叙述:“寺院又为护法山,或有竹 木高墙尤为得宜;一切寺观庵宇以大殿为 主,大殿要高,前后左右要低,如后殿高于大 殿者,为之欺主……殿内法像以佛相为主, 故佛相宜大,护法菩萨相宜小,若佛相小亦 为欺主。 ”(《虞山藏海寺志》)这里明显受到 了风水布局中主次建筑要分明的思想影响, 《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中说:“凡宅东下西 高,富贵英豪。
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 前下,多足牛马。”
主体建筑一般居后面位置,所以前面房屋不得比后面高,否则,“主 受欺”。 《阳宅撮要?宅法碎金》中认为,凡 宅“前不宜高,后不宜空”;又在论述形势时 中说:“前屋太高者,主受欺”,与前文说法相 吻合。
鉴于佛教寺院对风水的讲究,风水还专 门对于佛教寺院的开门方法作过规定“亦依 《八宅周书》例。然佛门坎、艮、震、巽、离、坤、兑七山可开正门,惟乾山一局,辰、巽、已 三向不可开正门。
或从青龙首已位出人,或 从白虎首已位开门,谓之福德门,最吉。”与传统民居一样,佛寺也讲究获得“生 气”,或将大门直接对准生气方,或通过“斜 门”的形势对准“气口”。
“气口”和视景是导致“斜门”出现的主要原因,这是风水的常 规方法。由此可见,风水思想对佛教建筑的 空间布局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