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南大明湖的传说和来历
大明湖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是陆地,只是河沟叉子多些罢了。
城北有个大明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庙内设有陷井机关,坑骗糟蹋妇女,庙内常发生烧香妇女失踪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艺,又勾结官府,人们不敢招惹他。
济南东南山区有个姓程的人家,一个老妈妈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境虽穷,但儿子程玉和忠厚老实,女儿程玉莲模样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却也过得和美。
老妈妈忽得重病,卧床不起,一连三个多月。兄妹俩为求母病愈,到大明寺求神许愿。
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闭目祈祷之机,将玉莲陷入地下密室,企图糟践她。 玉莲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闹地抗拒和尚的欺凌。
程玉和祈祷完毕,睁眼不见了妹妹,和尚却佯说玉莲已走,将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妈妈听说玉莲丢失,又急又气就咽了气。
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让进门,玉和就去衙门告状。衙门的人听说是告大明寺,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推了出来,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着,渐渐昏了过去。
玉和、玉莲兄妹二人的哭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问下界出了什么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说:“济南府,东南山女子程玉莲,因母病重,随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烧香许愿,被和尚陷进密室,哥哥昏倒在庙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践,所以冤气冲天。 ”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恶和尚葬身鱼腹。
真武大帝得令,就会同雷公、电母、雨师、风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里,正在用尽办法逼迫玉莲,忽见电光一闪,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把恶和尚劈死在地,这时天昏地暗,雨暴风狂,整个大明寺陷进了地底,大水从地下漫了过来,大半个北城变成了一个湖。
玉莲被雷震昏,当她苏醒时,身子已在北岸,见到哥哥也在身边。她叫醒哥哥,两人悲喜地诉说着经过,当她听说妈妈为她丢失而着急死去时,痛苦极了。
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纵身跳进湖水里,湖中长出了一朵白莲花。这个湖就是现在的大明湖,而玉莲则变成了大明湖里的白莲花。
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 传说一。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过济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县衙里。 一到晚上,大明湖蛙声一片,咕呱噪耳,闹得他彻夜难眠了。
于是传来随驾的刘庸,传旨:“禁止大明湖蛙鸣叫”,皇帝出金口玉言,于是湖中蛙鸣戛然而止。 也有说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在历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内蛇穿行,蛙乱鸣,甚是惊棘,就说:“蛇回洞,蛙不鸣”,从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听不到蛙鸣了。
据说每到夏天雨季,北园一带荷池水涨,哇声震天,但大明湖内却是静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鸣叫的蛙放到明湖水里,它也不再叫了。
传说二。古时候,北园住着一户人家。
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捞鱼捕蟹艰难度曰。后来母亲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倾家中所有为母亲治病,虽经多方求治,仍不见母病好转。
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国寺许愿。 许是妹妹的孝心诚意感动了寺内的神灵,许愿之后,母亲的病竟有了好转。
哥哥闻知,欣喜不已,又责怪妹妹不该一个人外出许愿。原来这个寺院的和尚很坏,还与官府勾结,在周围为非作歹,残害百姓,还经常坑害、奸污来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
但为了母亲,妹妹顾不了这许多了。没让哥哥陪伴,又独自一人到寺院还愿。
谁知寺内的恶僧早就盯上了她,出得院门便被几个和尚跟踪,拖进寺内,供众僧玩乐。 晚上,哥哥捕鱼归来,不见了妹妹,当得知妹妹是去还愿的消息后,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测,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
来到寺门外,被众僧阻拦,哥哥呼唤着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奋战……众恶僧蜂拥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绳捆索绑,诬陷他持械行凶闯佛门,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沦入贼手,当哥哥的眼看着却无力解救,官府又与恶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狱……怎不让人肝胆欲裂,怒气冲天!哥哥双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一声未绝,忽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个霹雳,天塌地陷,大明国寺顷刻间沉入地下。随即涌出一股清水,越来越大,后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这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寺里被关押的良家妇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团圆,母亲病愈。寺内的恶僧则一个个都沉入湖底,变成了蛇和蛤蟆。
变成了蛇的只能钻入湖底,变成蛤蟆的只会生气鼓肚,叫不出声。 所以,于是,大明湖就“蛇不见,蛙不鸣”了。
大明湖雨荷茶的传说-乾隆皇帝与夏雨荷 辛酉年夏末秋初,赏荷时节,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他乔装打扮,微服私游。 见大明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十分高兴,游兴大发。
当他行至大明湖东北角时,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处于荷柳丛中。他循声寻至,见一四面环水、荷莲围绕的大厅。
此厅为一古式建筑,红柱青瓦,出厦回廊。厅内摆设古雅,一淡妆青年女子正在抚琴,琴台旁,香烟袅袅。
乾隆见这女子生得姿容秀丽,柳眉风眼,樱口朱唇,胜过宫中佳丽三千,心中大悦。与之攀谈,该女子谈吐高雅,落落大。
二、济南山前风水好吗
尚风尚水是山后,很多都喜欢山前的风水,听说是比较好的风水,山后就有点偏吧 在济南考察期间,我常想为何济南自古至今,文武人才辈出? 大凡一个地方的山川形势,对原住民的性情培育息息相关。
因地域不同使南北方的人性格有较大差异,北方人大度、豪爽,待人真诚,南方人细心,比较讲究情调。但是济南人却将这两者的性格兼顾,其中的奥秘在哪儿?让我们从地缘风水的原因寻找答案。
从地理形势来看,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的名字来源于西汉时设立的济南郡,含义为“济水之南”。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这样的山水形势,有助于培育出人的豪迈和大气,也滋养出温和人性。
加上济南地区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舜曾在历山耕作,而历山即现在的千佛山。趵突泉边有娥皇、女英祠(约创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
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即是北魏时期的娥英河,河水东流,经过舜井街的南端,北为舜井。如果再往东北远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现在的济南以原历城县为基础的城区也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在文化上是以潍坊、青州、临淄、周村为基轴的齐文化和以曲阜、泰山为基轴的鲁文化的交界点,兼有齐鲁文化的一些特性。
所以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生活的济南人,血管里流淌着儒家文化的血液。 基于此,济南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足为怪,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开国元勋秦琼,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李攀龙,明代政治家、学者于慎行。
另外,曹操、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现代名人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以及中国第一位女电视主持人沈力,书法家武中奇,美术家韩美林,诗人郑愁予,歌唱家朱逢博,作家王海鸰、张悦然,影星巩俐等。
大凡奇山异水必有风水意象存在,让研究者沉醉其中。据说,康有为晚年每至一山,必观察其阴阳风水,他认为地形为人生所托,关系国计民生。
他对济南的风水点评,让我回味不已。 1923年6月,康有为登上了济南的千佛山,凭栏远眺济南城,指着城池说:“此城虽高大巍峨,然居处山脉之一隅,南有千佛山耸立,北有黄河远来,为弓背之反,阴阳既误,流水又反,城市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故都市人口算不上繁盛啊!” 康有为休息片刻,又在山上周旋,他不经意地抬起眼帘,忽然为之一亮,前方那座拔地而起的华不注山,葱茏翠拔,旁无连附,真是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萃发同点黛,风光无限美!他认定从这样的山上,可以规划出济南城未来的蓝图。
随后,康有为登上千佛山之巅,举起单筒望远镜四面遥望,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远方的黄河,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在重重的群山间奔腾;卧牛山、华不注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九峰峭峻,云烟浩渺,不愧为举世闻名的“齐烟九点”,康有为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益增将中华民族建设得灿烂辉煌的雄心壮志。 几天后,康有为又登上了华不注山,亲自勘察它的地形地貌。
他艰难地攀上险峻的山峰,向四面八方瞭望,比较哪儿最容易与济南交流。这位曾游遍四大洲,经过31国,行60万里路,又遍访祖国名山大川的老人,从没有对华不注山这样关怀备至,观察细微。
他认定此山高挺兀立,是泰山山脉北支行至此尽结的表现,如同挺立海面上的孤岛一样,对于居住最为相宜。 康有为将观山所得,记于本子上,回府与平生所登过的名山相比较,道出了开发新济南的构想:“然山水之美皆不若华不注山也。
诚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然今亦不必移也,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他从交通、住宅、市容、学校、公园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新济南的方案,认为“不十年,新济南必雄冠中国都会”。 说以上典故,无非是为济南是一个风之宝地之说作注脚,同时告诫风水从业人员要有深入调查研究的学风,横看成岭侧成峰,风水面面观,面面有不同的解读,不要一下车蜻蜓点水看了一下,就扯开嗓门咿咿呀呀,乱评点一个地方的风水形势或者他人所做的风水作品。
在济南逗留期间,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城中的大明湖和趵突泉 。它造就了济南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天地人和谐的风水格局。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万顷,遥接群山,气势壮阔。在这宽阔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现出不同。
三、解密济南的居住风水 哪个区位的房子比较好
济南是一个地形格局特殊的城市,东西狭长,南山北水。
从风水格局来讲,最讲究面南背北,背山面水,山环水抱,但是济南恰好相反。从居住来讲,近几年形成了所谓“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的习惯,但每个区域的房地产开发都是如火如荼,只是价位上的差距而已。
如今,济南中部大明湖周边的改造与开发,又带来了新的居住选择。按照济南东、西、南、北、中(指大明湖区域)五个区位来讲,哪个区位的风水更好一些?在选择购买住宅时,如果求财,最好选择哪个区位的房子?本期嘉宾:周长军(元亨丽贞传媒首席企业顾问师,资深风水师)解鹏(济南知道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泰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酒店管理研究院院长)侯瑞宇(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国际风水应用研究会会长)侯瑞宇:济南南部是最佳居住区域首先要给整个济南市确定一下坐向穴场。
风水讲:要以动为向,静为坐;宽广为向,高大为坐的原则。易云:动为阳,静为阴,水动为阳,山静为阴。
济南市整个环境的立极根据是——南有高山:为静、为阴、为靠、为坐;北有黄河:为水、为动、为阳、为向,西为青龙,东为白虎。 以泉城路为中心的老济南应该是现在济南市的中心,按照济南东、西、南、北、中(指大明湖区域)五个区位来讲,南边是最佳居住区域,因为南有高山为靠、为坐,是最佳生气区;再者,丛山逶迤,郁郁葱葱,青草覆盖,生机蓬勃,也很适宜居住。
其次是东边,因东边为白虎,白虎宜静不宜动,而住宅被称为静宅。中央之地(老济南)为戊己土,土生万物,最宜领导事业,即各行业领导机构等。
当然,以上是笼统的说法,具体到每个楼房、每个小区的穴场都有不同。易云:“山管人丁水管财”,水主智、主财,环水居住应该有利于发财。
大明湖南边(以泉城路为中心的老济南)应该有利于官员在此居住或办公,此为背山面水是也。而评判出官(官职的大与小)的主要因素则在阴宅,因为阴宅主官、主寿。
风水要求都是一样的。无论皇帝还是老百姓,都同样依赖“气”而生存,就像大鱼和小鱼一样,它们都同样离不开水。
风水上讲的“气”应该是这个“炁”字,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古人认为,一切万物都是由它生成。
人身体的好与坏,精力的旺与衰,运气的顺与逆,官职的大与小,财富的多与少,都与阴阳宅是否得气,得气厚薄有直接关系。解鹏:求财一定要求“圈”首先,应确定济南东、西、南、北、中(指大明湖区域)五个区位的区域。
我认为单纯针对济南市区(不包括其他区县)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可以称为“小五区”,是针对当前和一段时期的济南市区情况。明湖西路、明湖北路和明湖东路以北可以称为济南的北部,历山路以东可以称为济南的东部,泺源大街以南可以称为济南的南部,纬二路以西可以称为济南的西部。
第二种可以称为“大五区”,是由于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而划分。北园大街以北可以称为济南的北部,二环东路以东可以称为济南的东部,经十路以南可以称为济南的南部,纬十二路以西可以称为济南的西部。
对于风水,我一直强调两点,第一,对风水,既不要迷信化,也不要妖魔化。第二,风水也是“易”的组成部分,“易”本身就是日月,蕴含阴阳转换,变化无穷的意思。
谈风水必须懂得变化。所以,济南具体哪个区位的风水更好一些,是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异的。
济南的东部、南部虽好,但是,如果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或农民工,七八千块一平米的价位,一定会让他望洋兴叹。有财有势之人在西部、北部进行适当投资,今后收益必佳。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等等。因此,适合最重要,方便最必要,气场一定有,感觉必须好。
求官求财,都是事业问题。事业发展,得“水”为上。
得“水”首先要有“靠山”,“靠山”要从关系、朋友、师长、居住地后是否有山或高建筑(不能开阔或有塌陷)、睡床或办公桌是否有实墙依靠而无干扰等等着手。得“水”其次要有“明堂”,前方开阔,视野不受局限。
得“水”其三要有“环境”,“宰相门前七品官”,要深入到官、财聚集之地才能得官得财。从以上五区的划分能够看出,由于济南市的政务中心将东移,位于济南的东部。
原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政府机关多集中在中、南部,所以简单地说求官,还是中、东、南部为宜。今后的大趋势是东部。
求财要看是何财,从以上五区划分,可以看出,中部是商业金融聚集,北部建材物流,东部高科技,南部旅游,西部必将是围绕高铁的文章,求财一定要求“圈”,不要出了所求之财的范围,不要脱离所求之财的氛围。孤灯长明的孤芳自赏之财最难求。
由于大明湖扩建,带来数个大明湖周围楼盘的建设,在济南市区内出现真正的湖景房,实属难得和可贵。但是,大明湖面积较大,扩建后总面积为103.4公顷;形状不规则,像一头牛;周围主干道离湖较近,且较多丁字路。
从而,使周围住宅的变数增加,所以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周长军:求官宜住明湖东南近几年,济南形成了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的习惯,在现有的条件下。
四、大明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而言,在城市里有一个封闭式的湖非常罕见,其成因肯定是非常特殊的。
太概从什么时候起、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形成的这个美丽湖泊,我们还无法确定。大明湖是一个由泉水在低地上汇集所形成的湖泊,湖水源主要靠南侧山麓的泉水补给。
以前济南的名泉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五龙潭泉四大泉群的水或直接或间接汇入湖中,今天这些泉水大多数已经不再补给大明湖的水源,仅有珍珠泉、芙蓉泉、泮池、王府池诸泉仍注人湖内。 湖水从东北隅汇波门流出,会合护城河水,流人北面的小清河,注人渤海。
这种特殊的现象,在我国还不多见,大只为济南这样的“泉城”所特有。古时候,济南被称为“泉城”——“齐多甘泉,甲于天下”。
这个古来著名的泉城究竟有多少泉水?过去说它的城内外有72处,其实远不此数。 据新中国成立后实地调查,仅在济南市区就有天然泉水108处。
诸泉汇聚于地势低下的城北,形成一片广大的水域。今天这片水域的许多部分已填塞成为市街,而大明湖是留下的最大水面。
济南为何如此多泉,这同它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科学家们认为,泉水跟倾斜的岩层也许有很大关系。
济南处在石灰岩和岩浆岩这两种不同岩性的构造接触带上,这恰好为泉水形成和出露提供了有利条件。济南的南面有绵延的小群山,如佛山等都是由厚层的石灰岩构成的,岩层略向北倾。
石灰岩层内大小溶洞和裂隙很多。山地降水渗入地下,积蓄在其中,积蓄的水多了就顺着倾斜的岩层和裂隙向北流动,当流到济南北面时,遇到了组成北面丘陵的不透水岩桨岩的阻挡,便停滞下来,成为承压水,它一遇到上面地层薄弱的部分便冒出地面,成为大大小小的涌泉。
而大明湖所在地正是济南北部最低洼处,众泉汇聚,所以成为湖泊。大明湖在历史上变化很大。
北宋以后,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生态有所恶化,古大明湖已逐渐堪塞,现在的大明湖是由古大明湖东面的一片水域,即历水陂演变而来的。在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的动荡和贫困使大明湖黯然失色,失修的湖内多为杂乱的湖田,湖 边为班塌的泥岸,岸边道路泥泞不堪?新中国成立后,疏浚了湖底,用石头砌成湖岸, 对环湖大道及各种建筑都进行了修整。
此外,还添设了新景点、新设施,又恢复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风貌,这样,这处著名的游览胜地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五、济南大明湖的由来
济南大明湖早在1500年前就载入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闻名古今的名胜。
但古代的大明翻可不是今天的 样子。现在的大明湖,隋唐以前叫历 水陂。
古大明湖从宋代开始已逐渐干 涸。大明湖中多莲藕,明时又称莲 子湖。
古代先民逐水而居,大明湖一带 形成了济南最早的市井城区。 史载湖水占府城约三分之一,“秋荷方盛,红 绿和绣”,尉为壮观。
大明湖由于历年 缺少疏导,积土淤塞,芦苇丛生,到 清代时形成许多港湾。大明湖古迹轶 闻颇多。
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历下亭,原在五龙潭附近,唐代大诗人杜甫在 此赴宴题诗:“海石此亭古,济南名士 多”。 北宋后,历下亭移到大明湖南 岸。
清康熙时,重建历下亭。湖畔还 有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而建的南丰祠。
曾巩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 丰先生,他在济南任太守执政期间, 政绩卓然,受到百姓拥戴。甚至在他 离位时,老百姓在桥口、城门挽留, 曾巩只好夜间悄然而别。
湖边还有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的铁公祠,邻近 还有小沧浪园面湖而立。小沧浪园建 于清乾隆年间,三面荷花,景色清幽。
园门上有清人刘凤诘的对联:“四面荷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较好的描画了大明湖的风光特色。
大明湖南 岸有辛弃疾纪念祠,又名稼轩祠。 辛 弃疾是济南人,既是伟大的词人,又 是南宋抗金英雄。
其词风深沉雄浑, 慷慨豪放。
六、大明湖是怎样的一个湖
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 中名泉七十二处。
大明湖即是由众泉水汇流 而成的天然湖泊,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最 早见诸文字在1 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 《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 湖”,宋时称“西湖”,金代又称“火明湖”。
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 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 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 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 旧城区内,总面积约86公顷,湖面约46公 顷,水深平均2米。
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 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湖畔有历下 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 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每年举办多种游园 活动,有春节文化庙会、新春花展、荷花展 及民俗文化活动和花丼盆景展览、奇石展 等。大明湖湖心的历下亭岛为著名海右古 亭;北岸铁公祠为纪念明兵部尚书铁铉而 建;南丰祠为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巩而建。
七、济南大明湖的传说和典故
大明湖里蛙不鸣
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中心的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它是一个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面积46.5公顷。该湖不但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而且湖中一些自然现象也颇令人费解。其中,大明湖中“蛇不见,蛙不鸣”现象,就令人颇感兴趣。
据清代的《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明湖里,从来见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从来都不会叫。有时,离大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所以当地百姓中又流传一句俗语:“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为什么不会叫?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就住在大明湖边的巡抚衙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