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王张作霖墓还在吗
当然还存在
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位于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西头的果树林中,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由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起马路边石。两座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型,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还有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张家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它建筑大都倒塌毁坏。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
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2001年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少帅仙逝,扫墓成为终生憾事。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二、张作霖墓的位置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东八里有个小村落叫驿马坊,在村西头大片果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墓园,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园。
张作霖墓园—— 北纬 41°16′58〃 东经 121°33′46.89〃 (此坐标为 墓园内张作霖与赵氏之圆形墓冢)
三、张作霖墓的历史记载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
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 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
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民国之初,张作霖刚刚发迹,对茔地未能大兴土木,只是稍具轮廓。
当张作霖由师长而升任督军再兼省长时,官位显赫,自以为是茔地之灵,于是大兴土木,美化茔地,以壮观瞻。在茔地四周砌成花墙,墓门前边立了牌坊及凉亭。
茔地门前,立有两根粗大的石柱,石柱顶上镌有石狮子。茔地坟前立了两甬巨型座碑,碑文清晰隽永,意在纪事颂德。
后来张作霖发迹,由“东北王”一跃封为全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后,旨意在抚顺章党附近,选有傍山依水、风景优美、地形出众之处,按照过去皇帝登基就位始修陵墓之例,也大兴土木,兴修元帅林。以北陵为模式,从北平西郊石景山隆恩寺以及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太等人的墓地运来一些石马、石狮子以及翁仲等62件,建筑非常雄伟壮观,想以此作为葬身之处。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迫由北平退回奉天,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入沈阳,元帅林被迫停工,张作霖安葬元帅林一事搁浅。
在西安事变前夕,吴永恩之子吴廷奎随张学良在西安,张学良告诉他回沈阳尽快将大帅的灵柩葬于驿马坊茔地,并嘱托其照管好张家坟墓。吴廷奎回来后,会同张氏旧部多方托人与日伪当局及伪满协和会交涉。
1937年吴廷奎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将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到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当时张作霖的姐夫吴永恩在驿马坊主持迎灵安葬仪式。
迎灵安葬仪式非常隆重,当时的伪报纸报道了这一移灵事件。此后吴廷奎也给张氏看管坟墓。
以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同时经过大自然的风剥雨蚀,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他建筑均倒塌毁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作霖墓园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作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1985年后,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府3次拨款,责成锦县县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主持维修。
经过3次修缮,张氏墓园愈发显得肃穆森严。 张作霖墓园业经地方政府大力修缮的消息很快传到海内外,并吸引了张氏旧部及海外张家后人。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
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张氏后人深深感谢地方政府对张家墓园的修缮。
据有关人士透露,上个世纪90年代少帅张学良也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如今少帅已然仙逝,扫墓便成终生憾事了。
四、守墓人的故事叙述了什么
从凌海市石山镇东行数里,有一个小村落叫驿马坊,据说这个曾经饲养驿马的村名,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
一条柏油路通向村西头,在一大片的果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墓园,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就葬在这里。张作霖墓园北瞻医巫闾山,南眺茫茫渤海湾,坐落于十三峰东面的一处坡岗之上,西隔一条溪流与十三峰相望。
与抚顺“元帅林”比起来,这座墓园似有藏在深山无人问的感觉。其实驿马坊这个小村落大有来头,不然乾隆皇帝怎能为这么一个小村亲题村名呢!驿马坊村有怎样奇特的地貌风水?张作霖作古后,为什么没有下葬在如帝王陵墓般奢华的“元帅林”,而是埋在了这座简陋的墓园中呢?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墓园。
张作霖墓园大门两旁立有两根石柱,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佳兆千秋开驿马;下联为:孝思百世仰慈乌。走进墓园,映入眼帘的是两甬大石碑,规格一致,造型相同,为九眼透雕盘龙式。
南面一甬是清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溥仪皇帝赐张作霖母亲的诰命碑;北面一甬是张作霖于民国五年十一月为其母立的墓碑。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
从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着浅红色的路边石。两座坟墓均为水泥筑成圆拱形,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53岁的守墓人张福来,是驿马坊的村民,他向我介绍说:墓园中曾经建有亭台楼阁、石牌坊,颇有规模,只是后来遭到了损坏。这些年,政府出资对墓园几经修葺。
他家就住在墓园内,是接替已逝的李子元老人,来此守墓已四年了,日常负责墓园的管理,而且很愿意向游人讲述民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当我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后,他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1912年,已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的张作霖想把在黑山县的祖坟迁出来,于是委托自己的姐夫吴永恩处理。
吴永恩找了7位颇有名望的风水先生,从山海关开始,一路步行,一直走到凌海“十三峰”脚下的驿马坊村,只见群峰峻奇秀丽,溪水潺潺,山谷中古树参天,整体山形为两边高中间低,有两山夹一岗,代代出皇上之说。而在十三峰中,又有三座山分别叫“猴山”、“印山”、“马鞍山”,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河流过。
在此建坟,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和“封侯挂印”的寓意。另外,这一带也正是张作霖早年浪迹江湖经常出没的地方,张对此地风水颇有好感,况且这里又属家乡本地,故选中此地做为祖坟也是张本人的意愿。
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据传,张作霖之父张有财因赌博赢钱要账遇害故去后,因家境贫寒只能以木柜下葬。
葬后逢水患吞掉坟土,柜棺随水而下时遇到树木掩挡。张家称此为“天地兆应”,于是就地复葬。
张作霖发迹后,认为应了此说,所以“兆已得吉”后,为免遭风水破坏,“仍其旧兆”父坟未迁,才有王太夫人独葬于此的缘故。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
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这大概就是张作霖把祖坟迁移到驿马坊村的原因。
后来张作霖由“东北王”一跃封为全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后,旨意在抚顺章党附近,选有傍山依水、风景优美、地形出众之处,按照过去皇帝登基就位始修陵墓之例,也大兴土木,兴修了“元帅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迫由北平退回奉天,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
“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入沈阳,元帅林被迫停工,张作霖安葬元帅林一事搁浅。 1937年6月3日,正值张作霖被炸9年忌日,由张作霖旧部出面,将其亡灵在奉天行“慰灵祭”后,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到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
当时张作霖的姐夫吴永恩在驿马坊主持迎灵安葬仪式。日本官兵有二三十人,其他工作人员很多,还有和尚、老道、喇嘛等。
张氏的灵柩下边有四个轱辘。下车后,由车站去茔地的行列,约有一里多长,其中挽联、花圈、万民伞、万民旗等,一应齐全。
由奉天带来的僧侣鼓乐,以及由锦州来的僧侣和鼓乐,待灵柩由羊圈子车站起行时,一起吹奏起来,场面甚是壮观。每过一村,也要吹奏,浩浩荡荡,非常热闹。
以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同时经过大自然的风剥雨蚀,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他建筑均倒塌毁坏。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作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并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张氏墓园愈发显得肃穆森严。
张作霖墓园经地方政府大力修缮的消息很快传到海内外,吸引着张氏旧部及海外张家后人。近些年来,张氏后人和张学良旧部多次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
据有关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如今少帅已然仙逝,扫墓便成终生憾事了。
听了守墓人讲了墓主人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静的心跳竟是那么剧烈地振颤,虽然张作霖为一代乱世枭雄,但我。
五、张作霖的手下谁是南票的
大有人在;兰甲屯人,一个是大哥潘泽,字;桂廷另一个是二弟潘申;外号二罗锅子现在九高中门前就是他家的祖坟,高中门前的山;风水先生看是【驼龙】山峰滚圆,高中门前那块裸露岩石是全国自然景观最像龙头的山崖,只要你注意看一下就知道了。
潘泽是张作霖时期东三省军需的被服厂中将厂长,其弟二罗锅子最初是团长,但到南方打军阀陈炯明回来后立功升为少将旅长,它们两人在南票区志均可找到。 他家的后人几乎都在沈阳,其中潘泽的孙女婿做过辽宁省省长【闻某】,兰甲屯的老宅三个院落解放后被政府征用变成学校,就是现在的久高中, 南票区对人文地理从不重视,不像其他地区没有史也弄出点故事坐景区,九龙山的庙后屯的庙【石佛寺】均是潘家出资所建,再加上潘家龙山祖坟和老宅遗址和潘泽在南票老家当练长的事迹完全可以形成文化链,很可惜没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