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易学文化之“风水文化”是属我国传统文化吗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与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有很深的渊源。
风水的现实作用和科学性(后面有例子),再加上人们趋利避害的需要,使得风水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风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背山靠水、前面开阔的地带可以种植桑麻禾稻。有池塘可以养鱼,右边有道路出行, 左边有道路环抱,可以汲水洗涤。
你看,这就是后来人们总结经验的理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更好的是水路,可以通商,可以远游。
你说这不是乐园的写照?不是好风水吗? 风水从“葬经”到利用指南针作为室内调候的东西命—八卦—24山分布图示表,这种演化的过程都有很原始的科学原理,它是以人类生存发展取向为目的的。怎样选择优势加以利用,怎样发现劣势加以驱除,这便是风水学里常说的趋吉避凶。
故此,购买新居时,大处着眼,高处有开阔地,顺势有承接地,平地有屏障,急水有湾,缓水临池,前不攻,后不冲,和平相处,绝佳风水。 风水学从原始“葬经”开始就非常讲究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它强调“聚气”的根本,强调避开冲击性的伤害。它说“气”随风则散,界水则止。
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
这些简单地概括起来便是:好的来气,能聚气,留气,和应该缓缓地散气。便是好的外部“风水”。
借助风水来表达“气”的存在,这种抽象性学说,乍看似乎很玄,其实如果你从经验的体会中马上就会意识到,比如,借助风来形容“气”就非常形象。人类对风的认识也是借助于有动感的物件来体会的。
古人诗句里的“风吹帘动”,是因帘动才知风。风吹可追溯到古人谓之气的解释。
现代则不同,气可以经由许多不同元素而产生,故此在解释气的时候,知识更深厚,探讨更广泛。 “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这话里的学问很重要。
深浅要靠丰富的风水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太深,则伤害;太浅,则气不足。
恰到妙处,并且阴阳互补,刚好。易学里讲: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这也是气的主要学说理论。 风水术以阴阳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释薇篇云:“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
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还说阴阳之气不能受地理之势、之形、之气的损伤,否则宅病,需调候、开方子治理。
这方子便是风水师布局和室内外安排。各要害部位,如门向、厕所、厨房,即所谓阳宅三要。
但如果损伤太重,则一定放弃,调候是要看能治与否?阴阳之气出于天造,非人力所能为。一有增损,不但无益,且所以伤之也。
虞腠割之,小者耳鼻伤之,大者伤之于丹田,则无用矣。风水师在这时候一定要秉持职业道德,告诉客户首选放弃,无须留恋和耗费精神、物质、金钱。
风水以阴阳互生为最好,俗语谓之吉。谢和卿《神宝经》云:“阳作必借阴气吸,阴作必借阳气嘘,即阴来阳作,阳来阴作议。
着阳来阴受者,则见福舒徐,若阴来阴受者,则见祸惨急。阴脉为逆,阳脉为顺。”
总之,阴阳之气是要靠经验,懂地理、地形,懂分析。“阳”怎样理解,“阴” 怎样理解,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东西,并非玄,并非抽象。
阳光普照当然是阳。云蔽月朦胧当然是阴。
但在具体环境的推理、比喻,人们就必须费一点推敲。阳有雄性一面也有气流很盛或带冲击性的表示。
阴则多是调和性、融圆性。好风水里面的口诀“山管人丁,水管财”,这里面就包含其中的原理。
山是立体的,巍峨、伟岸、棱角,使人仰止。静止的、叠立的、要抬头看的东西,你说雄性吧,阳性吧。
水就不同,流淌,弯弯曲曲,也可以一泻千里,慰成大观,终归也缓下来,你的感觉象欣赏诗呀词呀,一样雅,一样美。所以风水学就很强调山环水抱。
原理跟现代环境学,我想相差不到什么地方吧。 风水学里面最重视的形、势、气三要,其中二要是要看到的。
有形无势是孤独,连绵纵横是气势,众环紧扣、互为相守是藏势。形呢?比较复杂一点,从经验、从灵感、从直觉对“形”来判断都是可以的。
理解“形”的好坏,一定要重视它的威迫性?融和性?互长性? 谈到外部环境风水,首先注意的是什么呢?人们常说丁字路很可怕,说什么丁字路口一把枪,丁字路口家破亡。其实没有这么严重,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不能用太简单化的口诀来普遍化,因为丁字路口来气重不重,长不长,俯冲的,平冲的,斜冲的,都有区别。这个住宅的主人是做什么的,生意是什么生意,不做生意,是政治、教育、医务、军警,都是不同的效果,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但丁字路确实来气是较其它来气重并且有冲击性,无可违言。
但风水学里面非常讲究“统一性”、阴阳互补性。比如风水学术语,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明堂,就是统一性的要求。
在有缺失的风水里面借势错位,以物导形,这就是阴阳互补性,也就是风水里面强调的调候和平衡。但这些术语把人们搅昏头了。
其实很容易分别。来气、聚气、去气三方面的分析就最为客观。
分析的时候,不要偏颇,要求了解周围环境的融和性,就是风水学里面的“化煞”。如周边环境能有自然的化解,这伤害性就低,加上风水师职业上对风水五行界定的需要,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风水文化:种生基是什么意思
种生基,也就是活人替自己修坟墓。
目前台湾流行这方面的搞法;认为自己背运,就找人择地为自己修坟墓,穿上自己的衣服,写上生辰八字,埋一座假坟,替自埋一座假坟。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即实在,又便于掌握。
和以上观点吻合,风水正面解;和以上观点相背,风水反面诠释。现代小区成套的房户是按种理念构思修建,就只能按这种构思理念评估。
什么是最好的风水?——最好的风水就是心态平衡,无贪、无欲、无奢望、无意外企求就是好风水。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
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明显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
所以本人才有: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可建、可造房屋,优质的建筑材料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
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
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
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一个城市的风水优劣,不决定于某一狭小地段的自然风水,而决定于在整体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主宰这个城市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
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风水特征。比如: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来有一个乡级政府在河流的对岸。
由于政府机构存在的原因,仅商业网点一项,河流对岸就有十几家在当地认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了一条小小的热闹街市。由于种种原因,乡级政府机构搬迁到别处,那里立即出现了“骤冷”的状况,十几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维持不下去,后来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状态也仅仅是保持一个小摊柜的场面,再无往日的繁华兴隆。
一个小小的乡级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功能基础,其影响能力带来的风水效应反差就能如此巨大,更何况更大的带有独立决策功能和财政功能的政府机构,其影响力的风水效应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论:决定一个城市风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
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人文地理风水和自然地理风水的紧密结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风水。城市,明显在更大层度上已摆脱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
发达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道路,已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网络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象古代对单纯水力的依赖和利用的局限。自来水的实现,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实。
电、气的实现,克服了对单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赖。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为因素的实现,这些条件的实现,完全摆脱了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也有力地证明科学更神奇的事实。
什么叫风水?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
第三、营利、生意,也就是选择生意上的优良条件。多用科学头脑思维。
比如:惠州嘉逸园风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现代科技的看点,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风水,比如:没有钢筋、水泥?能造那么高的房屋吗?没有自来水,那里有水吗?没有水,那里能住人吗?没有水,风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镜中花。风水,风水,能满足人的生存、生活条件是关健。
又比如:有管道横穿自家院上方影响风水吗?——回答是:有管道横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处理不合理,影响视线和美观。管道经过有妨碍今后空间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再造加高就存在障碍),还有一个管道技术性问题(如管道技术性能不足,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属于影响到风水的一种因素。
其它意义层面上的风水影响不存在。多用现代科学思考更能说明和说清问题。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
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