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两个历史问题,一个关于祖逖和岳飞,一个关于刘伯温
1、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岳飞有人写,有人说,岳飞有《说岳全传》,过去有说书的,所以大多数底层老百姓就知道了,但不幸的是祖逖没有什么小说来写他(至少我们不知道以祖逖为主角的有什么小说),虽然有闻鸡起舞的成语,但没什么文化的普通百姓不知道啊,而且祖逖是病死的,远远没有岳飞死得那么悲剧啊。刘琨同理,没人写、没人说,自然知道的人就少了。这是我的理解。
2、刘伯温的死,明史上说他是病死的“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但同时也说“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说是胡惟庸毒死的,所以有人据此猜测,胡惟庸是奉朱元璋之命,毒死了刘伯温。
2.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
南京的个地方,三面环山,面临长江,对以前的战争中是占有明显的地位……不过,你说:“1368朱元璋初建都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他的封地是在北京(被朱元璋封为燕王),而且他在南京没有他的势力……再说:太平天国只能打到南京,并把它该“天京”,他们都想打到北京去,不过农民军都是有他的局限性,北伐失败导致太平天国灭亡的导火线。
更不用说了国民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南京城是他们的政治上对日军妥协……总而言知,南京的王朝不是都短命的,而是看当时政府有没有在决策上的看待……。
3.请问朱元璋三次攻取南京的详细过程
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的一系列作战。
元末农民战争后期,朱元璋势力日益强盛,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相继攻灭陈友谅和张士诚政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北伐南征同时并举,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北取中原,进克大都(今北京);汤和为征南将军,消灭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势力;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攻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等攻广西。
二十八年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获胜之际,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随即进行了长达22年的统一战争。
北上灭元,平定西北洪武元年四月,。
4.刘基如何死的
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出任丞相,他对刘基不荐举自己为相怀恨在心,于是在皇上面前诬陷刘基,说他在家乡谋占了一块有王气之地作自己的墓地,图谋不轨。
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有人篡位,于是革掉了刘基的俸禄,准备严加查办。 刘基为避杀头灭门之祸,带着儿子刘琏急忙赶往京师谢罪。
之后刘基怕再受诬陷,索性就留在南京。不想在京积忧成疾。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居一月去世。(一说为胡惟庸毒死,但世无确凿根据)享年六十五岁。
刘基死后不久,胡惟庸案发,明太祖追忆刘基以前所言,不禁懊悔莫及。又想起他平时至诚正直,慷慨而有大度,是位难得的忠臣,于是下诏,令其子孙世代承袭诚意伯爵位。
5.朱元章是如何借刀杀功臣的
集中皇权,不仅仅是从制度入手,清除对皇权有威胁的人,也是必需的程序。
朱元璋称帝之后,四方渐平,原先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与朱元璋的蜜月期也很快宣告结束,“兔死狗烹”的故事再一次上演,持续的时间和牵涉的人数“盛况空前”。从洪武四年到洪武二十六年,大明政局风云变幻,一群群人不断走上断头台,惟一的胜利者就是朱元璋。
这局棋,以整个大明帝国作为棋盘,果真是大手笔,朱元璋是操纵整个棋盘的幕后黑手,所有的人都像棋盘上的棋子被他利用和玩弄了。 可是,长远来看,他真的是胜利者吗?这盘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削弱李善长。 从朱元璋称吴王时期,李善长、徐达就是中书省的右左丞相。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朱元璋认为:“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授予李善长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一时间,荣宠无比。 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他所欣赏的中书都事李彬犯法,被刘基绳之以法,李善长就“恶人先告状”,刘基被迫告老还乡。
朱元璋凭借淮西力量起家,淮人自然而然占有了很突出的地位。特别是李善长既富且贵,骄横专擅,凭借自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都日渐不满。
李善长不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朱元璋这样一个喜欢大权独揽,不容他人置喙的专制君主手下,即使神物自晦都很难保证不受打击,更何况他现在这样争权夺利,处处招摇呢? 果然好景不长,朱元璋很快就以一串眼花缭乱的动作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步骤。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借口李善长身体不好,让李善长回家养病去了。
第二年就派他监督修建中都临濠(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又迁徙江南富户十四万户到中都命他管治。李善长从此远离权力中心,与赋闲在家差不多,在中都呆了好几年。
这段期间,朱元璋动作不断,擢升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为太仆丞,李存义的两个儿子李伸、李佑为群牧所官,洪武九年,又和李善长结成了亲家,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娶临安公主(称为“尚公主”)。仅隔一个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就弹劾李善长“狎宠自恣”,李祺有失礼仪,“大不敬”,朱元璋随即削去李善长岁禄一千八百石,并命李善长会同曹国公李文忠总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朱元璋虽然依靠淮西集团起家,但是大功告成后,这个羽翼丰满的政治军事集团就成为朱元璋专权的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文臣首领,多年经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势力,所以,朱元璋虽然口头上说善长“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却在暗中缓慢削弱李善长,这段期间的结亲和擢升亲戚只是烟幕弹而已。
第二步,扶植胡惟庸。 胡惟庸是在朱元璋起兵后的第三年投靠了朱元璋,他是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和沐英也是定远人,当时有人写诗比喻淮西集团是: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在李善长的提拔下,胡惟庸很快于洪武三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而后又代替汪广洋出任中书省左丞,杨宪死后,胡惟庸逐步得宠。 但是真正提拔胡惟庸的是朱元璋。
胡惟庸不过是朱元璋原来帐下的一个文书,朱元璋正是看中了胡惟庸并无党羽而且又是李善长阵营的力量,才提拔胡惟庸以制约李善长。然而,他没有想到胡惟庸和李善长一样骄纵跋扈,而且居然和李善长关系还不错。
史称胡惟庸“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较之李善长,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更为过分。
但为何朱元璋会容忍胡惟庸这么久呢?有人分析说,这是欲擒故纵,要让胡惟庸自作孽,不可活,等到胡惟庸的劣迹充分暴露的时候再一举根除。这种分析很有道理。
其实还有两个原因,朱元璋若是过早打倒胡惟庸,那么胡惟庸的根基不深,交往不广,就很难实现重创淮西集团的原定目标。此外,胡惟庸虽是小人,但小人有小人的用处。
胡惟庸既是朱元璋棋盘上的棋子,也是他手中的刀。刘基就是死在这把刀下。
第三步,借胡手除刘基。 在朱元璋讨伐天下过程中,刘基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若不是刘基,朱元璋早就被一炮轰死了。
民间传说刘基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明史》也称赞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刘基“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这种性格,而是他所遇非人。
如果刘基碰上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雄主,而是像刘备这样的仁主,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正因为刘基料事如神,才惹来杀身之祸。
天下安定,还需要刘基这样的不世奇才吗?碰到朱元璋,刘基怎么都逃不过一死。由此不得不让人感叹,开国功臣往往不得善终,这到底是制度问题,还是人性问题,又或是其他原因?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朱元璋登基后,对付刘基的方法与对付李善长如出一辙,只是刘基在朝中的根基不像李善长那么深,势力也没有李。
6.明朝杨宪怎么死的
一般有两种说法
其一说的是淮西派的李善长和胡惟庸向皇帝告发杨宪唆使侍御史刘炳陷害汪广洋的罪行
其二说是浙西派的刘伯温向朱元璋报告了杨宪的种种阴私之事,使得老朱最后下决心灭了杨宪。
杨宪最终是什么罪名被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此前过于锋芒的表现和出生情报人员的身份同时被主流的两派政治势力所排挤,而此时的朱元璋也还不是洪武20年后那位排除功臣、彻底改组中书省制度的皇帝,他还需要照顾到各位开国工程的情绪,所以杨宪就死了。
扩展资料
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宪
7.能介绍一种民俗吗
中华生肖文化 ·生肖猪的文化意义 ·生肖狗的象征意义 ·生肖鸡的象征意义 ·生肖猴的文化含义:望猴生义 ·十二生肖,妙用“羊”语 ·马的象征意义 ·十二生肖蛇的象征意义 ·十二生肖龙的象征意义 ·生肖兔文化趣谈 ·关于12生肖虎的谚语 ·牛年说牛:牛话牛说,牛字牛词 ·鼠的文化象征意义 ·十二生肖的来历 ·狗年话狗--狗的七大功德 ·鸡为何是五德之禽? ·闲话“本命年” ·2005鸡年生肖运程 ·十二生肖精美动画 ·龙起源的种种说法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中华神秘文化 ·谁来保佑我们的家园——风水复活的背后 ·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 ·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 ·盘古探源-让你了解古老神秘的盘古 ·新搜神记之钟馗传奇 ·新搜神记·三星高照之福星 ·嵩山·释源禅宗--少林寺 ·中国文化中的神仙都是怎么诞生的 ·【风水】--办公室风水鉴定 ·【风水】--挂图禁忌 ·【风水】--新居家风水观 ·接近山的楼宇,风水是吉是凶 ·【风水】--洞房禁忌 ·【风水】--制造浪漫风水 ·【风水】--住家风水鉴定 ·【风水】--厨房风水16绝招 ·【风水】--盆景的风水效用 ·【风水】--客厅风水篇 ·【风水】--阳宅格局注意事项 ·【风水】--卧室讲究 中华传统节日 ·重阳节各地习俗 ·七夕节诗词 ·中秋节谚语 ·中秋节民谣 ·亚洲国家中秋习俗 ·中秋节习俗 ·立冬节气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 ·【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冬至节的风俗 ·重阳节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习俗:登高 ·重阳节习俗:赏菊 ·重阳诗词 ·九九重阳节溯源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七月七吃巧食 ·清明节插柳的风俗 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闭月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爱打扮的女孩称“貂婵” 趣说徽州话的民间味道 ·重阳节的传说 ·“观音”的由来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中华饮食文化 ·中秋节食俗:月饼 ·立冬进补 ·一把削刀闯天下 山西刀削面香飘四海 ·中华十大怪吃--石子馍等意想不到的奇特美食 ·半月里村的故事:畲族传统婚礼 ·吃老北京小吃品百年京味--老北京小吃介绍 ·夏季的六个最佳饮食(图) ·北京立春食俗:春饼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节的食俗 ·端午节食俗 ·新疆奶茶 ·回族饮食的禁忌 ·维吾尔族的食俗 ·中国各茶原产地茶品目录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中国茶道】--名茶的种类 ·【中国茶道】--茶 文 化 ·“元宵”的来历 ·京城烤鸭与涮肉 中华传统服饰 ·清朝传统服饰 ·明朝传统服饰 ·元代传统服饰 ·宋代传统服饰 ·隋唐五代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汉代的服饰 ·秦代的服饰 ·商周时代的服饰 ·彝族服饰 ·福州妇女发式的演变 ·江南水乡服饰 ·汉族衣冠源远流长 ·柯尔克孜族的服饰 ·苗 族 服 饰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中华民居 ·藏式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 ·走进傣家竹楼 ·北国冰雪建筑文化 ·羌族的碉楼 ·上海的民居最风情 ·海南传统民居 ·静悄悄的团山村 ·江南水乡 ·南方自由式民居 ·蒙古包后的木杆 ·哈尼族蘑菇房 ·苗族吊脚楼 ·神奇的客家土楼 ·侗族风雨桥 ·老北京的胡同 ·四合院的影壁 ·潮汕传统民居 ·南北古民居各具风格 ·老北京的门神 ·徽州建筑 中华姓氏文化 ·金猪宝宝在取名时,应该注意什么? ·起名忌讳十点,起名要注意那些啊? ·中国首套姓氏邮票(图) ·大理“段”氏 ·全国最大三姓氏:李、王、张 ·姓氏的分布 ·客家姓氏渊源 ·中国姓氏的由来 ·古城绍兴话姒姓 ·天下罗姓是一家 ·万村、万姓、万家人 ·世界三大姓氏如何统计 ·藏族人的名和“姓” ·《 百 家 姓 》 中华民俗礼仪 ·陕西十大怪 ·东北十大怪 ·云南十八怪 ·麻将桌上的中国人 ·各地春节习俗——陕西 ·各地春节习俗——香港 ·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各地春节习俗——湖南 ·各地春节习俗——河南 ·各地春节习俗——福建 ·各地春节习俗——江苏 ·各地春节习俗——辽宁·吉林·黑龙江 ·各地春节习俗——河北 ·各地春节习俗——上海 ·各地春节习俗——甘肃 ·各地春节习俗——海南 ·各地春节习俗——澳门 ·各地春节习俗——广东 ·各地春节习俗——湖北 ·各地春节习俗——山东 中国历史名城古迹 ·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小镇 ·美丽中国风景图片集 ·诸葛八卦村 ·苏州—东方的威尼斯 ·大 理 ·“东方明珠”--上海 ·东方圣地——曲阜 ·济南-“泉城” ·开 封 ·杭 州 ·承 德 ·洛 阳 ·西 安 ·平 遥 ·自 贡 ·江 陵 ·咸 阳 ·常 熟 ·长 汀 ·敦 煌 传统工艺与收藏 ·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手艺——吹糖人 ·天津杨柳青年画欣赏[民俗奇葩] ·剪纸大师——库淑兰 ·中国毛笔 ·木版年画 ·风筝的起源 ·中国刺绣 ·唐三彩 ·最理想的饮茶器具──紫砂壶 ·北京皮影 ·民族扎染工艺 ·“泥人张”与惠山泥人 ·大理草编 ·精致的瑶族马尾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