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象的四象与五行
《子平真诠》:“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
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
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
道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水火即太阴太阳,金木即少阴少阳,土者木金水火所冲结。说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来,而这四象又是从阴阳衍生出的。
于是乎,五行说虽然不见诸《周易》经文,但也是本乎阴阳。又有:“河图之数,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
故始于太阴之水,而终于冲气之土,以气而语其生之序也。盖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阴阳老少,而后冲气,故生以土。
终之既有五行,则万物又生于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质焉,故以土先之。”五行之土“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
《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
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
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土旺四季,罗络始终”。
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
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
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
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
“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
“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
——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2.四象对应五行和八卦对应五行的矛盾
五行与八卦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虽有同一个根(河图),但我认为五行中的阴阳与八卦中的阴阳不是完全相同的。就你上面说的,“离”是少阴之阳,应该属于木。这里你认为少阴之阳与少阴之阳都是属木,这个看法似乎不合适。
“太阳(阳之阳)--火;少阴(阳之阴)--木;少阳(阴之阳)--金;太阴(阴之阴)--水;阴阳平衡的特殊状态--土”——这是有些人把四象与五行的对应,八卦与五行的对应会产生变化(怎么变化可以去思考一下)。
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兑为泽,艮为山,巽为风。震为雷亦为春天,春天万木复苏,故而属木。巽为风亦为春夏交替前奏,树木做茁壮成长,是木最茂盛之时,故而仍属木。离为火亦为夏,烈日炎炎故而属火。兑为泽亦为秋,金秋季节,庄稼果实成熟,金灿灿的,故而属金。乾为天亦为秋冬之前夕,人们挥镰刀收割粮食、采摘果实均为金属之器,故而属金。坎为水亦为冬,冰天雪地,寒冷至极,故而属水。艮为山、坤为地,皆为土类,故而属土。况且坤是夏转秋之前兆,酷暑难耐,一片焦土。艮是冬之终极,动物钻洞冬眠,草木藏于土中只待来春再萌芽。动、植物均离不开土,故当然属土。
故而,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这个对应我认为和文王后天八卦图方位也有些关系。
3.四象对应五行和八卦对应五行的矛盾
五行与八卦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虽有同一个根(河图),但我认为五行中的阴阳与八卦中的阴阳不是完全相同的。
就你上面说的,“离”是少阴之阳,应该属于木。这里你认为少阴之阳与少阴之阳都是属木,这个看法似乎不合适。
“太阳(阳之阳)--火;少阴(阳之阴)--木;少阳(阴之阳)--金;太阴(阴之阴)--水;阴阳平衡的特殊状态--土”——这是有些人把四象与五行的对应,八卦与五行的对应会产生变化(怎么变化可以去思考一下)。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兑为泽,艮为山,巽为风。
震为雷亦为春天,春天万木复苏,故而属木。巽为风亦为春夏交替前奏,树木做茁壮成长,是木最茂盛之时,故而仍属木。
离为火亦为夏,烈日炎炎故而属火。兑为泽亦为秋,金秋季节,庄稼果实成熟,金灿灿的,故而属金。
乾为天亦为秋冬之前夕,人们挥镰刀收割粮食、采摘果实均为金属之器,故而属金。坎为水亦为冬,冰天雪地,寒冷至极,故而属水。
艮为山、坤为地,皆为土类,故而属土。况且坤是夏转秋之前兆,酷暑难耐,一片焦土。
艮是冬之终极,动物钻洞冬眠,草木藏于土中只待来春再萌芽。动、植物均离不开土,故当然属土。
故而,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这个对应我认为和文王后天八卦图方位也有些关系。
4.三分钟讲清楚四象和五行的关系,易经风水知识
我们都知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五行对我们的一生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继续往下看:阴阳和五行的关系是怎样的 论阴阳与五行关系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
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
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 ’。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
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
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
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
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
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
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阴阳生成五行后,五行便成了构成宇宙及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五种最初、最基本元素,所以五行第一个含义就是五种最基本的元素。
五种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质,故五行又代表五种性质,因此五行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五种性质。五行是由阴阳生成的,而阴阳者乃动静之机,阳的最初性质为动,阴的最初性质为静。
一个要动,一个阻碍动,“动”只有受到阻碍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动,如一个运动的物体只有受到阻碍才会做减速运动,才会有减速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正因为阴阳的共同作用才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动--五行;五种不同形式的动,自然会有五种不同的性质。世上万物的性质都是运动的结果。
所以五行的第三个含义就是五种运动(此时五行的“行”是运行之意),或者说是五种动能。《周易》上对乾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中的“行”就是运动的意思,代表动能。《三命通会》云:“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也,故谓之五行。”
可见,五行代表五种往来于天地之间的动能。(所以,把五行单纯的理解为五种物质,是非常片面的。
如不能把“金”单纯的理解为黄金或金属,不能把水单一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宇宙中的物质,相互间最大的关系就是动能。
正如哲学上所说,运动是物质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质,自身和相互间的性质与关系,都来自于运动,也是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在《周易》上用来表示运动和动能的就是五行,通过五行的生克来表示运动的去向和动能的转化形式。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
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
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
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
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
五行的解说 五行是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