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请问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的萧氏是从什么地方迁入的呢
一、萧氏出自子姓,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
黄帝嫡传商成汤王建国传17世、34王到帝辛(纣)。纣原是一个相当聪敏,并且勇力过人的君王。
他早年曾亲自带兵,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但后期的纣和桀一样,只知个人享乐,不知百姓死活。
听信佞臣费仲、尤浑的谗言,纳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己为妃之后,朝欢暮乐,荒淫酒色。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在摘星楼下挖了左右两个大池。
左池以糟丘为山,山上插满树枝,树枝上挂满肉片,名曰“肉林”;右池注满醇酒,名曰“酒海”。他与脱光了衣服的男女,整日整夜地在里面追逐嬉戏,渴了喝酒,饿了吃肉。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更有甚者,他听信妲已的谗言,造炮烙(将人缚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烤死),设虿盆(将人投入遍布毒蛇的坑内喂蛇),残害忠良和百姓。
纣王之同母兄微子启对于纣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数次向纣王进谏,但纣王执意不听,微子启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但自己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微子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惟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
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中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 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
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他继续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你们若无意告诫我,我将陷于不义,怎么办呢?”太师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
今天,您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决定离开殷朝。
与太师、少师隐于微地。后其叔箕子因数谏佯狂被囚,比干因直谏被剖腹视心,致使天下大乱。
武王伐纣,纣退鹿台,和衣自焚。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
武王死,武庚乘机谋反,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
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归国后的长万非但没有受到礼遇,反而常常被戏弄。
有一次,宋闵公居然对长万说:“最初我很敬重你,今天,你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俘虏。” 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南宫长万随宋闵公外出游玩。
长万受命表演一种自己拿手的游戏,博得了不少人的夸奖。这下激起了宋闵公的妒忌之火,他要与长万比赛他自己擅长的游戏,输者受罚喝酒。
结果长万连连告输,醉到八九分的样子,心里还是不服气,要与闵公一决高低。谁知闵公嘲笑道:“常败之家,还敢与寡人赌输赢!”长万心里自然不高兴,表面上仍然装出笑脸。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周庄王驾崩和周整(xi)王即位的消息。闵公说:“周王更立新王,自当派人前往祝贺。”
长万向闵公奏道:“臣愿前往。”闵公却笑着说:“宋国没有人了,要一个俘虏奉使前往?”周围的人皆哈哈大笑。
长万恼羞成怒,加之微带醉意,一时性起,顾不得君臣之分,大骂道:“无道昏君,你可知道俘虏也能杀人吗?” 闵公怒道:“大胆囚徒,竟敢无礼!” 说着闵公就要去夺长万的武器,两人扭打在一起,闵公就这样死在了长万的手下。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君。
把戴、武、宣、穆、庄之族悉数赶出宋国都城。 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公子御说’跑到亳(今安徽亳州),南宫长万的儿子南宫牛及其亲朋猛获率领大军围攻亳。
萧邑,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名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讨伐南宫牛,将他杀死,并活捉‘公子游’杀死在宋都,然后,立‘公子御说’为君,称为桓公。南宫长万逃奔陈国,猛获逃奔卫国,但最后还是被索回处死。
在这场战争中,大心平乱有功,宋桓公即位后,报周天子,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古代的小国,春秋时合并为宋国的县,大心时改为宋国的小国,即今江苏萧县(现属安徽),至公元前597年,楚国灭萧。
萧自公元前678年大心得国至公元前597年被楚国灭亡,共约81年,后又成宋邑,萧被楚灭亡后,虽有一些复国之举,但终末成功。大心的后世子孙为纪念亡国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尊叔大心为萧氏得姓始祖。 萧氏同其它姓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一支族姓。
中国的姓氏百科全书《百家姓》中明确指出:“萧兰陵”,说中国萧姓发源于今天的江苏常州(兰陵)一带。 萧姓最初的起源,于春秋年代,得姓始祖是萧大心,因国得姓。
古代萧国,大概位置在现在豫东、皖北交界的萧县一带,后期属吴国,战国时期属楚国。 三国时期,萧姓已成为东吴地区集地主、官傣、商人于一身的特权阶层,西晋末年,中原地区。
2.潮阳最大的祭祖活动
在潮阳,一年一度霜降日,是“牛眠”地刘氏扫墓祭祖的盛大活动日。
所谓“牛眠”,又称“牛眠福地”,是指人逝后葬得好风水福地的意思。
“牛眠”的由来,根据《晋书》记载,东晋时征西大将军陶侃,字士衡,江西九江人。早年,父母逝世,觅地安葬时,家中之牛忽然出走,卧于一山岗处。经一老人指点,说牛眠之地是福地,陶侃遂将牛眠之地营葬父母。及后陶侃高官荣耀。后人因称风水福地为“牛眠”。
潮阳区的城南凤岗村附近山岗,有一墓地称“牛眠”,一称“牛眠听钟”。是刘氏入潮阳创祖之一的刘世荣墓地。该墓地于1997年6月经批准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世荣,号静斋。是五代时刘氏刘祺派系刘嵩之孙。于宋初登进士。任江西虔州知府,后升渐东防御副使。晚年卜居潮阳东山之麓,经营朝廷所赐给于龟头海周围田地。逝后葬于凤岗村“牛眠”地,一称“牛眠听钟”。据说由于这一福地,子孙昌盛,散布于潮汕各处。其刘氏子孙每年逢农历霜降日,定为“牛眠”地刘氏祖墓扫墓之日。这一日,不论职业,不论贫富,不论官贵平民,只要是“牛眠”祖墓有的关刘姓人,都可到此扫墓祭祖,视为吉祥。当天刚晓,便见人们携带食品香烛,前来墓地。近者本地,远者外省他乡,有些是出国华侨,专程前来,或徒步,或乘车,熙熙攘攘,人数多时达千余人。
建国前,为安排接待霜降日的众多刘姓宗亲前来扫墓祭祖,当时有县城人刘喜合,负责在墓地张搭帐棚,备办祭品并招待各方远来之宗亲,场面隆重,热烈盛闹。
建国后,“文革”期间,因形势影响,“牛眠”地扫墓,一度冷落,但未能禁止扫墓祭祖之活动。听说当年汕头地区的领导人刘俊杰(人称刘青天),是外省人,闻知此事,于霜降日,特地从汕头驱车,于天亮时直达“牛眠”地扫墓祭祖,一时传为佳话。
潮阳“牛眠”地扫墓祭祖的盛事,使我们引发了一些世俗观念。
首先,从宗族观念来说,“牛眠”地扫墓祭祖与过去中国的宗祠祭祀习俗一样,寓有不忘祖先、慎终追远的意义。每一个中国人,不论留住本土,或远居外省他乡,或羁旅异邦,凡属炎黄子孙,华夏衍裔,追远溯源,总对祖国家乡,未能忘怀;对本身出生,血统衍源,总免不了寻根问祖,耿耿在胸。
因此,“牛眠”地扫墓祭祖与对祖宗祠庙之祀拜一样,成为传统观念,此其一。
我们从报刊上看到目前国内常有单位或群众组织团体,前往陕西黄陵县谒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陵墓。或献上一炷香,或肃立瞻仰,或躬身跪拜。从而萌发对中华始祖德泽之崇高敬慕,此种盛事,也许就是传统观念的体现,此其二。
我们从姓氏源流中,发现昔年每一氏族的祖先,或万难不阻,艰难创业,发展经济;或顶天立地,英雄彪炳,创建功业勋绩;或为官供职,清正廉洁;或忠贞壮烈,大义凛然,高风亮节。基于上述,则联宗祭祖,意义无他,在于希望每个氏族子孙后代,本克绳祖武意义,弘扬和效法祖先的优良品德和功业,达到本源连宗,互相标榜的意义。以祖先的光辉为榜样,继承和奋发,以后浪推前浪,达到所谓光前裕后,耀祖荣宗。而“牛眠”地之扫墓祭祖,意义重大,此其三。
从本源连宗,团结出发,通过祭祖,增进宗亲族谊,敦睦团结。以我国的汉族本源,发展为各族大团结,说明一族之团结,进而为各族之大团结,从追宗溯源,到大家携手,其意义,不单纯是流于形式的祀拜活动。因此我们联想到不少旅外侨胞,华裔宗亲,对祖国家乡的教育、福利、建设、工业、投资兴办实业等盛举,热情殷渥,归根到底,都与国家、桑梓、宗亲族谊等,有不可分割的脉络情结,此其四。
言念及此,不禁联想到建国前后,潮阳人对祖国、桑梓的各项贡献,其中不乏刘氏的人物,如国民政府两广监察使刘侯武、农业丰产模范刘赛烈、医术精湛医德高超的刘鼎铭……等人物。这些人物,为刘氏一族树立了光辉形象。
似此,诚如世俗美谈,则潮阳一年一度“牛眠”地刘氏扫墓祭祖的活动,应该是成为克绳祖武、光祖荣宗的崇高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