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风水故事,“先发后绝”“先绝后发”如何选择
天台县城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过,由于过去人烟不旺,河流很宽大,河流南面的百姓为了挡风,就筑起了高坝,越筑越高。某年堤坝附近一户人家要造新房子,请了个阴阳先生也就是风水师傅来设计房子。先生说:这个河流在北面的房子风水,只有2种,一种是先绝后发,一种是先发后绝,主人家是要选择哪种?主人家就说:那就选择先绝后发吧。
房子造好之后,这户人家就生了唯一一个男孩子,给孩子起名字找算命先生的时候,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一生容易犯水厄,不能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孩子长大后要上学,父母就给他找了个山上的学堂去上学。孩子正当十七八岁的年华,去学堂上学的时候遭遇了暴雨,于是躲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这户人家的女儿开门看到少年人,就把他让到屋里,问其是哪里人。少年人说了地名和家人,山上的人都知道,因为他们家造了新房子,是有点钱财名声的。眼看雨越来越大,少女就留少年居住了一晚,年轻男女在一起难免发生了亲密关系。第二天清晨少年离开了少女家继续去上学,经过一条山溪的时候,由于山洪暴涨,少年被洪水冲走,尸骨无存了。
几个月后,怀孕的少女肚子越来越大了,父母看到了就问她和谁谈了婚嫁,少女说了男孩家的情况,就找到男孩父母,让她嫁到少年家里去了。之后少女也只是生了唯一一个男孩子。男孩成年结婚后,就连续生了十个儿子,家里开始兴旺起来,人旺财旺。其中特别受乡邻拥戴的是第六房的儿子,为人比较谦和温厚,知书达理,大家有什么矛盾都请他来决断,甚至外地有人发生矛盾纠纷,都到他家来请他调解纠纷,进行公正决断。
到了现在,天台县的这户人家成了大族,有上千人口,在当地影响力也很大。这就是“先绝后发”的风水效果!
2.4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白蛇传》 《白蛇传》由“许仙与白娘子游湖借伞”、“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盗仙草救许仙”、“水漫金山斗法海”、“断桥相会”、“法海将白娘子罩于金钵压在雷峰塔下”、“小青迫法海进蟹腹”等脍炙人口的情节组成。
《白蛇传》最早出自冯梦龙整理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提起这则故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杭州西湖的石桥(断桥)、夕照峰上的雷峰塔以及镇江的金山寺等景点。但是,据史学家新的探源考证,《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
黑山又名金山。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中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
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故事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 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
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董永与七仙女 在民间广为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美丽的古代爱情传说,据考证主人公董永是山东滨州博兴县人。传说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七仙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妻。
一夜之间织了十匹锦布,帮助董永偿债赎身。奴役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时候玉帝却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与丈夫决别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 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曾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演绎出动人的传说。
据悉,“梁祝文化”正在申请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种世界文化遗产)。 另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成为中国最经典的十大音乐曲目,历演不衰。
3.搜索民间故事我国有许多民间故事,那么,你能给我几个民间故事呢
《鲁班造木鸢》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
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
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
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
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
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 二老疑虑顿散。
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
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
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骑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
他怕出事,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
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 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
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
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2。《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3。
《苏小小的故事》 南朝时候,有一名妓叫苏小小。 苏小小不但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能诗善书,聪明绝顶。
只是因为家遭不幸,才被逼沦为歌伎。苏小小虽然堕入风尘,却力保自身清白。
当时一批纨绔子弟,专门寻花问柳,胡作非为。 苏小小为了避开这些人的胡缠,常常煞费心机。
这日,她正在鸳鸯湖边的画舫中弹琴,不料那帮无赖又追随而来。帮助苏小小撑船的姑娘叫银瓶,她正拿篙站在船头,一看情况不对,便抡起竹篙,想把船撑开;可那批家伙已经赶到船边,一把将竹篙拉住,争着要往船上爬。
这时,湖中的采菱 姑娘被激怒了,她们抓起菱角,一齐朝这帮家伙掷去,打得他们哇哇直叫,不得不退下船去。 但他们仍旧拉住船绳,抓住竹篙,不让画舫开走。
一个采菱姑娘从菱桶里站起来说:“你们是什么人,大白天胆敢爬到姑娘的船上去”一个脸上生毛的公子说:“我姓李,他姓孙,还有姓赵、姓钱的,咱爷们都是京城来的堂堂相公。苏小小的船,我们为什么上不得”采菱姑娘说:“你们虽是相公,却肚子空空;苏小小虽是歌伎,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你们有哪一件比得上她?”李相公一听这话,拍着胸脯说:“嘿!琴棋书画,我们也会。你敢小觑我们相公,来人呀,把她们的菱桶拉上岸来,打碎砸烂。”
几个家丁,一声吆喝,拥到湖边拉住菱桶往岸上拖。 苏小小见状,忙走出舱门,来到船头,柳眉一竖,厉声说道:“慢!你们要我待客,就叫家丁住手。
”相公们一听,立即。
4.风水先生的故事,真真假假有几分
风水先生,又被人们称为阴阳先生。他们主要是以帮人看住房或坟地的地理位置为职业,常常要通过阴阳学说来辅助完成工作。这个职业给人的感觉总是神秘又古怪,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骗子故弄玄虚的手法,是落后封建的迷信。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钱人会请风水先生来为自己的豪宅或者公司选定福地。
关于风水先生,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了,想必大家从各种电视剧里也有所耳闻。风水先生并不只是帮人看风水的好坏,他们还会看相卜卦,也就是算命。风水先生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我国古代也是有能报上名号的风水先生,比如两晋时期的郭璞,唐朝著名的堪舆大师邱延翰等等。反观当今的风水先生,普通的人大概就了解得甚少了。
因为风水先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使得它成为了影视创作以及文学作品炙手可热的题材。网络上有许许多多关于阴阳先生的帖子、故事、甚至传说。与之相关的多离不开妖魔鬼怪与不可解释的怪现象,而这也正是人们对这些民间怪谈,风水奇术都津津乐道的原因。但是真正相信它,了解它的又有多少呢?
现在,人们对于风水先生依旧是信者信,不信者不信。回想一下,自己身边是否也发生过有关于风水先生的奇异故事呢?
5.谁告诉我1个较短的民间故事如题要较短的
民间小故事《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一纸“难得糊涂”,使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享誉天下,也道出了其一生处事为人的宗旨。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二甲88 名),曾任山东范县、维县知县,在任时帮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因得罪豪绅被免职。
在民间流传的他戏弄豪强、贪官的故事很多。 郑板桥作官前后均居杨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能诗文,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
当时江苏扬州有八位代表画家,其书画能不拘前人陈规,独具风格,画风有和所谓“正统”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称他们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即为其中一怪。
6.民间小故事
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元霄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鲁班造石桥
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班说:「这座桥石坚柱壮,但如果我过桥,你能保证桥不晃动吗?」说着就骑驴上了石桥,只见石桥摇动,好像要倒塌了。鲁班见状,忙跑到桥下用两手托定石桥,使其坚固如初。至今桥上留有张神仙所骑的驴头尾和四足痕迹。此故事最早见于元人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以后广为流传,张神仙也变成了张果老。当今流传歌舞剧《小放牛》中赵州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其实,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为隋朝工匠李春建造。此桥至今仍横跨河之上。
天津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登陆
7.民间幽默故事
山海关南海边的“老龙头”有块巨石,石上有很多血迹,大家都叫它“鞭石”。
石头的阳面干燥,阴面湿润。据说:如遇天旱,用鞭子打阴面,就能下雨;天涝,用鞭子打阳面,立刻天晴。
鞭石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有一年,秦始皇决心要把从前燕、赵、齐、魏、秦诸国所筑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长城,就派大将军蒙恬带兵三十万,动工修筑。 可是这长城从哪里修起呢?大将军蒙恬去请示秦始皇,他一时也拿不出主意来。
就召集朝中文武大臣,商议修筑长城的起点。当时跟在他身边的文武大臣,都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先说出自己的主意,怕说得不合秦始皇的心意,招致杀身之祸,可是又不能不说。
因此,文武大臣们都在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对策,既能取 得秦始皇的欢心,又能保住自己的官职性命。 众大臣里有个宰相叫赵高,是个老奸巨猾的权臣,他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说:“吾王素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何不到民间去走访那些年高德重的老人,听听他们的意见?”秦始皇听了,觉得赵高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次日,秦始皇就带领随从出访。可是,这里的百姓听说秦始皇要在这里修筑长城,怕抓民夫,都逃走了,弄得秦始皇无人可访。
有一天,秦始皇在山沟里遇到一位坐在槐树下纺线的老婆婆,觉得奇怪,心想:这位老婆婆怎么不怕我呢?他就走上前去,问老婆婆说:“老人家,这里的人都逃走了,你为什么不逃走呢?” 老婆婆说:“这一带,过去年年打仗,百姓不得安生,如今秦王统一了天下,要修筑长城保太平,这是一件好事,我为什么要逃走呢?” 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说:“老婆婆,秦朝有了你这样的百姓,不愁长城修不成,那么,长城从哪里修起才好呢?” 老婆婆说:“金牛入海处。 ” 秦始皇又问老婆婆,金牛在哪里?老婆婆告诉他:今天夜里,派人在龙门山上等候,到时候便知道了。
这天夜里,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在龙门山上等候金牛出现。 三更过后,只见从东北高山上升起一道金光,蒙恬仔细一看,金光之中是条金光灿灿的金牛,直奔南海。
南海涌起数丈高的水柱,里面裹着一条乌龙,奋爪扬须, 和金牛斗了起来。一牛一龙,在南海里扬波掀浪,斗得天昏地暗,浊浪滔天。
乌龙腾起,波涛恶浪万丈高;金牛长吼,声震长空海底浪。 金牛与乌龙直斗到四更天,才返回东北面的高山上去了。
第二天早朝,蒙恬把昨夜里金牛斗乌龙的奇闻,奏明了秦始皇。 秦始皇恍然大悟,老婆婆说的金牛斗乌龙之处,就是修筑长城的起点,金牛走过的路,也就是修筑 长城的路线。
于是,秦始皇对蒙恬说:“今晚你们要在金牛走过的路上,用白灰划道线,这就是修筑长城的路线。”蒙恬遵命去了。
修筑长城的起点选 定后,就开始动工修筑长城。 可是,金牛走过的这条路,都是丛山峻岭,悬崖绝壁。
修城砖每块重三十二斤,修城基的石头每块重数百斤,身强体壮的民夫也只能背 两块城砖上山,往山上运石头就更加困难了。后来民夫用山羊驮砖上山,还是不行,每天都有民夫摔死。
民夫们怨声不绝,有的民夫说:“都怨那纺线的老婆婆,指 了这条金牛走过的路,给我们造成这么多困难。 我们大家还去找她吧。”
于是,民夫们就去找纺线的老婆婆,对她说:“你老人家既知修长城的路,请你老人家再帮 我们想想筑城的办法吧。” 纺线的老婆婆听说之后,就拿出许多纺好的线,分给民夫们说:“拿去吧,用线背砖,砖轻;用线拉石,石走。”
民夫们听了非常高兴,每人分三根线,回去一试,果真灵验。 大将军蒙恬看见民夫们用线拴着巨石,不管多陡多高的山,都能曳上去。
蒙恬觉得奇怪,就去问民夫,民夫告诉了蒙恬。蒙恬把这件事奏明了秦始皇。
秦始皇听了之后,就带着随从去看,果然不假。他下令把曳石的线收集起来,派人把这些线做成一根鞭子。
秦始皇拿着做好的鞭子,想试试鞭子的威力。他把鞭子一甩,“叭”的一声,不想那高山随着鞭子的响声,“砰”的一声,山摇地动地闪了三闪。
秦始皇嫌那山动得慢,一时兴起,接连“叭!叭”地连甩两鞭,鞭声过后,但见那群山奋起,声似霹雳,巨石腾空,风驰电掣地向南飞奔。 秦始皇跟在后面,赶起大石头,就象赶牲口一样,把那些有用的石头赶上山,把没用的石头赶向南海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用,请给个“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