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义在哪里
据《秘殿珠林》记载,清朝内府旧藏名迹中有宋代人所画《刘海戏蟾图》一轴。
可见,“刘海戏蟾”的故事由来已久。 明郁逢庆编《续书画题跋记》有“其闲情若陆龟蒙,其仙趣若刘海蟾”句,则说明神仙群体里面有个“刘海蟾”。
《福建通志》:唐刘海蟾,名元英,邵武人。 以明经事燕刘守光为相,喜性命崇黄老,有道人来谒,自称正阳子,为演清浄无为金波还丹之秘,元英悟即解印易服遁迹终南山,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羽化冲天。
后以道力除蟾祟,因称海蟾。 《江西通志》:李观……太平兴国司马温公为相,以书召观,比至京,温公已薨,除虔州,不就,请监南岳庙以归。
观少好神仙,尝遇异人刘海蟾,以得道自任,而排斥释氏。 《山西通志》:宋张伯端,天台人,翼城紫阳宫,其修炼地也?《列仙传》云,伯端少好学,晚传混元之道。
治平中,隋陆龙图寓桂阳。宋熙宁 山人。
后转徙秦陇。 网络上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传说刘海蟾两次遇到神仙,据《神仙通鉴》记载:“初遇正阳祖师,授以金液还丹之旨,遂弃官学道。
后遇吕祖,乃改名玄英号海蟾子。复授以金丹之要,遁迹终南,修真成道。”
……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
又把这两个名字敷演为“刘海戏金蟾”。“刘海戏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
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刘海的传说,各地都有,刘海故里为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刘海总是被看做仁慈之神。
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 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
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
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 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
文化内涵的外延,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就“刘海戏金蟾”来说,肯定“刘海蟾”在先,而“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在后。
因为刘海蟾传《金液还丹诀》,遂有“金蟾吐金”的故事。人们能否发财,靠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靠的是个人能力和当时的时空条件。
期望发财,从吉祥如意的角度看,摆放一个口吐金钱的“金蟾”吉祥物也会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在这里,我只不过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说明一下而已。
2.为什么把女孩子额前的头发叫“刘海”呢
为了美观,有些人会在额前留些头发,人们称这些头发为“刘海”。
刘海的样式繁多,有齐刘海、斜刘海、超短刘海等。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称呼额前短发为“刘海”呢? 关于“刘海”名称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两种说法: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叫刘海的人。
经钟离汉指点,他参悟人生,放弃仕途潜心修道。终于有一天,他功德圆满,得道成仙。
在道教中,他拥有很高的声望。据说,刘海的额前总是垂下一绺短发,这在古代人的发式上是不常见的。
人们认为羽化成仙的他,神通广大,是吉福的象征,于是开始以他的形象为参照,也在额前留一排短发,并以“刘海”之名称呼,祈愿自己也能够像刘海一样吉祥富贵。 通常,留“刘海”的主要是妇女和小孩子。
男子则是将头发全部束在头顶,露出全额。 第二种观点认为,古时候,小孩子在未成年以前,头发都是垂下来的。
所以,孩童的额前总是垂有一排短发。此时,额前的短发并不叫“刘海”。
人们将男孩额前垂的短发称为“兆”,将女孩额前的垂短发称为“髦”。 当男孩子长到20岁,女孩子15岁的时候,男孩要行冠礼,女孩要行笄礼。
意味着他们告别孩童时代,长大成人。他们改变儿时的打扮做成人装束:男子戴冠束发,女子盘发梳髻。
有些女子觉得儿时留的“髦”具有修饰美化的作用,便在成人发式基础上,保留了儿时前额留短发的特点。 因为这种发式是孩童时所留,所以,人们就称它为“留孩”。
又因民间有关于道教真人“刘海”的传说,人们为了讨口彩,便将“留孩”谐音成了“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