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的迁都
国历史上有10次比较重要的迁都: 1.盘庚迁殷 殷商时期,盘庚将商朝的首都迁到了黄河北岸的殷,造就了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商朝的中兴,并为商朝取得灿烂的文明成就创造了先决条件。从盘庚迁殷之后,中国的王朝历史也就此结束了频繁迁都的时代,出现了后世一个个历时长久的都城。
2.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这次迁都事件是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线,同时也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春秋时代的来临。
3.秦迁咸阳 在商鞅的坚持下,秦国的国都由偏居西方的栎阳迁到了渭水下游的咸阳。从这之后,咸阳一直就成为秦国的政治中心而存在。秦国的这次迁都,使其势力向东大步推进,而政治中心的东移,也使秦国真正成为了与中原各国对等的政治大国,对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4.晋室南迁 公元317年,晋室遗族重以江南的建康为都城,将中断的晋王朝的皇统又延续了起来,是东晋的开始。这次迁都使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政治中心。此后两百多年,不管北方的政局如何动荡,建康的政治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它一直是南朝统治的中心所在,这也使南京开始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次大批北方知识分子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的南下,使长期落后的江南地区得到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5.孝文迁都 孝文帝把北魏的都城从偏僻的平城搬迁到了处于黄河流域腹地的洛阳,伴随着此次迁都,鲜卑人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汉化运动,之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鲜卑贵族阶层就基本完成了汉化,实现了融入中华民族的目标。而北魏政权的汉化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北朝由此结束了在中原汉人心目中“胡虏”的形象,开始以正统政权的面目出现,其政治也由此上了正轨。这就为一百多年后隋朝最终完成中国的统一而奠定了基础。
6.海陵南迁 海陵王于1153年完成了迁都中都的大业,金国的政治中心就从偏远的东北地区迁到了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这个王朝也成功地由一个边疆王朝转化为了一个中原王朝,在政治上大大有利于女真人的统治。北京这座城市也就此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元迁大都 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之后,就开始仿效汉族建立封建化的王朝——元朝,并且将蒙古的都城从草原上的和林迁到了大都。从元朝的建立和定都大都开始,蒙古政权逐渐实现了中原化,并且使政治按照汉族封建国家的模式逐渐走上了正轨,从而为元朝最终稳固对中国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8.永乐北迁 朱棣统治期间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固然有“天子狩边”的豪情,也有重建明朝政治中心的原因。而北京,也就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今日,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清迁北京 在清军占领北京之后,摄政王多尔衮立即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仅仅半年之后,大清王朝的都城就由关外的盛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清王朝以北京为都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这一政治举措使满清政权的汉化速度异常迅速,并且很快就在汉族地区站稳了脚跟,对清朝历史的影响极其巨大。
10.国府迁渝 1937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终于爆发。中国在战争初期无法阻挡日本的强大攻势,首都南京的沦陷在所难免。国民政府不得不开始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迁都行动。这次迁都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从南京迁到武汉。在武汉失陷以后,国民政府又西迁重庆,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次迁都。这使中国在首都南京失陷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保持政府的完整性,并得以保持对日本的抵抗态势,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抵抗到底的决心。
2.历史上永乐迁都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历史事件。
明初朱元璋定都于南京,朱棣初为燕王,属地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立即宣布北平为北京,并在北京设立掌理朝政的行在六部。
北京是朱棣的发祥地,辽、金、元的故都,便于控制全国。为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下令修浚京杭大运河,使之通畅。
迁江浙直隶富户4000户、山西民户2万充实北京城。永乐四年( 1406年),诏建北京宫殿,并重新改造北京城。
次年,集中全国工匠,征调20 -30万民工和军士,在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皇宫。至永乐十八年,北京城及皇宫告竣。
自永乐七年起,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北京已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廷正式迁都北京。
3.历史上的迁都北京的过程是什么
朱棣在攻下 都城的几天后即皇 帝位,是为明成 祖。
朱棣登基后不久,就开始考虑迁都的事宜。永乐元年(1403 ),明成祖下诏以北平为陪都,改称“北京”,不久又将其改为“顺天府”,还在北京设立行部。
接着,明成祖又多次下诏,让苏州、浙江、山西等地的商民定居北京,以促进北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永乐四年( 1406 ),明成祖扩建北京九门、六部以及各政府办公场所。
永乐七年( 1409 ),明成祖借口北巡,在北京住下便不再离开,还在北京设立“行在六部”,让太子朱高炽监国南京。至此,明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北移,而明成祖为了进一步稳定北京的国都地位,还下令在北京修建宫殿和疏浚大运河。
4.中国会迁都吗
中国暂时不会迁都,不过已经在选备用城市中。
迁都争论源于首都北京愈演愈烈的堵车现象。堵车等城市病不可治愈,中国迁都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中国迁都引发的争论也越来越热闹。
中国迁都备选城市,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近现代迁都的国家,虽然在迁都的动机与设想上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内迁”。
中国有“择天下之中而王”的说法,这个“中”指的是交通的中心。在古代,国家的交通中心往往位于国土内部四通八达的一个地方,显然,首都定在这里有利于上情下达,也有利于把各地资源汇集过来。
北京资源贫瘠,多数资源需要从外部调运,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生活成本本应奇高,政府以举国之财力补贴以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财政不堪重负。美国农业部曾于2003年对水资源短缺进行了多项研究,其中有这样一个数据:中国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
中国政府投入人民币5,000亿元兴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每年将有4亿立方米的水从南方源源不断输向北京。不过,这个项目遭到了诸多批评,因为它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