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特别迷恋的骊山是一块怎样的风水宝地
骊山以其特有的温泉和秀丽风景,历史上 亦是帝王将相青睐有加的游玩胜地。
秦始皇的 陵寝正是选在了骊山之旁。他之所以选择安葬 在骊山之麓,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是这样解释的: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 山,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这一观点受到学界多 数学者的肯定。除此之外,这一选择还受“依 山造陵”之传统观念的影响。
古人在选择墓地时又特别强调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而秦始皇 陵南依面山,北临渭水,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 造的鱼池水,正是“依山傍水”以造陵的典范。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三面环水,正 是秦始皇陵所选择的“依山环水”之风水宝地。
2.秦始皇陵与风水有什么关系
骊山以其特有的温泉和秀美风景博得了 历代帝王的喜爱,而秦始皇更是将自己的陵 墓修建在骊山的山麓上,北魏时期的地理学 家郦道元对此解释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 建冢圹于面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 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而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从春秋时期开 始就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秦始皇陵正是 依山傍水的风水陵墓典范。秦始皇陵的南面 是骊山,北面是渭水,东北面是一条人工改向 的河流,东面还有四季不断的温泉流过,正是 “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风水宝地。
3.谁知道秦始皇骊山黄陵的风水布局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
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
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
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
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
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
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4.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弥山这块风水宝地
古人一直都把墓地的选择看做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像秦始 皇这样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对墓地的位置当然会更加重视了。
他之所以 要安葬在弥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 ?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这一观 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 的风水宝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
所以,人们选择墓地特别重 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依山傍水也被古人视做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 始于何时,无从考起。
但是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 的事实。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
“《三秦记》曰: “郦山西北有温泉。”由此可见,当年的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 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这样看来,“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所追求的, 也就难怪秦始皇会特别迷恋骊山这块地方了。
5.详细介绍下骊山墓
骊山陵墓 秦始皇的“骊山陵墓”就是秦始皇陵. 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
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
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
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
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
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
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
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
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
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
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
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
6.秦始皇陵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
1 秦陵南依骊山,为离宫有砂,离宫先天卦为乾,乾为皇帝为权利为地位。乾有砂而受损,导致二世昏庸无能,大权旁落,一切都在赵高的操纵之下。南方后天卦为离,离为光明。离宫有砂,光明受损,社会黑暗。离为干戈为静物,有砂而不能静,导致干戈四起。离为甲胄之士,有砂而受损,结果,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2 秦陵北临渭水,为坎宫水,南砂北水为风水之大忌。“金锁玉关”上说“壬水没儿郎,先绝是二房”坎宫有水,后代难存。
3整个风水格局为曲水朝堂式,这种格局为早期俊秀发迹,后代出现不正荒淫之徒的格局,秦朝的早期兴旺和后期的短命,真好合于《水龙经》中的:曲水朝堂格局的判断预测,难道这是巧合吗?
4再看秦陵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后秦始皇葬于山北,小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 震 为长子,有水受损,故有长子扶苏被赐死的历史悲剧。震为贵,有水受损,故二世虽为皇帝,但早已失去皇帝的尊贵,不过一具玩偶而已。
5秦陵的风水明堂很大,秦陵的穴位在胎,养,长生,冠带处,这意味着此穴位庇佑的后人象怀胎的胎儿,初养的婴儿,刚成长的少年一样不能够出现象临官帝旺的大气象,这正合于秦二世,秦三世昏庸无能,象不成熟的小孩一样治理国家的情况,难道这也是一种巧合。
7.秦始皇陵为何建在骊山
对于秦始皇为什么在骊山建陵,后世有许多种说法。
《水经注》记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另外骊山以优美的风景和特有的温泉而闻名于世。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面山与神女相遇,想要轻薄调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向他脸上唾了一口,后来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
这个故事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秦始皇对于面山恋恋不舍,死后也要归葬此地的原因。同时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
它背靠面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嶂。
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古代人们选择墓地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见《大汉原陵秘葬经》)。
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 应该说秦始皇陵是 “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