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年的禁忌或忌讳主要有哪些
过年的忌讳,从农历的腊月就开始了。
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长辈的脸色也一天天慎重起来。到了腊月二十七、八这几天,简直是过年前的彩排和演习,长辈对小娃娃的叮嘱和要求特别严厉,要说吉祥话,要做稳重事。
也从这几天起,家里上上下下要清扫一遍,洒扫庭除,屋梁上,墙角里,每一个当眼与不当眼的地方,都要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一道程序在我们那个地方有个特殊的称谓:“擦团霉”。
别小看这个擦团霉,它还有另一层令做孩子的胆战心惊的地方:如果不听话乱说乱做扯皮闹架,就免不了一顿好揍,这也叫做“擦团霉。”人和物都要擦完团霉才好过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讲究自然达到了顶峰。 这天的晚饭要做到恰如其分,不多不少要能全部吃完,不留剩余饭菜到新年去,叫做“除旧”。
晚上十点多钟的年锅肉和次日(大年初一)清晨的年饭,是最为关键的两餐,忌讳多多:碗碟、筷子等什物要轻拿轻放,在餐桌上的摆放位置尽量靠中间,以免掉落;即使万一掉落打碎了碗,父母虽极为不快,但马上要会圆话,说些“岁岁(碎)平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类的吉利话。 否则,一年到头就不会有好运。
为此,长辈常常举一些例子教育我们:某家人过年,儿子看到妈妈一只脚的袜子松松垮垮没穿好,边沿垂了下来,说了一句“袜子烂了”,结果是其母在新年中脚不慎被开水烫伤,伤口处溃烂了一个多月。诸如此类的典故讲得多了,确实让我们小心翼翼的,大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战战兢兢之感。
说话时也要谨慎,例如父母给你添酒夹菜时,你不想要,不能说“不要了”,而要说“吃饱了”、“足够了”之类婉转的言辞。这时,对于与“死”相关的、在平时都忌讳的言语,自然更是大忌了。
一般来说,在年关时节是不会有此类话题的,但电视的普及却把这样的话头带了过来,有些电视台还是像往常一样放一些打打杀杀的片子,小孩看片时不免脱口而出带有议论剧中人死活的话。 很在行的父母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着,他们有一招最有效:只许看春节晚会,调到这样的电视台之后就再也不许动频道;不然,或是关掉不看,或是“擦团霉”揍人。
即使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有人做了古,也不能声张,要等到初二才能大放悲声。 到了大年初一,忌讳依然如故,还加了不少内容:这一天是全天候的、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平时的劳动工具都不能动,就是扫把也一样,说这一天“扫帚君”的生日;灶火也不生,因为灶王爷也要过年;这天出行一定要选一个好时辰,万一帮别人做了什么事,别人也一定要送些瓜子花生之类的礼物,等等。
到初二,一切规矩才略有松动,一直到十五过了元宵之后,才恢复平日的常态,嬉笑怒骂,该怎样就怎样。 诸如此类过年的忌讳还有很多,要祖上一辈才能尽述其详。
不同的地方过年忌讳的内容会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图一年到头吉利平安,平安就是福。其实细一想,过年这几天与平常是没什么两样的,一切的忌讳和意义都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
但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有了好的开端才会有好心态,有了好心态才会充分发挥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智能,真正做到年瑞人丰,享受人之为人的尊严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