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古代帝王将相对命理玄学非常的信仰。讲究的是天人感应,这样在帝王都是信仰风水玄学的背景之下,对于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更有甚者相信自己只要再死后可以葬在一块风水宝地上,那么就可以一直庇护子孙千秋万代,因此古人死后的墓葬的选址极为重要。总会在生前进行反复的斟酌考究,以便实现自己能改变后世子孙的命运的梦想。今天所说的这个人便是,在他得知自己仕途无望后,便是心灰意冷,无意间发现一处风水宝地,为了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像自己这样落魄,于是便设计一个绝命局,将自己埋葬在此。
此人名叫潘从源,南宋时期大学士潘仝的父亲。自幼饱读诗书,很早便以考中秀才,因为进士及第才可进入仕途光宗耀祖,但不幸的是,在其考中秀才之后,一直为中进士。慢慢的人已到中年,眼看自己的儿子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了,他不想自己的后人也像自己一样,于是凭借自己祖传的堪舆之术,便是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以便能在自己死后福荫庇护子孙。
外出寻找未果之后,更是心灰意冷,于是便决定回家养老,不在做这些无谓的挣扎了,就在此时转机来了,说明有时候换个角度看看问题,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货。在其回家途中经过兴国五里隘(位于江西赣与吉安市交界处),在这片山水中居然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经过反复推敲之后认定,只要自己能埋葬在此地,后世子孙必定能飞黄腾达。奈何此地距离家太远,但又怕被别人抢先占走,于是精心设计一“绝命局”,将自己葬在此地。
为了弄得到这块宝地,便跟儿子潘仝商量,并说明自己的缘由,其实就是让自己儿子给自己收尸,但哪个孩子会为了自己而葬送父亲的性命,半天争执不下后,无奈只能听从父亲的命令。潘从源的设计是,自己在村庄买一头牛,然后去驱赶牛将田间的庄稼破坏,在与村民的交涉中不幸被打死,儿子便是去兴师问罪,要杀人偿命,村民见死了人必定慌张,然后趁机要到这块土地,最后将自己葬在此地。
说来也巧,就在潘从源下葬后,其子参加科举,及第之后被钦点为广州观察推官,此后更是官至大学士。至此以后,潘氏家族便人才辈出,人丁兴旺,潘仝长子为南宋光禄大夫,八子潘毅为护卫都统。潘仝之孙潘任(潘毅之子)随文天祥率义兵勤王抗元,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获明太祖朱元璋颁谥“忠节”。
明朝之后潘家更是开枝散叶,遍布各地。当然所有的潘氏一族的后人必定是尊潘从源的墓地为“祖地”,更是将原先的那座山称之为“状元家山”。
直到现在,每年都会有潘家后人前来祭拜,其中不乏各界优秀人才。
上联:山水秀美潮有信,人杰地灵出英才。如何对下联?
回答下联;日月同辉前程锦,湘潭圣地尽伟人。
中国留英才女被空手道黑带男友打死,网友为何不同情死者?
我是唐映红,谢谢邀请。说实话,网友的反应并不意外。不仅在这件事上不同情罹难的同胞,在其他事上,也同出一辙,如对前不久误入虎园被咬死的游客,网上的反应也竭尽嘲讽之能事,鲜有同情死者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大体上与中国大陆社会迄今仍然没有进入普遍尊重生命的文明阶段,仍然停留在前现代的传统意识形态的窠臼有关。尊重生命,尊重人权是发轫于欧洲,二战后才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一种普世的价值认同。中国大陆社会由于特异性的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并没有普遍地接受和普及尊重生命的观念,中国的教育、媒体以及社会舆论仍然充斥着前现代意识形态的丛林竞争思维。大多数社会民众通过被教育灌输、从媒体接受资讯,以及在社会交流中获得讯息等方式和途径从而习得和习惯前现代带有丛林竞争特点的意识形态观念,而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与尊重生命,尊重人权的普世意识形态观念是相违背和冲突的。
反映到这次的留英同胞被空手道黑带男友打死的事件,许多网友留言表现出的是一种漠视生命的幸灾乐祸。这种幸灾乐祸就源于长期以来将中西方人为对立起来的教育灌输和媒体塑造,在这些网友的意识形态观念里,中国历史上一直受着西方的侵略和压迫,现实中也屡屡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威胁,因此,一个留英女生与西方人拍拖而被暴力打死,就如同不买票翻墙误入虎园的游客一样,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事实上,可以设想,如果是一名中国女留学生被日本男友,或者美国男友暴力打死,网络舆论恐怕也是这样一边倒;但如果是被苏丹男友,或者巴基斯坦男友暴力打死,网络舆论恐怕就不会这么一边倒地嘲讽死者。为什么?丛林法则和斗争哲学呀。
所以,道理其实很简单,羊群中只能听到“咩咩”叫,在中国大陆也只能听到网友一边倒对罹难者的嘲讽和诅咒。
自古评论出英才,谁能对这句话评出英才?
为什么自古评论出英才呢?
不说了,直接上图
是在网上找的
就服这个
为什么资中筠先生说今天的清华北大是“集天下英才而毁之”?
资中筠先生所言的“现在的清华是集天下之英才而摧毁之”,同钱理群先生所讲的“现在的北大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对年轻一辈的深切关心,对青年处境的深深的担忧。
“现在的清华集天下英才而毁之”,与“现在北大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两位先生多年前所讲,很可悲的一点是,今天我们面对的处境并没有更好一些。资中筠先生
这不是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问题,这是整个大陆学校所面对的处境:是有很多聪明的学生,但却缺少青年应该有的理想荣光,精明地失去了生机。
而作为大陆最好的两所学校,特别是北大,那是孕育了新文化运动的地方,北大精神里有自由与独立,而如今其中的学子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英才,但是其中的学子已经逐渐丢失了自由独立精神的要义,增强自己只是为了在未来社会里谋得更好的位置,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连底线也丢弃了。钱理群先生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能苛责年轻一辈,甚至都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做出有益的改变,让青年人该有的面貌归来。
你觉得现在的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多吗?责任在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