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海南岛没有可以成为皇帝的风水,倒是珠江下游流域有一个,但是已经被用来做庙宇了。
春节去海南旅游,海南文笔峰到底要不要去呢?有什么特色呢?请大家...
文笔峰在定安,海口出发车程需要1个多小时,从三亚出发就远些车程大概2-3个小时。
如果时间充分,自驾游那么可以设计环岛线路游玩,采进这个景点,反之时间耗费和交通便利方面要考虑很多。
文笔峰是海南道教名山,建筑风格大小仿宋宫殿60多座,是集盘古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娱乐休闲、绿色生态和医药养生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园林文化旅游区。
我去过好几回了,对比三亚的南山寺,我更喜欢文笔峰,环境清幽,整个山林规划设计都趣味盎然,文化痕迹比较浓厚,比之南山寺络绎不绝的游客,香火缭绕的热闹,忙于接待而疏于园林的打理等等。
文笔峰人文更突出,景色更雅致,原生态大自然的韵味更为浓厚。
以下为文笔峰的简介:(个人觉得介绍不比身临其境,了解其悠久文化和道教的氛围,观赏其山景道观溶于大自然林中的设计来的美妙)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坐落于海南定安文笔峰山麓,与南丽湖山水相依、形意相生,自古被视为“龙首龟背”的风水宝地。
大小仿宋宫殿60多座,是集盘古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娱乐休闲、绿色生态和医药养生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园林文化旅游区。
景区内的玉蟾宫供奉祭祀中国古代先祖数百位。
上有沧海桑田盘古蟾,内有神仙修行真洞天,东有北斗七星点苍翠,西有九宫八卦守乾坤。
山石奇峻,流水潺潺,奇花异草,珍木成林。
相传恒古之初,没有天地日月,就在混沌黑暗之中,蕴育了似物非物、似人非人的巨灵盘古。
开天辟地之时,盘古的身体发生变化,他的两眼变成日月,他的四肢、躯干变成五岳,他的肠子化为江河湖海;他的毛发变成花草树林;他的最坚硬的鼻梁就变成了海南定安县的一座山峰,最初叫鼻梁峰,因为形状像一个笔尖,俗称尖岭。
鼻梁峰处于汉族与黎族杂居繁衍的交汇地。
峰顶有龙首龟背石像,被当地黎民视为吉祥物而顶礼膜拜;汉族人则以龙、龟石像寄托自己福、禄、寿的美好愿望,在峰顶敬天礼神,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唐朝时懿宗皇帝曾将此峰钦点为皇家禁苑,改名李家岭。
南宋时期,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隐居于李家岭,潜心修行,体验丹道奥妙,吟诗作赋,成一代宗师,相传峰顶上的岩石就是白真人“羽化飞升”之处。
元朝至治元年,元武宗之次子图帖睦尔因宫廷内斗而被出帝邸居海南,郁郁不得志。
少年无助的图帖睦尔在海南忍辱负重的度过了三个秋冬。
据说有一回,王子携定安娘子青梅等人游览定安山水,途径李家岭时,王子听说李家岭曾是唐朝皇家禁地,又是前朝白真人的羽化之地,便执意登封朝拜,以排解内心的忧郁。
蹊跷的是第二年(即公元1324年),王子被召回朝廷,不久便登上王位,成了历史上唯一到过海南的封建皇帝。
明朝中叶,两广总督按察司副使陈英为振兴一方文脉,将其改名为文笔峰。
文笔峰虽然没有华山之险峻、青城之清幽,却有翠竹之挺秀,松柏之常青。
自古以来,该峰就成为海南一方科甲兴旺的象征,人才荟萃之渊薮。
其后,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丘浚、素有“大青天”美称的海瑞、探花郎张岳崧,均出于文笔峰一带。
明清两朝,文笔峰四周出进士12名,举人93名;近代更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千百年来,文笔峰吸引了无数才俊士子讴歌咏叹。
明朝状元郎朱元蕃为文笔峰题诗云:“黎婺孤标天柱峰,分明银管淡烟笼,一从三殿供宸藻,五色云霞傍六龙。
”有道是,“文以山重,山以文秀”。
世人才子,尽施笔墨,使这座高不过百米的山峰赢得了“海表第一奇天”的美誉。
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巍巍屹立于南海之滨,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娓娓动听地讲述着沧桑巨变,讲述着中国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讲述着尊重生命的栩栩如生故事。
千古流传的道法自然精神融于山水,更贯注于文笔峰的殿、堂、亭、台、桥、楼、阁,闪烁着中华民族团结、包容、自强的精神光辉。
海内外专家学者参访文笔峰时曾对文笔峰玉蟾宫的地位概括为“三个第一”:道教宗师第一文笔,南宗丹道第一阶梯,沧海桑田第一见证。
中国古代皇帝选择陵寝如何勘察风水
中国古代帝王选择陵寝如何勘察风水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重视“风水”。
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
通观历代帝王陵寑,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都占据着华夏大地的一处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吉壤”。
而这些“吉壤”的选择,也无不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华民族血脉永继、繁荣昌盛所寄予的深深祝愿。
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和丧葬习俗,古代帝王的大墓里往往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 关中唐帝十八陵分布图 选址原则一:注重整体 风水一词最早出自《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理论就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把天地万物都当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
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这其实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不谋而合。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这其实就是古人在选择居所时对于系统论的朴素应用。
照古人的观念,阴宅选址的地形地势、方位和安全,将长久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命运。
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特别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唐代的陵墓建设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次高潮。
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唐21帝,除武氏与高宗合葬,末代的两位皇帝葬在河南、山东外,其余都在陕西渭水北岸,号称“关中十八陵”。
各陵以层峦起伏的北山为背景,南面横亘广阔的关中平原,与终南、太白诸山遥遥相对。
渭水远横于前,泾水萦绕其间,近则浅沟深壑,前望一带平川,黍苗离离,广原寂寂,更衬出陵山主峰的高显。
唐陵继承了汉陵四向开门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象征帝王居所的宏伟构图: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围墙,称为内城,四面正中为门,设门楼,四角设角楼;南门朱雀门内建献殿,举行大祭典礼;朱雀门外是长达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对土阙开始,阙后为门,由此向北离朱雀门约数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对土阙及第二道门,再由此门通向朱雀门前的第三对土阙。
在第一、二重门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陪葬墓,其中尤以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
整个陵区范围十分宏大。
此外还以许多气势雄壮的石人石马来陪衬渲染帝陵的尊严和崇高的气氛,使得无论什么人来到此地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仰尊崇之意。
选址原则二:因地制宜 《周易·大壮卦》说:“适形而止。
”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这其实就是我们古代先民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土质差别也很大,各地的建筑形式亦不相同。
我国西北干旱少雨,黄河中游有大片具有壁立不倒特性的黄土层,易于挖掘,并具有防寒、保暖的特性,因而在黄土断崖处挖掘横向穴洞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广泛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
而西南由于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那里的人们就在栏式竹楼上居住。
《旧唐书·南蛮传》就有关于竹楼的记载:“山有毒草,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这种竹楼楼上住人,楼下空着或养家畜。
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特别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此外,草原的牧民以蒙古包为住宅,采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云贵山区的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夯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结果。
明代帝陵就是在阴宅风水术的指导下卜选的。
明永乐年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
后来他在这一地区找到一片“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
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在此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
陵前6千米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
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
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
我觉得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理论很渊博,请介绍几个网上介绍本类知识的...
嘿嘿~~!要是我个人的说法啊,科学是什么?你懂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科学不过是个代名词,他不代表一切,也不可能代表对的.......自己想想吧~~!!反正我觉得现在人的对科学这个词太绝对了,呵呵,从小就是老师教育我们要相信科学的嘛...大家都会以此为准的...废话我也说不清了!!!风水学属于玄学的一种,呵呵,为啥叫玄学啊.呵,就是解释不了的东西了.呵呵,玄学的世界里是不能用科学这个词来解释的......那是一块世人不法理懂的神秘之地.就像以前的人啊,对不解之事物寄托于人们自己幻想世界解释中...玄学的解释不是一定的,你不要认为书上写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啊,呵,那是出书的人以自己对玄学的理解,解释给世人的,玄学之事无定论~!
海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位于海南岛最北端,与广东省徐闻县隔琼州海峡相望。
海口分设琼山、秀英、龙华、美兰四个区。
海口自然和人文景点众多,其中有名的骑楼老街、五公祠以及万绿园就坐落在市区内;市区西部主要景点有假日海滩、印象海南岛、火山口地质公园等;西南郊区有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而东部郊区则有著名的东寨港红树林景区。
海口好玩的地方五公祠五公祠位于海口市与琼山府城接壤处,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包含五公祠、苏公祠、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和琼园等,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地近闹市,独有清幽,素有“琼台胜景”、“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的美誉。
门票 20元交通 公交车1路、4路、11路、14路、37路、38环线、41路、44路、45路等可到达。
海瑞墓海瑞墓园是纪念明代大清官-海瑞的墓园遗址。
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成的。
据说,当海瑞灵柩运至现墓埋时,抬灵柩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
整个墓园,绿草如茵,葱郁苍翠的椰树,松柏绿竹四季常青。
门票 10元交通 在海口市内乘坐旅游A路、2路、2路大巴、16路大巴、19路大巴可到达海瑞墓。
琼台书院琼台书院坐落在海口市府城镇琼台师专校园内,距离市中心约4公里,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布局。
主楼“魁星楼”是一座绿瓦红廊的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完好。
一层,匾上写着“讲学堂”,有楹联一副,“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进门又一联,“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
二层,一侧是掌教的卧室,一侧是书房,中间是掌教的客厅。
整个楼内雕梁画栋,绿树成荫。
院里有书院掌教探花张岳菘和进士谢宝的两尊塑像。
门票 5 元交通 在市区乘坐1路、44路公交车即可到达琼台书院。
假日海滩假日海滩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西海岸带状公园北部,东起西秀海滩,西至五源河口,长约6.2公里,占地54公顷(不包括沙滩和海域)的海滩,距海口市中心区11公里。
左沿是葱翠的林麻黄林带,其间错落着度假村、宾馆、游乐场等;右沿是碧波万顷的琼州海峡,海面船只穿梭,犁银溅玉。
这里阳光、海水、沙滩、椰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面。
整个海滩共分为滩日浴区、海上运动区、海洋餐饮文化区和休闲度假区,是海口市最具代表性的海滨旅游休闲胜地。
门票 免费(烧烤处每个炉子120元租金,小型车辆停车费10元)交通 海口市区有专线中巴车通往假日海滩。
可以乘坐40、35、28、37路公交车到达。
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位于海口西南石山镇、永兴镇,距市中心约15km。
拥有40多座第四纪火山,其类型之多样、熔岩景观之丰富、熔岩隧道之奇特,实为罕见的火山奇观。
门票 60元交通①自驾:从海口市区到达景区驱车约15公里,在秀英海榆中线路口往老城方向(南海大道)约5公里处左转火山群景区专用公路直达火山群景区,车程15分钟②公共交通:从市内坐往秀英方向的7,16,24路公交车到秀英大道海坡市场站下车(1元/人),改乘秀英一火山口的中巴车(3元/人)20分钟车程就可到达。
景区离美兰机场或海口港码头仅需25分钟车程。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距海口市区有27公里,是中国首家以热带野生动植物博览、科普为主题的公园。
园区设有车行观赏区、步行观赏区、湖边度假区、中心服务区等。
其中动物观赏区自然放养珍禽猛兽及热带珍稀濒危动物200余种。
游客可乘车在行车观赏区观非洲狮、东北虎、黑熊等猛兽在自然状态下的风采,也可在步行区观赏亚洲象、长颈鹿、鳄鱼、河马、巨蜥、长蟒、鸸鹋、矮马等,还可置身于人造猴山与群猴嬉戏,在具有热带风情的飞禽世界中漫步,观赏各种热带飞禽表演。
门票 95元交通自驾:从市区出发,沿东线高速公路行驶十多公里从东山出口处下高速,沿指示路标行使12公里便可到达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公共交通:从汽车南站乘坐府城到东山镇的中巴车,可直达景区。
海口骑楼老街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
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
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
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西秀海滩西秀海滩公园(原海口秀英海滨浴场),位于海口市庆龄大道,目前已建成集国际帆船板训练及比赛基地、国际游艇俱乐...
如何看风水 看风水十大要诀
如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缔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颖。
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分为四列九山。
风水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人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
中龙山氓山人关中,至秦山人海。
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人海。
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地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比形大,形比势小,势是远景,形是近观。
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
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
势住于外,形住于内。
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
势为来龙,若马之驰,叵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
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朝案之山为佳。
朝山和案山是类似于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族拥着君主。
朝案之山可挡风,并且很有趣届之情。
如《日下旧闻录·形胜》引《朱子语类》论述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之散之,有水以界之。
”这是以京城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越。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
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切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统虚紧滑浮沉迟数,就可知身体的一般情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
只有形势完美。
宅地才完美。
每建一座城市。
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患之忧,乃大福矣。
看风水十大要诀(二)---因地制宜 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主张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淮南子。
秦族训》云:“俯视天地,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墩、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
”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民·货殖列传》记载:“十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 中国地域辽阔,气自觉候差异很大,“地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办不同。
酉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
隘北、陇东、豫西、晋中等地,在黄土高原上拍几米见方的洞穴,洞口立门窗,朝向南方。
窑洞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围式竹楼。
《旧唐书·南蛮传》云:”山有毒昌,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子围。
“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
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云南的傣族、景颇族、海南的黎族、广西的憧族大多把竹楼修建在依山傍山之处,视野开阔,风景优雅。
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使于随水草而迁徙。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彻房,华中平原的人民以土砖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如果易地改换建筑,人民不会接受。
明代谢肇渐在《五杂姐》中说:”南人有无墙之室,北人不能为也。
北人有无柱之室,南人不能为也。
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按行于木秒,南人不信北人有万斛之窑藏于地中,地赛燕都虽有,然不仅秦晋之多,盖人家类似当蓄室矣。
基地操故不腐。
其人坚故不崩。
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
湖北武当山是道教名胜,明成祖朱校当初派三十万人上山修庙,命令不许劈山改建,只许随地势高下砌造墙垣和金殿。
清代康熙年间,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河北省承德旁边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
康熙皇帝热爱自然,崇朴爱物,亲自选址和测量,山庄的高不过海拔300至5o0米,而它的北边,在200公里的距离内,陡然向上形成了高达约1600米的坝上高原,高原是一座巨大而厚实的屏障,挡住了西北的寒流。
渤海沿武烈河而上的水气在此增加了湿润度。
雨水充足,气候暖和,林木茂盛,天成一处自然植物园。
康熙皇帝在引建庄时,下令不许砍伐和博猎,而要大量种植油松和其它乔木,并且开挖湖泊,引入水鸟栖息。
山庄北有狮子沟,东界武烈河,西有广仁岭,国西而东形成台地。
全计占地约八千四百孔,国内有起伏的山峦、平坦的原野、葱郁的山谷,自成天然之趣。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度,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思想的真谛所在。
看风水十大要诀(三)---勘测地质 建筑基址的地质及其环境的地质,对人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在二千多年前有一种土宜法《周礼·司徒》云:“以上宜之法辨十有二立之名物,以相名老而知其利害,以单人民,以着鸟兽。
以破草木。
”这就是根据占现土地,帮助人民避凶趋吉。
春秋时,晋景公打算把都城由绎(今山西汾城南)迁...
上次去海南三亚旅游,在帝佳给老婆买了些水晶饰品,不知道怎么样...
水晶的日常保养水晶饰品、摆件晶莹光洁、玲珑剔透,是装点现代生活、提高生活品位的时尚物品。
在水晶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佩带、收藏时,如何保养也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这里有几种水晶藏品的保养方法,供大家参考。
水晶性脆,注意防重压、防摔、防高温、防强碱或强酸。
移动水晶时,最好戴上柔软的棉质手套,避免手上的油渍污染收藏品。
提起水晶物品时,不要抓着水晶摆件的顶部或外延部位,应抓紧水晶的底座或整个身体。
发现水晶藏品上有灰尘,切勿用羽毛刷子,而要以轻软而不含绒毛的布料轻拂除尘,不要用力拂拭,以免磨破水晶。
水晶酒杯要保持晶莹剔透,就要经常清洗。
清洗时,不要把它们突然浸泡在高温或低温的水中。
不要把洗好的平底水晶杯叠在一起,以避免受压而破裂。
水洗水晶酒杯时,既不能用机器洗,也不能用清洁布擦洗,手清洗是最好的方法。
注意不要抓住酒杯的脚柄去甩干或清洗,因为柄柱容易在用力的情况下造成断裂。
有油渍或手印留在水晶上时,可以用微温的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干净,要避免重复在热水或清洁剂中清洗。
有切割的水晶摆件,切割的部分可用牙刷轻轻清洗,如果有不易洗掉的污点,可以把柠檬切开抹些盐,轻轻擦洗,也可用几滴加盐的醋来擦拭。
水晶藏品最好放在密封的玻璃柜或陈列箱内,以减少水晶表面积聚尘埃的机会,也可减少人手接触,避免造成破坏。
不要让收藏品靠得太近,否则碰到其中一件时,其他也会因骨牌效应而倾倒。
确保饰柜稳固可靠,不易动摇。
把水晶放在镜子旁,让光线折射到水晶表面;避免把水晶放在挂画或其他物品下方,比如晃动的窗帘容易把水晶摆件撞倒而摔坏。
如果要长时间存放水晶藏品,不要使用发泡胶纸或塑料袋。
这类包装袋会增加温度,对水晶造成损害。
同时,千万不要把水晶存放在阁楼或地窖,以免它们置身于恶劣的环境中。
世上真有汪藏海这个人么
汪藏海,明朝地理学家、勘舆家。
设计建造了明宫、曲靖城(曲靖市)等明代城市建筑,传说到过澳门。
是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信任,参与了明祖陵的修建。
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奇人,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就因为如此,他被任命直接参与设计了整个明皇宫,还附带设计了好几个中国的大城市,那个时候,他的一句话,甚至使得几个城市在中国彻底消失。
有过千年古文明辉煌历史的麒麟城,曾经在漫漫长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
远的不说,就明清时期,我们从志书看到有明确记载的祠就有武侯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昭忠祠等10余座。
庙宇有关帝庙、文庙、城隍庙、旗庙、东狱庙、火神庙、财神庙、玄坛庙等20余座。
寺有观音寺、天王寺、报恩寺、圆通寺、正法寺、玉泉寺等20余座,宫有文昌宫、关圣宫、川主宫等10余座,阁有斗阁、奎阁、文昌阁等十余座,还有更多的庵、殿。
这其中规模最大,建筑宏伟,最负盛名的当数明洪武十七年建的位于今天市彩印厂内的文庙。
这座文庙又叫孔庙、夫子庙,意思一样,都是为大儒孔夫子建的。
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当时的文庙“坐北面南,天马峙其左右。
堂居宽大,气象万千,直圣人居也。
”中国的圣人中,孔子算是最富于求实精神的人,他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执着得过分,尽管他一生奔走费尽唇舌去推行的政治主张,最后可以说毫无建树,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后来无可奈何退而著书讲学之后,他的那些不合时宜的主张,迂阔难行的学说,竟在他的身后一下子热起来,终于使他成了仪范百王,师表万世的至圣先师。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家,竟被他的后学们塑成最大的怪神之一,被热热闹闹的供奉了两千多年。
在旧时的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没有不供这位先圣大师的庙宇。
曲靖的这座孔庙从落成之后,几乎每一任地方长官都作修葺扩建,使得这座孔庙越来越壮观雅致气派,到了康熙年间,仅仅是天子台下面东西两侧的庑殿就达28间。
里面书籍,祭器、乐器、冠服应有尽有,庭院内还植有桂、柏以及各种名花异草,那真是适合圣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大都随风而逝。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座旧城的惟一古迹只有一段明代所筑的古城墙。
它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静静地活在康桥旁边国风剧院的一侧。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麒麟城白石江畔击败了梁王的十万精兵,打通了云南通道,使其全境归服于明王朝之后的第二年三月,曲靖正式改路设府。
朱元璋这时诏谕明军统帅傅友德:“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四都兵守之,控制要害。
”这是《明太祖实录》里记载的史实,这样进入云南的汉族军士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留了下来。
1368年,朱元璋又下诏谕说:“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
”于是,有了把军戌与屯田相结合起来的卫所屯田制度,使军士及其家属长期定居下来。
实行“七分耕种,三分操备”。
曲靖成了军事屯垦的主要地区之一。
这时候,朱元璋为了巩固曲靖这道入滇重要门户,遂批准在此兴建府城。
古人建城,在选址上一般所遵循的原则是“非于广川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足,低勿近而沟防省”,这话来自于管子,他老人家这番教导曾经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城建。
曲靖府城的建设应该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结果,这座府城在坝子边缘,北临麒麟山、南倚寥廓山,东临南盘江,又有潇湘江、白石江环绕,倚山面水,居高临下,不能不说是个好地方。
有意思的是,这座古城的建筑六百年后还引出了一段与澳门的佳话。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台“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100天‘世纪龙腾’晚会”,在晚会上,邀请了来自澳门、珠海、北京和云南曲靖的四位嘉宾,现场进行“澳门古今谈”。
分离四百年的同胞兄弟就将在这个世纪末回到祖国怀抱,没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来自云南曲靖的赵宏逵先生谈的是曲靖与澳门两座城市早在六百年的一段渊缘。
按赵先生所谈,澳门和曲靖古城出自同一位设计者,并同时先后两年建造的一模一样的姊妹城。
那位设计者就是曾设计建造了明宫,很受朱元璋赏识的著名勘舆家,或者通俗一点说是风水学家的汪藏海。
一座城市的建筑设计请勘舆家来主持,这也算是中国特色。
在旧中国,上到皇宫城池的建造,下到一般贫民百姓砌个灶台猪厩都离不了风水先生。
当然汪藏海不仅只是风水先生,他还懂建筑科学。
曲靖与澳门两城市的设计据说都是仿照古城西安的形式建造的。
仿造自然仅限于形式。
从城池规模上,曲靖只有不足一平方里。
清咸丰二年《南宁县志》上我们看到的是,这座府城从1387年开始筑砖城,城周长六里三分,高有三丈,厚如之,雉碟高一丈,垛口有一千六百三十个,设了四门。
东门为乐耕门,南门为莱薰门,西门叫胜峰门,北门为迎恩门。
每道城门下部用的是五面石,中部和上部用条石和青砖砌成。
同时在4座城门上建了木结构的城门楼,双重楼飞檐式。
东为“太阳阁”,阁上悬“平瀚滇云”匾,南名“纯阳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