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到德不配位
句出 《易经》.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
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诠释一 《易经》中认为: 乾为马,坤为牛。
用马来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详细解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体味。 诠释二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与“地势坤”失去了对称,原因如下: 据帛书《周易》,“干”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乃“干”之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键)。干,健也。
据帛书《周易》,“坤”为“川”,“势”乃“执”,“地势坤”乃“地执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训为“顺”,串在一起: 地,执也,坤(川)。坤,顺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强力”, “执”执力为“势”,所以“地执坤”变成了“地势坤”。 “执”执持、执守;“势”“势力”、“形势”,坤之义大矣哉。
人参赞天地化育,参入“存在者之整体”,又能“复”,而得以“见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两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干。
干,健也。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执也,坤。坤,顺也。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诠释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的意思就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此语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简单概括:其中“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然而,对于德,我们还必须有个更加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同时,“德”的另外一个本意为道德、品行。
《篇海类编》:德,德行。这里的德行,于外之称行,在心为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荀子·非十二子》则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所以,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周礼的诞生,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为文明社会道德政治秩序和伦理生活方式。
《易 · 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这里的“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了解了这些,我们会对怎样才叫“德位相配”,为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透彻的认识了。
3.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的意思就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此语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简单概括:其中“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然而,对于德,我们还必须有个更加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同时,“德”的另外一个本意为道德、品行。
《篇海类编》:德,德行。这里的德行,于外之称行,在心为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荀子·非十二子》则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
“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所以,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周礼的诞生,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为文明社会道德政治秩序和伦理生活方式。 《易 · 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
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这里的“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
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了解了这些,我们会对怎样才叫“德位相配”,为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透彻的认识了。
4.“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出自哪里
出自《朱子家训》。
意思是做的事违背人伦,必遭天谴。你的德行浅,占据高位,必有灾。
扩展资料: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厚德方能载物。
有一次,郭德纲接受金星的采访,金星问他:“现在招收弟子有什么标准。”
郭德纲说:“以前招收弟子,主要看天赋能耐,看是不是吃相声这口饭的。”
金星接着又问,现在呢?
郭德纲说:“现在最主要看人品,因为能力我可以慢慢把他培养起来,但是人品不好,我能怎么办?我啥辙都没有啊!”
越是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人,越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人品到底有多重要。而鉴别一个人品最好的一种方式,看一个人的原则和底线,并且看他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有句话:窘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意思是:看一个人品行,看他贫穷不得志的时候,要看他坚持不做什么。
一个人人品的好坏,不仅仅看了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看他在能做坏事的时候,到底能坏到什么程度,这个坏的程度就是他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5.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朱子家训》,作者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但也有人认为《朱子家训》为南宋朱熹所做。《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朱子家训
5.“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的意思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德不配位【dé bú pèi wèi 】: 释义: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造句: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那就会遭受灾祸。
造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不配位”表现在:福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德少而名旺。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您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