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至风俗请问夏至有何风俗哪
农历五月间(公历6月21、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疠疫、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此日民间行面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称人以验肥瘦。
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2.天越在风水学里是什么意思
风水中的天坑指方位,天坑的方向是北斗七星的勺把指向。春分指正东,夏至指正南,秋分指正西,冬至指正北。搬家不能搬到天坑里,因为那里是个填不满的坑,有多少钱都不够损失,让你赔死。
天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具体分为年天坑、季天坑、月天坑、日天坑、时天坑等,算法如下。
年天坑算法(时天坑同年天坑):巳酉丑年乾,申子辰年巽,亥卯未坤,寅午戌年艮。这里的地支代表年份,乾、巽等代表八卦方位。比如2013年癸巳年,在西北方(乾),2014年甲午年在东北方(艮)。
四季天坑算法:春巽夏坤秋在乾,冬在艮上落安然。从立春开始,春天天坑在东南(巽);从立夏开始,夏天天坑在西南(坤);从立秋开始,秋天天坑在西北(乾);冬从立冬开始,冬天天坑在东北(艮)。
月天坑算法:正五九月艮.二六十月巽.三七十一乾.四八十二坤。比如正月在东北方(艮),二月在东南方(巽)。
日天坑:亥卯未日震;寅午戌日离;巳酉丑日兑;申子辰日坎。比如亥日在正东方(震),巳日在正西方(兑)。
天坑方破财,病人,刑伤,横祸。除了忌天坑,还得忌反天坑,就是天坑相反的方向。各天坑方需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使用时最主要讲究的是季天坑,口诀“春巽夏坤秋在乾,冬来艮上不安然;世人不知千斤煞,死的牛羊万万千”,说的就是四季天坑。
3.为什么老北京夏至有吃面的习俗呢
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地处北方,而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便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年丰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面分热面和凉面两种,夏天吃凉面之可降火开胃而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就喜欢吃槐叶冷陶面,他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诗曰:“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然欲无。”
吃热面据说还有“辟恶”之意,即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所以,每逢夏至时节,老北京的面馆总是人满为患。
在老北京的夏至这天,除了有吃面的习俗,还有“尝黍”的习俗。正所谓民谚所云:“夏至尝黍,端午食粽。
”对此,《吕氏春秋》有这样的记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古时候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主要的供品是黍和鸡,尝黍习俗主要是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庆丰收时的传统仪式。
古人将黍用竹叶或苇叶包裹起来,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先拿黍祭祀了祖先,再在祭祀活动结束后,将黍蒸熟了品尝。 在老北京人的心里,夏至尝食角黍是是一种欢庆年丰的象征。
4.为什么夏至要吃面
夏至吃面有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在魏晋时,我国已有伏日吃面的习俗。《魏氏春秋》中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来的。
这段史实中所谓的“汤饼”,就是今天的热汤面片,即今天北京人所言的“揪片儿”。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人们除把面饼擀薄揪成面片做汤面的吃法外,还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菱形薄片,在绿豆汤中煮,称为“面棋子”或“绿豆棋子”。
当时的汤饼,即后世所称的面条、汤面。在夏至时节吃面,是享大自然之赐,也与当时的季节天气有关。
我国黄河流域民谚曰:“芒种三日见麦花。”夏至前后正是新麦应时之季,人们吃面首先具备了物质基础。
而且擀面条也比较简单易行,做着方便,吃着也方便。同时,这期间天气炎热多雨,人们吃热面发汗去湿,吃凉面降温怯火,也正好趁过夏至节改善生活,补养身体。
5.夏至节举行祭祀仪式有何寓意
夏至节气,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后来逐渐成 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
由于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也是发生病虫害、水灾、旱灾最频繁的时期,这对于农作物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农作物受害的程度将直接 决定粮食的丰歉。
在古时,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常在夏至节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禳灾避 邪。以求五谷丰登。
祭祀对象、祭祀仪式及供品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多有差异。一般 的祭祀对象多为祖先、土地神(或称地母)、水神等。
因为祖先庇佑子孙,土地神主宰农作 物的收获,水神主管降雨。 早在周朝时,祭祀天地只是皇帝的特权,平民百姓无权祭祀。
土 地祭仪式非常隆重,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所有参加土地祭的王公大臣及神职人员都必须先 行斋戒。现坐落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地坛,就是明清皇帝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 不断发展,土地祭也成为了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汉族民间土地祭多在土地庙、田间等地进 行。
祭祀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正是小麦收获的时节,用新小麦做成面条供奉,亦有让 土地神尝新之意,一来表达对今年丰收的感谢,二来祈求来年消灾解难、再获丰收。因夏天 炎热,凉面(即过水捞面)在此时节最适宜食用,所以夏至节人们常以凉面祭祀土地神。
后 来有些地区也采用馄饨、凉粉、凉皮、荔枝或狗肉等作供品。现在夏至节祭祀的习俗已基本 消失,但吃面的食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