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五音相宅法”
“五音相宅法”是一种建立在古代音韵 学和五行生克理论基础上的相宅方法。
“五音相宅法”,实际上是汉代盛行的 “图宅术”的一种。在宋朝范哗所撰《后汉书 ?艺文志》中便有记载:“宅有八术,以六甲 名教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
宅有五 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 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在“五音相宅法”中,宅主人姓名的读音 按宫、商、角、徵、羽被分为5类,其五音的分 法是:若其姓的发音在舌则为徵姓;发音在 齿则为商姓;发音在牙则为角姓;发音在喉 则为宫姓;发音在唇则为羽姓。
2.五音代表的方位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五色 青赤黄白黑 五方 东南中西北 五脏 肝心脾肺肾 五音 角徵宫商羽 五季 春夏(土王)秋冬我觉得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阴这出自我国古代的阴阳哲学。如《易经》。
易经的哲理,虽然深不可测,但其世界观内核无非阴阳之道。正如道家著作《庄子》所说:“《易》以道阴阳”。
古代先哲们通过对生活实践的总结,把宇宙的各种事物和各种现象统分为两大类:一为阴,一为阳。比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等等。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周易》认为,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要素就是阴(符号为--)和阳(符号为—),宇宙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事物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几千年的岁月,炎黄子孙锲而不舍地掘出一条浩瀚的易学史长河,这长河中涌动的只有两个精灵——一阴一阳。阴阳事物具有各自的特性。
一般来说,阳性物质是万物升腾勃发的状态,看得见摸得着,占有空间但却有大小形状的外限。它以粒子的形态存在于世。
对应于它的则是被动沉静的阴。阴性物质无形无象,不占有空间却又无法限隔地充满空间,它以波的形态存在,弥散、穿越于阳性物质之间及其内部。
在阴与阳的关系中,“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 “阴”“阳”双方互以对方为“生”、“长”、“化”的条件,“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正如地球的生物(动物、植物),既不能缺少阳光,也不能缺少雨水。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事物的整体属性。比如:一天之中有昼夜之分,没有白昼就不会有黑夜,没有黑夜就不会有白昼,白昼和黑夜是一天中的两种属性表现,说明阴或阳不代表全部事物,而是事物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侧面的相对立的属性,阴阳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一体的;人类有男有女,没有男就不会有女,没有女就不会有男,男女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性别表现;人有祸患和幸福,祸患是幸福之源,幸福是祸患之根,两者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两种心理感受;人生有生有死,生死是生命阳阴两面的表象,人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先生,此生彼死,此死彼生。
所以说,阴阳是统一的,都只是太极的不同化象,是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不同属性表现,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阴阳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孕育着对方的成分,也就是阴中有阳的“基因”,阳中有阴的“基因”。
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在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大千世界,不管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还是山川河流、花鸟树木,都逃不出这两大范畴,皆在无穷层次的阴阳之中。
正是由于阴阳之间不断地融合和矛盾,才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间事物的产生和消亡——这就构成了一个大的循环圈,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圈子里旋转、升华…… 古人把从自然界中总结出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互相转化、互相依存的这种变化规律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指导人们的实践。 这就是阴在古代的意义。
而子在我国十二地支里面排名为首, 而"子"在古代代表时辰,子时则为夜半。子是一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的开始。
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方位上的关系,子是四次元世界创造出的,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所有就有了这种联系,那个网页上讲的着实有些牵强!!! 你怎么认为呢??? 五应 生长化收藏 五性 仁礼信义智 上面的就是相对应的关系要竖着看啊。
3.五音是哪些
音韵学术语。
指声母发音时在口腔中的五个着力点。也 可理解为咬字的姿态。
最早见于《玉篇》中的《五音声论》。五 音分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宋代司马光在《辨五音例》 中谓“欲知宫,舌居中”指喉音;“欲知商,开口张”指齿音;“欲知 角,舌缩却”指牙音;“欲知徵,舌柱齿”指舌音;“欲知羽,撮口 聚”指唇音。五音所包括的声母如下:(1) 唇音:b、p、m、f。
(2) 舌音:d、t、n、l。(3) 齿音:z、c、s、zh、ch、sh、r。
(4) 牙音:j、q、x。(5) 喉音:g、k、h。
4.什么是五音口诀
五音为喉、齿、牙、舌、唇。
我国古代对咬字吐字的方法研究甚 细。清代王德晖、徐沅澄合著的《顾误录》中认为“按五行之在天地 间,无往不具。
音之有五,亦犹行之有五也。天以五行化生万物,物 各具一五行。
人之五音,即合乎五行,并应乎四时,配乎五方,通乎 性情,准乎政事,动乎五脏……”后面又列举了《宋史乐志》《礼记月 令》《五经通义》《白虎通》《魏书乐志》《史记乐书》等所论及五行、四时、五方、五脏等与五音之呼应。虽有眩神不合科学之处,但他们 列出的《五音口诀》,对我们辨其字、着其位、用其力、通其神还是大 有帮助的,摘录如下: 喉音土脾宫,如烘、荒、呼、昏、欢是也。
齿音金肺商,如春、窗、初、搀、抄是也。 牙音木肝角,如经、坚、交、加、姜是也。
舌音火心徵,如丁、当、都、低、端是也。 唇音水肾羽,如崩、班、包、奔、波是也。
5.什么是五音四呼
《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中国古代是五声音阶的,这五个音即宫、商、角、徵、羽。在歌唱时,就要使 气息与口腔相互配合,才能做到音准。
据宋代司马光《辨五音例》云:“欲知宫,舌 居中;欲知商,开口张;欲知角,舌缩却;欲知徵,舌柱齿;欲知羽,撮口聚。 ”所 谓舌居中,就是喉音;开口张,就是齿音;舌缩却,就是牙音;舌柱齿,就是舌音; 撮口聚,就是唇音。
准确掌握这唇、齿、牙、喉、舌五种发音,才能唱准确,唱清 晰,进而唱情唱意,如程砚秋先生云:“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所感,托声 于歌。” “五音”之外,又有“四呼”。
开口喊叫谓之“呼”。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云:“外息也。
外息、出其息也。”开口出声、发音吐字之时,口腔有四种形状,分 别是——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开、齐、合、撮,这就是“四 呼”。
比如,唱念“麻” “开”等字时就是开口呼;唱念“急”“七”“金”等字时就 是齐口呼;唱念“和” “路”等字时就是合口呼;唱念“如”“履”等字时就是撮口 呼。 四呼是口腔形状的规律,演员掌握好了就能做到字正,字正而后腔圆,腔圆而 后音美,音美而后韵扬,观众才能听得准、听得清、听得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