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东陵之皇陵都是风水宝地吗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世称“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笏朝辑,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腾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王气葱郁”。在东陵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皇子、公主”。那么,是不是清东陵的每一座陵寝都是风水宝地呢?铁的事实会告诉你:
1、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寝,1687年孝庄安奉于此,1725年安葬于地宫。孝庄安奉于此地后出生的“乾隆(1711年生)”,“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创造了大清盛世。
2、孝陵:“顺治皇帝”的陵寝,“顺治”安葬于此后出生的“雍正(1678年生)和乾隆”。“雍正”在位13年,享年58岁,“雍正”一扫“康熙”积弊颓风,为“乾隆”创大清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景陵:“康熙皇帝”的陵寝,1722年“康熙”去世后安葬于此,此后出生“嘉庆皇帝”,但“嘉庆皇帝”是在“雍正”安葬在“西陵泰陵”后出生的,“嘉庆”的先天命运是由“泰陵”决定的。“嘉庆皇帝”在位25年,享年61岁,是一位平庸天子,大清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4、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寝,1799年“乾隆”安葬于此后出生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位11年,享年31岁。
5、定陵:“咸丰皇帝”的陵寝,1866年安葬于此后出生了“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光绪”在位34年,享年38岁;“宣统”在位3年,享年61岁,清朝末代皇帝。“定陵”是一个生了“亡国之君”的陵寝。
6、惠陵:“同治”的陵寝,1878年“同治”安葬于此,“同治”无后代。
至于“顺治皇帝”是在有了“沈阳东陵福陵”后出生的;“康熙皇帝”是在有了“皇太极的沈阳昭陵”后出生的;“道光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雍正泰陵”后出生的;“同治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道光慕陵”后出生的。“顺治、康熙、道光、同治”这四位皇帝的先天命运都与“清东陵”没有任何关系。
通过上述事实介绍,我们应该明白:清东陵中只有“孝陵、昭西陵”是生“明君创盛世”的风水宝地,出了“雍正、乾隆”两位好皇帝;而“裕陵、定陵”都出断子绝孙短命亡国皇帝。至于“惠陵”因其无后代而没有了风水上的实证意义;“景陵”也因在“康熙”去世后“雍正”去世前并没有出生“大清皇帝”而不能用事实实证其是否风水宝地。在这里我们只用事实说话。不从风水理论上瞎评价每座陵寝的好坏。
风水宝地的实质是
“穴位是否点在了龙脉中蕴藏脉气能量的那一个地层里能量聚集最大的那一个点上,而不是龙脉外部形貌的山环水抱砂水有情,龙脉的外表只是‘寻龙点穴’的次要因素,‘寻龙点穴’的主要因素是龙脉的内部结构和龙脉中脉气能量聚集的方式”。
明此理,则“清东陵哪一座陵寝是风水宝地,哪一座陵寝不是风水宝地”便可一眼看穿。
2.
环境风貌
清东陵的环境是由山川、河流、林木、植被等诸多要素构成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清东陵正是这种理念的最佳体现。陵区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龙播凤翥,玉陛金阙,如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钟,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案山影壁山圆巧端正,位于靠山、朝山之间,似玉案前横,可凭可依;水口山象山、烟墩山两山对峙,横豆陵区之南,形如阙门,扼守隘口。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顾盼有情;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
3.清东陵的有什么好风水
清东陵在明朝末年。
曾被明朝末帝崇祯皇帝选中,做为他的万年吉地,尚未来得及动工营建就国破君亡了。清王朝入关以后,这个地方很快又被清朝皇家看中,定位万年吉地、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好的风水呢? 清东陵施以昌瑞山为后靠山的,孝陵正处于昌瑞山主峰。
昌瑞山东西走向,主峰突起。两侧山峰逐次低下,形成了一个屏风式的山形。
孝陵的前面以金星山为朝山,而金星山与昌瑞山之间又有一座低矮平缓的小山影壁山,从风水角度上讲,称案山,这朝山 案山 靠山三山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孝陵的数十座建筑就沿着这三山连线疏密有致。错落稳当的排列开来,其间用神道相贯穿,形成了一条长达12华里的气势磅礴的中轴线。
而陵区东面的雁飞岭诸山,千山卓立,文笔插天。俨然左辅,陵区西侧,黄花山层峦飞翠,跌涨生辉。
宛如右弼。而高大雄伟的天台山,象山。
烟墩山又横恒陵区之南。在陵区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大河由北向南蜿蜒流淌,整个陵区山川形胜形成了万山拱卫,众水夹流之势,从而更加强化了皇家陵园的庄严,肃穆。
圣德,神秘的气氛。山川形胜与建筑能互相统一,相得益彰:山川自然之美与古建筑的人文之美有机结合。
清东陵可以说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一处难以寻觅的天才杰作,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
4.清东陵的有什么好风水
清东陵在明朝末年。
曾被明朝末帝崇祯皇帝选中,做为他的万年吉地,尚未来得及动工营建就国破君亡了。清王朝入关以后,这个地方很快又被清朝皇家看中,定位万年吉地、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好的风水呢? 清东陵施以昌瑞山为后靠山的,孝陵正处于昌瑞山主峰。
昌瑞山东西走向,主峰突起。两侧山峰逐次低下,形成了一个屏风式的山形。
孝陵的前面以金星山为朝山,而金星山与昌瑞山之间又有一座低矮平缓的小山影壁山,从风水角度上讲,称案山,这朝山 案山 靠山三山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孝陵的数十座建筑就沿着这三山连线疏密有致。 错落稳当的排列开来,其间用神道相贯穿,形成了一条长达12华里的气势磅礴的中轴线。
而陵区东面的雁飞岭诸山,千山卓立,文笔插天。俨然左辅,陵区西侧,黄花山层峦飞翠,跌涨生辉。
宛如右弼。而高大雄伟的天台山,象山。
烟墩山又横恒陵区之南。在陵区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大河由北向南蜿蜒流淌,整个陵区山川形胜形成了万山拱卫,众水夹流之势,从而更加强化了皇家陵园的庄严,肃穆。
圣德,神秘的气氛。山川形胜与建筑能互相统一,相得益彰:山川自然之美与古建筑的人文之美有机结合。
清东陵可以说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一处难以寻觅的天才杰作,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
5.孝庄皇后的陵墓为何建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
昭西陵鸟瞰(徐广源提供)在遵化清东陵,有座陵寝像一只孤雁,被建在了陵区界墙——风水墙之外、陵区总大门大红门的旁边。
这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孝庄文皇后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庄妃,她是皇太极的爱妃,少年天子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大帝玄烨的祖母,她与清初三位皇帝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清制,皇后陵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而是根据其夫陵名来命名的。陵名第一个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根据皇后陵位于夫君陵的相对方位而定。
清代陵寝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东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与远在盛京(今沈阳)的昭陵为一个体系。
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在昭陵之西,所以称为“昭西陵”。
按照史书的说法,孝庄文皇后崩逝前曾经表示,不想惊动太宗皇帝的亡灵,同时又舍不得儿孙们,所以坚持不要奉安盛京,而要在孝陵与子孙为伴。但人们并不肯轻信史书上的记载,认为那是“为尊者讳”,于是拿出一段“太后下嫁”的公案来解释孝庄文皇后的陵寝之谜。
据说皇太极崩逝后,正值盛年的庄妃(此时已是太后了)或是由于孤枕难耐,或是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在当时,寡妇再嫁即使发生在普通百姓家,也会普遭非议,更何况发生在皇家?为此,清朝皇室便将她的陵寝摒出陵区之外,建在陵区大门外一旁,让她千秋万代为子孙看守陵门,充当警卫,以示惩处。
太后是否下嫁,学界现在尚无定论,我们在这里不想强说其有,也不想断言其无。但想说明的是,即使抛开太后是否下嫁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解开孝庄文皇后的陵寝之谜。
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与昭陵是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她这个皇后依旧从属于太宗皇帝。那么这座陵寝为什么不葬进清东陵陵区之内,而偏偏被搁置在大门之外呢?这也不难解释。
清东陵以顺治帝福临的孝陵为主陵。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区内至高无上的尊贵之位。
清东陵与关外的昭陵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混淆。如果将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内,不仅打乱了两个体系,而且将昭西陵建在任何一处,都卑于其子的孝陵,有悖于理法。
这样将昭西陵建在陵区之外,就既明确了两个体系的界限,又满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后与子孙为伴的遗愿。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红门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
清代谒陵制度,是从辈份最高的陵开始。孝庄文皇后的辈份高于葬于清东陵的后代帝后,晚辈谒陵时,自然要先从昭西陵开始。
昭西陵老照片(徐广源提供)昭西陵建在谒陵人必经之处的大红门旁边,为世代子孙及钦点王公的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清代崇尚左方,以左为贵。
昭西陵正好在大红门左方。陵址之地要求土层厚,土质细腻无沙,颜色纯正,昭西陵所在之地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以此看来,将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外,大红门左旁,是当时情况下最合情合理的选择。孝庄文皇后,蒙族,姓博尔济吉特,名本布泰(也可翻译为布木布泰)。
她是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她13岁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了。
她的祖父莽古思为了加强与后金的政治联盟,维护自己部落的利益,决定将自己的孙女本布泰嫁给皇太极。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13岁的本布泰带着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后金的新都辽阳。
皇太极亲自迎接到沈阳城外的北岗,在那里举行了盛大宴会,欢迎送亲队伍的到来。快到辽阳城时,大金汗努尔哈赤亲率众后妃、贝勒、大臣出城迎接。
入城后,“设大宴以礼成婚”。本布泰从此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侧福晋。
早在11年前,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莽古思就已将自己的女儿、本布泰的姑母哲哲嫁给皇太极作大福晋。在本布泰出嫁后的第九年,即天聪八年(1634),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亲姑侄三个女人同事一夫,这在有清一代是空前绝后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完善后妃制度,并建五宫,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其中,大福晋哲哲为清宁宫中宫皇后;海兰珠位列第二,为关雎宫宸妃;第三位麟趾宫贵妃那木钟,为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第四位衍庆宫淑妃巴特马·璪,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金;本布泰名列第五,被封为永福宫庄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珍藏着册封庄妃的册文,这是惟一幸存下来的清廷入关前的后妃册文,史料价值极高: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曰:自开辟以来,有应运之主,必有广胤之妃。
然锡册命而定名分,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
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册封庄妃册文(满文部分)册封庄妃册文(蒙文部分)册封庄妃册文(汉文部分)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大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庄妃之名由此而来。
6.中国历史上哪个帝王陵风水最好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陈喜波、韩光辉两位学者曾就此作过专门的研究。
清东陵(见上图),据说是顺治亲自跑马游山而选定的风水宝地,他们分析后认为,这里确是一块风水绝佳之地。其依据是—— 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 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 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 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 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 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
从上面看,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水水格局。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根据当年留下的建陵资料,依传统的“分金立向”风水理论,确定陵寝建筑的中轴线。东陵主陵孝陵和南部的金星山构成整个陵寝的建筑轴线,整个陵区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川景物,都由金星山和昌瑞山一线相连的山向所控扼,这条轴线在陵区内诸多陵寝的有机配置下,得到不断充实和强化,在空间序列的展开层次上,处处得到山川形胜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衬和烘托,显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
7.沈阳东陵是谁的坟墓
沈阳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距市区约十八公里。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
扩展资料:
沈阳东陵 陵园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南面中央为单檐歇山式正红门三楹,拱门三道。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过了石桥,正中为碑楼,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玄烨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刻,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功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阳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