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于一四零二年在南京称帝登基,一四二一年将国都迁至北京,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动对强化国家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实在成祖之前的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将都城迁出南京,哪怕迁到老家凤阳都可以。但是迁都的事情最终还是由成祖落实实施了,并在之后宣宗时代加以巩固稳定下来。针对为什么要迁都北京的问题,可以说除了朱棣的一些个人癖好外,其余的原因都应该与国家统治及民生社稷有关了!
一是,纵观前代诸多王朝,似乎是定都南京的,其统治的整体时间都不长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太祖至成祖都认为南京绝对不是一个久居之所。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国运,也必须出走南京的。
早在太祖之时,曾考虑过原来北宋的都城开封。那里既占据了大运河的中枢位置,又地处是中原的核心区域,于此不仅可以控制南方还可以遥看北方,理应不错。但是历经多年惨战的破坏,那时过往繁华的开封已经算是一座荒城了,定都于此就等同于在此地重建一座超大型的都城,才立国不久的大明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负担。而且当时北方尚有蒙古未除,开封附近并没有什么自然屏障能够辅助抗敌,这样就会很危险了。而后又对长安、洛阳等地进行考察,但最后也都没看中。
二是北方蒙古这个老对手仍没有解决,还对大明的边境防护带来着严重的威胁。其实在当时都城的列举名单之中,北京并不是最具优势的选择。毕竟这里的气候干燥,农业生产水平低,难以满足自给。尤其是与北元距离很近,可谓是紧挨着,这从安全角度考虑是很丢分的。因为一旦北元发动攻击,那么为了拱卫京师,朝廷就必须立刻调兵回京,势必需要不断维持巨额的军费,这对国库而言压力是巨大的。
成祖并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面对北元的威胁,北京确实首当其冲,可能会最先受到攻击;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里同样是出征讨伐蒙古的第一站。也就是说,他要用定都北京来展示大明永不妥协的态度,也表露了他要彻底征服北元的雄心!
历史告诉我们成祖也就是这么做的。在位期间他发动了五次对蒙的北伐战争,巩固了北京周边的环境,在护卫京师的同时也是驻守了边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降低了军费开支。
再者就是因为定都北京能够起到平衡南北方势力的作用,这样也就更加有利于加强权力向中央皇权收拢。成祖刚刚登基的时侯,朝中的大臣还多是之前所留下来的。他虽然也从北方带来一些文臣武将,但是总的来说这其中还是南方人要多些。相对较多的南方人,代表了南方的势力较大些,这令北方派感到很不舒服。要知道成祖发起与北方,登上帝位是受到过北方势力的大力支持的。都城迁到北方后,原本实力较强的南方派们就必须离开南方去往北京,这样北方的老部下们也就能享受到福泽,有了被照顾的感觉自然是不会觉得心寒了。
最后一点就是成祖的个人喜好了。上面也说到了,成祖发迹于北方,他曾是被封为燕王,其藩地北平就是这北京。可以说北京对成祖而言既是熟悉,还很有感情。迁都到这里,他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抵触的情绪了。
南京和北京,哪个城市的教育水平高?
南京鼓楼去是全国除海淀区区外受教育水平最高的
南京和北京哪个城市的教育水平比较强?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高中母校,南京普通四星高中,在南京排不上号。我02年高考,年纪第一上的是南航,算顶尖211吧。然后同学,梅山的(南京梅山曾经属于上海,所以有一部分梅山人有上海户口),在年级月考中从来没进过前100名(全年级250多人),然后这哥们回上海考上海卷,上了东南大学。换句话说,我们这所普通高中,在上海能有40%以上的985概率,这个概率放北京上海都他妈算名校了吧。问题是我们在南京就是个屁。比考试全国下来江苏自古就一句话,全是垃圾。除了隔壁浙江还能看看,北京算个球。明清两朝江苏占三分之一状元,浙江五分之一。两院院士累计江苏450 浙江375。放开江浙高考,中国科技至少能进步十年。
北京和南京哪个历史悠久?
谢邀!在平时本人对于中国历史比较感兴趣,时常会阅读些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对于中国历史稍有了解。问北京和南京哪个城市历史比较悠久?在此,本人想发表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个人认为,要想从中国无数个城市中,挑选出近千年以来最具代表性和政治影响力的两个城市,无疑是北京和南京。在北京和南京两个城市中,到底谁的历史比较悠久呢?我认为南京比北京要稍胜一筹。
首先请大家先看一下南京过去的历史,南京是一座具有247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著名古都,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间累计达450年。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千里,为南京建城开始。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从此南京又称金陵。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随后,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南京,史上称“六朝”,六朝都城位于秦淮河北,经过三百多年的建设,六朝时期南京人口达100多万,使古代南京从创业走向兴盛,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
公元589年,隋灭陈以后,隋王帝下令将建康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平,改为耕地,六朝从此繁华荡然无存,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来了又一次城市繁荣。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摆脱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将秦淮河一带繁华商业区和人烟稠密的居住区围进城内,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今中华路—洪武路大致为南唐都城中轴线。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称应天府。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开始了长达二十一年浩大的筑城工程,这就是至今尚还留存的闻名世界的明南京城,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明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外廓,今御道街即皇城中轴线。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南京命名之始。公元1645年清王朝于南京设立江宁府。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天京。公元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江宁,改江宁为南京府,同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公元1927年中华民国复都南京,并进行了以城市干道网为主体的市政建设,形成了今日南京的基本框架,这个期间,公元1937年曰军侵占南京,南京遭受严重破坏。公元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再请大家看一看北京过去的历史,北京历史悠久,作为城市历史来说,可以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公元1012年改号“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是为北京建都之始,公元1153年,金朝设中都,金中都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成历史,一千余年建都史。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自新中国成立起,就是祖国的心脏,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正焕发着美丽的青春,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上联:北京南京东京,下联怎么对?
下联:山城水城石城。
世界上有东京,南京,北京,为什么没有西京呢?
谢谢邀请
其实西京指的就是古长安。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是“两京制”,西京指长安、东京指洛阳(北宋时东京指开封)。
只不过现代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城市历史,凸显自己地位的独特,悄悄的将“两京并重”的西京长安直接称为首都长安了。尤其是在头条上,发现很多人在强化自己是唐朝的首都时而刻意将对方贬低为所谓“陪都”,古时候是没有“陪都”概念的。
事实上在大唐盛世,其首都就有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典型的“两京并重”,不分主次的。甚至在武周时期,神都洛阳的地位直接高于西京长安了。
有北京、南京、东京,那么西京在哪里呢?
当然有西京啊。在隋唐两代时期,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人们习惯上就称西都长安为西京。而五代时期的后唐政权还曾经以京兆府为西京,京兆府就在今天陕西省的西安市。到了1932年,国民政府也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如今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是被称为西京医院。
上联:北京南京东京都是城市,如何对下联?
张店辛店段店不是旅馆!
谢谢邀请!
南京北京分南北,下联是什么?
左耳右耳分左右,
前街后街有前后。
有些人知道东京、南京、北京,但是你知道西京吗?
不是很清楚请赐教
北京和南京,在气质上有哪些不同?
15年朋友圈里曾热传一组《左手北京右手南京》的图集,用许多有趣的对比图,精准地表达了大家眼中地道的两种“京味儿”。在图片上我们看到,享有名气的郭德纲和孟非分别代表了北京名嘴和南京名嘴,而南京方言以“啊”开头(举个例子:啊吃过啦)与北京方言“儿话音”深刻地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形象了!”
“这组图确实挺传神的。虽然同属江南地区,江浙沪每座城市之间的气质、方言就很不相同,更别说南京和北京了。这组对比还有心地做了两个不同的底图颜色,北京的红和南京的蓝,感觉更能代表一般网友对南北这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印象。不过南京的代表美食不该是汤包吧?明明是盐水鸭。
“看到了蓝色就想起民国时兴起的南京代表服饰——西装三件套,确实很文艺!网络上也曾有过一个投票调查嘛,尽管许多网友都觉得投胎到北京可能更幸运,但在这两个城市都生活过多年后,从居住环境讲,很多人还是更喜欢山水城林汇聚的南京。不过从文化活动、场馆和文艺氛围而言,北京文化气息显然要更多元、更浓厚,不然文艺青年怎么都爱跑到北京去呢?不能只有一个先锋书店,南京以后看高规格话剧、音乐会、小众电影的地方能更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