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学点风水的知识,有人懂吗
一望有情——中国风水最重一个“情”字。看房后构造房屋内部空间结构之时,仅凭心感和目之所能及已令人浑然感动,对此房情有独钟依依不舍的,这当然就是好房或好的设计。
三气有主——风水是一门选择生“气”的学问,而已处好的房子,其大门的纳气状态,窗帏的采光状态,宅心的定气,三者是房屋的三才之主。看房要“相信”自己充分的体感,在以上三处闭目凝神,任意气相通,若感觉泰然舒适,周身畅快,这就是适合你的好房子。
在广东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客户,会给你讲气的流动。而在传统观念里,卧室是不易大的。房子大了气就会散。现在有些年轻的设计师把房屋的床的朝向,他只做一种布置。他没有拿风水去结合。床不仅仅要考虑布置合理,还要考虑客户的想法。有的客户看到设计师的设计会说:头朝西,我命朝西;还有的说头朝东,大江一去不复返。一般来说床的摆放位置以南北朝向为佳。为什么要南北朝向呢?因为南北的磁场在两头,你睡觉的时候是被一跟无形的绳子给拉出来的。
五行有度——风水的核心是将五行之气在人居住环境内进行“适度”的生气营造和吉凶趋化,故风水学的内在精神是附合美学和中庸之道的。空间的均衡感和美感是风水中无言的指标和尺度。
有些设计师运用色彩非常随意,这里用一块颜色,那里用一块。其实设计是非常人性化的。你喜欢的,客户不一定喜欢。你一定要挖掘客户的内心。比如有的客户喜欢蓝色,但蓝色的运用是有讲究的。这不仅在广东,就在我原来在山东时也有讲究。因为太平间的裹尸布是一种很浅的蓝绿色。颜色是跟五行有关系的。因此大家要谨慎用颜色。苹果绿等这些颜色是好的颜色,但要问清客户有没有不好的联想,一旦有不好的联想,会让客户住得不安心。
九九归一——天下没有最好的家居风水,只有与宅主人最适合的风水环境,所有的风水原则最终都要归于家居和主人的二气相合。(05年财位主气在南昌,喜庆位主气在北,而东南之气乃是非位,西北之气亦有所忌。)风水中的九宫飞星、九九归一,始终都要归于一个“人”字。
曲而不腐——中国风水虽强调“曲而有情”,但一处好的房子或室内布局却不可叠叠重重,过份追求结构,以至曲腐不堪,否则非但生气不畅,宅主也会受其欺辱。曲的原则与中国山水画的精神颇为相符,最高的境界是气运生动外的留白。
中国山水画讲究一个曲径通幽,家居的生活不止也是一样,不能够一览无余。比如,你坐在餐厅看到主卧的床。这样就是犯了主人的隐私。
畅而不冲——家居环境单从环境生态学上来说,也应空气流动、门窗畅通、采光充分,但若构造上通畅过度而形成门冲、门窗冲、门廊冲等,则会冲散生气,破坏和谐,故应注意畅通和谐的尺度,不能形成人为的冲折。
畅而不冲也是设计中客户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有时要做屏风,而有时不做呢?冲即是冲煞。冲煞就是指屋子里通了,通了就是气容易流失,这个在南方做设计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设计师可以不需要懂太多,但需要略知一二。若客户提出很深入的风水问题,不如直接让他找风水先生。而设计师呢讲的是一些科学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有些客户会讲到生辰八字、宅心对整个生命的运势有什么影响。客户讲到这些问题时,就不要随便回答,这些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用基本概念去回答。客户非常相信的话,就要请风水先生,而我们设计师只能是浅显的看看。
形而不煞——家居环境的风水生气营造,是可以通过形的塑造而达成的,但类似床体上空的吊灯,锋利的尖角钢、墙造形,卧室内过多的立面和照订镜等万不可取,否则会形成损害宅主人的煞气,影响运气和健康。
容人乃大——房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人的生存而建筑和布置的,因此家居风水的各个空间都必须是以“容人”为基本前提的,一处好的房子,一定是宅主一家人“通感”舒适,见之、选之、居之都身心愉悦的地方
2.风水学好学吗
这个就要看你学风水的目的了,要是你只是想学来赚钱的话,你永远都学不会。
要是你想学来帮助别人的话,没人会教你。
要是你想学来给自己用的话需要很多的钱,很多的时间。
要是你想学来玩的话,谁都不会理你。
悟性是很重要,但是决心和毅力更重要,心性是决定性的。
自学是小说上的,没有明师指点只能自欺欺人。
有了名师指点只会害人害己。
想学风水的人非常多,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也不是能学就学的会的,更不是学会就能精通的。
它需要很好的悟性,时间,毅力,操守,支撑,环境和生活等等,很多因素。
3.怎样学风水
你好!你要学习风水学,首先必须了解《易经》,理解和把握“阴”、“阳”概念,以及理解“象”、“数”的思想,然后还要熟练地掌握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
除了这些,你还需要对现代心理学和建筑学的原理有所了解。关于风水学的书,很多书店都有销售,学风水首先要学《易经》, 但是即使是加了注解的易经也很难看懂,所以可以先看看一些关于风水的简单的著作,比如 风水与建筑 ,家居风水 之类浅显易懂的风水书籍,再进一步了解《易经》, ,这样比较好些。
而这些书籍你可以在书店的 宗教民俗 区找到,希望你也能喜欢风水这门学问。
4.学风水,要先学什么基础的东西
人类一直在追求和平的环境和健康的体魄,然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却往往联系得如此紧密,大大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
对于许多民族和国家的人来说,不会认为自身的健康和自己的住宅以及过世家人陵墓的方位、地势等问题有太大的关系。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
也许用全息论的观点,可以做出一点勉强的解释。 前 言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其中包含的“风水学”更显得博大精深,为中国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像一颗灿烂的明珠,永放光芒。自古以来,人们用风水知识进行趋吉避凶、解除病苦和贫困,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选择、改变风水来实现。
因此,古人总结为:风水之道“夺神功,改天命。”风水知识浩如烟海,笔者只能以所学之微不足道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形势 (二)理气 四、罗盘的发明和应用 五、风水对人体生命的影响 六、学习风水的现实意义 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风水这一名字起始于中国晋朝托名为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书》。书曰:“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在这以前人们把风水文化称为堪舆学。《玄灵修真辞典》中说:“堪舆,属传统文化方术之一,堪舆风水之术,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①天地的代称,《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
舆,地道也。”②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坟地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还可理解为:堪者仰观天象,舆者俯察地气。《辞源》说:“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
《辞海》说:“风水。也叫堪舆。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
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理、人和之间的协和自然美。
故有人又称风水学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的学问”,也有人称它为“美学”,还有人称它为“环境学”、“元素学”、“软科学”等等。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称为阳宅。
风水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选择,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即理气),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摘《风水探源序》)。风水学有时还叫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称其为青乌、青乌术的等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座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
由此可知,那时的部落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地理环境和风水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懂得居住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如半坡中间的房子朝东,围绕大房子氏族成员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现出“喜东南,厌西北”的特点,遗址四周有防御性豪沟;沟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与墓地分开(《风水探源》)。
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
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这时的风水理论不但包括了择地,而且包括了择日,王充《论衡》中对择日的论述甚为精辟,已有了“太岁头上不敢动土”的理念。秦汉时期有关风水的专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