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我,有没有风水啊?我说有啊,绝对有道理,但是要懂一个道理。北京的故宫,从辽金元开始,到明清八百年,为了风水,皇宫有九门,哪几年的运气在哪一个门,就开那个门,所以九宫八卦,都是想子孙万代。但是你看看,辽金元明清有五个朝,每一个朝代,有时皇帝三年五年就翘辫子了,只有清朝两个皇帝康熙与乾隆,当了六十年皇帝。懂了北京的皇宫你就懂了风水,都是天下第一流看风水的研究了九宫,那还有不好的吗?但是仍然不断有人上去,有人下来。
懂得风水的道理,你就不要太讲究了,重点在德行,不在风水。所以中国人讲看风水,有“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这句话。风水在五个成分里头只占一个成分,有什么用啊!不要上当了,第一个条件还是道德的修养。这就是中国文化,你们很多同学要研究风水,但是千万不要迷信。
有人问说,人死亡之后,择地埋葬。依中国人的习俗,有风水之说,其与后代子孙的运势颇有关联,不知是否有其道理;如有,则火葬是否也需依照风水原则葬之?
这就是说,风水的讲,死人埋葬要选一个好地方,因为与后代子孙有关系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一个大问题。关于尸体的处理,全世界的风俗,有很多种不同;我们中国同印度的一部分,以及阿拉伯人,都是注重土葬。土葬的方式就很多了,中国人过去对安葬父母很重视,对生命很重视,人死后由子孙埋葬。在秦始皇、汉朝这个阶段以前,也就是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没有像现在这样注重风水;但是另有一种注重,古书上叫“卜葬”,用占卜来选择。有时严重的,帝王亲自打卦,决定墓地好不好。
中国的儒家是注重安葬的。儒家重视人生,儒家在春秋战国前后,注重对长辈养生送死。死了以后,子孙为了孝顺,必须选一个好地方,使遗骨有个安详的住所;并不是为了保佑子孙后代发财升官。古代只是一个孝心,孝的感情,死后给他找一个好地方土葬,保护他的遗体。
东汉以后,魏晋一开始,中国人就喜欢选地了,不再是卜葬。这个选地就要懂得地理,现在讲就是地下的环境选择了,认为关系后代好不好的。这种学问,晋朝以后才开始大流行。要选形峦,就是地理的形式环境;形峦以外加上理气,阴阳五行的风水,运气好不好等等,一直流传到现在,认为墓穴是影响后代的。中国人严重的受这个影响,到现在也跳不出这个观念。
遗骨是不是对后代有影响呢?这可以说是迷信,没有这个道理。世界上其它的民族,其它地方的人,他们不用这个风水的葬礼,后代也是一样活得很好!发展得很好啊!
阿拉伯人的回教葬礼,也是土葬,不过与我们不同。中国重视葬礼最严重的是儒家,有“衣、衾、棺、椁”四个字。埋葬前,给死人衣服穿好;衾,是被子,给他包围好;棺材弄好;棺材外面还有个套子,棺壳,叫椁;再加上坟墓,花费很大。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前后阶段,儒家都是这样。
“衣衾棺椁”是厚葬,但是反对的人很多,道家就反对这个;跟孔子同时代的墨子,更是绝对反对的,墨家是主张薄葬。孔子在《易经·系传》上也讲,上古的人死后,后人找个地方把他埋葬,“不封不树”。不封,不是不盖棺,而是不另外划一块地起坟,属于自己家里的。不树,也不建立一个碑或种一颗树,都没有。
后世的人重视衣衾棺椁,是重孝道的思想,父母死后舍不得,搞这个厚葬,是儒家的坚持。道家是笑这个事,死是很自然的事嘛,“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死了跟回家一样,死后随便怎样,不要注重这个形式了,只要把他收拾好下葬就好了。墨家呢,墨子这一派影响很大的,反对厚葬,主张薄葬,简单明了,葬了就好了,也没有管后代,风水影响后代是后人加上的思想。
回教人的葬礼也很简单,他们忌讳说“死”,因为伊斯兰教把离开认识当作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并把它理解为“嘎来布”(肉体)的消失和“罗罕”(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而不是生命的终结。他们把去世叫“无常”或“毛提”,或“归真”。“毛提”是波斯语,就是逝世的意思;“归真”是对宗教人士逝世的称法。回族有句俗话说:“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主张“入土为安”,人“无常”在哪里,就埋在哪里,不必回家乡安葬。而且主张“三日必葬”,一般是早上“无常”,下午埋;晚上“无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过三天。把尸体擦洗干净,用白布包裹了,放进棺材,抬到挖好的坟坑那里,抽开棺材下面活动的板,尸体落进挖好的洞穴里,平躺,脸朝向麦加圣地的方向。再把洞口用土坯砌好,把空棺材抬回来。回教人“无常”后忌火葬,主张土葬,而且忌设灵位,忌送花圈幛联,待葬期间不宴请,出殡仪式简单、安静,一般不动用车辆,不雇佣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讲究任何排场。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么纸车纸马、童男童女等。送葬中禁止摆设任何祭品,不举行任何祭奠。这个等于墨子所说的薄葬,简单就好了。因为身体也是地水火风,物质变的还归物质,身体还归大地就好了。
其它民族还有其它葬法。西藏流行的主要是天葬,选个日子,还有专门天葬的师父,把尸体解剖了,一块一块放在哪里,给鸟来吃掉,供养众生,归于天然。
还有些地方,譬如东南亚有水葬的风俗,把尸体放进水里,让他流走。西方有些国家也有水葬,把尸体放在特制的船里,有的还放上鲜花,任其漂流。
所以,地水火风,都可以清理尸体,埋在土里自然变成土;丢在风里也会风化掉的。
火葬是佛陀提倡的,“一火能烧三世业”,一把火把这个身体烧了,这个身体也是三世因果的一个产物,用火把它清理了。
佛学讲业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一火能烧三世业”的“业”,不是“孽”,“孽”是完全属于恶业。我们一辈子的行为,只有三件事情:有时候做善事,思想行为善;有时候恶;有一种无意做的,自己不知道,意识上并没有为好事或为坏事而做的念头,就是无记业。譬如夜里睡着了,有蚊子咬,你随手拍打,然后又睡去。早上起来,见到血迹,原来打死了蚊子!这个不属于故意杀,是属于杀业中的无记杀业,法律上就是没有杀的动机。再譬如我们坐在这里,一把刀不小心甩出去了,结果到楼下伤了人,也属于无记业。
所谓一火能烧三世业,只不过在身体外相上把三世业烧了,这个身体也是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的一小部分。不要以为“一火能烧三世业”,什么因果都不用还了,当然要还!因为因果报应是烧不掉的。这个是唯心的道理,阿赖耶识把你做事的种子都留着呢,时候一到就报应。身口意的一切行为,都记录在阿赖耶识里,变成种子,因缘成熟时,变成现行果报。身体不过是阿赖耶识的极小极小一部分作用和现象,不过是三世因果中的一小段,一个小现象。现在是讲唯物身体方面,特别注意啊!一火能烧三世业,是讲身体,不是唯心方面。
如果说一个墓地,会影响后代子孙发不发,这个是言说道理,讲讲而已。也可以说,是人类自己的观念造成的道理,观念上认为风水会影响后代子孙。
如果把全国人都做个统计,有些人后代很好,也许祖先并没有一个好风水葬地呢;有些葬地很好,后世却很坏;所以这个不是真理。我们刚才提出来,这是言说道理,是一般人自己认为的,然后构成了意识上的一套理论,硬说是对的,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风水是什么?是葬地不被雨水淹,不被风乱吹,这个是孝道精神。等于我们坐在这里,说你后面窗子关好,避开风,有风或雨水来是有伤害的,所以把衣服穿好,把膝盖头盖好,保持温暖,是这个道理罢了。现在提倡火葬了,所以也不必为了孝道,非要找个地方土葬不可。
所以你问葬一个好风水地方,对后世子孙有什么大的影响吗?答案是没有。拿佛学道理来,包括我们的祖先,包括我们的后代,包括朋友的祖先后代,所有遗骨,统统是一个本体,一个生命功能的现象。这个生命功能叫阿赖耶识,同体的,各有自己的因果报应。并不是说,我好他就不好,他好我就不好,不是这个道理。这里头的学理讲起来很多,用《楞严经》上一句话,“不作圣解”,不要把这个当成了不起的道理就是了。
那你说为父母找个好地方下葬,自己心安,这个是对的,是孝道精神;如果是为了目的对自己好,对我后代好,这就不对了。“若作圣解”,自己认为有这种理论,“即受群邪”,那就是疯了,是着魔的思想,不是真理。
所以说风水、算命,现在大家都偏于这个迷信,太可怕了,不要去迷信这个,我告诉你不要相信。风水是个环境的保护与和谐,有没有道理?有它的道理。风与水就是环境嘛,地下也有风有水,避开了大风、邪风,避开了水患,环境安全和谐美观了,当然好啊。
但是说风水可以保你发财、怎么好怎么好的,不要迷信,没有这个高明的人。古人已经批评了迷信风水--“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葬师”就是堪舆先生,俗称风水先生--山川如果能讲话,风水先生就很难办了。风水是一个环境科学,但是现在很多人学得不怎么样,还到处骗钱。
我也发现最近很多的同学,还有在国外的,非常相信算命,相信时间--这个时间对我有利,哪一天对我没有利,这个方向对我有利没有利。哎呀,我说你们怎么那么迷信!这些玩意儿我都会,我一辈子都不用。有哪一个方位不好,风水不好,我偏要在那里,我坐下来了还不是没有事!一切唯心造!
不好的方向我来坐,看它怎么样。我坐没事,你们一坐就有事,因为你们自己怕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我就一正到底,当然有时拉肚子,有时多吃一点,人啊!随时都会碰到好的事不好的事,你以什么为标准啊?不要迷信!但是说迷信又不是迷信,它是科学,要善于应用。
修道也是一样,千万不要迷信,什么算命看风水,我也学过,是为了修道才学的,不是为了想做算命先生,学会了我一辈子不用。你说风水坏嘛,我专在那个坏的方向坐,我就看看怎么坏法。心正则万法皆正,一切唯心,方位也可以变嘛,这个地球是圆的。不过宇宙的法则,那个大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你能抗拒得了吗?除非你有一套,一套什么?就是功德,要多做善事,只有善行慢慢可以抗拒,其他没有力量可以抵得住的!(文:南怀瑾)
毛驴和马结婚后,生育的后代是什么?
毛驴和马同属于马科马属动物,不过染色体数量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毛驴的染色体数量为62条,而马的染色体数量为64条,两者结合可以生产后代,也就是63条染色体的骡子。骡子可分为“马骡”和“驴骡”,两者在外貌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不过绝大多数骡子都不能繁殖后代。
公驴和母马交配所生的后代为马骡,公马和母驴交配所生的后代则为驴骡。公驴和母马之间基因更容易结合,繁殖马骡的受胎率约为70%~80%,而繁殖驴骡的受胎率仅有30%左右,加之驴体型较小生产驴骡时母驴极容易发生难产,从繁殖的角度来说生产马骡要比生产驴骡更容易,因此在农村马骡数量要远多于驴骡。
从外貌特点来看,马骡偏向于马,而驴骡偏向于驴。马骡个大,既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又有驴的负重力和耐性,在饲喂方面又要比马省料,如果将马比喻成一辆法拉利的话,那么马骡则相当对于一辆运输车,因此在偏远乡村多使用马骡进行耕作或拉车。驴骡个小,力量不如马骡大,相比马骡仅能算得上一辆拖拉机,但其耐性更好,适合拉磨、上山、驼物等需要长时间役用的工作。
公骡和绝大多数母骡均没有生殖能力,这是因为骡子染色体不成对(63条),从而导致生殖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所致。公骡虽然没有生殖能力,但是性腺却比较发达,也能表现出较为旺盛的发情迹象,因此为了方便管理和役用多会对公骡进行去势。母骡具有子宫可以怀胚胎,不过困难的地方是使母骡怀孕,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母骡可以生殖后代。
关注答主学习养殖技术,伴您养殖路上快乐前行!
姓唐的人是什么氏的后代?
俺对这方面的问题没研究,不能瞎说,谢谢。
断根绝种,没后代心里是什么感受?
这个是因人的价值观而异的。
在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持有这种根深蒂固思想的人,断根绝种肯定是头等大事,是对祖宗的极大不孝,是无法接受的,可能生不如死,所以内心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同样,也有一部分人持完全相反的态度,组成丁克家庭,完全享受二人世界,不要孩子。尽管可能父母反对,但这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在他们的心里对于传宗接代一点也不感冒,仿佛那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事。所以,即使事实上断根绝种了,但丝毫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影响。
北宋灭亡时,柴氏后代是什么下场?
其实都不用到北宋灭亡时期,虽然赵匡胤留下了“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的遗训,但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来看,宋朝建立时间不长,柴荣的嫡系后代就已经找不到了,只剩旁系传承了下来。
柴荣七个儿子的下场
周世宗柴荣一共有7个儿子,长子越王柴宗谊、次子吴王柴宗诚、三子韩王柴宗諴全部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由于被杀的时候尚年幼,均无子嗣。
四子柴宗训便是周恭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柴宗训禅位后被降为郑王,迁往房州生活。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于房州,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追谥为“恭皇帝”。
五子曹王柴熙让,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去世,柴宗训即位,柴熙让更名为柴熙让,封曹王。同年八月,不知所终。
六子纪王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乾德二年( 964年)十月去世,年幼,无嗣。
七子蕲王柴熙诲,史载其与兄长柴熙让一起不知所踪,但根据浙南各地卢氏族谱记载,后周灭亡后被其岳父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随义父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其义父义母去世后卢璇举孝十年后出仕任官,荣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后来还晋封为武烈侯。
柴荣的七个儿子,除了柴熙让失踪外,只有周恭帝柴宗训留下了子嗣,蕲王柴熙诲疑似留下子嗣,其余各支均无嗣。
柴荣的嫡系子孙后辈
1、周恭帝柴宗训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和柴永盛,其中长子柴永崎被改封郑国公。不过史料关于其后代的记载也仅此而已,其余并无记载。
2、蕲王柴熙诲的后代,根据浙南各地卢氏族谱记载,蕲王柴熙诲的后代起初定居于永康灵山下卢村(今属浙江省磐安县),此后子孙繁衍速度极快,成为“九支卢”之中人数最多一支。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柴氏家族的旁支诸房中找一个辈份最长的人,给予一定的待遇,由他及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
而在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诏周世宗玄孙柴叔夏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并世袭。淳祐九年(1249年),又以世宗八世孙柴彦颖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从这些记载来看,从北宋嘉佑年间开始,柴荣的嫡系子孙就已经找不到了,但仍有旁系远支传承。
如果农村土地荒芜,后代无田耕种该怎么办?
土地荒芜的现象在农村少数地方确实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农资及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而粮价不升反而降低,农民种田收益的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家庭未来各项所需要的各种开支所需求,农村家庭的青壮年劳力就必然找门路打工或做生意等,当他们一年在外挣钱的收入已远远高于种田,加之在外打工路途遥远或工作时间在农忙耕作、收获时离不开,无奈会选择放弃耕种土地,让土地荒废。
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以食为天,国家是时刻关注三农,面对农业、农村新趋势的发展,中央历年来的第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村,其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稳定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并开始针对性的实施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发展和强化三农。
首先是继续并逐渐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我们在多种媒体上也看到各地各级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投入资金,开展土地整治规化和小流域治理改造,同时新修水利,以便农村未来更适合规模化、机械化,增加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为。
与此同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倾斜扶持力度,会继续对农业种植采取补贴、农业种植保险等政策措施,以保证农业种植有钱赚、有收益。
此外,相关农业组织鼓励对农业种植有经验、有头脑、懂管理、有经济实力的种田行家里手搞土地流转,开展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建立,并从政策上、资金等多方面倾斜和扶持。
我相信,有了国家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三农的重视,三农的未来有希望,农村必然会吸引一批懂得新型科技农业技术并愿意成为职业农民,耕地的荒芜必将会逐步减少并以后可以完全避免!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从蒙古史及金帐汗国史相关记载,乌兹别克人确实是以昔班汗为公认的先祖。昔班与拔都、斡耳达、别儿哥等一样,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因为在随同拔都西征的过程中,昔班曾屡立战功,故而在拔都回军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后,特地册封了哥哥斡耳达为白帐汗、弟弟昔班为蓝帐汗。昔班的蓝帐汗国的主要封地在乌拉尔山脉东南、伊列克河、萨雷河和伊尔吉兹河之间。与金帐汗国类似,蓝帐汗国内真正的蒙古族人并不多,其国中诸部中绝大多数都是突厥人,但是汗国统治者则都是出自昔班的后裔。
到了十四世纪中期,蓝帐汗国内效忠于昔班后裔诸汗的众多部落,已经开始以乌兹别克人(Uzbek)的称呼行于世间,这个名称的具体起源,由于史料中没有说法,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部落倾慕当时强大的金帐汗月即别汗,故而以他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群落,(月即别汗也可称为乌兹别克汗),但毕竟缺乏证据,仅可作为一种假说。
1428年在南西伯利亚的图拉河畔被拥立为首领的阿布海尔汗,是乌兹别克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他凭借着强悍的个人能力,将当时已近乎分裂、瓦解的蓝帐诸部组合成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夺取了从西起里海东岸、东到阿尔泰山的大片领土,虽然在其晚年遭遇到了惨败于卫拉特、部众叛离等失败,这种“启发”式的悲剧英雄,鼓舞着乌兹别克人建立自己民族政权的雄心。
穆罕默德 昔班尼汗正是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枭雄,他虽然贵为阿布海尔汗的孙子,但其幼年却历经劫难,颠沛流离于中亚各个政治首领之间,逐渐收拢、聚集起了其祖父时代的各部落势力。当帖木儿的各个子孙自相残杀、大为削弱,而蒙兀儿可汗们也昏庸贪暴地相互敌对时,昔班尼汗打出了复兴乌兹别克汗国的旗号,连续的军事出击、连续的胜利凯旋,富庶的河中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昔班尼汗的手中,在帖木儿帝国的废墟上,乌兹别克汗国应运而生,尽管昔班尼汗在此后与同样正崛起于波斯的伊斯玛仪沙赫的决战中惨遭失败、身亡,连头骨都被残酷的对手作为饮器。但乌兹别克汗国最终击退了萨法维波斯和帖木儿后裔巴布尔的联合进攻,在速云赤汗、奥贝杜拉汗等后继统治者的努力下,乌兹别克人的政权成为了河中地区长期的统治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后代无子孙是什么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