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文化人士喜欢说一个话题:中国在XXX之后再无大师!这个话题十余年来经久不衰,如今还有加剧之势,为什么?清元倒是有一番心得愿意全盘托出,抛出一块愚的砖头吸引真正的有志之士扛起文化的大旗。这个文化指的是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局限于某一个范畴。
其实大家的初发心都很好,希望中国出现真正的大师,而现实中又很难出现真正的大师,因为这个大师难得生存,即使学术与涵养修为够,还得要受到大家的公认,难度相当之高。
古人学习文化也好,技艺也好,喜欢以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去做,往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见到深入的层面。即使他们在争辩某个观念,不见得都能求同存异,至少可以有理有据的去辩论,不会想当然去做回应,这是大部分文化人士的情况。
反观现代,学习文化知识喜欢求快,追求快餐文化,这个“快”字拖累了多少人在浅尝辄止之后就开始为自己摇旗呐喊,做各种品牌的包装,实质性的东西却很少再获得。
那么这些靠虚名累积起来的人,他们如果是文化人士,做出来的文化学术肯定就没有办法尽善尽美,毕竟他们知道的本就有限。这样的情况越多,我们对文化的看法就越糟糕,由个别现象变成了普遍现象,整个文化的层次水平就全面拉低,才有众多有心人士的感慨;:文化衰败。
古人学习文化,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劲,一个是真正的想了解文化,二个是唯有读书科举是大的出路。
现代就不能如此。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的工资甚至有的时候还不如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也让很多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
这里首先我们要抛开:思维的高度、道德修养、谈吐的文雅与否等等方面,只谈很现实的眼前问题:能不能借此赚到钱去生活?无疑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反驳的普遍现象。
我看的故事中,发现他对学习的态度是相当严谨的,用一丝不苟还不能表现完全,用苛刻形容都不为过。就拿他读《史记》来说,整套书籍里密密麻麻记满了他的看法,对于有不同意见的会留下来痕迹,对写得好的地方还是有褒奖,对里面的内容有批判也有怀疑。甚至在临终前三个小时还在看报纸,还在批阅文件,要知道当时的老人家已经没有办法起身行走。
我想,这种是真正的爱文化爱学习,同时他在用书,并不是将书读死。
我外公也很爱读书,给了他一本书,他会不分昼夜去读。他是一名退伍的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身边常留着的文集,经常翻来看,也给我们讲解他的思想。虽然老人家在晚年有些啰嗦,可看到他在我的书上画的密密麻麻的字,有点欣赏又有点心疼。欣赏的是外公对文化知识的那股热心,心疼的是我的书籍估计从此以后没法再给人读了。
近代的文化热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有过的,那时候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好多优秀的作品也是不断出现,大家好比出笼的鸟儿,又像是逃离枯井的蛟龙,大量好的文化作品在此时可以随意找到。
为什么我知道呢?可能有人会有疑惑,毕竟我是80末期的人。
我是因为喜欢看书,去旧书店淘了很多的书,也买了很多的新的书籍,印象中我爱的书大部分是这几个出版社的:春风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华书局、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岳麓书社·····
基本上我所看的书来自于上述这些出版社,那么在我所推荐的文化热中的好书(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岳麓书社这三个比较多(清元是湖南人,湖南本地自然是湖南本土的出版社居多,可是文学作品依然多不过春风文艺出版社的书籍)。
其实出版社之间的区别还是有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是不错的,它的风格是最最传统的,没有之一,优点是没有可挑剔的,缺点是也没有太多可以称赞的,它是最老资格的出版社,如同最尊敬的长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书籍是古籍类的宝库,有一个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偏贵。书籍的质量和纸张问题,不用担心,绝对是上乘的,就是竖体的横排字刚开始看会有点不习惯;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书籍是喜欢阅读国外书籍的好去处,只有一个字:赞!;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书籍装饰的很好,里面的内容没有什么问题,价格也是偏贵;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书籍侧重在国内的书籍,国外的书籍很少见到。
以上是对我接触的出版社的简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阅,最好是去看看我推荐的那个时代的书籍,真的不是随便就可以写出来的,大部分是亲身经历,结合自己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望,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生命的体悟,现在想来,觉得弥足珍贵。
在90年代中期之后,其实我们的文学作品开始衰落,很多已经侧重在出版漫画和武侠小说,作家也喜欢写一些心灵鸡汤,如刘墉先生。还有的写一些言情小说,比较少有深刻思想的书籍,当然有还是有的,质和量已经没有办法与之前的相提并论了,这里面主要是来自于网络信息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
快餐文化在2000年到2003年左右就开始盛行,其时也正是本人在读初中的时候,严格说,也就说在网络交友软件开始兴起的时候。
后面我也真的比较少见到心怡的文学作品,去书店找了很多来看,新的一些书籍的广度和深度跟“文化热”期间的书籍根本没法比。
我们在这些文化的交替兴衰当中可以看到,人因为大趋势的变化,心性跟着改变,生存的方式也要变。网络化的便捷给了大家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让更多人失去了阅读的习惯,少阅读到真正优秀的文学,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言之无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并不是古人的玩笑之词。
互联网的兴起让更多人有了新的赚钱的方式,欲望也随之增长。当年的文墨之士已然年龄渐大,无力再去写更多的文字,而新一代的文人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很好让人接受:写深了会没有人看,写浅了也不能表达什么,书卖不出去就得自己贴钱,谁会亏本去写书呢?会炒作的往往不是特别有深度的。
反而玄幻的网络小说一度成为主流,大批量的凑数小说也蜂拥而来,这时候的文化界已经很难再回到之前的盛况。
现在的我们都会或多或少显得有些浮躁,喜欢快速成就自己想要的结果是难以避免的冲动。
文化界如此,易学界也是如此,宗教界也会有影响的。
易学界的“大师”越来越多,光环越来越盛,无奇不有的人也是充满了易学的学术界。
古人的周易思想也被有一些人篡改,说是不符合现代,要与时俱进。我们都知道古人发现的周易规律是真理,真理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也没有矛盾,但是真理的应用方式和对象允许有变动,如周易讲的:不易、简易、变易。现代人有些奇怪的“大师”可以无所不能,样样精通,给人改运改命,趋吉避凶,周易、宗教、中医、心理学等等,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是第一的人,很多很多。
这样的人让周易成了一个金钱化的工具和幌子,而周易的组织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很多的周易组织和团体只是自己在海外注册,然后在国内借由学术交流的方式赚钱利益,不同的周易组织和团体之间互相排挤和诋毁居多。
有些商家为了赚钱就把风水物品卖到了极致,说可以改变多少多少人的运势,实际上我们真正去看风水上的东西,去询问真正的风水大家,根本不需要那么昂贵且数量庞大的风水物品,也有的将这些风水物品称为吉祥物的,这个是利益的产物而已。
宗教界的变化可以以此类推,此处清元作为三宝弟子,不便多去评论。
在这些外界环境的变动下,有多少人可以洁身自好,有多少人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又有多少人是昧着自己的良心在做一些损害他人的事情,相信自己心里会有数的。
我相信因果规律不曾错过一个人,只是报应的迟早而已,我们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如何也会让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产生同等的回应,这叫因果规律。
中国的大师并非没有,肯定是有的,虽然目前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逐渐狭小。至于他们的出现是否会受到大家的认可,不得而知,因为他们即使出现了,当没有人去认可他们的时候,他们依旧成为不了我们口中、文字里、网络里传播的“大师”。
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在赶赴西藏弘扬佛法的路途中圆寂一般,只要阿底峡尊者知道这位班智达的珍贵,只得感叹一句:西藏人没有福报呀。
我们目前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已经深深的决定了必须要是我们认可和需要的才是“大师”,而不一定是真正文化里的“大师”,我们甚至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也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
文化的复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人心的觉醒是众人的互感,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无论今生还是来世,我始终深信:中国之前、现在、之后,一直都有大师!也许只是你没有看到,不代表我、他、她没看到···
武汉明易堂风水世家 唐清元
2017年11月27日
在武汉,不谈价格,你觉得哪里的房子最值得买?
谢邀。
“买房跟着地段走。”这句话相信题主应该听过,因此探讨哪里房子最值得买,实际上就是探讨哪个地段最有价值。
当然是中心城区的房子值得买。如题主所言,轨道交通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新城区的发展价值,但是,本人认为,在武汉,二环内黄金地段的地位依无法取代,二环内的房子依然是最值得买的。原因如下:
首先,二环内的资源配套居于城市平均水平之上。城市的环级,不仅是地理位置与交通路网的划分,更象征着不同等级的资源配套。上世纪80年代,武汉这座城市有了环线的概念,二环的界定以主城为范围,环绕武汉各中心城区,内环与二环是武汉最早的环线,也是武汉最中心的地带,内环圈定了城市的商务中心和经济中心,二环则是最贴近繁华生活圈的生活范围,因此,二环内交通管网、生活配套、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是最为集中和完备的。
其次,二环内的生活质量居于城市平均水平之上。由中心向外扩张,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武汉也不例外,从中央商务区、主城区、远城区等环状布局规律,形成了“圈层式的结构”,同时也形成了“圈层生活”。集城市优势资源,自然会吸引城市精英群体,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环内的居住人口素质、经济实力及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决定了这里的生活质量是更为稳定和优质的。
第三,二环内保值能力和增值潜力居于城市平均水平之上。房子,说到底也是商品,因此,除了具备居住属性之外,同样具备投资属性。相关调查显示,最受投资客青睐的因素中,交通、配套和物业管理占据前三位,而二环内,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都更为集中和完善,交通便捷的地段,抗跌性越强;同时,二环内市政配套完善,所有规划都落定,红利也可以兑现,比起远城区的“未来可期”更为可靠和稳定。
一言蔽之,二环属于城市中心,一个城市只有一个中心,不管如何扩展,历史不可复制,地段不可复制,人心不可复制,其稀缺的本质,决定了城市中心的价值。
这两年,在武汉总能听到两个词,一个叫“一房难求”,另一个是“无房可卖”,这在二环内中心地段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武昌为例,街道口作为老武昌的地标,不仅是武昌的文脉中心,也是商业中心、交通中心和政务中心,因此这里一直都是武昌的热门购房板块,由于该板块属于纯人口流入区,因此,购房需求不断扩大,而新房存量有限,也让以街道口板块为代表的武昌二环的新房资源紧俏;另一方面,由于旧城改造难度较大,武昌二环内可腾挪空间有限,土地存量稀缺导致新房一直处于“断供”状态。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地段价值的稀缺、土地资源的稀缺、新房供应的稀缺,这些都是武昌街道口一带的优势所在,也是这里让改善型购房群体或投资群体趋之若鹜的原因。
虽然新房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在武昌二环内,万科金域学府,目前好像还有新房加推。
在武昌读书或者工作的人,对万科金域学府所在的地方应该非常了解,街道口南湖北岸,因为周边有包括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围绕,因此,一直都是武汉有名的人文之地。同时,交通、生活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从万科金域学府出发,通过环线和路网交通可快速通达全城;雄楚高架往东可快速抵达光谷中心、往西可经鹦鹉洲长江大桥直达汉阳归元文化片区;直上二环,可以迅速经水果湖、徐东直抵汉口;地铁方面,万科金域学府方圆一公里内,不仅有地铁2号线、地铁8号线,未来还有地铁11号线;生活配套方面,不仅有街道口商圈,同时也在中南中北路商圈和光谷商圈的商业辐射范围之内。
从品牌的角度而言,万科无论是品牌口碑还是住宅品质,在武汉乃至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听说这个“金域系”属于万科的改善住宅产品,在不少城市都有,万科金域学府是万科从环境、区域、户型、装修、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的居住作品,是一个高层和洋房共生的小区。
回到题主的问题,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武汉二环内的房子肯定是最值得买的,从目前的市场供应和性价比来看,不妨去万科金域学府看看,感受一下稀缺地段和品质服务的生活。
2018年武汉的小龙虾价格怎么样?
今年小龙虾价格,这今年时间跨度太大。骑马撵不上青菜行,给你昨天白沙洲部分批发价格,自己参考一下,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按个头大小定价 ,两虾:65。7-9钱:49。4-6钱27。2-4钱16。
武汉哪里的衣服质量好、价格亲民?
想五花八门就去汉正街!想大品牌低折扣就去盘龙城百联奥特莱斯
如何看待武汉要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感谢邀请。
无论后面将如何具体操作这件事,首先还是应该为这个政策点个赞的。
很多人纠结于即使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房,房子仍然是让大学生头疼的问题。
但是,同学们啊,看问题是要看本质的。
未来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以人为本的。
谁有人才,谁就有未来。
所以,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带有倾向性的。
它代表了当地政府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视。
类似武汉,给予人才优惠的城市还有很多,比方说长沙、成都等城市。
这一波抢人大战看起来很白热化,给钱给户口给房子优惠,真金白银,十分火热。
但是,问题也慢慢突显出来,现在已经出现同质化的倾向,单纯依靠政策留住人才,恐怕还是有些费力。
想要真正留住人才,保持城市的发展活力,除了给这些政策优惠,最重要的还是把当地的基本面盘活,比方说,产业优势、就业前景、宜居环境、生活多样性、经济整体状态和法制环境。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有杭州。
杭州的房价也是在大涨,但是,杭州的城市基本面做得好,它的生态环境、互联网产业、高薪的工作岗位、较多的工作机会、明确的行业发展前景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体好处,比单纯的一两个房价政策更能够吸引人才留下来。
所以,武汉的这个房价政策,不能是单一的人才优惠政策,其他的配套要跟上。
比方说,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武汉当地有更多更好的企业来支撑。
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是一个整体,留住人才的政策也应该是一个整体。
单靠一两个房价政策想长久地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留住人才,想要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武汉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生态系统:
包括对房价的合理控制,对新人才引进落户,教育,医疗等产业放开,还有其他的诸如金融,产业政策,政府流程等方面的改进才能完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
武汉的路,还任重道远。
希望武汉越来越好,也希望其他的城市也能越来越好,每一个人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END】
欢迎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
点赞+关注,更多教育、心理热点知识将推送给您。
不考虑价格因素,你想住武汉的哪个小区?
如果以前我会想到武汉天地,现在,我喜欢纯水岸东湖!
先来说说环境,小区旁边就是东湖生态风景区,推窗见湖视野和风光不需赘言,出了小区就是东湖绿道,东湖生态公园;地段更是没得挑,什么4号线地铁、好多条公交路线是小事,临近二环线红庙立交桥,到光谷、中南、徐东,都特别方便,走二桥就可以到汉口。
对口的学校也好,华师大附属的华侨城小学,只有小区业主的才能入读,周边生活配套早就发展的很好了,吃的喝的不仅有而且都是中等之上的品牌,小区内有超大的漫咖啡,环境棒呆,隔壁就是欢乐谷、玛雅水上世界;最后说说品牌,毕竟国企,毕竟做文旅地产的,品质和服务都没得说,当然,价格也是极好的。
好了,回到现实,发几张周边风景图大家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