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努力,终将换来应有的殊荣。
近日,《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其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绿色发展、民生幸福、质量效益等17个指标,综合评定各大县区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中国百强县区以占全国不足1%的土地面积、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GDP,显然,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在Top10的龙头榜中,广州独占3席,天河、黄埔、越秀分别位于第二位、第六位和第九位。
天河,广州唯一CBD所在地,经济体量自然无需赘述,GDP连续11年居全市第一,并在2018上半年,首次突破2000亿。
而黄埔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与萝岗合并后,连续四年GDP总量紧跟天河,稳居第二,而人均GDP,更是高居全市第一。
实际上,无论是天河还是黄埔,傲视全城甚至全国的资本,均得益于高新产业的聚集。
其中,黄埔早喊出IAB产值要超8000亿,而科学城、知识城更是世界巨头云集,可以说,在未来空间和前景上,黄埔备受期待。
|美丽的中新知识城
广州首条知识经济线曝光
如果沉下心来研究,很多朋友会发现,黄埔的发展路径,有鲜明的特色。
比如,随着地铁27号线走向图的曝光,广州首条知识经济线浮出水面,黄埔与增城,携手担当主力。
据规划图所示,27号线,是在14号线知识城支线的基础上,向东延伸至广州科教城、增城开发区,呈7字型走向。
|27号线走向示意图
是的,知识城-科教城-开发区,不折不扣的黄金走廊。
在这其中,知识城是中国与新加坡联手打造的标志性项目,将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建成汇集高端产业、人才的产业新城。
而科教城,亦是涵盖教育、科技、研发、双创空间、孵化器、配套居住等功能的未来之星,首期就要引入10所学校。
27号线将二者连通,广州加码知识经济的决心,便有了底气和承载。
|知识城与科教城关系图
知识城再发力:注册资本超千亿,优质名校要来
当然,在这条走廊上,知识城的建设已整整8年,其规模、产业成就、影响力无疑更胜一筹。
甚至在广深科技走廊中,其都担任龙头之位,可见,对这块风水宝地,政府所赋予的职能,乃粤港澳创新平台的领头羊。
|知识城为广深科技走廊十大创新平台之一
来看看几个核心指标:
投资:截止到目前,其累计注册企业1048家,注册资本1099.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19亿元。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等高精尖产业百花齐放,抢滩进驻的企业,不乏阿里云、粤芯芯片、百济神州、景驰科技无人驾驶等行业巨头的身影。知识保护:已建成审协广东中心,并斥资90亿,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签约落户;与新加坡共建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教育:规划打造18所学校,除了广州实验中学、广州二中会元学校、新加坡南洋中学,更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商学院等名校。广州实验学校建设工作已于近期招标,拟设90个班,投资约9.3亿。
|广州实验中学效果图
当然,知识城的交通规划,亦是野心勃勃。
根据规划,这里至少有5条地铁,除了已经开通的知识城支线,还有年底运营的14号线、更规划三条快线,连接白云机场、正果第二机场、南沙、广州东站。
|知识城轨道交通示意图
意味着,从知识城出发,可畅达空港、陆港和海港,人才、货物、资金、技术,将源源不断涌入知识城。
全市前三,楼市成交扛大旗
在产业、配套齐头并进时,知识城楼市也在近两年迅速崛起,成为广州炙手可热的板块。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9月25日,在广州各大板块成交排行中,知识城以3791套位居全市第三。
何以能够在广州数十个板块中脱颖而出?原因有五。
其一,得益于板块的发展潜力,高精尖产业聚集;
其二、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高端配套,齐齐落户;
其三,招商、万科、绿地、龙湖、时代领衔的一系列品牌房企纷纷跑马圈地,奉上了洋房、叠墅、别墅、公寓等丰富产品;
项目
产品容积率售价招商雍景湾89-100平三四房1.62.16万/平万科幸福誉88方、95方三房2.72.3万/平双珑原著98平三房2.3200万/套时代天韵91平三房、128平四房2.72.6万/平
|知识城四大在售项目概况一览
其四,和市区动辄四五万元的楼价相比,其2字头的价格亲民;
其五,则是极为宜居的山水环境。
|位于知识城的蓝宝石—凤凰湖
央企造标杆,总价165万起买地铁三、四房
倘若要在销售的四大项目中,挑出上上之选,目光,不妨落在央企之子——招商雍景湾身上。
|招商雍景湾项目鸟瞰图
这是一个以高端居住功能为主打的品质社区,容积率仅为1.6,该指标为四大项目中最佳,如此舒适度,即便放眼整个广州,也极为难得。
另外,项目拥有20万平水系园林,毗邻6万平市政滨河公园,在回家的路上,山林一路排开,飞鸟展翅,景观诱人。
而5500平商业街,小区配套的小学、幼儿园,让生活恬静无忧。
|招商雍景湾园林实拍图
如此天生丽质,产品锻造也毫不马虎。
从户型看,100平四房是经典之作,不仅实现南北对流,其面积段也控制得刚刚好。毕竟在同板块内,100平多为三房设计,而招商多送了一个房。
在二胎时代,四房让三代同堂更从容,未来孩子成长,也能拥有各自的独立空间;而主人也能享受书房、瑜伽房、茶室,所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约100平户型图
此外,89方、92方的三房户型,也拥有高使用率和高拓展,无论是动线设计,还是装修细节,都为业主进行了最周全的考量。
在这里额外提一句,招商作为国企,在用材用料上讲良心,有品质,如果你去了相对,对比其他项目,会有更深的体会。
|约89平户型图
|约92平户型图
更加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项目坚持高性价比,目前均价约21600万/平,总价仅需165万起,妥妥入手一套三房。
但是,这样的价格能持续多久,是一个未知数。
要知道,雍景湾开盘一次,价格便会跃升一次,就在9月14日,项目推新,逆势涨价约600元/平,依然热销7成。
|招商雍景湾开盘现场
除了洋房,项目还有居住尺度更大的小全墅产品,除了户户朝南、更有无比阔绰的庭院、露台等空间,你能想象,在一个花开满园的庭院,品茶话人生,又或是席坐于露台,尽赏满天繁星,是怎样的惬意。
是的,在这里,哪怕小至106方的房子都能满足你诗意的生活,这,就是小全墅。
▲招商雍景湾小全墅效果图
当然,拥有如此美妙的项目,需要足够的决心和速度。
最后,房产君还提醒一句,一旦21号线全线贯通,从距离项目600米的何棠下站出发,6站即达天河。
机会,真的不等人。
黄埔一期的名将有哪些?
黄埔军校所孕育的军官,多以前五期最为璀璨,而又以第一期所培养的将才最多,在这里按其信仰不同分别罗列一下:
A.共产党:
1、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11军77团团长,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黄埔三杰之一)。
3、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同学会会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4、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
5、许继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
6、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
7、宣侠父(1899~1938),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集团军高参。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
8、唐澍 (1903~1928)河北易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9、王尔琢(1901~1928)湖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
10、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防空军司令员。
11、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一期毕业,解放军一野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B.国民党:
12、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军3师8团团长,1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抗日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13、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任工农红军25军军长。
14、廖运泽(1903~1987)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96军军长,20集团军副总司令,回大陆后任江苏政协副主席。
15、邓文仪(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复兴社助理书记。
16、曾扩情(1893~1983)四川威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17、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
18、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9、酆悌(1903~1938)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复兴社书记。
20、桂永清(1900~1954)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国民党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
21、关麟征(1905~1980)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国民党陆军中将,陆军总司令。
22、贺衷寒(1899~1972)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军委会政训处长,政治部一厅厅长,台湾“交通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3、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17兵团司令。
24、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台湾澎湖列岛防守司令官。
25、黄维 (1904~1989)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2兵团司令官。
26、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集团军总司令兼38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
27、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
28、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
29、刘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追赠上将,36集团军司令,整编29军军长。
30、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五期队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起义后任解放军上将,解放军四野21兵团司令员。
31、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
黄埔一期学员比其他期的要厉害吗?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4~1927)共同创办的。蒋介石任校长,廖仲凯任党代表(廖被刺杀后,周恩来接任),李济深副校长,邵力子秘书长,汪精卫为第三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何应钦总教官,邓演达教育长,陈诚特别官佐,顾祝同战术教官,聂荣臻政治教官,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黄埔军校以战将如云而出名,战将又以黄埔毕业而著称。实际上,黄埔军校原定两年制学期,因北伐战争开始,改为一年制学期,最后又因形势紧急,改为半年期。所以,前六期的学员基本没有多少学时,没学多少军事理论、战略战术研究,就一批一批上战场了。
但战场上才是真正的军事课堂,真正出将帅的地方。所以,黄埔一至六期出了许多国共将帅,尤其是一期、四期。特别是四期的林彪,在战场上打败了国民党黄埔系的所有名将!(注:陈明仁是个例外吧)。
黄埔四期里面的人都很厉害么?
黄埔军校,又叫“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总共办了6期,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继续单独办学,到1949年撤离前,又办了17期。
对于前六期,常被成为“老黄埔”,这六期学员中,将星云集,能人众多。论取得成就大小,一期学员为最强,论军事能力,黄埔四期不让一期,能打、会打的一大把。
厉害人之一,林彪
林彪,大家都知道是黄埔四期学员,其军事指挥能力绝对能排到“黄埔前三”,号称“长胜将军”,鲜有败绩。
打仗时喜欢先谋后动,现场指挥机动灵活,善用疑兵,深得欣赏。
在长征路上,夺取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都有林彪身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林彪也是带队冲锋在前。
抗战打响后,在1937年9月,林彪作为八路军115师师长,带队参加平型关战役。通过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打伏击战,取得了抗日的第一场大胜,实现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本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严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时,在临江战役中,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歼灭杜聿明4万国民党军,国民党从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在辽沈战役时,以城市攻坚战为主,结合阵地阻击战,歼灭国军40多万,奠定了解放战争成功的基础。
其后,在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林彪的东北野战军一路南下,沿途所过,势如破竹。
论军事指挥能力,在黄埔四期中,林彪首屈一指,整个黄埔将领中,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厉害人物之二,张灵甫
张灵甫长得帅,仗打得也不赖,是蒋介石的警备司令,是74师抗日铁军的首领。
张灵甫就是为打仗而生的,生活上比较冲动,曾经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入了监狱。
抗战打响后,从监狱出来“戴罪立功”的张灵甫,在抗日战场,战功显赫,声名远播。
8年抗战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一些列战役,从一个团长干到了副军长。
特别是在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带领奇兵,从山后攀绝壁而上,攻占了日军退路张古山,形成了国军对日军106师团的包围之势,获得大胜。
日本投降时,张灵甫已经是74军的副军长了。其后,74军成了蒋介石的警备队伍,张灵甫成了警备司令。解放战争打响后,74军被整编成74师,张灵甫任师长,人员3万多,装备极其先进。
1947年5月,张灵甫所率的整编74师,在我军优秀统帅粟裕的指挥下,有9个纵队20多万人,将74师围困于孟良崮,有其中四个纵队的十几万人猛攻74师,经过四天激战,在无水无粮情况下,整编74师被歼灭一万多人,被俘近两万人,张灵甫战死。
纵然强大如粟裕将军,对付张灵甫的74师3万人马,还是出动了二十多万人,不得不说张灵甫彪悍至极。整编74师被打垮,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对国军各级将军也是一个极大的威慑。
张灵甫的战斗力不容置疑,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厉害人物之三,胡琏
对于胡琏,评价道:“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这个评价来自于台湾整理,有多少准确性不得而知,但对胡琏的特点评价相当准确。
作为同样是四期黄埔学员,胡琏和张灵甫是老乡,也是陕西人。如果说张灵甫进攻能力比较突出的话,胡琏则是攻防俱佳,特别是防守,绝对是专家。
在抗日战争中,胡琏在1943年石牌要塞保卫战中,发挥出色。在得知日本要大举进攻重庆时,胡琏作为重庆第一道门户石牌要塞的防守长官,和自己的将士们一起立下誓言,不成功,则成仁,誓与石牌共存亡。
其后,利用有利地形,做了各种部署,当日军三十九师团前来时,作为十八军十一师的师长胡琏送了日军各种“大礼”,让日军大受重创。这让蒋介石对其刮目相看。
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中,胡琏镇守山东南麻,顶住了解放军数次的进攻,最后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此人很有一套。
1949年10月,解放军进攻台湾的门户金门岛,防守指挥正是胡琏。此役解放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击溃了一万多解放军,俘虏了5000人左右。胡琏有此被称作“金门王”。
正是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胡琏在后几年,先后被被授国民党二级上将、一级上将,获得了上级的最大认可。
胡琏,无愧“狡如狐,勇如虎”的名声。
厉害人物之四,伍中豪
伍中豪,很多人不知道其人,但事实上,此人能力不在林彪之下,是井冈山时期,钦点的“三骁将”之一,另两人是林彪和黄公略。
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伍中豪指挥战役上百次,连战连克,在1929年时,和林彪一样,已经是纵队大队长(亦称司令员)。
1928年2月,伍中豪率队解放了宁冈,在其过程中成功实施“围城打伏击”的办法 。1929年5月,率领自己纵队人员,三次攻克龙岩,国军陈国辉旅2000多人被歼灭 。6月,出任红十二军的军长,并担任首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参加打吉安 。
1930年10月初,伍中豪与警卫排战士经过安福县城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地袭击,在仓促应战下,战士死伤过半。伍中豪组织突围,至安福城郊亮家山时,弹尽援绝,被国军靖卫团杀害。
伍中豪,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指挥员,牺牲时年仅25岁 。
虽然牺牲时很年轻,但出众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历史当中,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黄埔四期除了以上几位厉害人物外,还有谢晋元、刘志丹、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邱维达、段德昌等,都是厉害人物。
为什么黄埔学校那么有名?
我们来看下黄埔军校的历史。它是1924年6月,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创办,当时共产党与苏联也参与协助办校。
黄埔军校做为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不少的军事人才。
共产党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等都曾在军校做过教育骨干,陈赓、林彪、徐向前则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
而国民党那边,那就更不用说了。蒋介石是校长,而国民党许多大将几乎都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如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因此黄埔军校想不出名都难。
但是不是黄埔军教学质量真就这么好吗?其实我们看黄埔军校的学制就明白了。本来是定两年一期的,但因时局变化,改为半年了。这完全就是速成班的形式嘛,那教学内容肯定得压缩再压缩。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速成班能学到什么呢?
再说国民党的大将之所以大多是黄埔军校出身,这与他们校长是蒋介石分不开的。蒋介石那是用人唯亲,而其他非黄埔军校出身的军人在国民党是没啥前途的,所以久而久之,那国民党的将军基本上是黄埔军校给垄断了。
其实在那时,要说最牛的军校,并不是黄埔军校,而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并且蔡锷将军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
因此当时这学校十分出名,许多邻国的国家都跑来学习,越南的大将武元甲也就是从这里毕业的。
不仅如此,云南陆军讲武堂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的摇篮,黄埔军校的许多教官就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里出来的,如叶剑英。而当时黄埔军校的教材也是以云南讲武堂使用过的辅导教材为主。
因此,总得来讲,黄埔军校之所以这么有名,一方面是它培养了许多知名的大将,但最重要,也是深层次的原因,是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老蒋为了更好把控国民党而形成的。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如何评价黄埔一期俞济时?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三十四: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36集团军总司令、第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
很多人知道王耀武、张灵甫,却不知道俞济时。在当时他可是大名鼎鼎,名望远超前两人。俞济时不仅是74军首任军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更是蒋介石的外甥,被戏称为太监头子。
俞济时黄埔军校第一期,自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俞济时治军有方、作战勇猛,74军被其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抗日铁军,在开罗会议,被蒋介石作为中国抗战典范推荐给盟国。
俞济时极会用人、对下属很好,培养了王耀武、廖龄奇、李天霞、张灵甫、邱维达这样的战将。但又脾气暴躁,经常不服上司和同僚,甚至顶撞过蒋经国、薛岳。
俞济时做侍卫长时战战兢兢,从未有过差错。蒋介石脾气大,却对他一直和颜悦色。抗战胜利后,他历任参军处军务局长、三青团中央干事、第六届中执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
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等,1990年病逝台湾。
俞济时从底层凭战功升迁,担任的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长,其指挥作战能力高超、作战勇猛,一二八战争在战场上肠子被打穿身负重伤,并非只依靠关系立足。
俞济时(1904—1990年),字良桢,号邦梁、济士,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据说是蒋介石的外甥。
俞济时9岁入显承初小,后入锦溪高小。早年在县城永丰店做学徒,当过民信局信差、县政府庶务。
后投身到族叔、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处,得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军校教导团见习,任排长、侦察队长,参加两次东征,由少尉升至少校。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9团团附、总司令部警卫团第2营营长等职。北伐时任第1军第1师第4团团长,后改任警卫团团长、警卫旅长兼代中央宪兵司令、警卫司令部司令。
1931年12月任德械第88师师长,次年1月奉令率师参加一二八战役,在庙行镇、蕴草浜一带抗击日军,因腹部中弹、肠子被打穿,尤死战不退,被军长张治中命人拖回,返后方治疗,用鸡肠弥补才捡回一命。翌年1月任浙江省保安处长。
1934年11月兼任浙赣皖闽边区“追剿纵队”司令,率部进攻边区革命根据地。次年7月任第58师师长。1935年俞济时被授以中将军衔,是黄埔一期生里军衔最高的。
俞济时仗打的好,但是脾气暴躁,仗着以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平时飞扬跋扈。
俞济时伤愈后,第88师师长已经是孙元良当了, 俞济时便去了浙江省担任保安处长。
一次,俞济时拟定了一个整编浙江保卫团的三年计划,不料送到省政府后,久无回音, 他将原件直接送去蒋介石的南昌行营审核,并注明:此案业已报送省府逾月, 鲁主席托病不予处理。
蒋介石亲笔写上:准予试办,交俞济时全权执行。 同时发电文发电斥责鲁涤平:“整编保卫团,事关国家百年大计,该主席怠忽职责,贻误耍政”。鲁涤平无可奈何,只好听凭俞济时恣意独断,不加过问。
俞济时却摸清楚省政府之所以搁置“整编保卫团”计划,是鲁涤平的亲信、民政厅长杨绵仲从中作梗。
于是一次省府会议上,他一见到杨绵仲当场责问他道:“整编保卫团,乃委员长特交事项,所拟的计划,系秉承蒋委员长的旨意,你算什么东西,胆敢从中阻挠。”说罢,举拳向杨绵仲挥去。
杨绵仲见势不妙,知道俞济时惹不起,急忙从侧门溜走。事后杨跑去向主席鲁涤平申诉,鲁涤平叹息一声,说:“我从军数十年,转战千里,当我身为大将时,这小子尚在襁褓中,你何必与他争一日短长短呢。”杨锦仲默然无言。
1937年七月淞沪会战爆发,8月军委会组建第74军,俞济时任军长,此后为抗日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亦为74军培养不少军事人才。俞济时率74军参淞沪会战,撤出上海后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翌年5月参加河南砀山及兰封之战。
武汉保卫战第9战区司令官薛岳智斗悍将俞济时。
1938年,日华中派遣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准备进攻华中腹地武汉,国军组织百万大军进行武汉保卫战。6月15日重镇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战区司令官薛岳将所部之第4 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日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部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73、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日军。
7月31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
粤军70军坚持两天就伤亡殆尽,薛岳只得动用总预备队70军军,但依然于事无补。眼看金官桥阵地就要被突破,薛岳给俞济时连拍了两封“AAA”级电报,命令他无论如何1日之内赶赴金官桥,接防70军的阵地。
俞济时74军正在德安一线警戒日101师团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德安到金官桥可是有300多里的路程,心想肯定是薛岳(广东人)暗里护着70军(粤军),于是按兵不动。
70军的右翼阵地已经丢失,薛岳见74军迟迟不动,大怒。拍电报问74军在何处,俞济时竟推说被敌纠缠走不脱。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给俞济时拍了一封战史上少有的奇电。 俞济时满不在乎回电:“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
薛岳被噎得半死,俞济时骄横他今天算是领教到了:你俞济时仗着是皇亲国戚、黄埔嫡系,那我就去搬救兵治你。
薛岳连忙给蒋介石拍电述说了情况,蒋介石见俞济时闹得过分,当即电令74军沿德浔铁路连夜赶赴金官桥阵地,“抗令当以韩向方(韩复渠)为鉴!”
有了蒋介石的“严令”,俞济时极不情愿到了金官桥前线,从此他与薛岳包括64军的李汉魄等便结了梁子。
当然俞济时一到战场之后,他把70军的残部往后一拉,指挥74军几个冲锋,即把金官桥丢失的阵地又给夺了回来。
106师团啃不动74军,南浔线上敌我呈胶着状态。同时东、西孤岭一线,101师团也被25军、66军粘在那里前进不得,为保卫武汉赢得了时间,俞济时可谓立了大功!
第74军成为王牌军后,其人事之变极为复杂,除王耀武之后,张灵甫与李天霞争夺军长之位,还有一位58师师长廖龄奇之冤。
廖龄奇原为俞济时任88师长364旅旅长,蒙老首长召唤,赴第74军第58师担任师长。58师原属于杂牌军。
俞济时利用自己人缘,把58师搞得兵强马壮:下辖2个旅、4个团,配属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营,全师总人数达10923人。弄成全国军队里首屈一指的师。
廖龄奇任师长,张灵甫任副师长。1939年6月,俞济时升职后,王耀武升任军长:51师师长李天霞;57师师长余程万;58师师长廖龄奇。
在王耀武的指挥下, 廖龄奇率58师先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廖龄奇对王耀武每次拿58师打头阵逐渐不满。
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薛岳1941年9月18日急电王耀武,限令该军于23日之前,由赣北赶赴湘北参战。
王耀武接到电报下令,新余51师在新余、上高57师、分宜58师于9月21日从赣北出发。作战序列是57师、58师居前,51师靠后并作为军预备队。
57师和58师在前面和第3师团激战之时,第6师 团突然向李天霞51师发起猛攻。第6师团是11军主力师团,李天霞招架不住,未经请示就战场撤退。
结果74军军部被端,王耀武本人差点丧命。廖龄奇58师被日第3、6师团截成数端,经过血战终于撤了下来。
本来58师没有任何过错,但廖痛恨王耀武偏心,作了个怪异决定:擅自拦下一列火车,将部队撤到了株洲。然后把部队交给张灵甫,离开部队回家乡祁阳休婚假去了。
廖龄奇多次通过电报、电话,指责王耀武偏心、薛岳瞎指挥。后来蒋介石亲自主持检讨会,连临阵脱逃的李天霞都受嘉奖,单独枪毙了心情激奋的廖龄奇。
1938年7月俞济时升第36军团军团长兼74军军长,调江西参战。10月,在万家岭激战中,74军坚守张古山,击溃日军一个旅团,下辖之第51、57、58师三位师长全部荣获一号武功状,荣获全军唯一飞虎旗。
11月中旬,兼任长沙株洲警备司令,处理长沙大火善后事宜。1939年1月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昌会战。6月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
参加南浔路会战,三失高安而复三得。10月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1月兼浙江省抗敌自卫团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8月兼浙东海防总指挥。
升任蒋介石大内总管,任侍从室主任、军委会委员长侍卫长,俞济时可谓权倾朝野。
1941年10月俞济时赴重庆,被派往仰光考察。42年11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卫长。翌年兼侍从室第一处副主任,后任代主任。11月随侍蒋介石赴埃及出席开罗会议。
俞济时当了侍卫长以后,经蒋介石的同意,把警卫组划归侍从长室。同时又将所辖的军委会警卫团扩充为警卫旅,新设了侍从组和武官室。
侍从组由在蒋介石身边的侍卫官和卫士组成,组长是蒋介石的堂外甥竺培基,负责蒋介石的贴身警卫。武官室由5名三军侍从参谋组成。
各级官员要晋见蒋介石,都要先到武官室登记,再由武官室安排时间和地点,再呈报蒋介石。所以后来外地大员想要晋见蒋介石,都要先走俞济时的门路,才能免于久候。
俞济时在侍从室任职事必躬亲,十分尽责,十多年来从无出过差错。因此,他曾经和部属开玩笑说:“我们的工作尤如封建皇朝时代的太监。你们是太监,我是太监头子。”从此他便有了“太监头子”的雅号。
1944年,俞济时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调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仍兼侍卫长及侍从室第一处代理主任,5月辞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1月侍从室撤销,所辖各处、组分别归并国民政府各局,俞济时任军务局长。俞济时每天上午到军务局办公,下午到蒋介石官邸处理警卫室和官邸内务科的公务,确实非常辛苦忙碌。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退居奉化溪口,俞济时一直随侍在侧陪伴蒋介石度过了一生中最失意的岁月。
蒋介石对俞济时也是非常关照,1949年4月合蒋介石离开奉化,在宁海县西店乡团埂村上船,由于岸边水浅,要先乘竹排,再换汽艇,最后乘汽艇到太康号军舰。
和蒋介石同乘一张竹排的就是蒋介石、蒋经国、俞济时和一名卫士总共四个人。俞济时当时患有足疾,走路不太方便,蒋介石上了汽艇后,还特地关照身边的人“扶俞先生一把”。
俞济时随侍十多年而没出过什么差错,所以蒋介石对俞济时确实也是另眼相看,脾气暴躁的蒋介石对其他侍卫,呵斥甚至动手都是常事,但唯独对俞济时从来都是和颜悦色,非常客气。
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俞济时还是深得蒋介石倚重,蒋介石曾经批示:“有关安全警卫工作仍由俞局长负责....今后出巡时,俞局长仍应随侍。1949年8月俞济时任总裁办公室主任,仍兼任侍卫长。
蒋介石去台湾后,不想再用以前的老人,大量启用新人。老蒋时代逐步过渡到小蒋时代,俞济时不能为蒋经国所用,必然会靠边站。
到台湾之后,俞济时1951年辞去侍卫长职位。1955年6月初的一个晚上,俞济时在家擦拭自己的枪支,不小心走火,子弹击伤了他的大腿。
恰巧第二天台南有一场演习,蒋介石准备亲自前往校阅。按惯例俞济时要亲自督导警卫安全事宜。但俞济时刚刚受了枪伤,自然不便前往。
就在他受枪伤的夜里,蒋经国手下特务宣称破获了一个有军人和外国势力设计的“叛变”计划:在演习的当天,演习部队的炮口都是朝着司令部的阅兵台上,这就是“孙立人兵变案”的一连串的案件的开始。
孙立人很快就被软禁,俞济时也难逃厄运。虽然不能证明俞济牵连其中,但是险些造成蒋介石被刺,也算是玩忽职守了。
此事件后俞济时逐渐离开了侍从室的领导位置。出任上将军衔的“国策顾问”。
1951年,蒋经国正在积极筹备政工干部学校,他急需一批立马可用的人马。于是他想到了俞济时手下的侍从室的侍卫人员。
蒋经国想把这股势力转为自己所用。不料被俞济时一口回绝了:“蒋总统的安全最重要,如果侍卫人员给你调去当学生受训,那么官邸的安全谁能负责?”蒋经国顿时感到像俞济时这样的重臣,实在是巨大阻碍,自然要借“兵变”做文章了。
蒋介石要传位给蒋经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俞济时在这大势面前却不能及时转向,还是一味的只对蒋介石尽忠。
即便老蒋知道俞济时一片的赤诚。但是,为了给蒋经国开辟一条道路,也就不得不把他打入冷宫了。
此后,俞济时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潜心练字著书,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和回忆录《八十虚度追忆》。1990年1月,,俞济时在台北去世,享年86岁。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双腿。因此,黄埔三杰为蒋先云、贺衷寒、陈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1、蒋先云(1902——1927)。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被称为“黄埔奇才”,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参加过两次东征,因中山舰事件退出国民党。面对国共的分裂,蒋先云十分痛苦,他只有去前线作战以逃避政治。北伐取得胜利后,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任命蒋先云为第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1927年5月,蒋先云在河南作战时中弹牺牲。
2、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1926年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政训处少将处长。贺衷寒一生主要从事特务和情报工作,1932年贺与黄埔同学邓文仪、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力行社(军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3、陈赓(1903——1961)。湖南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是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总指挥为黄埔一期的同学徐向前。在鄂豫皖作战时受伤去上海治病被国民党抓获,蒋介石亲自接见,陈赓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多人联名电告蒋不要杀陈赓,在长征途中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129师386旅旅长,日军专打386旅。解放战争期间是一把尖刀,是有名的陈谢兵团,49年解放了云南,还作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取得了奠边府大捷,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首任校长。陈赓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风水物品真的有用吗?
我看了多年风水了,我来给你解答一下。首先风水主要是讲的气,道家认为所有的物品都由气化而成,这个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看风水,无非看的就是气,这个气跟玄空里面的气不是一出,我所说的气是阴阳之气。风水里面藏阴阳,风水师要做的就是将阴阳之气平衡。关于你问的风水物品,我可以跟你说是有用的,但是得用对位置,比如我们讲的五行之气,如果房间内五行不调和,就需要用到风水物品,比如带有五行属相的摆件,当然我很少用这些,我通常用动物的毛发。还有镜子,比如门外有煞,就需要用的凸镜。这些只是浅显的道理,关键还是一句话,风水物品有用,但需要用对地方,有些是需要开光的。
中山黄埔掀巨浪,如何对下联'?
中山黄埔掀巨浪,
润芝华夏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