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 大明王朝非常可惜的风水宝地]
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这从中国帝王陵寑以“孝”取名现象中就可以看出。最有名的孝陵,当数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南京孝陵了。有意思的是,夺了朱家江山的满族朝廷,其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任皇帝、世祖福临的陵寑,也叫孝陵,满文叫法是“孝顺阿蒙安”。不同的是,朱元璋的“孝”,缘于皇后马氏的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福临的“孝”是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三月初一日确下的,取自福临的“以孝治天下”,从概念上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清东陵: 大明王朝非常可惜的风水宝地]
图:清孝陵
但明清两座帝王陵都取名“孝”,并非偶然,有某种天赐机缘在内。清朝与明朝在陵寑规制上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甚至连龙脉也有关联。如,清东陵那块风水宝地就是朱姓帝王家未能来得及用,而留下来的。如果不是大明王朝两度错过,就不会有满清人的份,民间戏称这是朱姓“两让”清东陵风水宝地。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的昌瑞山下,营建前后持续了240多年,占地面积多达 113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10万平方米。营建的第一座皇陵,就是顺冶皇帝福临的孝陵。此外还有康熙皇帝玄烨、乾隆皇帝弘历、咸丰皇帝奕詝、同治皇帝载淳等四位,以及慈禧等14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葬于此,共有大大小小15座陵园,陵墓约有217座。
这块风水定地,明时叫丰台岭,也有说是凤台岭,只是到了清朝才易名昌瑞山。这里曾是明朝抵御北方外族侵略的前线,当年山上筑有边防工事。驻蓟州的镇远将军戚继光曾在此戍边,燕王朱棣也曾多次到过这里视察。通过“靖难之变”,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得了皇位,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称帝是在南京,但他心仪北京。
朱棣比他老子朱元璋还迷信,特别信奉风水,在丰台岭视察时,朱棣就对此处动了情。在皇后死后,朱棣并没有打算在南京周围寻探风水宝地,而是派人到北京周边抓紧找龙穴,遵化的马兰峪就是堪舆师考察过的地方之一。但考虑到边防、安全因素,朱棣最后钦定地理形势更佳,风水既妙且贵的天寿山作为迁都北京后大明王朝的万年吉壤,即现在位于昌平县境内的十三陵所在区域——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手里第一次错过了遵化昌瑞山,民间称这是“一让”。
但,大明王朝还有机会。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死,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成了新皇帝后,寻得一处可以保江山平安、社稷永恒的风水宝地,是最先要考虑的大事之一。按常理,朱由检是不用烦此神的,老祖宗朱棣已定下了天寿山。但到朱由检当皇帝时,大明王朝已历二百多年,在北京死去的皇帝已有13位,其中葬在天寿山的是12位。以朱棣的长陵为首,诸明陵布列四周。加上大大小小的嫔妃、功臣陵,天寿山已葬满了。用朱由检的话来说,已无佳穴,需要开辟一处新的帝王陵区。
但朱由检这个皇帝当的很辛苦,其时大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真的是内忧外患。朱由检当时的国防策略,一度与后来的国民党一号人物蒋介石颇相似,“攘外必先安内”,对李自成的剿灭行动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但朱由检心里也知道,关外的满人才是一条恶龙。所以,朱由检亲自到边关巡视。在一次巡视中,朱由检看中了丰台岭,竟与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初定自己的归宿地于此。应该说,朱由检的眼光是很长远的,也很独到,从传统的堪舆术来看,此处的风水之妙就不用说了。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连年战事,中原突变,边关吃紧。到1644年三月,京都竟让李自成的起义军给攻破了,朱由检被逼煤山上吊。自然归葬丰台岭之梦也破灭了——大明王朝再次错过了遵化昌瑞山,民间称这是“二让”。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令人感叹。朱姓帝王家两次未能用上遵化昌瑞山,满清王朝夺了江山,又得了块风水宝地,捡得了天大的便宜。自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至1911年宣统退位,清共传十一帝(努尔哈赤在“清”之前),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爱新觉罗家族的天子运承延了276年。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称帝,至1644年末帝朱由检煤山殉国,历277年。大清王朝比大明王朝只少坐了一年江山,这种现象很有趣。民间有传讲,这是天意,遵化天瑞山的社稷寿限定数是这么多,276年;如果大明王朝早点把此处风水宝地占了,就可再继三百年。但当时,朱姓皇帝只顾挖大清的祖坟(见前文《朱元璋子孙干的挖大清龙脉秘闻》),新辟宝地的步伐慢了半拍。276与277,这“1”之差,仅是一种历史巧合,但留下的历史之谜还是相当有魅力的。
大清王朝到底是如何得到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的?正史上的记载是清世祖福临自选。
[清东陵: 大明王朝非常可惜的风水宝地]
图:龙椅上的清世祖福临
清帝王陵本已择选在东北,并在那埋葬了三位帝王,已营建成永陵、福陵、昭陵三座帝王陵,俗称“关外三陵”。在迁都关内,入主北京后,很显然后世帝王不可能再归葬东北,不论从祭祀考虑,还是依保护的角度,都是不方便的。但北京周边的风水宝地多被历代王侯占用,朱姓明朝的皇家陵寑用地在昌平天寿山就不用说了,满人的祖宗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帝王则卜葬九龙山。所以说,想得到一块理想的真龙佳穴并非易事。
传说,有一次福临带着王公大臣去遵化马兰峪一带狩猎,看到此处青山葱荣,生机无限,王气十足,龙脉清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福临一下子感动了,希望死后能葬在这里。当即,他摘下手是的白玉扳子,往前投掷下去。陪臣找到后,就在扳子跌落处做下记号,此处即为福临地宫所在,后来置放棺椁的宝床正位之处。
嘉庆年间的礼亲王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记录了福临择佳穴的事情,证实了上面的传闻:“章皇帝(福临)校猎遵化,至今孝陵处,停辔四顾,日:‘此山王气非常,可以为朕寿宫。’因自取佩X(“韦”旁“枼”)掷之,谕侍臣日:‘X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日:‘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所以奠我国家万年之业也。”后来的《清史稿》采信了这一说法,称“至是陵成,皆惊为吉壤。”
图:清世祖福临“休闲”画像
但后世对此记载是有异议的,认为是堪舆师的杰作。具体说来,可能是钦天监的功劳。当时,曾参与“关外三陵”营建的杜如预、杨宏量等多人,再次参与了清东陵的卜选。但后来的清帝都回避此事,甚至多次强调,这块风水宝地,就是祖宗福临亲自发现的。
乾隆皇帝在东陵隆福寺碑文中称,“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亲临所相度也……若非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舆者比。”乾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三月,乾隆帝谒孝陵时诗兴顿起:“追远钦神烈,匪遥展默思。每因羁庶政,又觉隔多时。松柏守宫阙,星辰侍礼仪。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诗中很明确地说明,孝陵所在是福临“亲卜”。
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的孝陵功德碑碑文称,“世祖章皇帝……圣寿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预定于昌瑞山。”此碑文是康熙亲自撰写的,“陵预定于昌瑞山”,是最权威的官方的说法。
欲盖弥彰。事实上,清孝陵的陵址卜选,及后来清东陵的形成,确实并非这么简单。不只风水先生参与了,还是中国帝王家风水宝地中第一块,也是唯一块由洋人参与卜选的陵寑。这个洋人就是时任钦天监的汤若望。
图:清世祖问佛图
福临1644年从皇太极手里承继了皇位,时只有6岁,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小皇帝,还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帝王。1661年,只有24岁,正处青壮年福临突然病死(民间传说出家当和尚,又说在厦门被郑成功的大炮炸死)了。火烧眉毛,寻找一块风水宝地,就成了当务之急,头等大事。掌钦天监事的汤若望理所当然要肩负此任。之前曾参与“关外三陵”卜选的杜如预、杨宏量,全部都投入了清孝陵陵址寻找和陵寑的营建服务之中。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至1666年),德国科隆人,1611年加入耶稣会,1618年被派往中国传教,时为明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汤若望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并协助徐光启编修完成了《崇祯历书》。明亡清兴,汤若望再事新主,因渊博的学识获得顺治皇帝和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又被委以重任,其编著的《新法》成为大清宪历。
[清东陵: 大明王朝非常可惜的风水宝地]
图:汤若望画像
按说,洋人不迷信风水,堪舆是中国的传统。但汤望既然掌钦天监事,就得谋其政,就要入乡随俗,不只要会天文,也得懂地理,知风水。钦天监在明清两朝掌管观测天文气象、编制历书的中央机构,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包括为帝王家寻找风水宝地,红白事的吉日择定,都是钦天监的“业务范围”。钦天监在过去是很神秘的,加上其深奥无比,外人觉得玄乎玄乎的。当时,清孝陵寻找风水宝地一事,外人知晓不多,直到一起堪舆事件的发生,其中的秘密才为外界所闻。
福临具体死亡时间是顺治十八年(18661年)正月初七日,当天夜里“世祖崩于养心殿”,后来棺椁停放于乾清宫。清孝陵破土是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九月,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六月前,包括地宫在地下部分建筑已营造完毕。当年六月初六,福临和皇后棺椁发往地宫。之后,地面建筑继续进行。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三月十六日,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叩阍(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之意),称汤若望的《新法》有重大缺陷。又指汤若望别有用心,在择选和硕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由于历法深微,五行玄妙,虽经朝议,但不少人并不懂,所以“难以分辨足非”。最后,以汤若望只将《新历》推算到200年,而大清王朝上万年江山,拟将汤若望凌迟处死,“天佑皇上,历祚无疆,而汤若望止进二百年历,俱大不合。”同时,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正杨宏量等多人,也都因此犯了死罪。
但后来汤若汤幸免一死,被朝廷释放了。《清圣祖实录》记载,“汤若望系掌印之官,于选择事情不加详慎,辄尔准行,本当依拟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著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从这段文字上,露出了清孝陵堪舆上的天机。后来知道,这是杨光先的诬告陷害,是宫廷斗争的结果。
“选择非其所习”,言下之意汤若望不是正宗的风水先生。
虽然汤若望被免一死,但已过70高龄的汤若哪能经得起这场牢狱之灾,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七月十五病死了。一个洋人,在传统的封建礼教盛行时代,能当了明清两朝的钦天监,还参与了福监吉壤的卜选、葬期推算,也算是一件奇迹了。而当时他是怎么参与的,外界仍知道不多,成了一个谜团。不过,洋风水先生参与中国帝王陵寑的选址,这应该是中国风水史上的一桩佳话了。
全国各地老婆的叫法都有哪些?
皇帝称老婆叫锌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拙荆; 雅士叫执帚。 商贾称*内;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没文化的叫老婆。 年轻人称媳妇; 老头子叫老伴。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北方人称孩他娘; 南方人叫伢**。 大陆上称爱人; 台湾叫内子。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上海人叫老布 东北人叫老婆子 天津人叫孩儿他玛玛
湖南有哪些地方都有“河东”、“河西”的叫法?
“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张床”,这句话形容出了当时浦东改革开放之后,以黄浦江为界,两边体现了非常明显的经济差异!河东富,河西穷,那么我们湖南又有哪些城市出现了这种情况了。
首先,肯定得说说湖南省的省会长沙。以湘江河为界,河东经济,交通,文化完全甩河西几条街,在交通上,河东有高铁南站、火车站、黄花机场、汽车南站、汽车东站、BRT、磁悬浮.......;论商业,河东有三湘第一商圈、五一广场商圈、百年老街黄兴路步行街,长沙市最高楼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
尽管河西拥有整个长沙几所最高等的学府,长沙西站的规划建设,和随着梅溪湖商圈、河西王府井的建立和地铁一二线的开通,河西已经体现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离河东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
然后就是永州,永州市同样也是以湘江河为界,两边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河东是永州市的教育、文化、政治中心,政府机关和大批学校都扎住在河东,而河西则是历史人文气息比较厚重,很多老的建筑,街区,小巷,都让外地人流连忘返。那么河东和河西谁才是永州人的心头好呢?这个还是交给永州本地人来回答吧。但不管怎样,随着城市的发展,永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除了永州和长沙,衡阳、株洲也有河流从市区横贯而过,但两边并没有巨大的差异,所以这两市就不介绍了!
以上就是小编全部的解答过程,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
你们当地的饺子都有哪些叫法?
饺子是中国非常传统的一道美食,不过因为地域的不同吃饺子的习惯也不同,有的地方喜欢吃蒸饺,有的地方喜欢吃水饺,南方人在吃饺子的时候还喜欢把饺子跟饺子盛在在一起吃,感觉好像汤饺一样,吃法不一样,每个地方对于饺子的叫法自然也不一样,不过饺子应该算是大众的叫法
对丈夫的称谓你更偏向哪种叫法?
新时代的中国夫妻究竟更喜欢使用,她爱人/我爱人/的称谓。这些年,叫老公的称呼虽然不算多,但是呈稳步上升趋势,日益常见。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和收藏我的文章。
饺子在襄阳还有另外的叫法,是什么呢?
知道啊,叫“包面”!!!
饺子,就全国而言是这一食物的通称。
在襄阳就有着不一样的名字。
全国几百个市,保守估计饺子有别名的城市不低于三个!
饺子在襄阳也就是襄樊地区被称作“包面”的地方和人均不少。
“包面”代表着什么意思?难道是指把面和好后包点东西,关于这个名称的意思有老人说就是把面包起来的意思。
因为包菜是一种蔬菜,饺子里边有菜如果不叫包面则容易混淆!
非常感叹襄阳古人的智慧,听九十多岁的老人讲,在几岁时就知道包面了。现在通称饺子是方言统一的结果吧。
可见襄阳方言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饺子在襄阳的的确确有两个叫法,多数襄阳都是知道的。
襄阳话是具有非常独特和个性的方言区,虽然国家把襄阳划属在西南官话鄂北片。
但是襄阳话和西南地区的云贵川方言有天壤之别。
襄阳话曾呀某电视节目上大火了一把,具有一定知名度。尽管襄阳话和河南话也有区别,但容易被误解。。。此处省略两千八十九个字!
襄阳位于湖北省北部,中国的中心地带。还是湖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你们家乡早餐的叫法都有什么?
吃清早饭了某(没)
吃饭了某(没)
喝汤了某(没)
吃里扁食(饺子)
捞面条
摊里咸食(煎饼)
喝里红薯轱辘汤
挞里菜馍
落(烙)里油馍
蒜面条
打里凉粉
喝里糊度(稀饭)
吃晌午饭
臊子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