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想详细描述当代风水学界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传说中的风水高人。在现在国内,一般会搞培训的风水师多少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不然光靠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收到学生。
完全开店卖吉祥物的风水师,基本没有任何风水水平的,属于业余中的业余。这一点香港最差劲,多数风水大师基本完全是靠忽悠了。台湾的风水师表现非常好,研究传统技术学问的多,值得表扬。
当代大陆风水师 堪舆水平真功夫
但是真正的风水大家依然还是在大陆的,风水学说的发源地是大陆,风水学说的核心技术依然没有失传,掌握在大陆的部分民间高人手里。笔者本文描述当代在风水界表现最为突出的人,供后学者参考。本文只代表个人意见,有的未必公允,望大家自己辨别。
胡精国、赵易、刘文元都是玄空风水的专家,都是玄空飞技术的大家,胡还是教授,赵易喜欢较真,但技术不错。刘文元喜欢教学。
张树淮:金锁玉关大师,为人开朗,第一次将金锁玉关风水公布于大众,可谓算是金锁玉关的鼻祖。
宋国元,金锁玉关风水领军人物,金玄风水创始人,市场业务能力比较强,收学生比较多,口才比较好。
成如善:可谓算是金锁玉关的鼻祖,与张树淮二人将金锁玉关发扬光大,不愧一代大师。
吕文艺:喜欢专研思考,自己创新了金锁玉关,取名“过路阴阳”,理论很多花样,很多有待继续检验。
邵伟华:当代周易的先驱者,全国风水开办培训最早,吃过不少苦头,百折不挠。
王亭之、陈仲易:中州派玄空大师,其所著的玄空风水学,与沈竹礽的沈氏玄空基本一致,个别理论有差别。
张志春:奇门遁甲和八宅风水师傅,已经过世,但是风水修为极高,比较实事求是,属于易学界少有的理性人物。
陈益峰:实践和理论兼备的风水大家,风水学说技术全面、精到,喜欢专研技术,功底扎实,属于风水界的一流高手。
刘大均、霍斐然、张志春、于希贤、王奇亨、程建军等属于学术派易学大师,学术能力非常强,对易学研究比较深入。缺点就是缺少实战,这是知识分子的最大软肋,社会能力太差。
黄鉴、韩海军等,象数风水师傅,喜欢用梅花易研究风水和预测吉凶。
张卫国,风水理论技术比较综合,专业水平不错,实践不多。
刘东亮、金锁玉关大师,喜欢研究技术,注重实战。
王庆丰、赵玄,八宅风水大师,尤其是王庆丰八宅风水传承比较正宗。
李定信,为杨公风水大师,潜研学术,功底扎实。 易申甫,杨公风水师傅,将寻龙点穴的理论和玄空风水立向理论结合,技术型师傅。
实战派易学大师 传承风水文化精髓
台湾的胡一鸣、陈奕霖、林武樟、陈冠宇、景根泽、李长玉、梁立铄、李良勇、康运洪、刘丰硕、杨富超、姜军、彭方雨、左逢源、李彐梅、李健、董霁萱、张涛、杨晤、于宝春、郑全路、杨洪鉴、蒋馥年、赵永红、马淑文、李树霞、闫峰瑀、姚琪儿、郭磊、赖廷丰、郭凤娟、崔易玮、崔晋华,田树辉、苏证铧、王涛、耿峰峰、马天浩、袁伯武、王彦、刘松安、黄春水、肖文伟、唐友权、王磊、张竣堡、陶爱华、刘明江、王继业、邹加和、张树淮、杨宝艳、韩威、姜民选、陈嘉华、林飞、彭安庐、张冰等等都属于技术型大师,这一点比香港好,香港的风水师商业化太重,与其说是风水师不如说是商人。
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你的问题是:能够读懂一本书,不像以前那样读完一本书,过后就忘记。我之前和你有一样的问题,读完了,但是书中有什么知识点,一闭眼,全不见了。后来,我有意识地看了一些“阅读”方向的书籍。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本书写的很好,叫做《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速读技巧,怎么制作思维导图来把握书的概况,还有怎么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迅速应用到生活中去。虽然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但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读过很多书,看到了很多理论案列,面对问题的时候,依然感觉捉襟见肘。 《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大岩俊之曾经就有过类似的困惑。
大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学生时期不爱读书,开始上班后迫不得已要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能,但是吃了不少苦头。 直到30岁的时候他准备创业,受一句“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鼓舞,开始追寻这些成功人士脚步努力阅读,一年读完了300本书。
然后问题来了,他发现读过的这些书,跟没有读过一样,完全不记得书里讲了什么。 他花钱参加读书会,和别人探讨,努力找原因。 最终,他找到了有效率的读书方法,能够扎实地掌握住每一本书的要点,知识储备也水涨船高。
但随之,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他发现,这些知识在他身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效果。他发现知识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于是他又开始探索怎么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这一次的,他终于实现了的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位讲师。
《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他两次探索的成果,从他的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如何才能有效率读书且记住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实践。
在“如何有效率地读书”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并不算新鲜,但是模式很成熟,即使不修改,照搬过来也可以复用。
他的观点是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阅读过程中不强求自己全部理解,但是要有时间观念并且要有输出的意识。
确定自己阅读的目的和问题落实到操作层面主要是3步:
1、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5-10分钟)
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大概了解书的内容(10-20分钟)
3、确定问题(这里是深入阅读的关键,需要5-10分钟)
然后,我们只需要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对于市面上大部分图书来说,书中重要部分只占比20%,而在20%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4%。
这意味着,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忽略掉书的大部分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分享了两个可以提升阅读注意力的技巧:
其一、给自己确定一个时间期限,比如1个小时这本书,有了时间期限后,注意力就会有效提升。
其二、带着输出的意识去阅读,把书的内容讲述给其他人,或者写下来。
通过以上几个技巧,我们就能实现快速阅读了。
但是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提升对书中内容的认知呢?作者强烈推荐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就是东尼博赞发明,用来提升记忆力的可视化思考工具,用在读书上最合适不过。
作者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用于提炼要点,按照读书的目的制作的思维导图。
如图所示,主要涵盖四个方向:
1、书本身的介绍
2、阅读目的(包含问题)
3、答案
4、阅读的总结
这是快速阅读时,整理书中要点的一个好办法。这样的导图的缺点是,损失了很多书籍本来的信息。
第二种方式则是针对想要记录书中全部内容的情况。
思维导图在这里有两种运用方式,一是按照章节、标题、小标题一层层的标识,按顺序整理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 二是针对自己的重点,进行个性定制,选出来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向外延伸。
无论是哪一种使用方式,做思维导图的前提是阅读过程中已经对书有了标记,阅读过程中的“折角”“划线”“做标记”就是思维导图的素材。
那么,我们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落地到现实生活中呢?这也是这本书的第二大要点。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书里的方法落实到行动上来,读了阅读的书,就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了时间管理的书,就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
这里作者引入了一个叫“行动目标”的概念。
所谓行动目标就是: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具体要做什么?比如阅读完一本关于阅读的书可以确定目标如下: 按照书中提到的速度方法读完10本书并输出书评,一个月后完成。
作者有意思的地方是他把很多管理学的知识也融入了自己的行动。 比如行动目标的设定就遵循了smart原则,要求行动目标要详细可量化,并且有一定的实现期限。
目标确定后,就要明确自己现在的水平,以及思考自己与行动目标的差距。 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那么现在是百分之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为什么是百分之多少?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当下所面对的问题。 然后通过不停的复盘,来检视自己的百分比进程。
这里用图表展示可能会更直观:
确定好行动目标,自己现在的水平,接下来就是拟定为了填补差距所采取的行动。 这里为了防止差距过大引起的懈怠和拖延,我们可以一个以进步10%分阶段进行。 “为了达成进步10%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写出自己的行动方案,越多越好。
然后在那么多条中选出一条自己最想做的,预测一下完成的结果。然后把这件想做的事情,接着向下分解,分解到一周我可以做什么,甚至每天我可以做一些什么。
这本书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作者真是一个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融汇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能者,仅仅是如何将书本知识落实到行动上。 他便运用了“紧急、重要”的时间管理原则、“SMART原则”“5W1H”原则来配合自己做目标分解,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给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以往读书,读过一个“知识虫洞”的概念,大概意思是每一个行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知识壁垒。 但如果能把这个壁垒打通,把各种通用的经验融合,那么你就可以打通了知识虫洞,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便是能够打通知识虫洞的人。
可以说大岩俊之便是一个在打通虫洞的人。 他把从各种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从落实到对行动目标的指导上去,落实到现实中去。
《实用性阅读指南》虽然是一本经验之谈,但给我的启示不只是阅读上的技巧,而是更宏观的——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学到什么? 至少,我们不应该只是为读而读,而是为做而读。
如果你想解决读过就忘的问题,这本书很值得一读,里面的技巧很实用。
如何有效地阅读书籍?
最近看到了一个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这是一部由央视新闻新媒体于出品的时政微视频,讲述了总书记热爱读书的事迹。视频中提到一个画面:村民去拉总书记的行李,有一个箱子很重,里面装的全部都是书。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自己读大学时,有一次放假回家,拎了两个行李箱回家,而箱里除了是书,就是记满读书笔记的笔记本。
那时候的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摘抄,一味地将书中觉得有感触的句子抄录在笔记本中,似乎抄录在笔记中,便拥有了书中的精华。
可是,书读了就忘了,没有一本书牢牢留在自己的心中,成为我无形的财富。而所记的笔记嘛,都是以笔记本这样的物质形式保存下来,在今后的某一个不经意间发现,感动下自己曾经的努力。
从此我对读书的热爱开始冷却,直到去年才重拾读书习惯。
很多人像我当初的状态一样,不知道读书方法,不知道如何正确记笔记,更不知道如何用好笔记。
但正如廖一梅所说,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
那么,对于读书,我们该如何拥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究竟该如何读书才会有效?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记住并加以活用?以上这些读书的问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能够给你答案。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将详细讲解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他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创出让商务人士推崇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他坚持用笔记记录工作和兴趣,笔记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在日本的电视播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也让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笔记本作家”。
他出版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畅销书, 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而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真正为那些想要学会如何有效读书的人建立了一套独特而又实用的读书操作系统,从读书前的选书、购书,再到读书时利用笔记的读书方法,然后是读书后的记录和活用。
他以自己为样板,详细讲解了他坚持利用笔记,在读书前、读书时以及读书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操作,从而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己思想一部分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以下为奥野宣之为大家讲解该如何有效读书的具体操作。
读书前——选书、购书事预则立。读书前,我们要做好选书和购书的工作。认真制作购物清单,这样既能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又能帮助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书,就好像要谈恋爱在路边随便拉个阿猫阿狗就开始谈情说爱一样。如果只是一时兴起,随手抓来一本,那书本对于你来说仅仅是生活中偶尔的调剂,这本书对于你来说,也可能真的不是很适合。
如果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读书实现一定目标的人,那么,看一本书就要有的放矢,就像拉弓射箭,每一箭都要有靶的归宿。
奥野宣之给了我们一份无形的财富——购书清单。
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书并记录在购书清单上。
我会带着自己的问题或需求去选书。比如,我觉得家里太乱,想整理,那么,我就会去看收纳整理方面的书;我需要知道如何科学教育我的孩子,就会要求定期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我需要系统训练自己的写作技能,我就购入了一批写作方面的书籍……
我在看一本书时,凡是书中提到的书,我都会留意,并记录下来。有些书的最后,会有作者在写此书时参考的书籍,那么我也会作为自己选书的参考。像读《好好学习》,知道了《穷查理宝典》;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知道了《奇特的一生》……
还有,如果对一个作者的这本书特别喜欢时,我会搜索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像前几年我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很有收获,后来便陆续购入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
以一本书为枢纽书,为一个支点,以作者的推荐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顺藤摸瓜,同样以这本书为支点,还可以进行深度阅读,在一个方向进行主题阅读。像《把时间当作朋友》和《奇特的一生》,都可以算入时间管理的书籍,如果想进一步深度阅读,那么就可以购入其他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
此外,我还会根据大V、书友的推荐和各大网站的书籍排行榜进行选择不同类别的书籍。
我们选书的目光不能只盯在某一个领域,各个领域的书籍都要看,这样可以扩展阅读领域,发散思维,构建庞大的知识体系。
一切我们都从主动寻找合适的书单开始,带着自己的阅读目的,建立一份自己的购立书单。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读书时——筛选、提炼奥野宣之用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方式开创了不同的一元笔记读书法。读书是为了记读书笔记,所以你在读完书后会去思考如何撰写读书笔记,然后提炼自己的感想,力求写出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
像莫洛亚说的:”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
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一般要读三遍书,每一遍都是一次筛选,是对书中重要内容的提炼的过程。三遍下来,便是一道完整的筛选程序,把自己三遍都认为有价值或是有感觉的部分做好标记,为后面写读书笔记做好准备。
读书后——记录、活用(1)“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摘抄”+“评价”
既然叫“笔记读书法”,那么,书读三遍后,自然要进行读书笔记。而我对书中印象最深,觉得最为实用的部分便是——“葱鲔火锅”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葱是配菜,不是调料,因此与金枪鱼同样重要,不可忽略。
在筛选出的重要内容后,要注意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名。然后开始正式地摘抄,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部分在内容前画上“○”,而自己的评论前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可以通过摘抄加深我们对书本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记下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而它最大的特色便是记下自己的感悟,说不定有什么奇思妙想,日后翻看,能激起一些创意的想法。
这也让我们在读书的同时,将书中精华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糅合,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将会是积极的输出。而输出的过程,也让我们对书中的内容不断加深记忆和有效的内化。
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到,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可以说便是一座你思考的仓库,随时迸发思维的火花。
(2)养成重读习惯,输出思考
做读书笔记只是开端,读书后还要不断强化重读笔记,通过输出我们的思考,最终达到将书中知识活用的目的。
书如果只是读过就好,那只是生命中无足轻重的过客,随着时光流逝,很快会在你的脑海中消失。读完书,记完笔记,想要活用书中的知识就必须得重读读书笔记,而且不止一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读笔记不仅可以加深记忆,在重读笔记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在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自己现在的思想进行跨越时空的思维的碰撞,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更深的思考深度。
读书笔记像是一个跳板,在重复阅读中,帮助我们的视角跳跃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能帮助我们进行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或思想的输出,让所产生的思想更加细致和深刻。随着我们的信息不断更新,与原有的读书笔记进行充分反应,将输入脑中的学问进行输出,进一步以书评的形式输出,会有更多美妙的发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提供的这一套读书操作系统,就像是一本从购买食材、洗菜切菜到开火炒菜都详细介绍的实操性极强的菜谱。按照本书的方法,所有美好的”食材“,你都将会有能力将它们烹饪出属于你自己的味道。
喜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本书没有利用人们的知识焦虑,鼓吹读书捷径,相反,它告诉我们,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不走捷径,才是真正的捷径。
太多人的读书生活低效而无意义。读书需要技巧,也需要踏实的心。有时候用最笨的方法去积累,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当我们实实在在地在每一本书中都有所收获时,变化便已经悄然发生,等待积累到一定的量,便会绽放出比我们期待中更灿烂的烟花。
写作需要什么书籍?
海明威先生说过,写作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打持久战;写作有时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设定自己的目标;写作是和读者交流,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写作是在做产品,所以我们大量输入做刻意练习。
好的文字能够让读者看到利益,看到自己,看到人性。好的作者能够让读者跟着自己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流泪。
今天推荐的书,我从中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书籍,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1: 《30天写小说》—如何用30天写出人生第一本10万字小说?
如果你一直都怀揣着写小说的梦想,却从未动笔,或者开始写小说了,却一拖再拖,到现在都没有完稿,那么,推荐你阅读《30天写小说》这本书。
我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我可以写小说吗?人 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属于这个阶段的热情、困惑和精力,而它们对小说创作都各有价值。我26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不同,当然我50岁时 写的小说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也不同,至少我希望有所不同。如此说来,这不正是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写小说的最好理由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写出新的 小说。如果一味往后拖延,那么我们本来有望写出一本好书就可能会被错过。
推荐2:《文心》——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这 本书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大师合作撰写的一部关于如何读写的书。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每一篇文章都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写的,读起来很有趣。这本书涵盖了修 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收获“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
《文心》里有这样一段话: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 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 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推荐3: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这本书相当于是村上春树自传体式的文集,这本书也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这本书记录了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和写作的事。村上春树是一位生活非常规律的作家,也是一位非常自律的作家。他每天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持续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在这本书中,村上春树谈了小说家或者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对于初学者,当你决定开始写文章,你要意识到,写作除了才华,还需要集中力和耐力。写作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推荐4:《成为作家》-关于写作的各种困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虽然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让一些刚刚开始写作的人觉得望而生畏,甚至不敢堂而皇之地推荐给别人,仿佛是告诉别人,我要成为作家。但这本书的内容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喜欢写作的人或许都有一个这样的梦想,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这个梦想呢?不妨读一读这本书,通过它来了解关于写作的一切。那么对于想要在这个层面想有所突破的小伙伴,我们不妨多多修炼一下。尤其是在意识和技巧方面,所以写作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成为作家也一样。
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去寻找关于写作的魔力,然后更好的去驾驭它。
阅读书籍有什么方法?
在读书这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我推荐一个,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都会投入到这本书里面,作者提到一个观念的时候会有一种共鸣,而且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总是喜欢代入,有些人更是强行理解。而且这些人还很认定自己的这番解释。所以真的很难读懂一本书。
“素读”这个词语是我要说的读书方式。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从崔永元的节目中听说。我以我的理解说这个概念,如果看不懂可以上网搜一下这个概念,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在读书的时候不要投入,不要和自己联想,只要反复读这本书,只理解书中的内容就可以。
方法已经和你说,但是总觉得太单一,因为我不知道你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给你说方法感觉太盲目,我觉得你读小说或者文学完全没必要用这种方法,而且这也只是一种方法,没有必要按照这个要求读书。
所有的书都应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要为了一件事而去完成一件事。劝你谁也别听就听自己,包括我写的东西,要想有自己独立的一面就必须做自己。
如何看待励志的书籍?
谢谢邀请。有空就看。
有哪些文史类书籍推荐?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看或听考古探索类的书籍。比如最近在听河森堡:最八卦的人类简史,感觉还不错,去看看吧。
写作入门书籍推荐?
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写作课程时所读的。记得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就必须懂基本知识和理论」 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1. 《文心》
夏沔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轮流执笔.花了一年半时间写完。从方块字,词的认识,语汇与语感,风格的研究等写出了一个文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推荐理由:不仅干货满满,而且每一个主题都与有趣的故事联系。耐人寻味的教导,是一本值得琢磨吸取精华的书。
2.《成为作家》
萝西娅·布兰德写的《成为作家》
推荐理由:作者在文中层层递进,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写作的四种困难热爱写作,并不知道该呈现如何的状态时,不妨看看这本书,会指引你一步步向你的目标前进。
3.《一年通往作家路》
苏珊·M蒂贝尔吉安所著,美国人
著有《寻金》、《环绕中心》和《脚印:一部欧洲影集》三本回忆录.
推荐理由:分为十二课,从日记写作,个人随笔,评论和游记,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梦和写作,一直讲到对白写作,故事以及最后的作品修订.尤其对于写作小白来说,是一本可以指引的书籍
4.《作家创意手册》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书,一共四个部分
从热情运动,进入探索阶段,第三部分寻找形式和最后一部分的评估与拓展,都是实操性特别强.
5.《哈佛非虚拟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一个好故事必须有好主题支撑,开篇主要讲述故事的意义,以及如何寻找好主题,从采访,研究和报告话题所寻找;讲述了故事中的人称,视角问题.
如何出版书籍?
现在我们国家出书都是要经过出版社的,需要有书号才能出版,但市场经济时代,出版书相对容易,有书稿的话,可以直接联系出版社。根据个人经验,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内容。
第一,您的外婆出书想要自费还是出版社掏钱?这个问题要看书的性质。大众化的书,走市场路线,一般来说,出版社预测市场行情好的他们愿意自己掏钱出版,他们可以赚码洋。如果觉得赚不到钱,他们很可能就想要作者自己掏钱出版。学术类的书一般不赚钱,出版社多半要作者出资。
第二,紧接着的就是,您外婆的书是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出版社应该会更合适,比如如果是古代典籍的研究整理,当然是几家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这样的出版社更好。如果是儿童读物,当然一些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比较好。
第三,出版社策划编辑一般都有分工,每个人抓不同的图书门类和领域。以上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找到恰当的出版社之后,会有针对性的图书编辑接洽和商谈。当然,很多策划编辑自己有策划图书,觉得中意的话,会比较好谈一点,也就是说如果选题比较符合他们的期待,那么作者可谈的内容就多一些。
第四,可以补充的一点,图书的编辑和出版,也有一些是受到资助的,高校会有一些出版资助计划,国家和各个地区也有类似计划。这类资助需要关注学校,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省市各单位申报项目时间和要求,每年时间会有些区别,如果能够申请到资助,这个是一大助益。
你最喜欢的书籍是什么?
以个人的看法,首推《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勾画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性情,描绘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又清析地介绍了从汉未到晋统一的这一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事情。
书中的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仁,义,礼,智,信。
一,仁,为保护十万百姓逃难,刘备宁愿与百姓同样日行五十里,明知会被曹军追捉而丧命,也不愿丢弃百姓开独自逃生。这就是至身死而不顾的刘皇叔的大仁。
二,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为护送二位夫人回汉室,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忠义两字。赵云为救阿斗于万马群中孤身杀众围,虽然一生没被重用却无怨无悔,这就是忠义的最好解释。
三,礼,三顾茅芦,礼贤下士,刘备丢弃皇叔身份三顾茅芦,恭请平民百姓诸葛孔明,致使孔明一生为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智,赤壁之战,为联吴抗魏,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搭祭台借东风,并安全抽身离东吴。
五,信,为守信,刘备一生匡扶汉室。为守信,孔明明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为了刘备的临终托孤,六出祁山,与天斗借寿缘,最终命归五丈原。
《三国演义》不但传承了儒家文化,更体现了孙子兵法,火攻篇用得最好,连环计用得很妙,以少胜多的战略更休现了兵法上的精华。空城计,八卦阵,木牛流马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书一翻,爱不释手,篇幅有限,不再多述。
以《三国演义》片头词带领大家走进三国。
年轻人阅读,如何选择书籍?
坚持读书两年来,读过了文学、历史、小说、传记、天文、地理、物理、生活、经管、科技、哲学、宗教等十几个类别的书籍。
有的书籍坚持读完,有的也读了一半就放弃,有的不仅做了笔记,还能帮助解决我生活中的问题。细细想来,如何选择书籍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以下是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第一,如果不知道想读什么书,那就从文学开始读
我在读书之初也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书,感觉什么书都想读,因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需要恶补大量的知识。
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盲目冲动的拿起任何书籍就读,如果是一本难度很高的大部头,三天没过就读不下去了,导致整个读书计划泡汤。
所以,我先从最经典的文学书开始看,就把小学、中学那会老师经常提到的世界文学名著、中国文学名著、各种文学奖书籍都翻出来读一读,最经典的加起来也就100多本,多了可能有两三百本。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全部都读完,而是让自己通过读这些书进入“预热”的状态,为后期的大量阅读热热身,道理和跑步前先拉伸、慢跑500米是一样的。
第二,从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书籍入手
我最近对心理学的书籍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并不是自发而生的,而是我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道理”,这就需要一些高大上的名词,会让读者感觉很有逼格(妥妥的套路)。
所以,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知道对于哪一类现象,应该用什么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我们都会忍不住刷抖音、看小视频,这可以用心理学里面的多巴胺效应来解释。那为什么我们总会赶Deadline、为什么无法坚持早起、为什么总会喜欢看美女。
所有这些现象其实都有人研究过,都可以用特定的心理学效应或理论进行解释。我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就会去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同样,想一想你现在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最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来帮你解决你当前的问题,一定要是那种最紧迫最急需的知识,这样才会逼迫你“主动”的阅读书籍。
第三,无笔记,不读书;有笔记,越读越开心
一切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在耍流氓。读书笔记的作用人尽皆知,这里就不再复述一遍了。但读书笔记还有一个好处:你记录的越多,就会越容易产生读更多书的欲望。
这种欲望并不是刻意产生的,而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得联想和思考。比如,我们看到了一本讲述“企业管理”的科普类书籍,你做的笔记是如何管理这家公司。
当你记录得越多,就越容易想到“企业”可以管理,那我们能否像管理一家企业那样管理“自己”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会主动得去寻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人生效率方面读书书籍,这样就知道选择读哪些书了。
最后一点:读书不是目的,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产生并联,并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