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福州时便觉得风水特别,以老城来看(闽江以北),东、西、北三面环山,闽江水自天门(西北)来,绕城地户(东南)而去,正是典型的“背山面水”交椅式风水格局。
五虎山
福州在闽江下游,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斗顶山(莲花峰)。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城内城外七山雄踞。
今日的福州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
三江口
福州地理为“三龙对五虎”,三龙就是我们东部新城经常提到的三江口(闽江、乌龙江和马江)。以大局来看,福州外围的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福州城区则是坐北朝南,为群山所绕 ---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方山(五虎山),北有莲花山,这四座大山的余脉环绕福州城,形成山环形势。闽江自西北向东南,从福州城南穿流而过,其支流环绕福州城,形成水绕之形势,风水气场极佳。从历史上看,福州没有发生大战事,确是吉祥福地。
单论水系,闽江水来天门,地户而去,也是经典的水法。在福州这一段的闽江上共有8座大桥,自西北向东南分别是洪山大桥、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解放大桥、闽江大桥、鳌峰洲大桥及青洲大桥,层层关锁水气,非常吉利。
阴阳协调的布局福州古城建设的平面布局采用风水思想中的四分世界观,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西、南、北四方守护神。福州古城建有东、西、南、北城门,与中心鼓楼结合起来,形成阴阳协调的布局,反映天圆地方的形势。古城由南北中轴线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为闽县,西为侯官县,东西两面相对平衡协调,形成均衡的城市布局。
镇海楼
从业内人士最爱说的“上风上水”角度讲,闽江是从西北向东南流,鉴于福州污水尚未处理到位的现状,在城市东南部的土产享受的江水的污染程度应该较高;至于风的影响,就不得不说到长乐的华能电厂,它正处于福州的东南方,夏天劲吹东南风,就会增加处于电厂下风的福州东南部的空气粉尘含量。只有等待福州将水与空气污染治理好了以后,福州东南部的环境才会明显好转。
所以,从“风和水谐”的角度出发,个人比较推荐福州闽侯附近的地产,举例说,像三盛璞悦湾就是其中风水宝地中的上品,闽侯地处东方属青龙位,三盛璞悦湾正处青龙中心,适合人丁兴旺的家居生活。
仙桃,天门,潜江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地级市?
先说一下本人的观点,天潜沔不会合并,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
想当初荆门从荆州刮出来成立地级市,天潜沔划出来却没能合并。主要还是因为想把市区定到仙桃。
首先潜江就不会同意,江汉油田体系的各个产业,每年多大的产值,以前归荆州管辖的时候,江汉油田产业就被收了多少油水去了。潜江以前的GDP有一半来自江汉油田!(长江大学的石油专业就是江汉油田支持的,并且全国数一数二,记得我同学高出一本线才几分都被录取了,因为我们是潜江滴)
然后天门也不能同意,天门人口多,且天门人在外面混的不见得比仙桃人差,只是自己本地还没发展起来。天门要是想高速发展,就指望资本,人才回流。要是合并以后城区到仙桃去了,那不是便宜了仙桃,并且自己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合并,仙桃也确实是最理想的地方,离武汉近,实业基础又好。
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仙桃虽然是比较理想的城区,但是对天门跟潜江的不利影响也确实比较明显,所以大家只能是一直讨论下去了,最终让省直辖,算是个三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为什么我说天潜沔不可能合并呢?
省级直辖,减少了地级市一级,让县级办事效率提高,财政方面少了地级市来分,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国家以前也这样试点过,不过好像效果并不好。当时遇到天潜沔的情况,想着用以前的经验修正后,终点试点摸索。(石首之后也提过省直辖,不过才一个月左右就改回来了,可能组建工作都还没落实好,现在也就很少人提了)
天潜沔划归省直辖后,三个地方发展都非常迅速(因为是重点的试点项目,省里也拿了很多资金,资源来协助)。看这个方式取得成功后,这些年也在全国推广了好像有二十多个省级直辖市了(茅台酒的所在地贵州仁怀市就划归省级直辖了)。
再看如今的政策,国家也是不遗余力打造各个中心城市,提高城市化。所以有了武汉,成都,合肥这些看起来让人反感的模式(全省的好处都让他们占了)。不过你心里再不舒服,也没办法,国家产业升级,本来就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必须有各个中心城市相互对接。这样也让农村的资源相对比较好调配,对农业规模化也是有好处的。省级直辖市的建立,提高了县级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建立,就是来更好的管理,规划,服务自己所覆盖,管辖的区域。那么多人,人才到了中心城市,也就不嫌这么多县归省直辖后的工作量大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是有人不时地提江汉合并呢?这里要说,今天的这个局面本来大家都好,这样提的人,一般也就是仙桃人。因为仙桃有原本有这个条件(但是省直辖后,其实三地都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又有很多“江汉”抬头的部门设置在仙桃(三地划出来后不归任何地级市管辖,很多高于县级的公共服务部门需要设立,只能选条件最好的仙桃,不过车牌是独立的,荆州中级人民法院还是管理这三个地方,包括荆门),特别是潜江现在大有赶超之势(潜江有高等教育的学校,并且GDP差距很小了。但是仙桃也不比太担心,仙桃的经济大多产生于民营经济,只是最近几年民营不景气而已而潜江多产生于大企业,贫富差距大,并且仙桃依旧有自己产业基础,而天门有本事的人都在外面,广州沙河~全国最大的电商网批市场都有天门的房地产广告,我当时都吃惊,不过那些档口老板确实一半以上都是天门人。话说,仙桃人开厂,天门人开档口,我们潜江人“跺衣服”,哈哈)所以总是提天潜沔合并,也并不为奇。
国家发展需要,打造中心城市,提高管理效率,加快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大升级,省级直辖确实是趋势。
最近看到武汉鼓励人才留下,人才回流。仔细想想,江汉平原有本事的,的确都是在外面。多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工厂,企业老板,管理人员都是。多少淘宝村,电商服务型公司等等这些新的热门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所以,与其总想着“拿来主义”,讨论合并而肥了谁,不如想办法留住人才,引回产业,这才是最稳定,最快速的发展之道~
我相信,江汉平原不久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仙桃潜江天门加洪湖合建江汉市的可能性如何?
我觉得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合并绝对不可能。原因有下。
介绍
天门,古称竟陵,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核心成员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中国内陆最大的侨乡,天门籍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达28万,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28.66万人。
潜江,潜江,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的故乡。1994年被列为湖北省3个直管市之一。
仙桃北依汉水,南靠长江,是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汉明珠”美誉,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5万人。
洪湖市,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以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截至2016年,洪湖市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乡。2016年,洪湖市户籍人口93.19万人。
直管市状况
这三市都是湖北直管市,比县级市高半级比地级市低半级。湖北省的仙桃、潜江和天门这三个省直管副地级市也为此急行了16年。省管市改革箭在弦上,有多种路径之选择和设计。“天潜仙”的改革试点,隐含了一个必须面对的命题:由于受制于改革配套,虽有独立于地级市之财权和行政权,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闭合型的人事升迁图谱,所以想升迁比较麻烦。
直管市优势
直管市是我国为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而确立的,以往都是省-市-县三级,而直管市则是省-县二级管理。1这样一来行政效率更高。2不收受市的限制,财力更有保障。3.政策更具优势,能做到上同下达,对于经济比较弱的县市能大大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地级市”的设立原意是想打破行政壁垒和城乡分隔,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往往成了抽水机,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截留辖属县的资金,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地级市”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多了一个环节,反不利于政令的畅通,而且每年单工资损耗财政之巨上亿计,因此我国设立了“省直管市”来缓解这个问题。所以我是支持这个新生事物的。
龙跃天门鱼得水,下联是什么?
下联、 雪盖神州雀无家
上联:屋顶开天门,六亲不认,下联怎么对?
屋顶开天门 六亲不认,敦煌瑰宝迹 八方睹目。
天门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天门特产盘点,那些你知道的与你不知道的天门特产(以下排名是小编按照百度排名、大众喜好和知名度整理排名,如有不妥,还请指正~
天门捆蹄
天门TOP1
天门捆蹄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色美食。天门捆蹄系卤制凉菜,制作精细美观,质地柔嫩香甜,富有胶质弹性,细嚼甚佳,佐酒最宜。
张港花椰菜
天门特产TOP2
花椰菜是蔬菜的一种,属于甘蓝的变种,花椰菜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它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其中西兰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
岳口芋环
天门特产TOP3
岳口芋环种植期为一年收获期为当年的年底至次年三月份因其状似算盘珠色泽奶白被岳口人民喜称为算盘子和车萝卜。当地人以鲜食为主亦可淹制后长期食用。淹制后香甜脆嫩回味长久。
天门锅盔天门特产TOP4
湖北天门著名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金黄色泽,外形美观,外酥内软的特色。
黄潭米粉天门特产TOP5
特色早点——黄潭米粉,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
天门酱鸭天门特产TOP6
天门酱鸭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产。天门宫禽酱鸭,简称天门酱鸭,具有酱香,麻辣,口感鲜嫩,回味无穷等特点,特具有健脾补胃之奇效。
天门三蒸天门特产TOP7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
麻洋糖心皮蛋天门特产TOP8
湖北天门麻洋蛋厂生产的糖心皮蛋品质优良,每年都生产将近一百多万只出口远销。蛋的表面褐色透明,呈松花纹状,蛋黄形如圆珠,软而不散。这种皮蛋,既好看,又好吃。并具有夏秋解暑健胃、冬春温补健身的功效。
义河蚶天门特产TOP9
义河蚶是天门颇具传奇色彩的独有的水产品,它有两枚坚硬扁长的贝壳,合拢时如一柄短剑。肉呈奶黄色,用以氽汤,鲜美可口,是天门著名的筵席用菜。
蒋场香干天门特产TOP10
蒋场香干,豆制食品,产自湖北省天门市蒋场镇,是当地有名的地方特产,也叫蒋场干子,不同于一般的豆干制品。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极其美味的口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当地乃至全市都享有极高的美誉,逐渐成为日常餐饮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
张港火烧粑天门特产TOP11
张港火烧粑,天门市著名的汉族小吃,用老面发酵,用灰火烧熟,外壳呈金黄色,脆而不糊,内肉呈粉白色,软而不粘,有荷叶和南瓜叶的清香,脆软可口,实乃面食中的佳品。
竟陵葱香饼天门特产TOP12
竟陵葱香饼竟陵葱香饼是一种用精面粉制作的风味美食,也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传统名点,相传源自晋朝竟陵的西湖之滨的龙盖寺,葱油饼流传到了很多地方,逐渐有了些名气。
天门滑鱼天门特产TOP13
天门滑鱼是湖北天门地区家宴中必不可少的传统菜。由于做法简单,30多年前,这道菜不仅遍布武汉大小餐馆,许多市民也会做。据说:“若论普及程度,当时武昌鱼在天门滑鱼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九真荸荠天门特产TOP14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炮蒸鳝鱼天门特产TOP15
炮蒸鳝鱼源于天门市干驿镇。天沔一带号称“无物不可蒸”,“无菜不蒸,无蒸不宴”,大部分菜肴都是需要在蒸制前运用谷物粉、浆等进行滚粉、包裹、挂糊、上浆等处理,这对于使用动物肉类制作的菜肴来说,又起到了调节食物酸碱度的作用,天门美食之一的炮蒸鳝鱼便是如此。
天门糖塑天门特产TOP16
天门糖塑兴于明代,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2007年4月,“天门糖塑”进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名单。
天门慈菇
天门特产TOP17
慈菇。本草纲目有记载。天门人春节前准备年货都会卤慈菇。咬一口,粉粉的而略带苦味,就是这苦味成就了慈菇的与众不同。
天门猪油锅块天门特产TOP18
猪油戈奎。这是天门第二大受欢迎的戈奎,不同的是前者在火炉内烤熟,后者用平底锅油煎。内夹猪油和蒜苗,外沾芝麻,底下淋油,还是一个字,香!
麻叶子天门特产TOP19
麻叶子。是天门的一种传统甜食,用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是和孝感麻糖非常类似的食品,但不同于孝感麻糖,它没有华丽的外衣,是个粗糟的,不起眼的,规格不一,形状各异的,但不失口味极好的零食。
鸡腿吧耿直天门特产TOP20
天门特色小吃——藕簪:一定要放醋才好吃!倍酸爽!
老家是湖北天门的,如果在天门可以买房买车,但是在武汉只能买房,该怎么选择?
我也是天门人,目前定居在武汉。这个问题让我感慨万千,也是我早些年纠结的问题所在,而且你表述的经济状况跟我之前几乎一样。用自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来告诉你答案吧,如果能在武汉稳定工作,没有别的需求,建议在武汉付首付买房。
我12年来到武汉工作,同时有了结婚的计划,当时我认为武汉房价高,月供还着很累,执意要在天门买房。我爸举了个例子:你看隔壁二狗家建楼房,买小汽车,结果在广州打工,新房一年住10天,小汽车开到广州不方便停,放家里等着坏,这有什么意义?这样一下就说服了我。
当然这个例子不能代表全部,不过人往高处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真理。看题主的说法买房买车应该是为定居做准备,而不是投资,建议你考虑好,准备长期在武汉工作生活肯定是选择武汉,武汉的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远不是天门这种五六线城市可比的。而且你还需要考虑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旅游资源等软硬件设施。从历史规律看,小聚集地往大聚集地迁移也是必然的过程。
退一步,从投资的角度讲,天门的固定人口并没有多少增长,房价虚高,没有好的企事业单位,吸引不了人才。而武汉开放落户之后人口增长明显,招商引资方面也是成效显著,可以断定二十年之内房子的需求是不会减少的,因此房子作为投资亦可保值。
再谈几句题外话,答主目前在武汉工作稳定,每个月房贷不到三千元,觉得毫无压力,而且15年也买车了。回想起当年的选择觉得是正确的。供参考,谢谢!
历史上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怎么回事?
宗族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构成的民间群体, 而宗族械斗则是解决群体之间人际关系的暴力、冲突。福建沿海械斗之风起于明代, 盛于清代,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闽俗好斗, 尤以闽南漳泉地区为甚。清代学者赵翼说: “闽中漳泉风俗好名尚气”、“民多聚
族而居, 两姓或以事相争, 往往纠众械斗, 必毙数命, 当其斗时, 虽为翁婿、甥舅不相顾也。”
清嘉道间的张岳崧也说: “闽之漳泉, 粤之潮嘉,其俗尚气好斗, 往往睚眦小忿, 恃其族众, 聚党至千百人, 执铤刃火器, 订期而斗, 死伤相属,或寻报复, 世为仇雠”。诸如此类的记载与说法在沿海地区的方志中屡见不鲜, 且时间跨度一直蔓延到民国。由此可见, 械斗在沿海非常普遍, 在时人看来, 这种血腥的争斗似乎早已相沿成习。
考诸史略可知, 福建沿海械斗之风大约始于明代, 盛于清代。清代曾在福建任官多年的张集馨认为: “此风起于明永乐年间, 相寻干戈, 至今愈烈。”另据《南安傅氏家谱》载有: “正德间, 族中始有十八人与本乡郭姓历经斗杀。”这则材料可作前说佐证。黄烈谋在《从先维俗》中也认为“泉俗械斗, 明已有之”。到了清代, 福建沿海地区的的械斗已演变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定,也就威胁到了清朝统治, 雍正皇帝不得不于雍正十二年颁布训戒漳泉械斗的谕旨, 文说: “朕闻闽省漳、泉地方, 民俗强悍, 好勇斗狠, 而族大丁繁之家, 往往恃其人力众盛, 欺压单寒, 偶因雀角小故, 动辄乡党械斗, 酿成大案。及官司捕治, 又复逃匿抗拒, 目无国宪。两郡之劣习相同, 而所属之平和、南胜一带尤为著名, 此中外所共知者。”文中这位皇帝还不无痛心地提到:“闽省文风颇优, 武途更盛。而漳、泉二府, 人才又在他郡之上, 历来为国家宣猷效力者, 实不乏人。独有风俗强悍一节, 为天下所共知, 亦天下所共鄙。”到了清咸丰年间, 清文宗在召见福建官员张集馨时详细询问了闽南漳、泉地区械斗的情况, 这从侧面反映出沿海地区的械斗风气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福建沿海宗族械斗的规模, 小者邻族邻村相斗, 大者联乡甚至跨县械斗。有的同族联合, 有的较弱族姓则干脆团结起来与某些势力强大的家族械斗。清代末年还出现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斗徒, 这都是一些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之流组成。如漳浦县有所谓“浪子班”,“专聚无赖少年, 以待某乡有械斗时, 受雇为助。”至于械斗持续时间, 短者数十天数月, 长者则数年甚至于数十年, 假如械斗双方势均力敌, 一时难以分高下,
械斗便会断断续续, 没完没了。如光绪年间晋江的都、蔡械斗, 塔头刘姓翻建祠堂, 与郊乾蔡姓
冲突, 刘姓邀集十一都全都、塔头、埭边、柯村、高后、埕边、伍堡、丙州、后头、三欧、岑
张、湖尾、谢厝街等会帮相助。蔡姓亦不示弱,即请型厝、前埔、张塘、柯坑、东石、东埕、后
湖、社坛、下丙、瑶厝、塘下、坑口、洋宅和中蔡八乡参战。双方械斗时间持续长达6 年之久,
死亡300 余人, 时田无余谷, 民不聊生。
不过“都蔡冤”械斗还不算时间最长的, 在沿海地区的诸多械斗案件中, 影响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械斗当属仙游的“乌白旗械斗”和泉州的“东西佛械斗”。
据施鸿保《闽杂记》记载: “乌白旗之始,起于仙游洋寨村与溪里村械斗, 洋寨村有座大帝庙, 村人执庙中乌旗领斗获胜; 溪里村有天后庙, 村人遂执庙中白旗领斗亦胜。由是二村械斗常分执乌白旗, 各近小村附之, 渐及德化、大田、南安等处, 一旗皆万余人, 乌旗尤强。”乌白旗械斗不仅播及闽南广大地区, 同时对莆仙地区的影响也颇大。且延至解放前夕。
泉州的“东西佛械斗”则更为复杂, 传说是清康熙年间施琅和富鸿基两家族挑起的, 渐蔓延
至泉州市区、市郊外及晋江、惠安、南安各乡。只因口角细故, 导致大动干戈, 据吴增《上香
山》诗描述: “东佛去取火, 西佛去接香, 旗鼓各相当。最怕相逢狭路旁, 狭路相逢不相让, 流
差蓦地相打仗, 打仗打死人, 石片弹子飞如尘。东家妇, 西家叟, 茫茫丧家狗, 孩子倒绷走, 神
魂惊去十无九。后年五六月之间, 怪汝又去上香山。”清代咸丰年间, 泉州地方官曾立奉宪示禁
碑, 严禁东西佛械斗, 但事实上禁令形同虚设,天高皇帝远的当地人仍我行我素, 意气用事, 与
东西佛相关的械斗也持续到解放前夕才告终结。
以上所列虽只是几个典型例子, 但就其规模及影响而言已足能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宗族械斗的严重性和广泛性, 若再参阅当地方志、旧档、族谱及笔记材料, 大小规模的械斗俯拾即是, 以“无日不斗、无地不斗、无族不斗”来概括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