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编来跟大家聊一聊风水。我们现在称之为风水的东西,在远古时并不独立存在,只是作为一种意念和实践模糊地与术数共存,是术数的一部分。那么,这包含于术数之中的风水究竟带有怎样的意念?滋生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体验?最初又是用怎样的文字、语言来记载表现?有什么样的实践?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追溯至最古老的术数。
1、巫工同义:何谓术数?《辞源》①的解释是:权术、策略,也指治术;还有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如占候、卜筮、星命等。我们这里讨论的术数指第二种含义。《辞海》里有更通俗而现代的解释:“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
①其中的堪舆便是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风水。关于术数,历来众说纷纭,至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出了颇具权威性的总结。他先是综述术数的历史及内容:“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之后,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传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这里把易与术数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明了易与术数的亲和关系。纪昀接着阐述了术数的流传:“流传妖妄,寝失其真。”可见当时的术数已夹杂了许多荒诞和不实在的内容。
不过,纪昀仍然认为对待术数应采取宽容的态度:“故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通者姑存其说可也。”需要指出的是:纪昀所说的“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之后”,指的是作为独立学科类目的术数。之前呢?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作为对灵魂和精灵普遍信仰的“万物有灵”观是原始人类最显著的特点:“‘万物有灵’观既构成了蒙昧人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构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学基础。”②这种“万物有灵”观认为宇宙间一切万物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生命。于是将一切自然力量人格化,并赋予神性,对之加以崇拜和祀典。
这便是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同时,人类也开始幻想人可以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驾驭自然,控制和预知神灵,使人能够避凶化吉,更好地生活。由此开始了原始巫术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上述的“万物有灵”观带来的原始巫术活动是一切术数(当然也包括风水)得以形成的真正内核。掌握和使用巫术的人便是巫师。作为人与自然神力之间的中介,巫师在原始人类活动中被认为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功。在古代中国更是如此,巫师不仅能左右一般人的活动,甚至决定帝王的衣食住行。从字源上看,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与工同意。”
显然,“巫”带有很浓重的神秘和迷信色彩。这里,迷信可以说是一种“神话”,如德国人卡西所说,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都不得不经过这样一个神话阶段①。从《说文解字》也可推知:“巫”与“工”具有类似的意思,中国古代从事建筑活动的人被称做“工匠”,从事医术活动的人被称做“医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及医学均与巫术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事实似乎也为卡西尔的话做了注脚。目前所能考证、有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远古最早的巫术活动当推殷商之际的占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曰卜,二曰筮。
卜,即龟卜,用龟甲或兽骨作为占卜的工具,对之进行钻、凿等加工处理,再在火上烧灼,然后经过专门掌管卜的太卜或卜师(实际上即巫师的一种),观看这种烧灼后的龟甲或兽骨裂出的纹路和图像,由此判定人间世事的吉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占卜符号或文字也构成了已知最早的汉语文献甲骨文的重要部分。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足见占卜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中还有少量记事的刻辞。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占卜符号或文字也构成了已知最早的汉语文献甲骨文的重要部分。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足见占卜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中还有少量记事的刻辞。筮,以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得出一系列数字构成卦,卜者(亦是巫师的一种)根据这一系列数字来推测吉凶。故筮有时又称做数卜。
2、古典文献中的记载商周之际,人们在举行比较重大的活动之前,皆要经过卜筮。《周礼?春官》言:“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一般来说,包括如下事件:祭祀、战争、田猎、气候、收成、迁徙、建造等。其中对建造房屋进行占卜的活动又被专门称做“卜宅”。考察中国古代记录建筑活动的最早文献,其中的描述大多带有这种“卜”宅字眼,这也是关于风水最早的记载和实践。此处摘取一些片段,以助读者了解最古老的风水活动。
殷商卜辞:子卜,宾贞,我乍(作)邑?《乙》五八三乙卯卜,争贞,王乍(作)邑?帝若(诺)?我从,之兹唐。《乙》五七〇①讲的是殷王在修建城邑时,卜问上天来判断吉凶,从而决定是否兴修城邑的故事。《诗经》?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卜云其吉,终然允臧……《鄘?定之方中》描述的是文公迁都于楚丘后建宫室的故事,其问卜的结果是卜人(即巫师,也可说是最早的风水师)通过问龟,认为是真的大吉大利。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大雅?文王之什?緜》讲的是亶父迁岐的故事,这里亶父同样通过占卜,决定在周原住下。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这是赞美文王迁都丰京、武王迁都镐京的故事,从中看出周王亦是通过占卜迁都。《书经》: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商书?盘庚下》说的是盘庚迁都亳邑的故事,为了说服臣民搬迁,同样借用了“卜”的权威。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獻卜。
《周书?洛诰》这是成王营建洛邑的著名传说,依然是以卜安妥。可见从殷乃至春秋时代,帝王在决定都城城邑的选址与兴建时,都要经过占卜。《礼记?表记》里的一段话,更为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占卜(“卜宅”)的不可或缺和个中意义: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太)庙。这段话主要介绍何时用卜、何时用筮的礼制秩序:天子决定国家大事时,不用筮,而要用卜的方法,但行进途中则可以用筮;诸侯在自己的国家里,可以用筮,但不在自己的领地时则不可用筮。
诸侯要交易宫室时,一定要用卜,但天子则无须卜太庙,因为建国时已经卜定了太庙为吉祥之地。可知当时占卜程序具有一定的礼制规范,同时营建宫室算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非要占卜不可,占卜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不可更改,所谓一锤定音,太庙无须再行占卜的道理也就十分清楚了。如果说以上的记载都是关乎或天子或诸侯,不能以点盖面,《易经》则是许多普通人占卜的总汇。据李镜池先生考察,其中涉及居室及家庭生活的占筮记载不下二十余种。这种帝王用卜、普通人多用筮的事实也表明了“龟卜”的级别比“筮”的级别高。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卜宅活动在中国的殷商—春秋之际的广泛流行,从上述有关“卜宅”的描写,我们也不难发现:“卜宅”的功能是判定营建城邑及宫室住宅的时间和地点是否吉凶,最终关心的焦点是吉凶问题,即是否顺乎天意。作为卜筮内容之一,卜宅显然是一种纯巫术的东西。所以说:风水源于巫。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怎样阅读《说文解字》?
您好,我也是《说文解字》爱好者,所以看到您提的问题我也想给您说一说我的经历。由于我是自学,无师指导,我也走了一些弯路,多次碰壁。如果我的经历能给您某些启发,我也万分荣幸了。我的经历大致分为三部分:通读《说文解字》白文、了解《说文解字》相关体例、学习识记五百四十部首。
一,通读《说文解字》白文。我买的是中国书局的版本,就是下图的这本。我在查字的时候由于还对五百四十部首不熟,所以运用的是此书后面附录的音序和笔画检字。如果您也对《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不熟而又想知道某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什么意思的话建议您用笔画和音序查字法,很好用。二、读一些关于《说文解字》导读之类的书,了解《说文解字》体例。我在读白文的时候也和您有类似的困惑,甚至比您的困惑还要多。我也困惑了好久,好像读《说文》卡于此了,我也没有老师指导,都是上网搜集资料自学。因缘巧合,在网上碰到几本关于《说文解字》的导读分享给您,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能让您避免我走过的弯路的话我就莫大荣耀了。
1,《说文学导论》,万献初,武汉大学出版社。在网上看万献初教授演讲时知道的书,这本书深入浅出,里面介绍了好多《说文》的体例。也讲了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还有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著作及论文。我从这一本书中知道了好多关于研究《说文解字》的相关书籍,下面介绍一下我买的几本书。2,《说文解字导读》和《说文解字通论》,两本书都是大家之作,旁征博引,论证严密。我是在《说文学导论》的基础上看这两本书的。三,了解了体例之后,专攻五百四十部首。五百四十部首是《说文解字》的纲领,是《说文解字设计的检字法,非常重要。五百四十部首,据我了解需要背诵,需要知道每个部首是什么含义。所以这部分我也下了点功夫,可惜本人愚钝时间精力也有限,再加上无师指导,到目前为止学习此部分的进度缓慢。但是我也想给您分享一下我的几本关于五百四十部首的书。首先是《说文学导论》上关于五百四十部首的讲解,然后结合以下两本书看,然后做笔记加强记忆巩固的。以上便是我的浅薄分享,希望对您有用,也期待与您交流学习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