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拍得总体格局犹如将军坐大帐
从穴星的侧上方拍得龙脉贯顶而下之后开了个大窝,而大窝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大的山峰相护。(图三只是拍到左肩的山峰)
从内侧护砂再拍穴场,圆圈处穴位。整个穴场形成了大窝盖小窝,小窝内凸起再透嫩芽,嫩芽到尽头而结出宝地。。。小窝的左、右两侧也成形了两座对称的双肩峰。(可惜同样只能拍到左肩山峰,右肩山峰因距离拍照地点太近且树木茂盛)
嫩芽结穴之后余气还延续了几百米左右才尽止,但由于途中种有些高树,所以无法直拍,我只能爬到大山的另一侧拍得余气的尽头处建有数栋房屋,对面就是双星印案,案内左水倒右出外局后再交汇,水走已方,立向戍辰兼乾巽。
总结: 此山形的大结地极有可能是中腰结或者骑龙结,但是由于土地的分割及其所属问题,就算找到了正结大地,缘主也无法购买得到。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地界内分辨出一条斜脉并找到了真结,也可算是功德圆满了。
山家立向戍辰兼乾巽,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寅葬邜发这么神奇,但肯定会在八运之内即可见到效果,长子犹甚。
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齐鲁男儿最热血,抗日战场数英豪。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齐鲁男儿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张自忠以死明志,赵登禹杀敌殉国,王耀武几乎无役不与,他们都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是山东的骄子。这里我们介绍另一位骄子,在台儿庄会战外围战莒县之战中壮烈殉国的刘震东中将。
刘震东,山东沂水人。早年为生活所迫闯关东而入伍奉军。不久,与张学良一同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进入奉军郭松龄部。
郭松龄反奉时,刘震东时任郭部第5旅少将旅长。由于与张学良的同窗之谊,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作为郭的部属,刘震东并未受到追责。
1927年,刘震东因在南口战役等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军功,晋升东北陆军步兵第15师中将师长。次年,进入北平陆军大学深造,与李宗仁、卫立煌相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主力撤回关内,但刘震东激于民愤,坚守东北,坚持抗日。1932年任抗日义勇军第5军团总指挥,在开鲁、喜峰口一带坚持抗日,与日军数次交锋。他的抗战事迹被中外报刊多次报道。
冯玉祥等人成立抗日同盟军后,刘震东率部加入。同盟军解散后,刘震东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训练办公厅中将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震东义愤填膺,向何应钦请战,何不置可否。刘震东抗战心切,亲去南京面见何应钦,遂被任命为第5战区高参兼第2路抗日游击纵队司令。
1938年初,刘震东率部驻守山东莒县。2月17日,日军坂垣师团一部进犯莒县、沂水等地。刘震东率部阻击。坂垣师团田野支队在重型火器的配合下企图向莒县县城发起冲击。县长许树声率县武装弃城而逃,此时40军也未至。危急时刻,李宗仁电令刘震东部担负短时间的城防任务。
2月21日晚,后继部队赶赴莒县县城。刘震东被推选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朱家麟旅长。
2月22日凌晨,坂垣部重兵强攻莒县县城。刘震东身先士卒,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敌人组织的多次进攻被击退。刘震东还组织了敢死队,迂回到敌后,沉重打击了日军。
坂垣部再次向县城发起攻击。北城一段被敌攻破,敌人由此涌入城中。在刘震东的指挥下,守城士兵与日寇展开撕杀,阵地被夺回。
日军久攻不克,调集重兵支援。而我方援军却因桥梁被炸未能及时赶到。刘震东深知莒县之战关系到台儿庄决战,誓与莒县共存亡。他临危不惧,继续在城墙指挥作战。不幸被炮弹击中头、腹部,重伤殉国,年仅45岁。2天后,守城将士虽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悬殊,撤离县城,莒县失守。
刘将军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为其举办追悼大会,号召全军将士学习英烈,杀敌报国。
刘震东将军矢志抗日,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如何评价民族将军戴安澜?
“血战昆仑关”战役的主攻部队是军委会直辖“攻击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作战序列是:郑洞国荣誉第1师、邱清泉新22师和第五军的老底子第200师,师长即戴安澜少将。
在围歼昆仑关日寇第21旅团的战斗过程中,戴师长安澜始终在一线督战,被敌迫击炮弹片直入左臂,重伤;而中国军队则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报仇,一举收复昆仑关。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自号海鸥,黄埔三期毕业,抗日名将,人称“海鸥将军”。1933年任团长时即在徐庭瑶、杜聿明指挥下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功累升第25师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湖南湘潭组建后,杜聿明与俞济时竞争胜出担任军长,1939年初,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出任国军精锐第200师师长。
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装甲搜索营,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攻英属缅甸,威胁中国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应英方请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等精锐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伤愈的戴安澜率第200师一马当先,直插缅甸东部重镇“同古”,并在皮尤河前哨战中消灭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300余人,给了日寇缅甸方面军一个下马威。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以万余兵力死战不退,重创四倍于我军的日寇第55、第56两个师团,由于英军的溃败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实际上第200师是孤军奋战,缺乏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最后在新22师的接应下从容撤退,史称“同古会战”
蒋介石评价戴安澜:当代标准之青年将领。
史迪威感慨地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军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要点腊戌又被日军切断,杜聿明不得已率军踏入人迹罕至的野人山绕道归国,并以第200师断后。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部遭敌伏击,再负重伤,第200师官兵抬着师长继续前行,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在距离祖国只有30公里时,将军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缅甸热带雨林中,年仅38岁,军事委员会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延安与重庆同奠,举国皆哀。
戴安澜将军的风华之年,尽付于抗日战场,惜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追任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信阳出过哪些将军?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腹地,下辖两区八县。是全国最早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信阳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全市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30多万人。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去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就有130人,其中上将5人,中将17人,少将108人。由于将军人数众多,以下主要介绍一下5位上将。
1.许世友(上将),生于1905年2月,卒于1985年10月。信阳市新县人。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2.李德生(上将),生于1916年,卒于2011年5月。信阳市新县人。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3.洪学智(上将),生于1913年2月,卒于2006年11月。信阳市商城县金寨乡人(金寨乡后划归安徽省管辖)所以现在都介绍为安徽金寨人。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4.尤太忠(上将),生于1918年12月,卒于1998年7月。信阳市光山县人。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5.万海峰(上将),生于1920年9月。信阳光山县人。原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中将,少将再不一一赘述。总之信阳人杰地灵,不愧为将军的故乡。
应该如何评价孙立人将军?
上海解放后,蒋介石自舟山出海逃台,因未见陈诚复电,改在高雄登岸,时任台湾防卫司令的孙立人前往接驾,蒋介石劈头就问:我在此地安全吗?
这就是孙立人将军的悲哀,无论他多么优秀,无论他多么努力,只因为他不是黄埔系不是浙江人,永远得不到蒋介石的真正信任,错颚之下回答:有我们保卫,总裁有什么不安全?蒋介石一笑。
一 ,孙立人清华高材生,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税警总团出身,是宋子文的嫡系,可惜台湾时期蒋宋已经反目,孙立人已然没有了政治靠山。蒋介石逃台初期,美国确有扶陈去蒋之心,西氏作风的孙立人也是美国看重的对象,更不能见容于蒋氏父子,只是台湾政局尚不稳定,蒋还需要借重孙立人训练的三个新军,所以隐忍不发,1950年还升孙为陆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
二,蒋介石在台湾屁股坐稳后,五年未到即下手整肃了孙立人,以其联络官谍案株连首长,幽禁了孙立人整整三十年,其实就是秋后算账,在政治手腕方面,国军将领们远不是蒋的对手。孙立人将军的弱点在于,参不透蒋的套路,没有急流勇退。
三,倒回去说 ,以新38师为基干组建的新一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军长孙立人指挥所部从滇缅战场海运东北,与民主联军的初期作战中是很占上风的,新一军与整74师、第五军和第十八军不同的是,在印度兰姆迦彻底换装的美式武器,步炮比例达到三比一,远非在国内换装的其它部队可比。就在孙立人踌躇满志准备打过松花江的时候,一纸调令将其明升暗降为陆军副司令兼训练部司令。无它,蒋的嫡系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看他不顺眼,太牛逼了,后来干脆打发台湾练兵去了。
四,再倒回去,税警总团三万多人装备比中央军德械师还精良,老蒋起初并不了解,发现后惊出一身冷汗,民国还可以有蒋中正不能掌控的精锐中央武装?上战场自生自灭吧,于是淞沪会战彻底让税警总团歇了菜。残伤的4000人成立了新38师,被调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大捷还获授了英军“帝国司令”的勋章,孙立人打仗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一次远征败,杜聿明要走野人山回国,孙立人坚不从,率所部走近路到达印度,全师伤亡甚微手里家伙都在。杜聿明折损大部却一再受到重用------因为带兵回国是蒋介石的命令 ,孙立人做的再怎么对,不听话就是错。
五,孙立人的辉煌之役,是1944年的缅北反攻作战,装备训练焕然一新的新38师打得日寇第18师团满地找牙,端着汤姆逊的中国士兵把一水三八大盖的日军打得满身窟窿,师团参谋长也被击毙,敌我伤亡比达到四比一,这对八年抗战总是牺牲大于歼敌的国军来说,基本就是奇迹。
传说新38师抓了1200多日军俘虏,下面问孙立人怎么处理,他皱皱鼻子说,审一审,到过南京的都活埋了。虽然有些误传,但新38师对日作战的巨大胜利是真实的。
在我看来,如此仇恨和消灭日本人的都是民族英雄,替多少冤死的中国人报了血仇;能打出这么多漂亮仗的也一定是个战术高手,金门战役,据考证也有孙立人的部队参加,作战是不孬的;后半生的悲剧算是民族内部矛盾,善终就好。
东方的隆美尔?作风与战术就别更象崔可夫。
南阳籍将军有哪些?
南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近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南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从古自今培育了非常的人才。
那到底南阳籍将军有哪些呢?
1、方成海少将 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2、赵金声少将 解放军第26集团军政治部主任,2003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3、谢友民海军少将 1988年被授衔海军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4、赵金奎空军少将 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衔空军少将。
5、陈哲少将 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战、西藏平判等战役。1988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6、辛举德武警少将 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总队长,1988年被授衔少将警衔。
7、李连榜空军少将 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2000年被授衔空军少将军衔。
8、王玉发中将 2003年任成都空军政治委员,1998年授衔少将军衔,2005年晋升中将军衔。
河南南阳出了很多国家人才将领,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事业,为他们致敬。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果有偏颇之处,望见谅请多赐教!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蒋百里,字方震,1882年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在三百余名各国学员中,毕业考核获得全校第一名。蒋百里回国后数月,政府又派其到德国继续深造学习,并出任德军第七军实习连长,学习期间,各项成绩优异,受到德国同行们的钦佩,并受到时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的召见和赞誉。1912年,总统袁世凯任命蒋百里为当时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并授予少将军衔。在蒋百里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下,保定军校共培养出1600多位将军和军事统帅。如:孙传芳、吴佩孚、李济深、蒋介石、叶挺、白崇禧、薛岳、邓演达、董振堂、唐生智、钱大钧等等。蒋百里将军在1923年就预言日本必将侵略中国,中国必将胜利。1937年出版了著名的军事著作《国防论》,书中阐述了应全面抗战,将敌后变成前线,不使敌寇有消化占领区的机会与时间;吸引敌寇沿长江沿线作战,目的是利用南方的山岭和湖泽迟滞敌军,抵消我方武器上的不足;号召以空间换时间,进行持久战,并对战争的走向进行了准确的预测。正因如此,蒋百里将军被称为是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最著名的兵学家和战略家之一。然而,蒋百里将军有着如此高深的军事造诣和理论功底,蒋介石为何不不授予他兵权呢?主要原因是:
- 蒋百里将军是蒋介石保定军官学校时的老师,若出现某种问题,说重了也不好,说轻了也不是,不好驾驭。
- 蒋百里将军历来不主张内战,抗战前,蒋介石是用兵围剿红军苏区,此时就是给他兵权,蒋百里将军也不一定接受。
- 抗战刚开始时,蒋百里将军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职务,主要从事战略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为蒋介石提供建议和良策。
- 蒋百里将军是民主人士,不是国民党员。
- 如果给予蒋百里将军兵权,若其有二心,联合其它掌握兵权的学生进行倒蒋,那是很容易的,这也是蒋介石最顾忌的。
- 蒋百里将军去世较早,抗战的第二年即1938年就去世了。
郴州市有哪些将军?
大将
黄克诚(1902—1986),郴州永兴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上将
萧克(1907—2008),郴州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邓华(1910—1980) ,湖南郴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李涛(1905-1970)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委技术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湖南省汝城县人,瑶族
朱良才(1900—1989)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湖南省汝城县人,1900年9月27日出生于汝城县外沙村。
程子楷(1872年-1945年)字嵩生,号忍公。资兴市程水镇石鼓村程家人。任同盟会副揆,湖南讨袁军第一军司令,清朝光绪年间拔贡,授孙中山国民革命政府上将军衔。首批参加同盟会,参与指挥了辛亥革命,1945年在反抗日军侵略中以身殉国,终年73岁。
李云杰(1889-1936) ,国民党第二十七军上将军长,郴州市嘉禾县人。
中将
曹里怀(1909-1998)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空军副司令员。湖南省资兴县(今资兴市)人。
肖新槐(1907~1980)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字贤怀,又名萧兴怀,萧荣新。1907年1月7日生于郴州宜章县沙坪乡分水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唐天际(1904-1989)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湖南省安仁县人,原名唐时雍,1904年11月1日生于安仁县华王乡一个农民家庭。
欧阳毅(1910—2005)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宜章县人,1910年出生于宜章县麻田镇。
少将
何大祥(19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防化研究院政治部主任,永兴县人,1988年8月1日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退休。
肖星华武警少将(1939.05—) 嘉禾人(肖克上将之子)。1966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6月入党。1972年6月任湖南长沙三中教学组副组长,1973年4月任国家体委科研所政治部保宣组组长,1976年12月任国家体委专案组副组长,1978年6月任国家体委篮球队领队、训练局负责人。1984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5年1月任武警总部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1986年10月负责组织处全面工作,1992年2月任武警总医院政治委员,1995年7月任武警技术学院副政治委员。1996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何大祥(1929.02—) 湖南永兴人。1950年加入青年团。高中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后转入武汉大学。1956年夏入南京军事学院科研部任“三防”研究员。1958年1月调往北京防化研究院,任科学研究管理工作参谋。1959年到福建前线某部连队参加执行守卫前沿阵地.1960年被选送到苏联伏罗希洛夫防化军事学院学习,为副博士(硕士)研究生,并任中国留学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63年9月回国,到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工作。历任业务参谋、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副部长,(1985.08—1990.06)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政治部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离休。
何善福(1940.01—) 郴州鲁塘镇人。1961年7月湖南电力学院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1965年至1967年桂林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连长、团作训股股长、营长,师军务科副科长,团参谋长、团长。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81年任陆军第127师副师长,1983年5月任54军参谋长,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54774部队)司令部参谋长,1990年4月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八届全国代表。2000年退休。
除了以上被封的将军外,其中还有很多是当过军长师长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还有落下,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