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驾照在中国可换吗?
美国驾驶证可以来中国换驾驶证买车开车方便吗?
日本的什么商品在中国买不到?
我也认为骨灰盒买不到
日本电动汽车在中国发展如何?
日本本国都不发展纯电动车了,电池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人家发展混合动力,并且做的很好
日本车在中国还能走多远?
这句话有句潜台词,就是现如今,日本车在中国卖得特别火。日本的制造业全球闻名,到底有多闻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一组数据:1、早在1968年,日本就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仅次于美国。此时,距离二战结束约二十年。2、仅以丰田的一款中级车凯美瑞为例,1982年问世以来,在全球已俘获2000万用户;而卡罗拉,更是卖了约4500万辆,全球销量第一。3、2016年,丰田终于结束了连续五年全球销量榜首的位置,败给大众。4、日本汽车制造,不仅只有一个丰田,还有本田、雷诺日产联盟、三菱,以及相对小众的马自达、铃木等。5、2016年,日系车在华销量首破400万接近日本本土。日系车企在华的9家合资公司中,有6家超额完成年销售任务。本田甚至超越丰田,销量达到了125.6万辆。势头不减。简单总结:日本造车历史悠久;技术积累深厚,尤其是核心技术发动机等,更是世界领先水准:品牌众多,且不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由于中日微妙的关系,所以还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年xx岛事件一出,日系车的销量就迎来暴跌。假如类似事件频频曝出,日系车也许真的走不远。但就目前而言,还能走上一阵子,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和赶超需要一定的时间,非一日之功。我们尽情期待!
在日本上班和在中国上班有什么区别吗?
谢谢您的邀请。在日本上班从上级总裁到打扫卫生的勤杂工一律一视同仁的待遇,虽然工资上有差别但人道上决对是平等的,就这一点中国的大多数公司是比不上的,我深有体会。中国的公司从上到下都是盛气凌人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普遍现象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基本上存在。我的建议是让各级管理者到各大学校或培养人材管现机构学习经济管理学,不要把口号停留在纸上。
为什么日本明星很少在中国内地演出?
日本人的民族感可以说事世界第一的,肥水从不外流,工作是非常认真的,一丝不苟,乐意帮助别人,抽烟抽的全是日本产的。这是我在日资企业工作时亲眼所见。我们中国人应该要向他们学习的。
为什么日本三菱汽车在中国慢慢消失了?
三菱汽车本来就不是三菱的主业
亚洲不敢说,但是三菱绝对是中韩汽车产业之父。没有三菱汽车,你就看不到韩国现代(起亚)、看不到目前大多数所谓的国产发动机。戈蓝给多少车提供了底盘技术、发动机配置?得利卡给了中韩MPV多少灵感?
这么说吧,三菱在国内基本要完的节奏,但是三菱的灵魂永存。所谓国产1.6、2.0、2.4三个排量基本跟三菱4G6X系列发动机有关。
三菱在两次的丑闻爆发后,再一次暴露出传统企业的弊病,应对失当,造成民众的品牌支持度一落千丈。
2004年的时候,公司一度面临倒闭,负债额高达40亿美元,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宣布解除与三菱的合作关系,世间皆以为三菱汽车一定会完蛋,甚至几乎所有的工厂的门口都守候着大批的HR猎头招揽将要失业的工程师们。
在三菱最大的研发据点冈崎工厂将要宣布变卖的当天凌晨,三菱的其他几家伙伴公司决定出手相救,三菱重工业,三菱商事,三菱银行这三家三菱的中核企业出资40亿美元购买已经跌成垃圾的三菱股票宣布重组三菱汽车工业。
三菱从2004年的丑闻过后,从此业绩一路下滑,在日本跌成了业界最后一名,排行第八,甚至于丰田的子公司大发与斯巴鲁都在营业收益上超过了三菱,三菱内部在原三菱商事的副社长益子修的带领下,试图通过财物人员主导的改革方案重回市场,精简车型,主力转化为开发电动车,砍掉了很多华而不实的烧钱部门。譬如达喀尔拉力赛,WRC拉力赛等等。
纠正很多很多中国人的错误认识,“三菱”在目前并不是一家公司。在1945年败战前三菱所有的部门隶属于一个财阀--三菱财阀,所有的部门的经营都是一个中枢控制。包括航运,物流,重工,矿产,电子,银行等等,这些庞大的经营板块都由一个领导层来进行运作。这些个公司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有点像独联体,经营是完全独立的。
其实三菱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车。在上世界80年代,三菱扶桑卡车在国内几乎是卡车的代称,帕杰罗就更不用说了,政府机关的标配。但是由于三菱固守技术不能转让的底线,只限于有偿的技术提供或者整车输入,一直不愿意把整车技术提供给别人。刻意拆分汽车组件分包给不同的公司生产,发动机在东北,越野车以前在北汽,后来去了湖南长丰,之后又有意广汽,轿车则一会东南一会儿广汽,布局很乱在中国很难有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