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古代帝王将相对命理玄学非常的信仰。讲究的是天人感应,这样在帝王都是信仰风水玄学的背景之下,对于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更有甚者相信自己只要再死后可以葬在一块风水宝地上,那么就可以一直庇护子孙千秋万代,因此古人死后的墓葬的选址极为重要。总会在生前进行反复的斟酌考究,以便实现自己能改变后世子孙的命运的梦想。今天所说的这个人便是,在他得知自己仕途无望后,便是心灰意冷,无意间发现一处风水宝地,为了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像自己这样落魄,于是便设计一个绝命局,将自己埋葬在此。
此人名叫潘从源,南宋时期大学士潘仝的父亲。自幼饱读诗书,很早便以考中秀才,因为进士及第才可进入仕途光宗耀祖,但不幸的是,在其考中秀才之后,一直为中进士。慢慢的人已到中年,眼看自己的儿子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了,他不想自己的后人也像自己一样,于是凭借自己祖传的堪舆之术,便是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以便能在自己死后福荫庇护子孙。
外出寻找未果之后,更是心灰意冷,于是便决定回家养老,不在做这些无谓的挣扎了,就在此时转机来了,说明有时候换个角度看看问题,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货。在其回家途中经过兴国五里隘(位于江西赣与吉安市交界处),在这片山水中居然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经过反复推敲之后认定,只要自己能埋葬在此地,后世子孙必定能飞黄腾达。奈何此地距离家太远,但又怕被别人抢先占走,于是精心设计一“绝命局”,将自己葬在此地。
为了弄得到这块宝地,便跟儿子潘仝商量,并说明自己的缘由,其实就是让自己儿子给自己收尸,但哪个孩子会为了自己而葬送父亲的性命,半天争执不下后,无奈只能听从父亲的命令。潘从源的设计是,自己在村庄买一头牛,然后去驱赶牛将田间的庄稼破坏,在与村民的交涉中不幸被打死,儿子便是去兴师问罪,要杀人偿命,村民见死了人必定慌张,然后趁机要到这块土地,最后将自己葬在此地。
说来也巧,就在潘从源下葬后,其子参加科举,及第之后被钦点为广州观察推官,此后更是官至大学士。至此以后,潘氏家族便人才辈出,人丁兴旺,潘仝长子为南宋光禄大夫,八子潘毅为护卫都统。潘仝之孙潘任(潘毅之子)随文天祥率义兵勤王抗元,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获明太祖朱元璋颁谥“忠节”。
明朝之后潘家更是开枝散叶,遍布各地。当然所有的潘氏一族的后人必定是尊潘从源的墓地为“祖地”,更是将原先的那座山称之为“状元家山”。
直到现在,每年都会有潘家后人前来祭拜,其中不乏各界优秀人才。
NBA五大“状元”有哪几位?
特朗普特朗普特靠谱特靠谱特朗普
邓肯在状元里面算是什么地位?
个人认为邓肯在状元中排名前三,但是对于球队贡献来说,当之无愧是历史第一人,要不波波维奇也不会卧薪尝胆,只为能以状元签拿下邓肯。那么邓肯对于马刺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娓娓道来。
首先看看邓肯的到来给马刺队带来了什么。在邓肯加入前的96-97赛季,马刺常规赛仅仅拿到20胜62负的战绩。但是在邓肯加入的第一个赛季马刺拿到了惊人的56胜26负的成绩,并且在季后赛中杀入到半决赛,从此开始了马刺在西部呼风唤雨的时代。马刺在邓肯时代从未缺席过季后赛的舞台,而且球队常规赛胜场数从未低于过50场,成为全美四大联盟中的标杆!当然邓肯的到来也帮助球队拿到了5个总冠军,成为NBA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个人数据来讲,邓肯的表现也足够伟大。5次NBA总冠军,3次总决赛MVP,2次常规赛MVP,15次入选NBA最佳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排在历史第一位。2016年4月6日拿到了个人常规赛第1000胜,成为历史第一位在同一支球队拿到千胜的球员。在各大榜单中邓肯已经是NBA历史第一大前锋。
蒂姆邓肯,一个低调的超级巨星,一个坚如磐石、朴实无华、兢兢业业、砥砺前行的超级巨星。为了表彰他对这个球队的卓著贡献,北京时间2016年12月9日,邓肯的21号球衣永远的悬挂在马刺主场。蓦然回首,才明白什么是低调的伟大!
NBA状元西蒙斯到底什么水平?
首先,西蒙斯出身篮球世家,父亲是职业篮球运动员,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环境。其进入高中后曾入选2015年全美年度最佳高中生阵容一队,参加了2015年麦当劳高中全明星赛。这里有必要介绍下麦当劳全明星赛,从1978年正式建立的麦当劳全明星赛是美国最著名的高中毕业生篮球赛事。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球星像加内特,詹姆斯,霍华德,JR史密斯,杜兰特,巴恩斯等都曾参加过麦当劳全明星赛并获得MVP。这足以说明西蒙斯有着绝佳的天赋并且后天足够努力。2015年12月3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119-108战胜北佛罗里达大学,本·西蒙斯上场37分钟,得到43分、14个篮板、7次助攻、5次抢断和3次封盖,成为NCAA主要联盟中过去20个赛季以来,首位在单场比赛中至少得到40分10篮板5助攻和5抢断的球员。同时,西蒙斯也成为自1991年沙奎尔·奥尼尔后,首位在单场比赛中砍下至少43分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球员。而还在未正式进入NBA之前,耐克就和西蒙斯签订了一份5年1200万美元的合同。状元的实力足以展现。
唯美图片伤感图片?
愿有人能懂你郁郁寡欢的沉默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
其实状元并不是一个官职,但中了状元却能当大官,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人们对待状元,真如高山仰止,众星捧月,怎一个羡慕了得!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里如果出了一名状元,那必然是方圆百里最荣耀的事情。首先,在官方层面,对状元是极为重视的,每每举子中了状元后,不但会得到百官的关注,更会得到皇帝的垂青,往往没几年就升了大官。宋人田况《儒林公议》一书说:“状元登第,不十余年,皆望柄用。”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中了状元,入仕十余年,就能跻身上游、位居要职,为什么?百官注目、皇帝关心嘛,“每殿廷传胪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
因为皇帝的垂青与关注,状元升官比别人更快,升得也更大,就宋朝而言,像吕蒙正、陈尧叟、王曾、李迪、梁克家、文天祥等等这些人,都是状元,又都是在皇帝的厚爱下快速升迁,最后入主政府,当上了宰相,荣耀一生。
在皇帝眼里是人才,在老百姓眼里就是顶级明星了,所以,在那个时代,中了状元比今天的超级明星还要牛,同是《儒林公议》一书,记载了举子中状元后的京城摩肩接踵、百姓争看状元的盛况:“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肩摩不可过,至有登屋下瞰者。”这就是古代“状元打马游街”的热闹和荣光,万人塞途,老百姓为了一睹状元风采,甚至爬到树上和屋上争看,可见对状元崇拜的热情。
洛阳才子尹洙曾对状元有个评价,他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一个人中了状元,比带兵数十万的将军恢复北方、凯歌还京的荣耀还要高出许多,这种推崇,简直无以复加。
据统计,自有科考以来,历代考取的进士共有10多万人,但状元却屈指可数,从唐朝到清末,才角逐出504名状元,倘若加上武状元一起,也不过七八百人,如此凤毛麟角,状元受人追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苏轼一生没有中状元吗?
苏轼虽然不是状元,但是,他的光辉比任何状元都耀眼。单论他苏轼的考试成绩,整个宋朝,谁也不能超过他。
苏轼当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进士科考试,这哥俩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尤其是苏轼可以说是“炙手可热”,风头一时无两,认为状元是囊中之物,当然,必须承认苏轼有这个实力。
但是,人生中处处有意外和惊喜,当年进士科的阅卷组组长是欧阳修。封建时代,考卷都是糊名的,而且,所有考生的卷子,都会被字体一样的礼部里的官员重新誊写一遍,这样就确保了公平的最大化。欧阳修被一份试卷折服,文章有气势,有文采,但是,欧阳修感觉文章和自己的学生的很像,为了避嫌,没有把这个试卷定为第一名,苏轼,也因为欧阳修没有获得状元。
哥俩虽然没有中状元,但是,一门两个进士也是很了不起的。此后,家里有了变故,苏轼丁忧,没有进入仕途。
丁忧结束后,苏轼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第一个就是参加“制科考试”,这个老师是真正的皇帝监考的考试,参加这个考试的都是在进士科中表现好的,还得有当朝大臣的举荐,整个宋朝一共300多年,参加这个考试并且合格的只有41个人。
这个考试公分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七个级别,前两个是虚设的,其实最高级别的就是第三等,我们的大苏轼考得就是第三等,整个宋朝的历史中,一共只有22次制科考试,只有苏轼一个人是第三等,只有他自己!
苏轼不是状元,但是,他的成绩是状元中的状元!只论考试,整个宋朝无出其右。
上联:玉简金石铭状元,求下联?
玉简金石铭状元,门楼牌坊褒贞妇。
古代科举状元的结局如何?
中国的科举考试有1300多年历史,是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状元,正是科举考试的优胜者,他们中状元之后,基本都是开始做官,我以明代为例,从官场命运的角度梳理一下状元们的结局。
明代状元的官场遭际
明代276年,共举行过88次会试,其中有一次会试后举行过两回殿试,所以一共出了89名状元。
总的看来,与清代相比,明代对状元是比较看重的。一般情况下,三鼎甲都安排在京城担任比较清要的职务,提升的机会也多。只是在得罪皇上或当权要人时才被贬为地方官,而且这种惩罚时间都不长,很快又调到南京,或直接调入京城。
不过,明代政局不够稳,党争严重、宦官当权时有发生,失势者得不到升迁,状元也不例外。另外,皇帝喜怒无常,大臣稍有得罪,或施廷杖,或关大狱,或戍边陲,乃至大开杀戒,这也影响到不少状元的官运和结局。
明代的官制跟其它朝代有所不同。最突出的是,朱元璋为了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在开国不久便废除了丞相制,而以几个大学士组成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协助处理全国军政大事。大学士权力虽大,但官位不高,只有正五品。不过到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大学士权力的进一步增大,他们往往再兼侍郎、尚书或其它荣誉衔,官位还是提高了,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宰相,人们因而还是习惯地称他们为“相”或“宰辅”。
中央的文职职官中,品级最高的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也只是正二品,这个级别的通常只有八个人。迁都北京,南京成了陪都之后,也设有一套相应的机构,职官的名称与级别虽然跟北京一样,但实际上都是闲职。加上南京的,正二品官员,共十六人。仅次于几个尚书及左、右都御史的是各部的左、右侍郎,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以及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等,中央和南京总共才三十多人。没有从二品、从一品以及正一品的文职职官,所以正三品的职官也算高官了。正一品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从一品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及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还有正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都只是荣誉衔,无定员,无专授,也没有专门的办事衙门。
状元们一入仕一般都授修撰,是从六品,然后主要在翰林院与詹事府之间辗转升迁。翰林院里的阶梯是:侍读、侍讲,正六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翰林学士,正五品。状元们爬三级到了翰林学士,便跟内阁大学士平级了。詹事府的阶梯是:左、右赞善,从六品,跟修撰平;左、右中允,正六品;左、右谕德,从五品;左、右庶子,正五品;少詹二人,正四品;詹事一人,正三品。从这里爬到头,就跟各部侍郎等平级。要不到国子监任职,司业一人,正六品;祭酒一人,从四品。爬到祭酒的地位,品级也不算低。状元们长于文学,所以多半参与史籍的修纂,每当一部重要著作完成,参与者往往都要官升一级。状元们还多半不是给皇帝讲学就是给太子讲学,遇上喜庆,也是升迁的机会。不少人既编书又讲学,机会更多。有了这种种升官途径,只要不得罪皇帝及掌权要人,或在其它方面倒霉,一般是容易提拔的。
实际上,官至大学士入阁辅政或非大学士而入阁辅政的,前后有胡广、马愉、曹鼐、陈循、彭时、商辂、谢迁、费宏、顾鼎臣、李春芳、申时行、朱国祚、周延儒、钱士升、文震孟、黄士俊、魏藻德等十七人,占状元总数的19. 10%。其中,马愉、曹鼐属非大学士而入阁,而另有吴伯宗、曾棨、刘俨等三人是大学士而未入阁。还有吴宽、王华、罗万化等人已官至尚书,有入阁的呼声,因官场斗争而未果。
洪武、建文年间官制较乱,且不计。自永乐元年(1403)起至明亡的241年间,内阁中没有状元的仅108年。可见,状元掌权的时间居多。
当然同是大学士,由于兼职情形不同,加衔不一,级别差异很大。而一些没有当大学士的状元,往往级别也颇高。将荣衔与实衔合起来算,生前官至一品的有13人。他们是:
正一品1人:申时行(太傅)。
从一品12人:费宏、李春芳、周延儒,均为少师;谢迁、朱国祚、黄士俊,均为少傅;陈循、商辂、彭时、顾鼎臣,均为少保;张昇、钱士升,均为太子太保。
二品的共14人,他们是:
正二品13人:任亨泰、吴宽、毛澄、罗万化、翁正春、赵秉忠,均为礼部尚书;魏藻德,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谢一夔,工部尚书;王华、朱希周,均为南京吏部尚书;黎淳、秦鸣雷,均为南京礼部尚书;余煌,南明鲁王时兵部尚书。
从二品(地方官)1人:杨维聪(布政使)。
三品官14人,全是正三品,他们是:曹鼐、茅瓒、丁士美、朱之蕃,均为吏部左侍郎;诸大绶,吏部右待郎,孙继皋、文震孟,均为礼部左侍郎、黄观、礼部右侍中(即右侍郎);马愉、唐文献,均为礼部右侍郎;孙贤,太常寺卿;李昱,南京吏部左待郎;吕楠,南京礼部右侍郎;刘同升,南明福王时兵部左侍郎。
以上进入高官阶层的共41人,占总数的46. 07% 。
四品官6人:曾棨、柯潜,均为少詹事;范应期为祭酒;龚用卿、沈坤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刘俨,右春坊大学士兼太常寺少卿。
五品官16人:吴伯宗,武英殿大学士;胡广,文渊阁大学士;周旋、庄际昌,均为左庶子;张元忭,侍读学士兼右渝德;曾鹤龄、曾彦、邢宽、唐皋、姚涞,均为侍讲学士;伦文叙、唐汝楫、张以诚、刘若宰、刘理顺,均为右谕德;韩克忠,按察司佥事。
明初对大学士的级别控制较紧,曾棨、刘俨、吴伯宗、胡广等虽是大学士,品级却都是较低的,因为那时还没有给他们较高的兼职与虚衔。特别是胡广,当首辅11年,职衔始终只有五品,他也兼过职,但都不超过五品。
四、五品官共22人,占总数的24. 72%。
剩下的26人全是六品,占总数的29. 21 %。这26人中,只有张信(侍读)、林环(待讲)、彭教(侍讲)、陈谨(右中允)等4人升过一级,至正六品,其余22人,即占总数24.72%的状元都在起点上,没有升迁过。
这26个没有升迁或只升一次的,各有特殊原因。其中,英年早逝的有丁显、萧时中、马铎、李骐、林环、林震、施槃、彭教、舒芬、沈懋学、林大钦等11人;死于非命的有张信、陈郊、陈谨等三人;被贬未赦的有杨慎、张懋修、韩敬、陈于泰等四人;受挫之后不愿再做官的有罗伦、罗洪先、钱福、康海、焦竑等五人;杨廷鉴是明代最后一位状元,刚进入仕途,明朝就灭亡了。另有韩应龙、杨守勤两人生平资料不足,原因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