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可以在哪里聚族而居。的确,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艰苦创业,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东方世界的“吉普赛人”。
这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庞大民系,他们的迁徙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当时,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追溯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太多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回望这条曲折、漫长的迁徙之路,有一个地方却不能不说,那就是赣南,因为那里是他们南迁途中最早落脚、朝四方开枝散叶之处。
赣南,即江西南部,是江西省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从这里开始,他们逐渐向广东、广西、海南甚至海外迁徙。所以,赣南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堪称“客家摇篮”。
当客家先民举家南迁来到赣南,便开始起屋造舍,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原本人迹罕至、野兽横行的赣南,从此人烟渐稠,燃起了文明的曙光。
客家人勤于耕种,他们在崇义上堡这样的高山之巅,想尽办法开垦出层层叠叠的梯田,这片梯田面积上万亩,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评为“最大的客家梯田”。不仅如此,他們还参与修建了那条沟通南北的梅岭古道,这条道路使赣南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商贸要道,并间接使中原和海外各国的通商得到便利,开创出繁荣的经济贸易局面,从此,人苦峻极、不堪行走的山路变成了“黄金大道”。
因战乱而迁徙的客家人,骨子里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将居住的房屋修建成了防御性极强的方形围屋。在赣南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大小小约600座围屋,它们坚如磐石,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于一身,被称作“东方古罗马城堡”。在赣南,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和东升围,这些围屋不仅是客家人的生活居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堡垒”。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背着祖先的牌位。到了安居点,则建宗祠以安放祖宗之灵。因此,哪里有客家村落,哪里就建有宗祠。东龙村是赣南宗祠最为集中的村庄,号称“江南第一宗祠村”,全盛时期,村里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宗祠。宗祠的建设,象征着家族的团结,也是维系宗族的巨大纽带。
无论是修建围屋还是宗祠,都十分讲究风水。长期的迁徙使得客家人对安定的生活尤为向往,而风水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趋吉避凶的理念,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客家人在建造房屋时,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败或家族的兴衰,都与风水息息相关。在赣南,这种风俗自唐代以来便长盛不衰,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赣南客家风水文化。这里的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其风水文化的兴盛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一代风水大师杨筠松。赣南客家人喜欢称他为“半仙骨”、“信子口”,意思是说什么准什么。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文明带到了赣南,这种文明与百越、畲、瑶等土著文化发生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尚、习俗。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的客家方言,最能体现这种交融。客家人迁徙到赣南后,分散到各个地方,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口音与当地土著的口音相互融合,所以客家话虽然都有方言的基本特征,但县与县之间的口音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明显差异。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客家人好客,摆宴席时,必定少不了一道传统名菜荷包胙。荷包胙入口糯烂,香气沁人——仅这一道菜便包含了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以及几味佐料的烈香。在宴席上,腊味也经常出现,而且腊味的覆盖范围极广,无论是家禽还是山间野味,客家人都能想着法子将其做成腊味。为抵御南方深山老林里特有的瘴气,聪明的客家人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以物制物”的哲学思想,因地制宜发明了“擂茶”。
除了美食丰富,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也异彩纷呈。采茶戏、于都唢呐、石城灯会……古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而客家人对火也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崇拜。在宁都,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这天,亲朋好友都会给去年“添丁”的人家送去鞭炮。对客家人来说,响彻云霄的爆竹声,指引着在长长迁徙路上逝去的灵魂归家,慰藉着辛勤开辟家园的先人,同时,这也是一个“背井离乡”宗族人丁兴旺的荣耀。
客家人是什么族人?
客家人是实实在在的汉人。是以客家话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中国古代南北大迁徙所形成的特殊的汉族群体,到目前为止,居住在海内外的客家人人数以达近亿人,是目前汉族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民系。
客家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平百越时期,当时的南方与北方长期交通隔绝人迹罕至,秦朝50万大军南下后有很多士兵便留了下来,与当地的百越土著相融合,成为最早的南方汉族先民。至魏晋时期八王之乱北方异族入侵,中原战火纷飞,大批北方士族流民纷纷南下躲避战火,著名的“八姓入闽”即发生在这一段时间。这些北方汉人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的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此后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各个时期都有北方汉族往南迁徙。在这一轮轮的迁徙浪潮形成了今天汉族一个特殊的民系--客家人。
客家人自北往南迁徙,因何故千里迢迢南迁,原因有很多,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南方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四川、湖南等几个省份。
目前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为闽赣粤三省,这三省在历史上也是汉民南迁的主要区域,其中福建是中原人士南下最重要的中转站,以福建为源头,客家人得以开枝散叶广泛分布于南方诸省。梅州、龙岩、赣州、惠州等闽赣粤城市都是客家先民最早立足和繁衍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客家人也最为集中,其房屋建筑也极具客家特色,形成了建筑奇迹客家土楼和客家围屋。
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历史风流人物,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著名歌手邓丽君等都是在南方土生土长或者祖籍中国的客家人,客家人在历史上一直以人才璀璨而闻名,是汉族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民系。
客家人分布在哪里?
客家人经历史上数次南迁至今大概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是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居多,其中,梅州,赣州,汀州和惠州是比较集中的地方,国外的客家人以东南亚居多。世界上的客家人大概是9千万~1亿人左右。
客家人从何而来?
《客家研究导论》中原汉族的五次大迁徙
1:距今1700年前的西晋末年,经过十几年的内战,西晋皇朝已经是国力空虚,民不聊生,
此时,北方的匈奴族大举入侵西晋,很快兵临洛阳城下。在1700年前五月的一天,几名西晋的都城守卫人员站在城墙上向远方眺望时,看到声势浩大的匈奴族骑兵从远处奔腾而来,那天数万名匈奴族骑兵包围了洛阳城,城市不堪一击,很快攻入城内,并虏走了西晋皇帝,西晋王朝从此走向灭亡,王公贵族及市民被杀三万余人烧毁好多官寺民居,面对匈奴族的侵略和杀戮,市民便携妻带子向外出逃,逃出来的汉人分别沿着水路和旱路,向东南方向的江苏一带迁徙,最后大部分人在今天的南京附近落脚。
继匈奴灭西晋后又有四支北方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战乱持续了130多年,为躲避战乱,陕西山西的汉人穿过湖北进入到洞庭湖流域,河南一带的汉人先是逃到安徽湖北,然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又迁徙到江西赣州,而山东和安徽北部的汉人,最后进入到福建北部,据史书记载,这次迁徙的人数大约有90万
2:距离中原汉人第一次南迁,500多年后的唐朝末年,发生了第二次大迁徙,当时在山东渮泽爆发了黄巢农民起义,波及了中国的11省,死伤数百万人,为了躲避战乱,之前在西晋末年迁徙到江苏,安徽,湖北一带已定居下来的中原汉人,又被迫再次南迁,另外世代居住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的中原汉人也被迫远离家园,向南迁徙,这两股移民的潮流最终汇聚到了一起,躲到没有战乱的闽粤赣三角地带,很显然这次迁徙的规模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3.距离中原汉人第二次大规模南迁,400年之后的南宋末年,又发生了第三次大迁徙,当时,北元军队大举南下,攻陷临安俘虏皇帝,朝廷一路南逃,最终在广东江门一带被灭。
为了躲避战乱,中原一带以及宋民也随朝廷大规模向南迁,其中许多汉人躲入到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当中,这三次过来的中原汉人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外来族群,当地原住民把这些北人称作客人,第三次迁徙标志客家民系的形成。
4.第四次跟明末战乱有关,当时张献宗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两次攻打四川,加上瘟疫横行,导致川人锐减,在明万历年间人口300多万,到清初短短20多年,就只剩50万,为了恢复生产,康熙下令,从湘粤赣等地客人聚区向川移民,史称湖广填川。陆路:从赣州和石壁出发,先到达贵州,后从贵州到达重庆合川,从合川进四川北部。水路:是韶关一带客人到长江进入重庆万州再进广安迁移到仪陇县
5:洪秀全是客人手下六王中5人为客,兵中约40%左右是客人,汪海洋最后作战,梅州是客人聚居最多处,因此运动失败后为避镇压,梅州处客始四处奔跑,先逃至粤南,海南,港台等地,后又下南洋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北美欧洲等地,终成遍布全球的客家民系。
方言集汇
上古拟音:k?ra?ɡ kra? njin
蒙古字韵:k?jaj gya rin
中原音韵:k?iai kia ?i?n
客家方言:kha/ hag1 ga44 /gia njin11
关中方言:kelya ren
河南平舆:kie jia ren
潮州方言:kêh4gia1nang5/ring5
上海方言:khaq cia/ka/ku gnin/zen
江西万载:ka xi
深圳围头:h?k2ga1y?ng4
江苏无锡:khah4 cio44/ku44 nien13/zhen13
江淮官话:ke jia ren
江苏高邮:keh ga len
桂南平话:hak ga nl??
西官岷江:kae jiarzen2
重庆郊县kie2jia1/kia2jia1
云南大理:k?e t?ia
客家人的腊鱼怎么做?
謝邀,老朽是正宗客家人,对於腊鱼,腊猪肉,腊鸡,腊鸭,等无所不能,各地风味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方法是以上各网友都讲得非常周到,老朽不再陈述,这些腊肉都是客家人过年必须齐备的,到十二月初大家都选好各种肉类进行腌制,调料,凉干,储藏,等到除夕开始拿来食用,各人的腊肉的味道有所差异,但大同小异,是新年客家人独有l的风俗。谢谢悟空友邀请!!!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不是说客家人和犹太人能追根溯源,他们之间能联系个毛线啊,压根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主。
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 的称呼,那是因为客家人能够行走于天下,移民定居于世界各地,可以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踪影。而且他们做生意很有自己的一套,在海外商界有很多的成功者,他们的这些特性跟犹太人有一拼,所有就有了”东方犹太人“的称呼。
那么客家人为什么要行走还要定居于世界各界呢?呆在一个地方不好吗?
客家人的这种特性的形成就和他们的祖先有关系了,那么我们就要好好说说关于客家人祖先的故事咯,找一找客家人祖先都来自哪里,追根溯源才是根本。
”客家人“三个字里面的”客”字是和“主"字相对的,意思是外来的人。客家人也的确是外来人,他们的祖先本不是岭南土著居民,也不是少数民族而是中原汉人,他们是迁徙过去的。一群人从原来居住的地方跋山涉水历尽千险到另一个地方生活这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天灾,要么是人为,客家人祖先的迁徙也不例外。在一个地方没法呆了,那就只能走呗,走到哪儿算哪儿!
客家人的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当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很准确,比较靠谱的有记载的从西晋到晚请大约经过五次大规模迁徙最终才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具体的五次迁徙过程网络上都能搜到,咱就不在这里做过多赘述了。
从中原躲避战乱客家人的祖先们向南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有的更远到达今梅州的大埔;后来又发生战乱,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九江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再后来继续战乱,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可以说每次迁徙都是一部分人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南下,这样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后来客家人在这些居住地生根繁衍,人口多了吃饭就成问题了,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山地和林地,耕地很少。怎么办 呢?为了能填饱肚子,于是客家人的一部分就再次向周围有耕地和人口少的地方迁徙,比如湖南、四川、广西、台湾等地区。还有的因为各种原因到了东南亚国家和美洲大陆,再经过这多少年的子孙繁衍,于是客家人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扎根了。
我觉得客家人这个群体经历过这么多次的迁徙,历经这么多的世事沧桑还能存活下来,还能在今天被我们拿出来讨论,确实不简单。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魂“没有丢失,这个魂那就是他们的客家文化,包括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饮食,他们的建筑,他们的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等很多方面。
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很多海外的客家人都认祖归宗,无论是仪式还是方式上都很正规正统,这些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原地区汉人们好好学习一下。
你还知道你的辈分吗?或者说你是多少世?
虽然这些在当今纸醉金迷的社会里意义不大。
但我要说的是:除了金钱,在我们的眼里还能有点其它的东西吗?!
阿金大哥,一个爱好文史的油腻大叔。
欢迎关注和交流!!
客家人的祖籍地在什么地方?
谢谢邀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赣南客家故事,看完真的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