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昭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城区,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
宋仁宗真像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
仁号称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这位“宋仁宗”是真正无愧于“仁”的称号。这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皇帝。乾隆皇帝曾说,有三个帝王,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1063年驾崩于开封,享年53岁,在位42年。据有关史料记载,嘉祐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城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
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自鹊门而下(永昭陵由鹊门至北神门,南北轴线长550多米),仿佛走进了浩瀚的历史。走过雀门,穿过乳门,就来到了南神门外的御道,也称神道,神道两侧安放有东西对称的石人13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2对、石角端、石瑞禽、石象、石望柱各1对,另南神门外有走狮、镇陵大将军和上马石各一对,南神门内和陵墓封土前站立有内侍(即太监)各一对,东、西、北神门外为蹲狮各一对。这些石刻造型秀长,雕法细腻,形神兼备。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不斜视、忠实地守卫着宫门。神道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是北宋石刻艺术的宝库。
永昭陵鹊门、乳门以及神道
神道石刻-象与训象人
神道石刻-瑞禽
神道石刻-客使进宝官(指外国进贡人员)
神道石刻-镇陵大将军
南神门
进入南神门就是宫城,宫城正中间是陵台,呈三层覆斗状。按照九宫格设计,中间为陵台,陵台下是地宫,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下宫殿,又称皇堂。据探测,永昭陵地宫距离地表深达28米,地宫整体用青石砌筑而成。地宫顶部绘有天象图,周边雕刻宫殿、生活起居等雕刻,模仿帝王生前起居。
永昭陵帝陵封土
出帝陵北神门西北为皇后陵,宋朝实行帝后同陵分穴合葬制,后陵布局和帝陵相同,只是规模一般为帝陵大小的三分之一大小。
皇后陵神道石刻
皇后陵封土
宋陵分布图
宋陵,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巩义市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共有300余座陵墓,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现地上所存9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著名大臣如赵普、寇准、包拯、杨六郎等人的墓也在其中,是一座浩瀚的大宋历史博物馆。
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齐鲁男儿最热血,抗日战场数英豪。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齐鲁男儿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张自忠以死明志,赵登禹杀敌殉国,王耀武几乎无役不与,他们都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是山东的骄子。这里我们介绍另一位骄子,在台儿庄会战外围战莒县之战中壮烈殉国的刘震东中将。
刘震东,山东沂水人。早年为生活所迫闯关东而入伍奉军。不久,与张学良一同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进入奉军郭松龄部。
郭松龄反奉时,刘震东时任郭部第5旅少将旅长。由于与张学良的同窗之谊,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作为郭的部属,刘震东并未受到追责。
1927年,刘震东因在南口战役等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军功,晋升东北陆军步兵第15师中将师长。次年,进入北平陆军大学深造,与李宗仁、卫立煌相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主力撤回关内,但刘震东激于民愤,坚守东北,坚持抗日。1932年任抗日义勇军第5军团总指挥,在开鲁、喜峰口一带坚持抗日,与日军数次交锋。他的抗战事迹被中外报刊多次报道。
冯玉祥等人成立抗日同盟军后,刘震东率部加入。同盟军解散后,刘震东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训练办公厅中将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震东义愤填膺,向何应钦请战,何不置可否。刘震东抗战心切,亲去南京面见何应钦,遂被任命为第5战区高参兼第2路抗日游击纵队司令。
1938年初,刘震东率部驻守山东莒县。2月17日,日军坂垣师团一部进犯莒县、沂水等地。刘震东率部阻击。坂垣师团田野支队在重型火器的配合下企图向莒县县城发起冲击。县长许树声率县武装弃城而逃,此时40军也未至。危急时刻,李宗仁电令刘震东部担负短时间的城防任务。
2月21日晚,后继部队赶赴莒县县城。刘震东被推选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朱家麟旅长。
2月22日凌晨,坂垣部重兵强攻莒县县城。刘震东身先士卒,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敌人组织的多次进攻被击退。刘震东还组织了敢死队,迂回到敌后,沉重打击了日军。
坂垣部再次向县城发起攻击。北城一段被敌攻破,敌人由此涌入城中。在刘震东的指挥下,守城士兵与日寇展开撕杀,阵地被夺回。
日军久攻不克,调集重兵支援。而我方援军却因桥梁被炸未能及时赶到。刘震东深知莒县之战关系到台儿庄决战,誓与莒县共存亡。他临危不惧,继续在城墙指挥作战。不幸被炮弹击中头、腹部,重伤殉国,年仅45岁。2天后,守城将士虽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悬殊,撤离县城,莒县失守。
刘将军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为其举办追悼大会,号召全军将士学习英烈,杀敌报国。
刘震东将军矢志抗日,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信阳出过哪些将军?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腹地,下辖两区八县。是全国最早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信阳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全市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30多万人。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去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就有130人,其中上将5人,中将17人,少将108人。由于将军人数众多,以下主要介绍一下5位上将。
1.许世友(上将),生于1905年2月,卒于1985年10月。信阳市新县人。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2.李德生(上将),生于1916年,卒于2011年5月。信阳市新县人。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3.洪学智(上将),生于1913年2月,卒于2006年11月。信阳市商城县金寨乡人(金寨乡后划归安徽省管辖)所以现在都介绍为安徽金寨人。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4.尤太忠(上将),生于1918年12月,卒于1998年7月。信阳市光山县人。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5.万海峰(上将),生于1920年9月。信阳光山县人。原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中将,少将再不一一赘述。总之信阳人杰地灵,不愧为将军的故乡。
下联是“将军将军将”,上联怎么对好?
上联:士兵士兵士,《士兵(泛指军人),士(指的意思),兵士(指士卒;士兵),又指谐音仕,仕(士)的作用是对方将军时保护自已的主帅不受攻击》。
下联:将军将军将,《将(jiàng)军,将(jiāng,把),军(将或帅),将(jiāng,攻击对方)》。
如何评价民族将军戴安澜?
“血战昆仑关”战役的主攻部队是军委会直辖“攻击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作战序列是:郑洞国荣誉第1师、邱清泉新22师和第五军的老底子第200师,师长即戴安澜少将。
在围歼昆仑关日寇第21旅团的战斗过程中,戴师长安澜始终在一线督战,被敌迫击炮弹片直入左臂,重伤;而中国军队则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报仇,一举收复昆仑关。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自号海鸥,黄埔三期毕业,抗日名将,人称“海鸥将军”。1933年任团长时即在徐庭瑶、杜聿明指挥下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功累升第25师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湖南湘潭组建后,杜聿明与俞济时竞争胜出担任军长,1939年初,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出任国军精锐第200师师长。
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装甲搜索营,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攻英属缅甸,威胁中国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应英方请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等精锐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伤愈的戴安澜率第200师一马当先,直插缅甸东部重镇“同古”,并在皮尤河前哨战中消灭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300余人,给了日寇缅甸方面军一个下马威。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以万余兵力死战不退,重创四倍于我军的日寇第55、第56两个师团,由于英军的溃败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实际上第200师是孤军奋战,缺乏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最后在新22师的接应下从容撤退,史称“同古会战”
蒋介石评价戴安澜:当代标准之青年将领。
史迪威感慨地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军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要点腊戌又被日军切断,杜聿明不得已率军踏入人迹罕至的野人山绕道归国,并以第200师断后。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部遭敌伏击,再负重伤,第200师官兵抬着师长继续前行,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在距离祖国只有30公里时,将军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缅甸热带雨林中,年仅38岁,军事委员会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延安与重庆同奠,举国皆哀。
戴安澜将军的风华之年,尽付于抗日战场,惜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追任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下联:将军将军将。请教上联如何对?
上联:飞相飞相飞,
下联:将军将军将。
下联出句“将军出马跳将军”,上联如何对?
下联:将军出马跳将军。
(难在将军一形一动,前一个可作军队中称谓的话,军中上士中士下士也有,最普通的莫过于下士了。因此下联来拙对。)
上联:下士走車移下士。
(下士斜走,車直移,再挪动一下士,当然只能在小九宫的对角线上挪上挪下了。不将死不被吃就OK了。)
欢迎续对,谢谢一柳莺友诚邀!(欣赏网友推荐的美图和关联词造句)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南阳籍将军有哪些?
南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近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南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从古自今培育了非常的人才。
那到底南阳籍将军有哪些呢?
1、方成海少将 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2、赵金声少将 解放军第26集团军政治部主任,2003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3、谢友民海军少将 1988年被授衔海军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4、赵金奎空军少将 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衔空军少将。
5、陈哲少将 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战、西藏平判等战役。1988年被授衔少将军衔。
6、辛举德武警少将 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总队长,1988年被授衔少将警衔。
7、李连榜空军少将 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2000年被授衔空军少将军衔。
8、王玉发中将 2003年任成都空军政治委员,1998年授衔少将军衔,2005年晋升中将军衔。
河南南阳出了很多国家人才将领,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事业,为他们致敬。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果有偏颇之处,望见谅请多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