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节日有一个节日的民俗习惯,在中秋事我们会放花灯,会赏月,会拜月,也会食用桂花酒,月饼等等,我们也许只知道中秋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庆祝,却不知道这些风俗背后是有着一些什么深刻的意义,其实深究起来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古时候流传下来的风俗
在撒谎给你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对于月亮的崇拜开始了祭拜月神,后面这个习俗得以流传下来。随着岁月流转,人们对月亮的情感逐渐发生了变化,赏月逐渐重于祭月,中秋节也由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之所以会赏月,是因为古人将月亮看作团圆的象征,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也代表着“悲欢离合”,在外的游子也以月亮作为情感的寄托。所以人们便会在中秋节的时候赏月,以求“千里共婵娟”。
期盼团圆
在中秋节的时候,人们觉得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这时候的月亮皎洁明亮,在异地的亲人们可以共赏一轮明月。所以,民间又将中秋节称为“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在中秋节的晚上朋友或家人同聚一堂,看着窗外又圆又大的月亮,不禁举起酒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醉眼迷离的看着月亮,不禁追古思今赏月之情溢于言表。
文人墨客喜赏月
当然,赏月也是因为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使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诗人多咏颂中秋明月寄相思之情。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运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盖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