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区各旅游景点
图文:漳州微频道
弘扬正道人生,感受美好人生
2017.11.25
云洞岩风景区——漳州市唯一的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距离漳州市中心约8公里。景区分为云洞岩、岭兜山、瑞竹岩、长山、大石五个景区,这里的气候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游览。 云洞岩景区不需要门票,环境挺干净,山脚下有游客服务中心以及自动贩卖机,建议买瓶水带着,爬山随时需要补充水分,景区内的一线天真的是很窄,得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从开始爬到下山用了两个半小时。山下吃盐鸡,卖相看着一般却香嫩可口,觉得还不错。
龙文塔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鹤鸣山,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历史沿革龙文塔共有七层,花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层有檐露出。第一、二层有弧形隧道式石门各二个,第三层以上各层砌实不设门。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塔下有“憩园”,园中遍栽桃树,每逢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吸引许多游人前来游塔观赏。
漳州东南花都东南花都占地10000余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是历届国家级盛会——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的举办地。景区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交通便捷。漳州东南花都东南花都大景区位于324国道漳浦马口段,交通极其便利。距漳州市区约19公里,自驾车程25分钟,市民出行也可由18路公交车直达;距厦门约70公里,捷径可经由招银疏港高速,仅约70分钟车程;而广东方向虽车程较远,但通达度高,G15沈海高速于云霄出口,沿324国道一路北行即达,以潮汕为例,仅需约2.5小时。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位于福建漳州漳浦马口,占地近万亩,整个花都景区可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景观两部分。室内展馆:设有花卉馆、梦幻科技馆、现代农业展示馆、生态渔业馆、荫生植物馆、沙漠植物馆、药用植物馆、吸味植物馆、闽台文化展示馆、奇石馆、根艺馆、艺霖轩书画苑等十二个专业馆。而花都室外景观十分庞大包含:纪念林、百亩芙蓉园、儿童乐园、玫瑰爱情主题园、名贵树种园、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锦锈漳州园、盆景园、铁树园、咖啡园、棕榈园等十几个特色景观。定位鲜明的景点布局、独具特色的花卉旅游、一年一度的农博·花博·食博盛会使东南花都花博园成为海内外游客四季赏花、休闲、度假的胜地。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漳州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徙至龙溪县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现址。宋咸平二年(999年),漳州挖掘濠沟环抱子城。祥符六年(1013年)又对古城进行改造扩建,加设西濠,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竖木栅,围长15里。嘉庆四年(1211年)开始用石块砌东门墙,高17级台阶,长约500丈。绍定三年(1230年),再砌西、南、北三面墙,石阶20级,高约1.7丈,总长2500多丈,并筑谯楼、哨所,共设7个城门。元至正二年(1366年),拆除旧城墙,将东、西、北三面城墙缩入,重新砌石筑墙,周长缩至2173丈。明初,再度修复时加筑女墙、谯楼。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城墙,再建敌台、望楼和城顶谯楼,接着又建起了一直作为古代漳州标志性建筑的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先后多次重修。历史上漳州城是闽西南汀漳龙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粤广往来京畿必经漳州,因而城市发展较为迅速,明清时民间有城内“九街十三巷”的说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龙海海澄)开设“洋市”,在月港的辐射带动之下,漳州城经济繁荣,成为“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按照三民主义的建国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的口号,成立工务局,1919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大规模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了现代城市的门槛。漳州旧府衙及后花园辟为“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中山公园,成为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山元素”的中山公园。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始兴南路(古称新府路)就是拆古城墙的石料铺砌而成,是现存唯一的百年石板路;共和路(古称旧府路)、博爱道等一些具有现代民主色彩的街道名称就是由那时起命名并保留至今。在改造道路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整齐中富有变化,并且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赋漳州城市面貌以强烈的地域特征。时至今日,漳州古城的建筑和人文底蕴还都集中展示出早期民国的风貌,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民国时代的“错觉”。
漳州南山寺漳州南山寺,原称报劬崇福禅院,位于漳州中山桥南,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历代屡有重修。国务院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1993年2月27日被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据《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记载,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京官陈邕谪居兴化,后迁漳州,于通津桥(今中山桥)南建宅院。建筑宏伟,被劾违制,祸将不测之时,陈邕遽即按隋唐以来献宅田为寺院习俗,舍宅为寺以避祸消灾,初名“延福禅寺”。明万历《漳州府志?寺观》卷之十二载:“南山报劬崇福寺,在城外南厢。按淳祐志:宋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颢建报劬院,后改曰:‘崇福’,今以报劬崇福并称。元至正九年重建。国朝永乐间修后改院为寺。嘉靖二十四年火,寺僧圆性募缘重建。隆庆元年,寺僧行钦募缘重修。”清康熙《龙溪县志?古迹》卷十一载:“南山寺在通津桥南之右,唐建,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颢重修。初名报劬,后改崇福,郡守章大任匾曰‘南州法窟’(注:南唐保大四年,漳州刺史董思安为避父名<章>讳,改漳州为南州)。明改为南山寺”。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清末和近代重修的。坐南朝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左右有喝云祖堂、陈太傅祠;石佛阁、德星堂、地藏王殿、福日斋。东侧还有城隍庙,后山有塔院等建筑。山门 山门由明末乡贤、学者、名宦黄道周进士书写匾额“南山寺”三字,是南山寺重要文物。天王殿 天王殿正中祀弥勒菩萨,左右雕塑4米多高的四大天王。殿上匾额三字由书法家虞愚书。弥勒菩萨上方匾额“皆大欢喜”四字,由邑人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书。殿的南面立一尊护法神韦驮菩萨塑像,上面匾额“参最上乘”四字由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积约800多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弘一法师手书“妙相庄严”匾额悬于殿堂之上。殿中佛坛上雕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三尊盘膝趺坐金身,高一丈六尺,并塑阿难、迦叶两尊者站立两旁。墙壁两侧祀十八罗汉。在三尊大佛的背后,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石佛阁 殿内有依天然石笋雕成的立身阿弥陀佛像,高6米,相传是唐代造像,或说是宋代石雕。石佛像于1996年6月被批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石笋高5丈多,大半埋入地下,露出地面仅有2丈左右。1937年石佛阁庙顶被日本飞机炸塌,是时由住持广心和尚化募重建,改名为“净业堂”。石佛两侧,后塑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称为西方三圣。1938年农历四月初八(5月8日),弘一法师到达漳州,翌日移居该阁边僧舍,十五日,在寺中演讲佛法,听众百人。法堂 位于大雄宝殿后面,原为宋代千佛阁旧址。1991年,星洲(新加坡)龙山寺广净和尚一行到漳州,将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募化来的资金,在千佛阁旧址建造法堂,1993年落成。楼上为藏经阁,置《龙藏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共7168卷);内祀千手观音,墙壁四周祀千尊铜佛。楼下为法堂,内祀一尊高2米的白玉佛,此系清光绪九年(1883年),寺僧向海外华侨化募,从缅甸请来的。法堂匾额由菲律宾瑞今老和尚书写“成等正觉”。千佛阁的历史,据南山寺碑石“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与清光绪三十年九月初一总管内务府颁发的“执照”2个碑文所证(碑文附后)。德星堂 寺院东回廊的石佛阁左邻,俗称官厅,为来客住宿处。1926年曾在这里办过六、七年“南山佛化学校”。1930年12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到漳州重建中共闽南特委时,即以南山佛门为掩护,设立特委机关于德星堂。中共闽南特委迅速恢复并组成地下武装“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南山寺成为闽南地下斗争指挥中心。1932年,寺僧达如等7人脱下僧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6年,陶铸旧地重游,作“重游南山寺”诗一首,“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太傅祠 太傅祠在大殿左后方高坡上。为纪念陈邕的功德,故建此檀越祠。祠里原有一尊陈太傅铜像,民国19年(1930年)被偷。新中国成立后,陈姓子孙,仿照同安县陈太傅祠塑像,塑造一尊泥像供奉在祠中。地藏王殿 寺院西回廊,1986年把原伽蓝殿改建成地藏王殿。殿中祀地藏王菩萨,左侧祀伽蓝菩萨,右祀印光大师圣像。放生池 在山门前旷阔场地北面,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置放生池。今存《放生池》碑与《南山寺放生池碑记》(碑文附后)。塔院 在南山寺后山。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山寺住持佛乘法师圆寂,其徒喜滔等依荼毗筑塔于后山清泰寺山岗上。漳州知府刘溎淯撰文立碑(残碑碑文附下)。1984年10月,世界佛教僧伽协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会会长宏船和广洽、广净、广纯、广义、广余、妙灯等长老朝山团抵达南山寺,为答法乳之恩,重兴喝云祖庭,携海外所募专款重建为闽南佛教献力的佛乘祖师舍利塔,1987年底建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为舍利塔题字曰:“佛乘和尚舍利塔”。中国佛教协会顾问林子青居士撰写《重建南山寺佛乘和尚舍利塔记》(碑文附后)。南山寺还有元延祐大钟(钟铭全文附下)、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石经幢、血书《华严经》、重修清泰寺碑(碑文附后)等珍贵历史文物。南山寺僧人,从明朝起为禅宗临济宗喝云派发源地,南山寺为喝云祖庭。清末民初,寺僧相继出洋,劝募、弘法、住持寺院,如今东南亚许多寺院大多为喝云派后裔。海外衍派法脉纷纷报答法乳之恩。1984年10月,世界佛教僧伽协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率团回山朝拜。此后,陆续不断有海外僧人到南山寺进香、交流等活动。南山寺也是许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时必到的朝拜场所。南山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有宏伟古代建筑与历史文物,而且还有大量的诗文、楹联。正如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佛学专家、邑人林子青居士于1992年为南山寺法堂撰联所称,上联:“终始溯唐朝,陈傅开基,梵宫夸壮丽,几历沧桑,不愧为南州法窟;”下联:“踵兴于宋代,微公建阁,佛像尽庄严,频遭劫火,依然是左海名蓝。”这副楹联就是南山寺千年历史的写照。附录:一、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 宋契嵩禅师撰太常崔礼部发自通走杭,遗书某曰:崇福阁成,慕仲灵志之。某初不敢为,徐思崔公,名大夫也,尝为我辅教篇,希之京阙,于我有高义。今益以他胜事嘱我,是岂宜违之耶,遂引其事而书之。崇福在漳南为大精舍,徒众常五百人,聚居申申然,尊大比丘显微为长老。微师统此方五年,其屋庐大小治之以完。初其东有隙地,微师意其形胜,可置之佛阁,乃引其州人王文渥谋。始居无何,客有来谓曰:今山中水大,尽浮其久积之材,出乎江涘,是足成尔也。微师以其感会,遂大出其寺钱百余万,王文渥益施二十五万助之。其州之僧者俗者不啻三十人,因各相助,劝其闾里之乐善者,出财合刻贤劫千佛与五百应真之像,并彩绘五百应真者。始至和甲午仲冬,役土木工遒遒日不稍辍,明年方秋而其阁成,岿然九间,陵空跨虚,飞桥危亭,骞涌旁出。其所造之像绘事既竟,即迎而内之。释迦、弥勒、药师则位乎其中,千如来则列于前后左右也。阁之下,亦以释迦、文殊、普贤众聚之像而位乎其中,五百应真与十六大声闻,则列其四向。嘉佑初,而龙岩人曰杨饰者,益于其阁之南为大阿罗汉浴室,廊庑环之,备法事也。然其规模壮丽,闽人伟之。谓是阁者,乃吾闽楼观之冠也。若贤劫千如来者,盖在此劫,与吾释迦文佛相先后而见乎人间世也。与夫天地群灵万有,而为博大胜缘者也。然圣人垂像,与于天下后世,固欲其人天者,观像以性乎无像,其次欲其睹像,以发其善心,其次欲其瞻像,以预其胜缘。性乎无像,近至也,发乎善心,响道也,预乎胜缘,渐上喜也。是三者,虽其功力差,与其当世后代,成德则一也。崔公书曰:微师高行人,能与人为胜事,人皆乐从之。蒙其作佛阁,意适合乎圣人垂像之谓,则崔氏之所称,验矣,南方之人,宜知其心,无谓微师徒事土木,而跨迈世俗耳。彼方袍之后来者有所营为,亦宜视法于微也。嘉祐四年,己亥孟秋之晦日,灵隐之永安山舍记。二、执照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等,为出给路引事,照得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崇福寺住持僧佛乘,现蒙恩颁赐龙藏经全部装载贰拾肆箱,于九月初四起程,回福建省漳州龙溪县。为此出给路引一张,付给僧人佛乘收执。所过省会、府城、州、县、关津要口,勿得阻行。至抵龙溪县,仰该县官暨绅民等,一体虔奉,加意保护可也。须至执照者。光绪三十年玖月初一日三十二年南山寺住持妙莲敬立三、放生池碑放生池碑,碑石高113厘米,宽46厘米。双面刻字。正面“放生池”三字,行书,字大径尺。碑阴题“万历庚申二月立,王邦缵书”。万历庚申即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王邦缵,明龙溪人。《上苑王氏世谱》载:“邦缵,字于武,号愚庵。”为上苑王氏二十五世,“以翰墨著。”其族祖中有王彝、王学植(字槐庭)均擅书法。四、南山寺放生池碑记《碑记》刻在《南山寺重修佛像题名》石碑背面,系王志远撰文、李宓所书。此碑原嵌于山门内壁,以《南山寺重修佛像题名》碑文朝外,1997年寺庙大修时和其它石碑一道移置竖立于法堂左侧,仍以《题名》碑文为正面(碑文略)。五、漳州崇福寺佛乘禅师塔铭(残碑)光绪二十有五年八月丁丑,南山崇福寺住持僧佛乘示寂。其徒喜滔等以十二月乙酉筑塔于清泰寺后岗,以状来乞铭。按状,师苏姓,福建永定县人,幼被掠卖入梨园学为杂剧,年二十八忽有悟,诣同安南普院寺披剃,拜僧有情为师,得戒台州府明因寺。游漳见城南崇福寺规模宏敞,久芜秽为蒿莱,立愿兴修为卓锡地。适前任汀漳龙道联公喜奉佛,为结庐,并遗弟子喜昌出洋募化,醵金数千,鸠工大兴作,阅岁余始竣。绀宫琳宇,龙盘凤翥,仰负峻额,俯瞰洪流,宝相满月,梵音涌潮,钟鼓,花木馥郁,掩映山光水色间,为抵园一胜境。岁时伏腊,士女瞻拜,毋虑千百,诚师妙果也。师为人,谨信道不贰,随物肆应,僧应佥服,积布施钱有余,俗以……注:残碑一块,见于南山寺金花郡主塔后灌木丛中,应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漳州知府刘撰文,何人所书待考。碑残不全,幸存恐不足一半。六、重建清泰寺题名碑记《重建清泰寺题名碑记》,碑石高235厘米,宽84厘米。此碑为2001年南山寺清理市漂染厂退还清泰寺旧址时发现的。经拓印,录其正文如下:喝云室乃南山寺分派也。创自前朝,历来久远,废兴修葺,代不乏人。越本朝乾隆年间,我景峰师太祖有侄蔡葛山相国尝读书于此,重新改造,迄今百有余年,又再颓坏。适范公 我来漳防堵,见其瓦垣将倾,愿欲倡议捐俸重建。未几而奉命班师,停罢中止。兹幸大方伯叶公赞襄乐助,得以成功,改其名曰:清泰寺。谨将捐资芳名开列于右:(以下题名略去)大清同治捌年岁在已巳八月谷旦董事北贤璜主持僧有情立 银城叶舒泰书丹
漳州市芝山公园古为胜地,历史悠久。芝山公园位于漳州市政府大院北面,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市中心最具自然原生态的景观公园,也是市中心唯一的山地公园。芝山原名登高山,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山上发现紫芝草,知府徐恭以为祥瑞征兆,上表朝廷,后得赐“紫芝山”之名,俗称“芝山”。芝山为天宝山之余脉,顶峰海拔69.2米,是市中心的最高点。山上的威镇亭(后称万寿亭)、仰止亭和甘露亭,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自古以来,深得民众喜爱,成为城区的风景名胜。文人墨客经常登临吟咏,留下不少优美诗文。公园定位为具有森林气息和自然情趣与文化内涵并重的集登高览胜、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文化型生态“绿肺”。公园分为山林游憩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水上活动区、漳台缘文化区等多个区域。
中山公园1918年10月始建,1919年11月建成,原名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为中山公园。1996年投资500余万元,邀请福建省园林专家重新规划、设计,将其改造成极具时代气息的休闲公园,并荣获福建省人大颁发的“环境优美奖”。2008年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整体改造,在保持中山公园原有的历史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园品位,同时为彰显公园的主题,增设中山广场,树立孙中山像,使历经百年的老公园重焕光彩。
九龙公园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胜利东路与元光南路交汇处,公园面积9.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公顷,是市区最大的一个以水景为特色的市级综合性休闲公园。九龙公园历史上是漳州的东湖,公园1993年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同出资3700多万元兴建,1995年底建成开放。园内主要景点有:九龙戏水喷泉雕塑、湖心岛、清远水榭、映雨轩、水仙阁、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龙桥、霞起桥等。
天宝香蕉是福建六大名果之一。当地农民栽培香蕉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目前绵延不断的天宝香蕉园。主要品种有“月牙蕉”,700多年前引自印度,其最大的特点是体积短小,但是皮薄、味香质甜、肉软无蕊,营养丰富,食后有余香,尤其是冬去春来之际,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之后更是香气逼人。该园位于漳州城郊天宝镇,距城区10公里。天宝镇因在天宝山麓得名。关于天宝山还有一段迷人的传说。在宋代,当地有一渔民,网得一颗宝珠。地方官知道后,就征收来献给了皇帝,并说是夜间从山上飞落江中,象征国瑞。皇帝听后,高兴极了,视之为掌上明珠,赐名"天宝"。那飞珠之山因此叫天宝山。天宝镇地处九龙江冲积地带,土壤肥沃。西北又有天宝大山挡住寒流,霜期短,种植香蕉得天独厚,是著名的香蕉产地。这里方圆十里都是连片的香蕉园,有"十里蕉香"之美誉。沿九龙江而上,沿江两岸、公路两旁、坡边岭脚,蕉园风光尽收眼底。天宝香蕉四季皆产,金秋时节,是产蕉旺季,香蕉园内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万亩蕉园"的丰收景象。园中还有林语堂纪念馆,是2001年10月8 日建成开馆的。它坐落于林语堂先生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的一座小山包上,远眺四周蕉林掩映,满目翠绿。纪念馆紧邻其父母的永居地,前眺林语堂祖居,背靠环抱蕉林,清静幽雅。这座依山矗立的建筑拓有5 层平台、81级石阶,层层推进,级级攀高,气派壮观。有资料介绍,5 层平台标志语堂人生的5 个阶段,81级石阶则与先生的享年(1895.10-1976.3)相符。
漳州八卦楼漳州名胜古迹之一,八卦早期建于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楼阁,题名“威镇阁”。因八面开窗,取象八卦、雄伟壮观,故又名“八卦楼”。当时楼上有副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是对漳州重建八卦楼,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然后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层楼阁,高出城墙6丈有余(约20多米)。公元1918年(民国七年),粤军陈炯明驻漳时拆城墙修马路,八卦楼得到保存。威镇阁俗称八卦楼,始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漳州府志》记载:“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罗青霄以巽隅洼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当时威镇阁的建造蓝图出自漳州同知罗拱宸之手。威镇阁高3层,采用阴阳八卦为顶面,阁上都用长宽相同的长方形巨石铺成八角形状,每块巨石按方位分别刻着“乾、坤、震、艮、坎、兑、巽、离”的方正大字,所以俗称八卦楼。该楼与芝山顶峰的威镇亭遥相对峙,互为犄角,故名为威镇阁。威镇阁八面开窗,登临阁顶,方圆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当年的设计者罗拱宸登楼远眺,触景生情,赋联一对:“五名山两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真七儒三及第,漳州文献甲闽瓯。”巧妙地将当时漳州人文景观的精华融入联中。400多年来,威镇阁历尽坎坷。清初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率反清大军与清军大战漳州城,威镇阁被大火焚毁。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又过20年,威镇阁阁顶遭雷电轰毁,两年后,知府蒋允君主持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威镇阁在武斗中被炮火炸塌。1970年,因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兴建沿海十大战略大桥之一的漳州战备大桥时,威镇阁被彻底拆除。20多年来,漳州父老始终挂念着威镇阁,1997年,政府顺应民意,决定筹巨资重建威镇阁。在各方努力下,1999年春节,威镇阁雄姿再现漳州大地,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1]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楼被武斗枪击倒塌,至建设漳州大桥时,夷为平地。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楼,重建后的八卦楼建设面积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和夹层,高48.8米。
漳州碧湖生态园漳州碧湖生态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在漳州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城市CBD、新行政中心和九龙江及其滨江绿带之间,西连老城,东依新区,南望火车南站新城,是连接各区块的重要城市中心。景观以传统的中国丝绸缎带为主题,演绎如何加强生活与文化、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三抹缎带代表自然、城市景观和文化形态,构建项目的内容。每个色带之间相互衬托并与水岸线完美融合,彰显景观气质。设计团队旨在将生态公园规划为国内市级公园中一流的、体现生态景观的规划理念与休闲特色的水景公园,使其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生态理念、集居住、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娱乐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现代综合社区,现代感十足。
漳州市江滨公园漳州市江滨公园位于九龙江西溪之畔,是漳州市区新防洪堤以外的带状公园,全长2.32公里,总面积9.78万平方米,总投资7500万元,于2010年9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5月建成,是一座生态休闲型的城市水景公园。在设计建设上因地制宜,该公园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貌和河道功能,建有瀛洲广场、紫阳广场、龙江广场等大型休闲健身广场,设置成休闲、观光、文化、宗教、健身等若干个功能分区,同时保留三处旧防洪堤进行景观设计,对旧中山桥桥头和纪念碑亭进行重新装修,在注重保留原有历史遗存的同时,注入具有浓厚闽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公园还设置弘一法师塑像、朱熹知漳线雕、孙宗蔡塑像、闽南民居建筑墙及富有地方生活气息的雕塑小品, 获得市民交口赞誉,也是崛起中的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漳州荔枝海生态保护公园荔枝是漳州的特产,具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这片荔枝海位于国道324线(漳州往广东)边的九湖镇琪塘村凤凰山脚下。凤凰山上有一个奇特的石头,形状像一只母鸡,当地人称之为母鸡石。如今正是荔枝大采摘时间,在凤凰山上远眺,30万株荔枝树像是绿色的波涛,树上荔枝“红星点点”,非常壮观。
七首岩寺七首岩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九湖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七首岩寺坐落在九龙江的南岸,东邻张燮故居日照岩,西邻荔枝海。全寺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殿宇8间,僧俗住房共计34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林之间。漳州七首岩寺大约建于南朝,公元540年。据《漳州府志·与地志中》记载:
石狮巖山,在城南七里,一名南岩山。慎蒙《名山记》云:峰峦奇秀,延袤数里,上多怪石,有若狮子者、有若蟾蜍者,有可梯者,有如门若,状类不一。又有半月池、罗汉峰、超然亭、宝月巖、南泉巖及圆月、石门、龙泉、妙峰、玉泉五庵,以石狮巖为最胜,故以名山。有石刻“狮子巖”三大字,其下清泉一泓,有“止泓”字。郡守韩擢名为“白鹿泉”。傍巖为佛庵,昔无隐禅师居之,畜虎随使,俗名“虎硿巖”。宋李弥逊诗:翠合峰峦万木稠,云擎佛屋出巖幽,秋光不到庭荫树,晓日先明竹外楼。石狮巖下为无隐禅师塔,巖右有石,端好如削,宋刻“薛公桥”,字傍有记,则郡南《通津桥记》,勒在名山者也。近以“修身为本”四字铲之矣。巖前石虎拜石,相传隐师所畜,虎礼拜与此。有石桥、石门。又南泉巖之南,有蝙蝠洞,洞口有万石室。普陀巖有石刻普陀菩萨数像,下拆为玉泉巖,有泉出石下,淡如玄玉,故名。石狮巖之上有石,名罗汉峰,上有超然亭,今废。正德志作揖仙亭。山最高处其下有紫云岩,宋僧雪山创庵,有紫云覆其上。山背有寂照巖。
瑞竹岩位于福建省漳州龙文区蓝田梧浦村东的岐山西南麓,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楚熙剖竹引泉,而竹生笋,故名瑞竹岩。现岩上寺庙系九十年代按原址重建,香火称盛。清宣宗时,智宣禅师驻锡于此;清末民初,名僧转道和尚曾在此岩住持多年,后云游南洋,驻锡新加坡,讲经授徒,今其徒孙遍布东南亚一带,在当地佛教界影响颇深。1938年,厦门沦陷时,近代名僧、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移锡并撰书寺志。岩上原有寺庙四座,因年久失修,大部坍塌,至1957年仅存残垣断壁。所存遗构中,有庙门石柱九皋居士(即林釬 )题刻对联“夙根有慧皆森发;上善无声自广长”。石匾额一个,林釬题“瑞竹岩”隶书三字。庙内金柱陈天定 明天启五年(1625)题刻对联“风静潮初满;山空月正中”。1988、89年,新加坡龙山寺广洽、广净(转道和尚徒孙)法师二次募资及信士胡殿仁等捐资,重建大雄宝殿、斋堂、卧佛阁,并赠送泰国铜佛一尊。法师圆寂后,其座下弟子传伦法师,继承遗志,多方募资扩建。至今已扩建,大雄宝殿、卧佛阁、祖堂、素食馆;新建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华严殿、竹林杖室、广洽阁和讲堂、斋堂、功德堂、客堂、僧舍、圆凉亭、六角凉亭等殿堂斋舍,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金碧辉煌,闻名海内外,成为闽南一大丛林。
青云岩是古时青云岩有三间殿,由于经历战乱和匪患,目前已经荡然无存,现在看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一幢二层石楼,二楼正中一间房舍里供奉着仅存的一尊三宝佛,现在由漳滨村的村民张通根夫妇住在这幢石楼,负责日常打扫维护。
由于青云岩相关资料几乎没有,可查到的仅有一段文字记载是:“与聚奎岩相隔一峰,林木蓊郁,幽邃可爱。中有铁树,相传为宋代人所植。”但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青云岩寺在宋代时已建,但如今铁树已不在。倒是几十年前还有一棵奇特的古树,其它地方均无见过,主干直径有四五十厘米,二层楼高,因所结果实形似鸡,当地人叫“重鸡”,常被孩子摘下当玩具。遗憾的是这棵古树几十年前不知所终,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树。据漳州府志记载,聚奎岩为唐代高僧楚熙所建。据聚奎岩住持释仁慈法师介绍,是先有聚奎岩后才有青云岩,而且相隔时间不长,历代青云岩归聚奎岩管。所以,释仁慈法师入驻聚奎岩当住持,也兼管青云岩。从青云岩前一块清代嘉庆十六年重修青云岩碑记看,当时已有一定的年限了。而据漳滨村老人讲,另有一块较小的重修碑记,年代更早,被村民拿去铺猪圈,后因不能养猪,猪圈拆除,但这块石碑目前不知去向。据龙海县志载,青云岩与聚奎岩、石室岩、瑞竹岩、照莲岩、云洞岩、仙亭岩,史称外七首岩。外七首岩均处于龙文区东部山地,东与北为九龙江北溪,南面是西溪,地理位置极佳,都是神仙之地。因山中多岩洞,古代的修行者认为,只有与尘世隔绝,才能修得正果,这些岩洞因此成为修行场所。修行成果后,改洞为室,再建成寺。这些寺因原只是岩洞,建寺后仍沿旧称,所以,“岩”与“寺”在闽南一带是等同的叫法。
林前岩,又名乌石岩,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九湖镇林前村太湖山麓。林前岩历史悠久,是漳州城南名寺。从漳州市区过战备大桥,沿国道324线往漳浦方向约11公里,进入左边村道,过林前村后再走约2公里,就到了林前岩的山门。林前岩寺始建于元代,主祀观音,为龙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湖山原名天城山,亦称天成山,海拔555米,唐代周匡业、周匡物兄弟曾在此在山“自隐堂”读书。周匡业于唐贞元八年(792年)明经及第,周匡物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及第,勅赐将天城山改为名第山,乡人引以为荣。因兄弟均登第,再改为同第山、双第山。现山下的双第华侨农场就是以此山为名。明代又称为太湖山。山门建在二个山包的夹谷间,泉水汇成小涧源源不断流下。得益于这天然泉水,在山门下面建了放生池,山门就建在池上,上面写着“乌石岩”。山门后建有一个圆形池与一个半月形池,取名为“日池”、“月池”。日池、月池上面各建一拱桥,取名“彩虹桥”。沿着石阶小道往上走,有一小木亭,再走上去是一个小卖部,并设有茶座,边上还有一座供游客沐浴的浴室。过了小卖部,沿着围墙走,就到了林前岩的主殿大悲宝殿。大悲宝殿清初毁后再重建,奉祀观世音菩萨,并历经多次重修,在侧室正面墙上有一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立石碑;殿内墙上有一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所立石碑,边有一石碑,刻有“乌石岩”三字。大悲宝殿的北侧有一间小殿室,供奉着有应公妈。有应公妈庙边为斋堂,并设有素食膳厅对外营业,游客可提前定餐。大悲宝殿前的北侧是一座二层楼的“师祖楼”,底层供奉着林前岩“菜姑”第一代太祖陈四海,二楼供奉的是第二代师祖吴玉华。林前岩寺原为男僧寺庙,因战乱寺毁,僧人逃离。清·光绪十六年(1898年),陈四海、吴玉华母女二人来到这里,重建寺庙。一些无依无靠或逃难的妇女孤女也来投靠,已婚的归属母亲,未婚的归属同是未婚的女儿,最多时达七八十人。大悲宝殿的后面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北侧为地藏殿,南后侧为正建的三圣殿。大悲宝殿的南侧原有一关帝庙,大雄宝殿建成后,关帝神像移到大雄宝殿。1993年,当地信众到平和三平寺迎尫,请三平广济祖师来境保平安,后将关帝庙改建为祖师殿。大悲宝殿南边有一小水池,中间有“刘海戏金蟾”石雕,刘海背着与他一样大的主人家孩子,憨态可掬,下面是一只张着嘴的三脚金蟾。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中,金蟾是财富的象征,游客来时,常常把硬币投向金蟾口中,以求钱运。2008年,缅甸华商将一尊总高12米,总重219吨的世界最大玉观音捐赠林前岩。林前岩得到玉观音后,将在北侧新建普门寺,并就地建一观音殿。2010年11月30日,在平整地块时,对一批原本在山上修行的修士、僧侣的坟墓进行迁移,无意中打破一尊“坐缸”,发现了于1978年圆寂的早前在林前岩修行的“菜姑”陈珠的肉身舍利,面部轮廓清晰,头发、手脚指甲均保存完好,皮肤呈现暗黄褐色,并未发黑。经处理后,现供奉于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寺南山坡上,有一座“舍利塔”,安葬着林前岩已圆寂的一、二、三、四代“菜姑”。在林前岩寺后面,有一条通往山上的石阶小道。道旁边的一大石上,镌有一大“隐”字。在一个天然石室里,供奉着土地神。再走上去是一座凉亭,亭匾上书“福”字。继续往上走,就到了正在建的灵山寺,寺旁也有一凉亭,亭匾上书“禄”字。再走到山顶上,有一座建于二十多年前的小观音庙,系林前岩第四代“菜姑”观藏金所建。庙旁边又有一凉亭,亭匾上书“寿”字。山的最顶端是一小片平台,只有数十平方米,摆放着几块大石头。平台后面是防火带,裸落的石头看上去别有一番景色。林前岩寺前有一条可到灵山寺的土路,可通汽车。山的北侧原是漳州通往漳浦的古道,现尚有部分当年的石阶路。唐初,在路旁有一座土地庙,因年代久远,庙已破败,仅存残垣败壁及一些石构件,但信众仍祭拜不断,香火持续至今。为恢复古土地庙,应当地信众之请,漳州市塔口庵释仁霜法师出资在原址重新修复古庙,更名“古道寺”。过古道寺不远,路旁有一座明代皇帝赐祭葬的光禄寺卿郑玉台古墓,现整修为“大明节义名臣郑鼎墓园”,为龙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岩琵琶坂的左手有一座庙观,俗称“岱仙岩”,“仙祖庙”,始建于唐,宋代有两次修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复修。祠坐南朝北,两殿,中有天井。前殿面阔3间,进深3间。后殿面阔3间,进深3间,悬山顶。祠内有清代黄檠重刻的明赵怀玉撰《岱仙岩历史沿革》及清龙溪举人苏廷耀撰、督蜀使者同安苏廷玉书的长联:“大唐三百年今何在,堪笑长安市中依然此熙来攘往;正月廿八日吾以降,相逢琵琶坂上岂有些后果前因”。前殿入门精致的明代千斗拱叠神龛。正殿左侧悬挂着一个铜铸的大钟,角落里还架着面大鼓,每逢初一十五,庙里便会打鼓敲钟,为天下百姓祈福。两边对联“坂下有花香世界,仙家无药艾长安。
漳州武庙原称关圣庙,关帝庙、古武庙,主祀关羽。关羽又称关圣帝君、关帝、帝君爷、关老爷、关公、山西夫子等,字云长,山西解州人。原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死后被奉为神,被视为忠义的化身,并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儒道释三教都把关羽奉为神灵,儒道者称之为“关夫子”、“武圣人”,与孔子等同看待;道教封其为“关帝帝君”,佛教封其为“护法伽蓝”,于十八罗汉旁塑关羽像供奉。关帝的主要职能包括:驱妖降魔,诛除暴逆,扶助忠义等。闽南地区还把关帝奉为财神。漳州武庙位于今漳州芗城区华侨新村西南角新路顶。始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7年)。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漳州总兵呼良朋,在开元街总兵衙门西侧建一座新武庙(今废)。原建的武庙变为社庙,民间称 “古武庙”。明崇祯六年(1633年)曾经修葺,清雍正七年(1729年)再进行重建。清道光十年(1830年)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先后进行两次修葺。“文化大革命”期间,古武庙遭受严重冲击,神像大部被毁,文物亦多散失,香火中断,庙宇另作他用。文革后逐渐恢复,199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再次动工重修,2008年11月29日举办神像开光法会,次日举办修建落成暨千年庆典活动。现武庙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面阔三间,三进,硬山顶。前殿供玉皇大帝,中为天井带两廊。正殿祀关圣帝君,左关平、右周仓。后殿祀三清。庙门对面为三界公殿,供天官、地官、水官。左右两侧墙供伽蓝与土地公。
漳州文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漳州府志》载,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复故址。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
漳州文庙漳州文庙坐北朝南,现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伦堂、泮池、棂星门等已毁,现大门以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戟门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东西两庑面阔各八间,进深各二间。大成殿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古代木结构建筑特点,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构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其檐柱及金柱皆为花岗石圆柱,覆盆式柱础。前廊东西梢间及后檐均用三步梁承托下檐屋面,前后老檐柱与金柱间施三步廊,内金柱间置七架梁,天花板上草架均为穿斗式。两山金柱、脊中柱柱脚均落在上檐东西面柱头科齐心斗上,柱两侧开榫与柱头枋相连,继承早期“插柱造”做法。斗拱各柱头科、平身科均承袭早期特征。前后老檐柱、内金柱、次间脊中柱均施柱头科。明次间前后上檐各施平身科二攒,老檐角柱与山面金柱间分别施平身科二攒,山面金柱与中柱间各施平身科一攒。外檐平身科(按宋法式)为五铺作出单杪下昂(耍头作下昂状),里转五铺作出单杪偷心造。殿内平身科为五铺作出单杪单上昂偷心造(耍头作上昂状)。屋面椽条上铺望砖,筒瓦、板瓦、正脊、垂脊、围脊、饯脊为砖瓦混砌,石灰砂浆面层,各脊侧面雕塑花鸟、卷草等装饰,正脊两端为燕尾状。 彩绘、油饰明间脊桁、天花板及额枋、木雕构件、露明椽条均有彩绘。其他木构架及斗拱、桁条、外檐装修均为土朱色油饰。1999年10月,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对大成殿彩绘进行非油饰性的科学加固。 2000年对大成殿的维修,严格按照古建筑修缮原则,采用抽梁换柱法,梁柱蚁蛀蚀空或外部糟朽均采取填心、包心法进行维修,达到“修旧如旧”,是一座健康、整洁,保持着高龄状态的古建筑。木构建筑能在多雨湿润的南方保存数百年,实属不易。其优势在两方面:一是屋顶曲面较大,四角起翘明显,便于将滴落屋顶的雨水甩出殿堂区域;二是除了前廊几根雕龙石柱外,殿内也均用花岗石圆柱作为底部,而石柱顶部才衔接木柱以支撑整个木构的梁架,也就极大地防止了木结构受潮腐烂,也增加了整个构架的稳定感。由于防水设计,屋顶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弯起明显,形成了闽南特有的建筑美感。 大成殿前伫立的孔子雕像,仁爱的神情充满了儒学关怀。“仁”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范畴,意即人与人之间应该构建的一种和谐关系。前来文庙祭孔的民众,多半也是怀着这种儒学的人文关怀而来。雕像与建筑的完美契合,让文庙多增了一份艺术韵味。 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今庙中尚存有元延碑、明洪武碑及正德碑、清康熙八年(1669)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的修建碑。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高1.84米、宽0.78米,青石刻成,刻工技艺高超。康有为撰并书,此乃康有为晚年作品,笔气雄健。还有明崇祯年间郡守曹荃大书《游圣之门》石榜及1936年立的《重修文庙》碑等碑刻。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据专家考评均为宋代遗物,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白云岩在九曲,高入霄汉,因常有白云缭绕其间而得名。上有白云洞、白云庵,还有吕东莱读书处等遗址,并有“极乐园”等题刻,原有百尺蹬道,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在山上可眺赏九曲平川及群峰秀色。传说:山上有两石,形似和尚背尼姑;前方一巨石,形似一道人面部,妙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溪的右边一巨石如一巨型石磨;稍往前又有两石称童子拜观音。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天上的王母听说武夷山的风光非常美丽,她便带着儿子来到武夷山游览,小儿金童饿了,王母就坐在山头上喂奶。不巧,天空飞来一只老鹰,叼走了王母的双乳。王母发怒,立即回天庭差遣雷神追击老鹰,追到山北水帘洞,老鹰被轰掉下巴并点化为鹰嘴岩,而王母的双乳就落在了七曲的岸边,成为武夷山著名的并莲峰。再说那王母怒匆匆走的太急,竟把金童忘在了山上。金童饿得哇哇大哭,正巧观音娘娘云游到此,就将金童抱起交给八曲的尼姑喂养。于是尼姑每天到对面的磨盘石为金童磨豆浆充饥,可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尼姑面对滔滔溪水,为无法过河直发愁。此事被附近的和尚得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金童,心想“身正不怕影子歪”,就每天背着尼姑过河。路人见了,觉得和尚是好心,虽然不合规矩,但是在情理之中,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等王母发现丢了金童下凡来找时,金童已长大,不愿回天庭,他对着观音娘娘一直跪地叩头,请求观音娘娘为他说情。这山上就有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观音石,而跪地叩头的童子还穿着开裆裤呢。
紫云岩为清水地区民众宗教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兴建於康熙年间,叁百多年来曾经历经多次翻修,尤以民国61-69间重建完后,整间庙宇焕然一新,正殿后面有一座小花园,园内有小桥流水,假山奇石,更有乾隆43年所遗古碑一座,为庙中古物之一。紫云岩位于醉仙岩东面,周围群山峥嵘,时有云雾潦绕,瞵息之间,气象万千,仿佛飘浮在茫茫烟海之中。清人郑光沂在危岩下刻“紫云得路”四字,固而名声远扬。紫云岩有达中庵,建于明代,清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重修,有大雄宝殿、客堂、积善堂、功德林、普同塔、化身窑及放生池等。此外还有蛟洞、果岩、慈湖等胜景。紫云岩又名紫云禅寺,位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石码镇邑南偶高坑。原称石壁岩,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坐东朝西,祀三宝佛和观音大士。明澄邑吕滨溪隐于寺攻书,因岩寺之空中凝聚紫云,后乡试中举,为不忘发迹之地,献资重修其寺,雕金身佛像。世称紫云盖顶乃吉祥之兆,遂名紫云岩。紫云岩因山明水秀,风景绮丽,系历代名人避暑攻读之处:明代御史沈源、二甲进士卢琦、进士高宽、拔贡高文升、都察院检校卢春魁诸古人皆于此读书成名。因时代变迁,庙宇兴废相承,经清代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之三次重建,其重建碑记犹存。一九八七年重修禅寺,至今寺宇巍峨,佛像庄严,山岩更美,今岩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紫云岩,山高层峦叠翠,石奇甘泉喜人。松竹苍郁,果树成林,山花烂熳、绿草如茵,冬暖夏凉,四委常青,胜似仙景,自古以来乃为游览胜地,今为紫云岩公园主景,游人、香客遍山道。紫云岩名景甚多:有“古榕伴月”又名“迎客古榕”,位于紫云岩麓高坑庄西侧,在苍松翠竹之间与寨潭后边之巨石顶一老榕,由来久矣!榕从石缝长出,棵壮根粗,月白风清,树影映照潭中,古榕伴月,水天一色,游目骋怀,令人心旷神怡。有“厅房虎洞”,俗称“虎厅虎房”,于“古榕伴月”之旁的一天然大石洞,可容百余人,古为老虎出没之处而名,后为游客避暑矩息之地,抗日期间为避敌机轰炸之所,当时码邑居民多疏散于高坑诸村隐蔽,此洞最安全。(后因建设而废,仅留遗址。)有“金鸡啄石”位于上山道旁,有“练功广场”于紫云古刹山门前新开辟之地,天未明此广场已挤满人群,有拳功操之锻炼因而得名。有“大树夹石”奇景,位于紫云寺旁一树,树叉夹石,此石乃四十年代初,日本飞机轰炸高坑石埔之石飞于树叉而存。有“甘泉取水”岩上之泉和高坑之井,水清而甘,大旱不涸,游人皆喜紫云甘水,码邑居民每日清晨与傍晚上山入社取水者成队。有“山形佳域”:站在寺前二侧俯视,可观向西下山头之“红蛇出洞”,在“红蛇出洞”再向西伸延之高山可见“仙人抛网”与“美人照镜”之佳域景。有“山道美景”,从寺旁上山至大寨尾顶,可观日出之景、可观龙江入海处,可观四方名山,可鸟瞰码邑全景,可参观明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之大寨、二寨遗址,也可欣赏石牛、石鳖群、仙人床诸多奇形状石景。
漳州普照寺漳州普照寺位于龙海县港尾镇,通往牛头山古火山口的路上,坐落在南太武山脚下,面向大海与厦门岛相望,与全国其它寺院建筑风格相比,却大相径庭,别具一格,它摒弃了传统寺庙燕尾飞檐黄瓦红墙的建筑特点,而成为全国唯一的具有中西合璧现代建筑风格的寺庙。
埭美古村埭美古村位于九龙江南溪河畔、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两公里处,环抱于鸡笼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四面绕水,古榕遍地。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并分别被评定为国家级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埭美古村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四周环水,“埭美水上古民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它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到现在已经有560年的历史了;第二个特点是它规模比较大总的有276座,第三特点排列整齐划一,新旧有序排列,硬山式燕尾脊建筑风格,是我们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代表之一;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祖厝大多是典型的闽南四合院(二进四开间),这种房子采用木架结构,竹编墙体抹上纸根灰建造而成,专家称,此种建筑有利于防震,因此,埭美古民居群的古厝历经数百年、多次地震却屹立不倒,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条内河如长龙玉带般紧绕村庄,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绿水绕村玉带环社”的独特景观。使埭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闽南周庄”。
埭尾村原来四面环水,水宽十几米到二十几米不等,它实际上像建在岛屿上的,水沟起着护村的作用,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烽火战乱的古代护城河。其中,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即前排横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对准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边还附带着纵向排列的三排“护厝”,根据历史记载,“九宫建筑”体系是要有显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可见,当时埭美家族是多么的显耀辉煌。如此建筑风格以及类似于护城河功能的环村河道有人称之为“水上皇宫”。
双鱼岛项目位于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例经营性用海项目。项目呈双鱼环抱圆形,半径840米,规划面积221.67公顷,其中填海形成陆域面积182.30公顷,形成岸线11.7公里。双鱼岛由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造岛工程及市政配套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2010年2月,双鱼岛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4年,双鱼岛将完成全面开发。
白塘湾是福建省重点旅游度假区,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东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峡,北连招商局中银开发区,西衔漳浦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白塘湾项目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旅游度假项目,该项目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白塘湾,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亿元,总规划占地8912亩,集旅游休闲、海岛游、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生态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综合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一流的旅游度假,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主要项目有:高星级酒店群、大型室内冰雪世界、大型室内外水上乐园、大型火山景区、火山科技博物馆、闽南民俗歌剧院、大型滨海浴场、欧洲风情小镇、国际抗衰老健康养生中心、开发林进屿和南碇岛海岛游、游客码头和游艇码头及游艇俱乐部、体育公园等众多旅游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5月18日与新华都正式签订项目投资合同。
南炮台坐落在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的镜台山上,故又叫屿仔尾炮台。炮台濒临东海,紧靠大陆,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扼守着厦门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屿仔尾南炮台系闽浙总督邓廷桢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配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为御侮备战而建筑的。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进行扩建并改装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计有主炮一门,副炮三门,同厦门胡里山大炮为“姐妹炮”。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时,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舰侵扰厦门,英舰先后窜入青屿口和厦门内港,遭到厦门军民的英勇反击。8月24日下午,英国舰队以3只舢板追逐一艘中国商茶船,屿仔尾南炮台的官兵目睹此景,义愤填膺,磨拳擦掌。他们把炮口瞄准英舰,猛烈轰击,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英舰被迫退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企图占领我国东南海防前线厦门岛。9月3日凌晨4时许,日军贸然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多艘舰艇,驶进大担岛灯塔前的海面上进行挑衅。屿仔尾南炮台的爱国官司兵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愤怒的炮弹射向日舰,打响了厦门地区抗日战争的第一炮。厦门岛上的白石炮台开炮响应。炮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舰“若竹号”腰部冒起黑烟,渐呈下沉之势,侧边的两艘日舰慌忙向它靠拢,夹持着该舰向台湾方向溃逃。漳州南炮台海防民兵哨所位于厦门湾南岸,这个哨所是1840年闽浙总督邓廷桢为配合林则徐禁烟御海备战而修建的工事。鸦片战争期间,曾多次击退英军入侵,击沉击伤敌舰近10艘;抗日战争中,击退日军多次进犯;解放后,南炮台作为民兵哨所,驻扎女民兵守卫海防。2010年,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炮台将原来的国防教育基地拓展为集旅游、教育于一体的海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
长泰小黄山 这里松石野趣,独具特色,森林葱茏,香花秀草,巉岩丽景,深潭幽洞。身临其中山上的松树和奇石颇有“黄山一角”的俊秀与神奇,因而得“小黄山”之名。 游人在小黄山广场集合拍照、由哲门进山、过必经之道、穿仙人洞、登险峰“铁三角”、赏龟圣听涛、蛇王戏珠、官帽石、拜关爷圣王。感受“真美小黄山,善勤聚贤缘”之乐。飞渡空谷、从容溜索、铁道攀岩,体验空中飞人与蜘蛛侠那勇敢与豪迈!地处“临漳第一胜处”的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西北山脉。 小黄山铁道攀岩 长泰漂流"攀领"小黄山铁道式攀登线路,由两条300米长的溜索、150米的峭壁攀爬、250米岩壁横移、70米"千福"隧洞、两条悬崖晃桥、一条断崖木桥、一条三索缅甸桥、80米活动预热区组成。
长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长泰县东南部,东距厦门市区46公里,南至漳州市区29公里。省道角泰公路从附近通过,并与国道324线相接,交通十分便捷。园内总面积3081公顷,天然林地1400余公顷,并有多种热带雨林珍稀树种及3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 园内奇石丛聚,山上怪石嶙峋,石多相支相迭,自成石室、石洞、石府、石库、石梯,且洞中有洞,洞府相通,扑溯迷离,自是迷宫一般。摩崖石刻,文化遗存,令寻古探幽者自有所获。天柱山南坳,林幽地旷,山清水秀,给人幽静恬然之感。或垂钓或露营,或烧烤,其乐无穷。目前山上有3000多种植物,1000余公顷天然次生林,树林、老藤、苔鲜共生。或古树参天,或树根盘结,或须鬓悬垂,有如热带雨林,鸟啼蝉鸣,幽出尘寰。水瀑明涧涓涓细流,潺潺不息,似珍珠滚落,如银练悬空。更有诸多潜泉,但闻其声淙淙,不见其流何处,令人寻味。
长泰天成山分为南北两峰,相隔约百米,南号“天成”,北称“晞发”,双峰耸峙,分外娇媚,远远看去,宛若风华绝世的古代美女的云鬟翠髻。其山形状如马鞍,和天柱山遥相对峙,雄伟挺拔,怪石嶙峋,常年云雾飘绕,山下溪水环绕,清澈见底。 双峰间常有祥云飘荡,瑞气氤氲,令观者心 醉神怡,暇思悠远。曾名列古代“武安八景”之一,近年又进入“长泰新八景”之列。天成山曾是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施威疆场,栋梁之才潜修成器的发祥之地,唐朝末年黄巢揭竿举义,入闽至泰。曾凭天成山之险与前来进剿的唐军浴血奋战。山上有很多幽洞、石屏,如百丈屏、天游蹬、种石斋、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松鳞轩、天镜湖等。明天启年间,县人进士杨莹钟辞官回乡后,曾在此山筑寨隐居、增建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心远堂、遂家焉等。天成山遍地大石、巨石或垒叠衔接、或横纵交错、或兀立成台、成室,处处引人入胜。山上有一特殊竹类品种,茎呈四方形,状如筷子,有“罗远插筷成竹”传说,也为天成山增添了神奇迷人色彩。天成峰岩石众多,有的独自兀立,有的累叠成景,有的高耸几十丈,有的形似活泼的动物。古人对岩石也有了神奇的命名,如:百丈屏、天游蹬、龟爬壁、鲤鱼石等。顾名睹状,的确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漳州角美镇青礁岐山东鸣岭下,又称慈济东宫,供奉宋代民间神医吴夲(979-1036年,音滔,从大从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深入闽南瘟疫流行地区,拯救万民,采药时不幸落崖谢世。当地人民于其故乡白礁村,建“龙湫庵”,雕像祀奉。为白礁慈济宫前身,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建庙,宋孝宗赐庙号曰“慈济”;宋淳祐元年(1241年)改庙为宫,青礁慈济宫因方位在白礁慈济宫东,故名慈济东宫,明成祖封吴夲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民间俗称大道公。 宫分五殿,飞檐交错。主殿有12根蟠龙大石柱,上刻蟠龙腾云、八仙游山及山川禽兽等,其中一对石柱如花瓶状,在福建的宫庙建筑中难得一见。宫内的大幅青石浮雕上刻着龙虎和隋唐故事,另两幅石屏上则雕绘哪吒闹海的故事,梁上木刻有狮象龙凤和奇花异卉,雕工精细,金碧辉煌。彩画中有一幅凤头、龙尾、龟身、四脚的神物,很是怪异。画着传说故事的油彩画和黑底描金画虽历经沧桑,色彩依然鲜明。殿顶铺绿色琉璃瓦,四周环饰着彩陶缀成的各色人物和12条龙。
三坪寺--闽南佛教名刹,位于平和县文峰镇,距漳州市区47公里。 三坪寺内供奉开山始祖杨义中高僧,他被尊称为“三坪祖师”,唐玄宗曾赐号“广济大师”。三坪寺始建于公元866年的唐代,至今香火鼎盛,在闽南及港澳、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香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六、六月初六、十一月初六以及三坪祖师的诞辰、出家、圆寂之日,更是人声鼎沸、香火缭绕。 现存的寺院是在清末时重修的,整个寺依山而筑,有山门、大雄宝殿、祖殿、斋堂僧房、塔殿及钟、鼓二楼等建筑,结构严谨。
塔口庵经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大同路塔口庵前,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景点简介通高7米、底直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以分别雕有海水、螭龙、莲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状不同的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层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态各异的佛像一尊;上层南向一面刻楷书直读“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颓坏原任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无阿弥陀佛”竖排六字楷书。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莲花等图案的十三层各种形状的块石,向上收分,构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耸奇特的幢顶,上置葫芦状尖峰。此经幢雕琢浑古,造型独特,且位于三条街道交叉汇合处,前有巨大榕树覆盖,后有塔口庵为衬,风貌别具一格。该景点建于北宋绍圣肆年(1097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修。经幢石构,宝塔式,高7米,底径1.2米,八角形基座,系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上置覆盆。幢上有圆鼓状、八角形、覆盆、圆柱整石交替雕垒,檐顶八角略有翘起,相轮式十三线天塔刹。幢身下层八面各雕佛像1尊;上层一面阴刻楷书“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刮颓,原任福建钦差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余七面均阴刻“南无阿弥陀佛”。
仙字潭摩崖石刻 位于福建省华安县沙建镇境内的九龙江北溪支流汰溪中游北岸。汰溪中游北岸临潭崖壁上,散布着几组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变形的文化符号。面积约220平方米。符号“人莫能识”,流传着“天书”、“仙字”的说法,仙字潭亦由此得名。历史上最早试图对仙字潭石刻释读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据宋《太平广记》转引《唐宣室志》载,唐元和五年(810年),“有客于泉者,能传其字,持至东洛”,请韩愈辨认,韩愈释读为“诏还黑视之鲤鱼天公畀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的19字,是为“天公责蛟螭”说;与韩愈同时代的李协也曾提出“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的24字“地界说”。直至1915年8月,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深入实地调查,发表论文《汰溪古文》,首开仙字潭石刻研究的先河。1957年8月,省文管会林钊、曾凡两人到仙字潭调查。1962年3月,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对仙字潭石刻的研究,目前存在着“字”说与“画”说两大学派。“文字说”学者认为岩刻是文字的雏形,基本具备文字功能,至少也是图画文字,字的属性主要有古篆、大篆、黉文(或苗文)、吴文、吴籀、彝文、象形文字、图象文字、图画文字等多种说法;“图画说”认为是经过作者夸张、浓缩、符号化了的原始图画。石刻的内容表现了某种功利目的,有图腾(或族徽)说、舞蹈说、事件说、宴饮说、征战说、纪功说、媚娱神说、祭祀说、生殖崇拜说等多种解释。岩刻的族属有越、畲、吴、番、蛮、夷、彝、苗、高山族等说。至于岩画的年代,其下限定在唐以前,而上限则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殷商时期、秦汉时期等说法,相对年代定在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目前,学术界对仙字潭石刻的研究观点纷呈异彩,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尚未定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位于漳州市平和县。此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矾山,当时,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本息,又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1]是大溪镇闽台客家文化的生态旅游城镇主要景点之一。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黄山”的美誉。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险峻雄奇,全国罕见,福建独一无二。 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3][4]它位于中国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主要景点在大溪镇, 距平和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区116公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景区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云霄,其狮子、文殊、鹰嘴、罗汉、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凿如镶补,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和“珠帘化雨千米飞瀑”为景区独特的风貌。
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灵山碧水。 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土楼姿态万千,除了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因其形状像蝴蝶,所以也叫作蝶岛。它是福建省第二大岛(第一是平潭岛),全国七大岛。这里位于厦门与汕头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是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的交汇处。它是福建省最佳有目的地,上榜过“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东山岛有多处海湾,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也是游客常去的地方。它们是马銮湾、乌礁湾、金銮湾,各有特色。铜陵镇是东山岛的核心地带,这里是岛上居民的主要聚集区,也是东山岛的旅游集散中心。小镇古朴沧桑,遗留下来的城镇格局已然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这里濒临大海,芭蕉成林,椰树成群,一派海天风光。
天将明是东山岛最美的时光
风动石景区是东山岛旅游必去的目的地,也是游客最喜爱的目的地。风动石景区位于东山古城东门外、海滨石崖之上,是岛内最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以奇、险、悬而著称,在我国风动石之中堪称翘楚,被文人誉为“天下第一石”,是岛内标志性的景观。景区备靠东山古城遗址,上有古炮台。海滨的礁石岩溶奇观是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赴后继的海浪中布满岁月的褶皱。
风动石是岛内标志性的景观
东门屿景区是东山岛另一大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厦门鼓浪屿、温州江心屿、台东兰屿)。它也是东山诸岛屿中最著名的一个岛屿,面积近1平方公里,最高的山峰也只有91米高。山峰上有一座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从高处看,东门屿宛如一座天然的盆景山海园,层岩叠嶂,怪石嶙峋,沟壑林立,汪洋涌动,也别有一番风趣。
东山岛,来了就不愿离开
东门屿南段是景点最为丰富、风光最为秀美的地段。天然怪异的礁石、千奇百怪的洞穴、青翠欲滴的树木、古色古香的建筑,移步换景,蔚然成趣。海风吹来,空气中混合着海的咸味、泥土的清香。这里的石头很有看头,倒是可以挥发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有鹰嘴岩、渔翁垂钓、壁虎戏象、蛤蟆望天、鸳鸯耍猴等自然景观。
这里是东山岛最美的风光
马銮湾位于东山岛马銮村东面,距离风动石景区有近8公里的路程,它是一个天然秀丽的大海湾,全长2500米,宽60米。洁白细软的沙滩平缓地延伸到蔚蓝的大海里。海面宽阔,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滩洁净,被誉为“东方的小夏威夷”。这里没有污染和鲨鱼的威胁,是游泳的好去处。游累了,水浴后,再来个沙浴,头遮一把太阳伞,又是一个日光浴,三浴过后,也可荡舟或乘游艇,登上对面的小岛摸螺钓鱼,或拾贝、野炊,体验岛上的生活情趣。
怪洞奇石是东山岛的一大乐趣
秀美而奇特的风光,使东山岛成为了众多影视剧的热门拍摄地。据不完全统计,距今至少有2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过景。83版的《西游记》中,导演杨洁在这里取风动石场景,正是第一集中猴王出世的场景。我国首部科幻影片《珊瑚岛上的死光》中“马太博士岛”就是东山屿。15年苏有朋导演的《左耳》就是在这个小镇拍的,极大地还原了小说里的环境。电影中许弋和吧啦的约会地,小耳朵哭喊的那个海滩就是南门屿。关于这里的电影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妨就来岛上走一走,寻找当年散落在这里的念想。
漳州赵家堡俗称赵家城,坐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不是一座普通的赵姓城堡,它是宋朝灭亡后,赵家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下隐姓埋名,立意聚族而居的建筑群;是为思慕祖宗帝业,仿北宋古都开封布局建造的防寇城堡,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灭国王族建居的城堡。赵家堡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北宋故都汴京城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的,绵延四百年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原型风貌,素有“宋城(景区详情)”、“闽南小汴京”之称。赵家堡分内外城,内城魏然矗立着一座“完璧楼”的三层生土方楼,为赵家堡的主体建筑。外城为仿南宋临安皇宫修建的“官厅”,府第五座,五金并列,共有150间房。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南靖怀远楼历史建筑乡村古迹该楼为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斯是室”为精巧秀气“四架三间”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对联横匾,书卷气浓。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
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二宜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其结构功能分工清楚,圆楼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方楼为居室、祖厅,内环平房为炊室、餐厅;各单元内有天井、梯道,自成体系,四楼墙厚80公分,以一米宽墙体作隐通廊,沟通12单元,具有隐私独立性,又有凝聚联系性。土楼的防御功能齐全,大门和两个小门上有漏沙泄水孔以防火攻,四层开窗平时览景观光,战时作枪眼用,有置灯和上屋顶装置;层底有暗道通往楼外,各单元设有传声道,便于内外联系;各单元均置竖孔,由一楼直至四楼,作维修屋顶吊物用,危急时人亦可从此上下。楼中设有两眼水井,足供居民饮用。一层大厅和四层祖堂采用悬梁吊柱法,斗拱木雕精细、彩绘生辉、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宜楼坐落于大地村中部。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05年住有39户,196人。双环圆形土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9300平方米。外环高4层,内环单层。外径73.4米。整座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24间。其中4个单元是作为共用的门、梯道及厅堂,余下的12个单元为住户,每个单元均有独自的楼梯上下,是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底层外墙设12个“之”字形传声洞,便于内外联系、传递信息。顶层的外侧将墙体减薄,设1米宽的隐通廊,以弥补单元式土楼防御时各自为阵的不足。通廊与各单元祖堂均开门相通,向外设观察、射击窗56个,枪眼23个,构筑了古代战略防御体系与居住空间完美结合的典例之作。外墙厚达2.53米,墙基石砌、墙身夯土,往上逐层收分。设一个大门两个边门,门框用花岗石砌筑。内院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设两口公用水井。外墙1-3层都不开窗,只在4层设小窗洞。 每个单元都从公共内院入口,单元内部设有户内私用的小庭院,这是一个较有私密性的空间。从圆楼外走进中心内院、再进入各单元内的小庭院,这种室外空间私密性层次的变化,是对人们聚族而居生活中不同要求的满足。二宜楼的室内空间布局也独具一格,进入单元内是位于内环的入口门厅,其两侧分别是厨房、库房,内外环楼之间连以过廊,围合出单元内的小庭院,过廊与小庭院之间以透空的木隔扇分隔。外环楼的室内空间布局也与内通廊式土楼不同,底层不是用作厨房、餐厅,而是用作客厅,二、三层均作卧房。四层中间是大空间的祖堂,由各户单独设置,两侧为粮仓。 在结构上,二宜楼也与众不同。外环楼房的外围是土墙到顶,内围也是承重土墙直抵三层。各个单元之间完全以承重的土墙隔开,每个单元内部1-3层的纵墙也是用承重的土墙分隔。 更为别致的是其二、三层内圈土墙上又伸出窄窄的木挑廊,形成廊道外的又一个檐廊,方便衣物等晾晒。 二宜楼的建筑装饰繁简有度。正对大门的祖厅处在中轴线尽端的显要位置,梁架都作雕饰彩绘,底层祖厅大门两边还置一对青石雕抱鼓石,上刻如意锁、四龙戏珠等吉祥图案。各个单元顶层供奉神主牌位的厅堂,雕梁彩绘精巧华丽。底层小天井前的檐廊也是装饰重点之一,12个单元入口的门上,雕嵌12种不同的装饰木雕。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之芳香,堪称民间艺术珍品。 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柱联形象描述了圆楼周围的环境:“派承三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宜家宜室一堂和气垂慈翼,有福有负大厦更新振鸿酋”;“大地著蜚声孝思维鼎,二宜昭令德祀事孔明”;“楼归二宜敢谓更新恢先业,枝开六秀洵堪仍旧裕后昆”。楼内众多壁画联,生动反映了楼内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和土楼人的向往和追求。其中有一批充分反映出楼主崇文重教的思想:“一篇花景雪垂地,半夜书声月在天”;“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有书诗气生子必贤,好山水游其人多寿”。另有,彩绘壁画结合楹联:“帐念桃李风,笔拥江山气”;“四时和气春长在,一家安乐庆有余”;“孝慈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千古文章”等。
座落在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的贡鸭山,是瀚海中的绿洲、沧溟中的神仙岛,由贡神峰、麒麟峰和三畲峰三座紧紧连在一起的山峰组成,以自然景观奇特而著称,远看层峦叠嶂,森林茂密,气势雄伟;近看崖壁峭立,怪石累累,山径深幽,犹如一幅巨型山水画,以“林茂、山雄、石怪、树奇、水秀、壑幽、洞异”的天然景观而闻名,是国内罕见的动植物基因库,是植物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基因库,是福建省第一个摄影家创作基地和福建省首批旅游摄影协会摄影基地,也是人们拥抱自然、放松心境、休闲养身的理想之地,如您亲临其境、定会勾起无限的幻想,春夏进贡鸭山,凉爽无比;秋冬入贡鸭山,则暖意洋洋。
美丽的民间传说贡鸭山有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当年,一位草莽英雄想把当朝皇帝推翻,在京城构筑属于自己的皇宫,便用仙法把无数石头变成鸭群赶往京城,准备作为新宫殿的建筑材料。“鸭阵”经过一个山村,一位坐月子的妇女见了,大为诧异:“这么多的石头,凭什么神力会走动呢?”一语道破仙机,“鸭群”惊骇得飞到附近的山上,现出石头的原身,再也无法走动了。于是,那座堆满石头的山,便得名“贡鸭山”。其中有两只最大的“鸭王”冲了出来,一只冲到贡神峰顶,生下了一个巨大的鸭蛋,人们都叫它“神奇飞来蛋”,与真的鸭蛋一模一样。另一只冲到麒麟峰顶,也难逃厄运,被变成石鸭,称为“鸭王出洞”,它的嘴、头、眼睛与真鸭十分相似。此后,这座山就因此得名“贡鸭山”。
最奇特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5座土楼均为3 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房间以泥砖隔墙。土楼群内现有111户,464人。田螺坑土楼群四周山头尖圆秀丽峻拔不一,山上绿树环荫,翠竹摇曳;村中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田螺坑土楼群左下方是一座黄氏祖祠“江夏堂”,坐东向西(乙辛),建于明洪武年间。祖祠供奉黄氏一世祖百三郎灵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凡百三郎派下裔孙要到祖祠焚香敬拜,并于清明节前一日,用猪、羊、水果到百三郎墓前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是一系列以火山文化为主题,以海洋为背景,结合现代园林理念建设而成的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旅游,和体验式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总面积是100平方公里,大家可以看看这张景区规划示意图就可以大致的先了解一下。它还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国内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公园的标志牌,它是用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的,从这上面的“火”字和“山”字,就可体现出公园的主题了。独特的园林景观——绿色长廊。在这里总共种植了600多种奇花,还有各种各样的翠竹,整个园林主要是以木麻黄树,孝顺竹,相思树,彭箕菊为代表,大家可以慢慢欣赏,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负氧离子的含量特别的高,有益身心健康,是游客们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
裕昌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据说是建楼时主人得罪了建筑师傅,工匠故意将楼柱倾斜设计,前些年政府把该楼划为危楼,但这幢“危楼”却在几百年的风雨中屹立不倒。该土楼现仍住着十几户人家,生活和谐自然,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烟熏,楼内的柱子楼梯早已变成褐金色,十足的古色古香。
鹅仙洞自然风景区位于南靖县金山镇鹅髻山,距漳州市区50多公里。景区方圆2平方公里,因山顶象鹅髻而得名。有雨林、峭壁、云海、碟群等四大特点,以奇险峻秀、空灵清幽闻名于世,是闽南著名风景区之一。山上有一座久负盛名的九鲤飞真寺,相传有九位仙人结伴南游,见此风光秀美,留连忘返,就隐居此山中,后人(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就在宛若仙境的半山腰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九鲤飞真寺,至今香火鼎盛。此外,还有罗伦古道、飞来亭、鹅髻远眺、棋磐石、灵龟神游、仙鹤池等20多个景点。山顶上还有千亩古木森林的原始亚热带雨林,鹅仙洞景区以奇特的山峰、飞翘的古刹、俏丽的瀑布和原始雨林而闻名遐迩。
福建省漳州漳浦县六鳌镇鳌西村翡翠湾旅游度假中心。翡翠湾旅游度假中心素有中国的佛罗里达海岸之称,是中国大陆架最美的海滩。
中国的弗罗里达海岸,中国大陆架上最美的海滩,漳浦六鳌翡翠湾,享有“温柔六鳌海,天堂翡翠湾”的盛誉。
景区以“船文化”为主题建造的5星级标准酒店,翡翠湾海景度假酒店,便位于这美丽的六鳌半岛,翡翠湾海西旅游度假中心。
酒店集客房、餐饮、会议、露天咖啡酒廊为一体,是中国第一家滨海集装箱酒店,入住即刻能感受“船”与“水”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景区的沙雕园,汇集经典之作,有人物,有卡通,无一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生动至极让人震撼。
您可以寻个周末,找个假期,约三两好友,来景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领略沙雕文化的精彩,还可能随时与精彩邂逅,同经典逢缘。
在诏安县城西北二十多里处,唐朝时已成为人们赏玩和进香礼佛的胜地,至宋朝声名大噪。据宋《漳州图经》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因名九侯山。至九侯山下,悬崖峭壁,上镌“天开”二字,下有两块巨石构成门户。九侯山有很多巨石相叠,欲坠不坠,其中有一块叫做“风动石”。悬崖下深涧千丈,游人循曲径小道而行,透迤曲折,其间又越田畴、溪岸,攀登险崖,经过一条叫做“小天门”的河谷小道,便可攀上更加险峻的“狮子峰”。它确实像一匹巨狮,“狮头”突出,雄视众山。循“云根石”登石阶六十多级,便到“福寿岩”,有石室,是宋末沈子真隐居处。岩东有石亭,亭内有“飞来佛”石像。那缥缈云际的“香炉峰”和“花瓶峰”,对于一般游客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九侯山的巍峨高大,真不愧“南闽第一峰”的称号。它有二十四景,前人用一首诗加以概括:风动花瓶月案开,天门罗汉佛飞来。五儒归去棋盘在,三宝腾空松涧回。瀑布泉生鲤跃浪,天然桥畔牛眠答。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
一千三百多年前,现在的漳州,这片当今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还是不毛之地。汗牛充栋的典籍里,形容这广大空间的尽是“蛮獠”“瘴疠”之词,皇帝的诏书中,也称此地为“绝域”。而今我站在将军墓前,眺望繁华的云霄县城,任凭想象力无限扩张,也无法将蛮荒和眼前的生机联系起来。放眼四百八十万人口的漳州,东南花都、水产基地、水果之乡和海峡两岸高优农业合作示范区的名头称誉国内。天宝的香蕉,平和的蜜柚,漳浦的荔枝,云霄的枇杷,都是我国的名优水果。每年的花博会人潮如涌,更有蝴蝶兰、水仙花花开四季香飘四海。而这一切,都和眼前这座将军山上的将军有关。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陈元光奏报朝廷,请示于泉、潮之间增建一州,很快就获得武则天皇帝的诏准。公元六百八十六年,州府建于云霄西林村,因为地处漳江之北,取名“漳州府”,陈元光被任命为首任漳州刺史。自此开始,福建从七州增加为八州,有了“八闽”之说。陈元光继续引进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兴办学校,鼓励通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这片蛮荒之地,渐渐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怀将喜太平。”倘佯在陈政墓前,看着堂前石神道上的石马,我欣赏唐朝工匠的技艺,惊叹盛唐的气度,更佩服陈政父子开疆辟土的精神和通婚融合的政策。现在的闽南人,身体里流淌的,不会是纯粹北方人的血。闽南话,不也还留有一些当地土族语言?那几千个北来的河洛子弟,没有凯旋,没有荣归。他们的尸体肥沃了闽南潮汕的大地,他们的血脉融入了闽南潮汕这片水域。他们就像几千颗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闽南大地的茫茫果树林,处处都是他们的凯旋门。他们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作为代表,陈政将军被称为开漳始祖,他的儿子陈元光被后世誉为开漳圣王。单单在闽南,就有100多座开漳圣王庙纪念他们。从明朝开始,很多闽南人移居台湾,也将开漳圣王庙带到了台湾。现在的台湾也有50多座开漳圣王庙。开漳圣王,已经由人变成了神。听说云霄县城举办 “开漳圣王诞”时,万人空巷,举城若狂。而那五千多将士带来的58个姓,也成为了现在闽南潮汕地区的基本姓氏。
七星海,位于漳州漳浦县赤湖镇前湖村,所谓“七星海”就是前湖村的海滩,因为它是由七块大海石组成的,在很久以前,听说每到傍晚,那七块石头就会亮,闪闪发亮,远看就像星星一样,所以就叫七星了,它有有很蓝很蓝的海水!很长很长的沙滩!很美很美的石头。2、这里沙质细腻、柔软、洁净;沙滩坡度平缓,海水50米距离深度不足2米,是个天然的海滨浴场,厦门去的人更少,一般都是漳州人到那里度假游玩。七星海离六鳌、火山岛很近,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可以一并领略海滨美景。
在诏安乌山南麓的九侯山中,又称九侯岩,南距县城三十余里。“九侯”名字的来历,一说“九峰列峙,尊若公侯”;一说“大禹后裔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由于九侯岩风光奇美,禅寺深幽,自古就有“仙造九侯岩”和“闽南第一古刹”之美誉。1998年9月,九侯山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名胜风景区。
九侯禅寺始建于唐代。据《九侯禅寺碑记》载:“古刹有内旧岩,始建于唐代。宋绍兴十年(1140年)始建佛阁大殿……”。佛阁大殿,即今之九侯禅寺。以后,历代多有重修。宋淳祐五年(1245年)九侯禅寺曾再次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光绪年间也均有重修。2000年广东达豪青云禅寺方丈弘养法师等又集资再次重修。
九侯禅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重檐悬山顶建筑,由门楼、天井、拜亭、大殿、东斋、西斋组成。大殿进深19米,面阔9.5米,面积180.5平方米。大殿两侧均隔3.5米巷道,为东斋、西斋,均为一厅两房。东斋深19米,面阔16米,连大殿总面积约660平方米。
完
下联:偶得佳联清耳目,如何对下联?
巧遇刘郎腰金带!
上联:三指捏田螺十拿九稳,下联怎么对?
上联:三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下联:只手擒鹬蚌一举两得
田螺最害怕什么?如何处理田螺对土壤的危害?
田螺最害怕什么?如何处理田螺对土壤的危害
田螺对土壤有危害?这是什么情况?孤陋寡闻了,清水塘还真的没有听说过田螺对土壤有什么危害的,不过对于水稻倒是不利。
以前小时候,每年五六月份时候,在给稻田排灌水的沟里以及一些野池塘里到处都是田螺,而且田螺个头都比较大,那时候农村里有很多人会去沟里捉田螺。田螺捉起来也很简单,它们喜欢顺着河沟里的杂草、树枝爬到空气与水交界地方,这时候我们就只需要直接用手去抓就可以了,或者用一个小漏斗网轻轻一抄底就可以弄上来了。
田螺什么地方最多呢?就是那些水流不急的小河流、小水沟,还有农田里。因为这些地方充满着适合田螺生存的条件,特别是食物方面。田螺就喜欢吃有机碎屑和植物的嫩茎叶,而田间的排水沟、稻田里就有着非常充足的叶子以及有机碎屑。
所以,田螺对于水稻来说确实是不利的,田螺会吃水稻的茎叶,特别是水稻苗比较矮小或者田螺密度特别大的时候,田螺对于水稻就是灾难,这可以直接造成水稻减产。
那田螺怕什么,如何解决呢?想必大家通过对比水稻田和水沟会发现,水沟里田螺多得多。为何?因为水稻田经常性的使用农药,那些菊酯类农药对于田螺来说是致命的。所以,田螺对于农药绝对是非常敏感的。
另外,如果不是水稻田,比如说是河沟内有很多田螺我们又不能用其他药剂,如何杀灭田螺呢?我们可以使用茶枯粉。茶枯粉就是山茶籽榨油后剩下的渣子,里面含有茶皂素,通过浸泡后撒入水中就可以杀灭田螺。
另外,田螺也是小龙虾喜欢吃的活体饵料,所以,如果有养殖小龙虾的,可以把田螺捕捉起来投入小龙虾养殖池,这样小龙虾就多了很多饵料了。
大家认为田螺如何处理呢?欢迎留探讨交流。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如果你喜欢,请大家关注我。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古至今,人们对“风水”一词如何理解的?
风水在古代选址造房修祖坟、祠堂时要选藏风聚水之地,这是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越向北越冷,北方有高山挡住了寒风,易于居住,特别是偏北的地方更是如此,过份寒凝,生长慢而滞;南方太热了热能太足,又需降温,南方有水则高温降低而合人体温度接尽,适合不冷不热的状态而形成古人对冷热的研究,而从北要藏风,南要见水而简称风水!!!!!!
随着深入研究,不断扩大范围,两南北两方扩大到四象丶八卦,二十四山,七十二分金;也有将八卦又分六十四卦进行研究,随着细化的演变,风水门派增多到很多派别,但所有派别分属形式派和理气派,本来形理不分家才造完整风水,而后世一些风水世家由于师传时分开传受,而致形式和理气分开,从杨公风水经义看,形式为基础,理气为要害,形理不分家才叫风水,而风水师古时叫阴阳,阳者有形,阴者无形之金龙旺气,阴阳合则成整体,分则片面,所以整部风水真经,就在论了一个大阴配大阳一系列的变化,天玉经由此而出。
上联:善人善行好风水,请对下联?
上联:善人善行好风水,
下联:仁者仁心大智慧。
对有的人认为风水是迷信这是你怎么看?
大家好,我叫问天,我俗家名字姓潘,但是现在基本已经不用了。我是一个中国古阴阳家的学生,也是一名职业的阴阳师。
对于风水是否是迷信,我觉得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风水”究竟是什么。风水一词,最早可考的出现为,两晋时期的一位风水大师的著作“葬经”,而这位大师,叫做郭璞。郭璞大师在书中是这样说的:“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也。”
这里说的气,和中医说的气有很大的相似,是中国人对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代称。也就是说在郭璞大师眼中,生命力的变化规律,自然条件的发展和移动变化,这就是风水。
而在中国古阴阳家的大师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气运流转则称风,凝而不散结为水”
在这个时候风水被定义为中国古代社会,自然条件,人文文化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实是一种哲学范围和心理学范围的科学。
那么我们知道了风水一词的出现,我们再来谈谈风水一词的来源。现在很多人把风水一词,等同于算命看相,卜卦寻龙。但这真的不能代表风水。问天现在就自己已知的知识来和大家说说吧。
中国在诞生文明初期,也就是炎黄二帝,华夏合并的那个时代,便发现了一个人们生存的天敌,这便是疾病,于是神农尝百草,找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和药物。这些药物和技术的发现,让大家的健康得到了改善,但与此同时又发现了另外两个问题所在,第一是为什么大家会生病?第二是除了疾病以外,还有各种天灾,比如雷电,暴雨,泥石流,干旱等等。这个时候便诞生了以继承伏羲意志的各大巫师。他们大多学习了一些医疗技术,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因素在进行了解和学习,例如部落的驻扎需要靠近水源,以防干旱,但又需要足够的光线和通风来降低疾病,除此以外还要考虑暴雨雷电的躲避和地理位置。这个便是中国古话“巫医不分家”的来由。同时这些对自然环境的挑选技术和类似知识,也以“相地术”这个词汇来到大家生活中。而相地术便是风水的最早形态。
后期部落的首领和巫师们发现,有的人们相互相处愉快,而有的人们相处常常发生摩擦,有的人性格温和,有的人性格暴躁,还有冷热,昼夜等对立辩证的事物体现,为了减低部落人民的冲突,也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和自然条件,皇帝命令大巫师大挠。来整理时间,并发明了以干支标注时间的干支纪年法,由于有了干支纪年法,于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规律,而对昼夜冷暖等无处不在的朴素辩证关系,便发明了阴阳一词来命名和记忆。后又通过对阴阳这个对立统一的哲学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特征。例如如果得到了取暖,那么寒冷便会消散。如果饥饿,那么饱这个感觉就是停止。如果死亡,那么活着的这个就生命就结束了等等。又发现事物的存在和体现,也可以以此归类,例如有着润泽作用的东西往往比较柔和,而柔和和温润的东西在稳定的情况下便会孕育生命。而生命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消耗这些温润它东西,而生命成长后便会产生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使得他们向上,积极,或运动等等。而这些规律普遍化的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的社会中,有着千千万万中体现形式,为了方便记忆,古人便以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常见物质来命名,以便于大家记忆和使用。
而后期,古人将这些文化运用到了各行各业,到了先秦时期,有一个门派,独立于道家之外,单独研究阴阳的价值和规律,并研究完善了中国的农历历法,确定了闰年,二十四节气,和中医养生的学说,这个门派便是阴阳家,是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之一的学派。而创始人邹衍,更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学说,五德学说,五德学说有“五德始终说”和“五行合五德”两个部分,而“五行合五德”便是指,水为润下的力量代表,而它在人们行为德行的体现表示智,火为炎上的力量,而他的影响体现是义。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温文尔雅,善待他人,处事冷静,自愿放低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而一个人如果积极阳光,热情开朗,充满乐观,这样的人对待大多数人,我相信都是仗义或热情的。
阴阳家将这个理论发扬后,风水一词,就已经包含着,地理学说,天文规律,中医药,社会人文文化,民俗禁忌,心理学,以及全世界最早的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思想的哲学观念了。不过当时被分的很细,地理的叫“相地术”。天文的叫“占星律”,中医药叫“岐黄”,民俗文化叫“礼乐”。而研究哲学和朴素辩证的被称为“思辨”,而哲学问答被称为“辩和”。
直到郭璞大师以风水一词命名后,逐渐,以上所提诸多要点,便又都汇于风水一门之中。如果觉得风水就是看看房子和坟墓,就太片面了。就以现在这篇文章为例,如果你看到的时候,在思考这些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在思考自己对应的五行和改善方法,那么有这个想法的人,就已经在转变自己的观点和选择,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就会改变他的一些事情,这就是风水改变了人。而不接受这些意见的朋友,就说明没有受到我这篇文章的影响。而这,就已经说明了风水的存在,因为我现在书写的是文章,目的是将我的想法和力所能及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在五行合五德的角度,这代表水,是智的体现。而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动摇,这是厚重严谨,执着和坚定的体现,而这在五行中表示为土,土为信,也为厚重执着。而风水上,土克水,那么却是也是一个随和的人的思想遇到一个执着和坚定的意志,怎么可能改变呢。嘻嘻
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已经觉得有些啰嗦了,问天最后在简单的说几句,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人文等等领域的经验总结,这是中国人的科学。西方科学一直致力于研究自然,目的是便于人们征服自然,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而中国古人,除了一开始为了生存研究自然,后面一直在研究人心,和社会,中国人的目的不是征服社会,而是和谐世界。
如果要说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我觉得风水是科学。
因为迷信是指迷糊不清,便盲目相信,那么如果说,对风水并不详细的研究,也没有明白他的道理,只觉得烧香拜佛,看坟看房,就是风水,就说他不科学,这本身就是迷信了。
嘻嘻,问天因为喜欢中国古文化,喜欢风水,所以在此抛砖引玉了,我浅谈了个人对风水的理解和看法,如果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问天的头条号哟,问天基本每天都会更新一些风水的小故事和一些历史传记,如果觉得问天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一起学习讨论。最后,祝各位有缘的看客们,吉祥如意
风水不阻人心倾,下联怎么对?
风水不阻人心倾,雨土相适地杰灵。
门口种什么树对风水比较好?
松:百木之长,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是吉祥之树种。
柏:不同流合污,坚贞有节。柏谐音“伯”。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位在第三。阴宅陵墓多栽柏树,立石虎。民间喜柏木“避邪”。古人有用柏叶泡酒食用之习俗。
桂:民间视桂树为祥瑞,如科举高中称为“月中折桂”。古人有用花作茶饮药饵的习惯。
椿:视为长寿之木,主吉祥。如椿龄无尽。因椿树长寿,习惯常喻父亲。
梧桐:被视为灵树,是制作名琴的好木料。传说能引来凤凰,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
竹:文人将竹视为贤人君子。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有预报天灾的功能。
枣:枣谐音“早”。婚礼中,枣、花生、桂圆、瓜子组合成为必备的喜宴物品。谐音“早生贵子”也。
栗:栗子与“立子”谐音,是求子的吉祥物,与石榴、花生、瓜子、枣组合,属新婚桌上的礼品,也是民间求吉利的习俗文化。
桃:在中国文化中,均有其历史文脉。与女人有关的事常带桃字,如桃花运,桃色新闻,桃花汛、桃花溪、桃花汤,桃花浴,桃花妆等。桃有灵气,桃在三月不开花,则预报有火灾。桃树提前开花,则预报有地震之类的灾害。鬼畏桃,故古人用桃木制成桃印、桃剑、桃符以避鬼。
·门前不宜种的树
倾屋树:树木如果太高大,枝叶又非常茂密,甚至于房屋还高,挡住了光线不说,就好像泰山压顶的气势,把房屋给遮掩起来,特别是屋顶的部分,这样就有不良影响,除了昏暗之外,也容易有湿气,这样住家的运势会每况愈下,精神方面会出问题,不是产生忧郁症,就是精神异常,所以必须要注意,将枝叶给修剪一番,不要让房顶被遮蔽。
蛊风树:如果树干有个洞,风吹过去有声响。若是住宅附近有这种树,会导致居住者心神不宁,神经紧张,无法睡眠。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人精神状况不是很好,精神压力大的话,普遍会认为鬼怪在窗外徘徊。
枯树:树木要枝叶茂盛的那种,若是没有叶子,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死气沉沉的树,会让居住者感觉很凄凉。会影响家宅运势,事业上得不到进展,财运偏差,生活贫困。
弯曲的树木:有些住家旁边树木的形状总是奇形怪状的,若是形状好,则吉。若是出现弯曲,形状不佳的话,那么则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居住者的健康也会越来越差。
高大的树木:如果家里有太过高大的树木,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阻挡屋内的采光率,使之屋内缺乏阳气,因此居住者的运势一天天下降,影响居住者的财运、健康运势。事业方面做什么都不易成功。
树木不建议太高大:如果住家有庭院的话,一般人都喜欢种植花草树木,来增添生活的情趣,以及和谐的气氛,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若是树过于高大,就会有不良的影响,看起起来就像个困字,让人联想龙困浅滩,这对家运不是很好,任何事情都不顺利,没办法有所开展,会显得相当贫困,而一生缺乏成就。所以种植树木的时候,千万不要太高大,尽量适中是最理想。
田螺吃着安全吗?
好奇心食堂,发现更多美食秘密~
夏天马上就要到来了,吃货们是不是蠢蠢欲动了?夏天夜晚的街头总能看见各种烧烤摊大排档,你是不是也会经不起诱惑去点上点什么吃一吃呢?除了烤串、小龙虾,田螺也是吃货们非常喜欢的大排档美食。
不过近几年一直传出人们吃田螺引起寄生虫感染的事件,甚至有人因此丧命,让大家不太敢吃这种曾经上瘾的美食。其实,这些致病的“田螺”并不是真田螺,而是一种叫做“福寿螺”的外来物种。福寿螺适应能力极强,繁衍迅速,破坏了大量的农作物与水生植物,是不折不扣的害虫。
而且这种螺带有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这种虫一旦入侵人体,会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发热、头痛都是轻的,重者面瘫甚至致死,后果非常严重。但就有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将害人虫端上了人们的餐桌。所以吃田螺时,大家一定要留心注意。
福寿螺与田螺的区别:
个头:福寿螺的个头普遍比田螺大,田螺大小多在1-1.5厘米,而福寿螺可以长到核桃大小。形状:田螺尾部比较长且尖,福寿螺则比较扁平。硬度:田螺的螺壳比较硬,用手很难捏碎;而福寿螺壳薄易碎。颜色:田螺一般呈青褐色,而福寿螺外壳颜色呈黄褐色。
其实很多淡水鱼虾蟹螺体内都有可能携带有寄生虫,虽然田螺等河鲜在烧煮熟透的情况下食用还是较为安全的,但街边的小餐厅、大排档还是很难检测到的,所以想要吃的安全,吃的安心,最好还是自己在家做。最后麻辣田螺的做法送给大家~
麻辣田螺做法:
1、田螺反复清洗数遍,然后用清水浸泡,滴香油,让田螺吐沙,再次清洗,沥干水分备用。
2、起锅,放油,放入麻椒、八角、香叶、姜、蒜,慢慢煸炒出香味,再放入辣椒,爆香后放入田螺爆炒。爆炒出水分后加入盐、麻辣鲜,调入老抽、生抽、蚝油,翻炒。
3、加少许水炖煮,收汁,最后撒少许香菜茉点缀。
田螺是吃什么的?
田螺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