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郭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下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所以,后世靠看风水吃饭的人都将郭璞为鼻祖。
据史书记载,郭璞的第一次出手是决定举家南迁。那时候地面有点不太平,郭璞卜了一卦,发现故乡将要遭受战乱,十不存一。于是联络了亲朋好友数十家一起南迁。
途中路过途经庐江,郭璞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一个婢女。可是那时候郭璞还没那么大面子,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就暗中作法,在胡宅周围撒上红豆。
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的家人突然发现门外站着数千红衣人,走近一看,这些红衣人就没了。离远了就又看见了,如是往复,胡孟康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
郭璞装模作样的算了一下,对胡孟康说:“你家的婢女石榴姐是个祸根,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胡太守赶紧叫人去卖,郭璞赶紧叫人去买,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后来,东晋开国功臣王导看上了郭璞,让他当了自己的参军。有一次,王导让他占卦看看自己以后混的咋样,郭璞说:“老天爷对你很不满意,你要被雷劈啊!”
王导一听着急了,赶紧问有无破解之法。郭璞说,可以找一棵柏树,截得和王导身子一般长,放到经常睡觉的床上,就行了。王导照此办理,数日后家里果然发生了雷击,柏树被雷劈得粉碎。
郭璞与桓彝友善,桓彝每次造访,都可以不经通报,直入内室。有一次,郭璞对他说:“哪儿都能去,但千万不要到厕所找我,不然,主客都有灾难。”
后来有一次桓彝醉中来找郭璞家人告诉他,郭璞在上厕所,桓彝就打算搞个恶作剧,于是就悄悄地进去了,结果发现郭璞正在做法。
郭璞一见桓彝进来,大惊说:“我经常嘱咐你不要到这里来,你偏要来。这不但害了我,你自己也要受害。天意啊!”后来,郭璞果然死于王敦之手,桓彝也死于苏峻之乱。
公元322年,郭璞的母亲与两个哥哥相继去世。郭璞通过占卜,将母亲与哥哥葬于“去水百步许”的靖江的马驮沙上。
人们都感到很奇怪,认为这儿离水太近,墓穴容易被水冲刷,不吉利啊。郭璞却说:“当即为陆矣。”后来这个地方果然升高,墓周围数十里都成了桑田。
公元324年,王敦想造反,但是心里没底,就要参军郭璞算上一卦,看看能否成功,同时也借机考察他的态度。
郭璞啪啪一通算,然后抬头说:“肯定失败”。于是,王敦又让他给自己算算寿命。郭璞说:“你若明天造反,不久就会失败,如果驻守武昌不动,可得长寿”。
王敦早就怀疑郭璞与朝廷有勾结,就起了杀心,于是又问:“算算你能活多久?”郭璞说:“我只能活到今天中午”。于是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
后来,王敦起兵反叛,果然出师不利,不到两个月就“愤惋而死”。其实,郭璞不光能算出自己的死期,还预言出江东有三百年“王气”,此后将会重新统一。
据《资治通鉴 陈纪十》记载,隋朝宰相高颎就问内史侍郎薛道衡“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薛回答:“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
果然,从东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4年据江东另立起,到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灭掉南陈,历时275年,跟郭璞的预言只差25年。
相传,郭璞被王敦征招的时候,就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就给儿子交代:将尸体装殓后,用船运棺至金山寺西南处的江面上,直接把棺材放入江里,然后扭头就走,其他事别管。
郭璞死后,郭骜等人一一照办。但棺材刚一入水,江面就如炸雷般的一声巨响,郭骜惊恐之下,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
只见刚才放棺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正在生长的小山头。但郭骜这么一回头,山头立即不长了。这个小山就是镇江金山塔影湖之侧的云根岛,离江面只有几米高。
被誉为三大风水宝地之一的温州也是由郭璞设计的,他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
果然,此后一年多年,无论是北宋的方腊起义,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冦犯边,都未能攻入城內,郭璞的斗城设计,无疑有很大功劳。
山管人丁水管财,温州城的风水杰作,带动了温州人的敢闯敢拼,如今全国各地乃至全球都有他们的商影,温州人也因此称为东方犹太人。
山西西囗在什么地方?
“西口”,即杀虎口,是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
说到山西西口,就不得不得说说山西人走西口的历史,流民走过西口,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这里灾害频发,生存维艰。 天无绝人之路。一“墙”之隔的“口外隙地甚多”,无疑是一条生路,这就难怪“直隶、山东、山西小民出口耕种谋食者,岁以为常”了。
“走西口”的流民在口外,什么活都做,而受雇重新实现与土地的结合,依然是他们愿望。山西就有“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尽的连成”之说。农业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庞大的“走西口”队伍中,还始终活跃着一批商贩。“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最初“皆令冬归春往,毋得移家占籍”。但穿梭于口内口外的“雁行客”,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
中国五千年历史看山西,那山西的三晋之源在那里?
既然题为“三晋之源”,那么往尧舜禹上溯就算是偏题。
所谓“三晋”,是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因此得名。
所以,三晋之源,也是晋国之源。周成王将幼弟叔虞封在尧后裔所居之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其地在今日山西翼城一带。
这是从历史地理上而言。不过,五千年历史看山西,重在文化。
叔虞父子就国后,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作为“空降”的统治者,一方面要摆平和唐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当时唐地戎夏杂处,民族矛盾也很突出。所以,就采用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表面上意思是说在晋国还采用夏历而非周历,丈量土地则用戎族度量衡,实质上则表明,晋国是周朝的一个“政治特区”,有着不同于其他姬姓诸侯国的政治制度,对于不同的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处置方法。以此指导思想,历代晋侯持续努力,终于成就伟业。
如此,三晋之源,从文化上看,就是因地制宜、因时求变、务实创新的精神。
山西阳泉据说要建高铁,那阳泉北站怎么办?
阳泉市区必须得有高铁站,不然,对不起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阳泉人民。作为一个省辖市地级市、石家庄太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及山西东六县的中心,阳泉应该有高铁站。
历史上的夏都是在山西还是在河南?
夏朝西起河南西部,东至豫冀鲁三省交界,南至湖北省北部,北抵河北省南部,黄河穿过统治中心,因天灾等问题的困扰,夏朝和商朝一样也是频繁迁都,
禹~启:(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安邑:夏朝君主启平定“有扈之乱”后把国都从阳翟(今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迁至安邑
太康~仲康:(斟寻)今河南偃师二里头(考古出土的夏宫就是这里)
相:(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
少康:( 纶)今河南商丘市
帝予:(源)今河南济源
帝槐~帝扃:(老丘)今河南开封市
帝廑~帝发:(西河)今河南安阳
桀:(斟寻)今河南偃师二里头
总的来说 ,夏朝都城基本上在河南境内,都城一说广为流传的是阳翟,斟鄩。
初中毕业在山西学什么有前途?
只要坚持学一门手艺,还是会有前途的
山西在你眼中是什么样?
华夏文明看山西!
人说山西好风光!
问我祖先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
山西虽然不繁华,不富裕,但她的文化底蕴丰厚!
冬天没有阴冷严寒,夏天没有高温酷暑,
居住在山西感觉舒服!
运城在山西地位如何?
运城是山西11个地级市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省内除省会太原之外比较重要的几个“大城市”之一。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具体可以从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几个方面来看。
一、地理位置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它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临中条山,和晋城市相接;西、南方向毗邻黄河,和陕西省的渭南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隔河相望,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可以说,运城是山西西南部的一扇大门,山西人去往西安、成都等城市或西南地区其他城市,都要经过这里。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运城也是山西11个地市中最热的一个城市。
二、人口数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运城市下辖1区2市10县的常住总人口达到了530.52万人。超越了山西省会太原和邻市临汾,成为山西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同时,运城市也是当年山西全省唯一人口突破500万的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奠定了运城在山西省内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经济发展
2017年上半年,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80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速11.76%,在山西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4位。总体来看,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处于山西省内各市中的上游。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运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偏低。
四、文化底蕴
运城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古称“河东”,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这片河东大地上。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的。此外,运城还是关公、柳宗元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文物旅游景点多达1600余处。目前,运城市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古中国、新运城”的风采。
山西在明代共有几次大移民?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型移民活动,或因为战乱,或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出于其他原因,其中有人民自发的迁移,也有官方出于自身需要而促成的移民。
而在政府组织的移民活动中,明朝发生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移民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明朝发生的移民活动中,发生在我们山西的就有18次之多,而且主要集中于洪武、永乐两朝,其中洪武年间有10次,永乐年间有8次,可以说是很频繁了。
明朝初建,百废待兴,长年战乱导致整个中原地区人口、经济发展都发生了失衡,在这个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移民政策”。洪武三年起,开始陆续的从山西洪洞迁往全国各地。
这次移民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从洪洞迁出的百姓,到目的地之后,大都是开垦荒田,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也正是明朝洪洞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到如今,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海外人士来大槐树寻根问祖。这也就有了“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民间传说。
明朝山西这场大移民,从洪武三年持续到了永乐十五年,移民数量有百万之多。对于当时明朝人口均衡、经济发展,以及民俗的融合都有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这个山西人为何是中国风水鼻祖,他建了一座城被誉为三大风水宝地